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都有哪些多样性?

著名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曾提出的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来把握和反映现实。”

他提出“伟大现实主义”的概念,把现实主义的形式和手段绝对化,把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创作的形式和手段视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唯一样板。在卢卡契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下,长期以来那些假定性或虚拟性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被拒于现实主义门外,被视为“现实主义之敌”。

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1950年在《新与旧》一文中指出:现实主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教条都无法将它包罗无遗。

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明天,可以用类似古典主义小说的形式来描写,即以日常生活为基础;也可以用类似《浮士德》和《恶魔》的形式,即浪漫主义或神话的形式或假定的形式来描写。即任何一种可以揭示真实的形式来描写。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布莱希特也明确指出:现实主义的形式和手段多样而丰富,而且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把现实主义同一种形式联系,只能使现实主义的形式枯萎。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非常有力地表明,作为现实主义流派,尽管它们彼此之间有许多规律性的共同的东西,但绝不是无个性的,绝不是仅仅机械地体现各种规律,恰恰相反,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同杰出语言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的鲜明表现是密不可分的。

生活本身的形式与细节真实的描写,在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批俄国现实主义作家诸如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就是以此种写作特点著称的,并奉献出了许多具有世界意义与世界声誉的卓越作品。

然而,还有另一批现实主义作家,以另一种形式和手段来反映现实:或怪诞的、或幻想的、或浪漫的、或象征的。各种非现实主义的诗学成分开始渗入传统现实主义:每个作家在运用现实主义创作小说时又有各自的写作特征——有的作家注重外部环境的描述,有的作家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有的作家注重事件的哲理思考,有的作家注重对人物的心理感受的挖掘,等等。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以高度忠实于生活的精神,创作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典型形象,用于鞭挞沙皇专制农奴制的丑恶与黑暗,为19世纪的俄国文学树立起充满讽刺的持久的批判倾向,使现实主义文学往前发展了一步,以独特的风貌和战斗力举起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大旗。

果戈理关注现实,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在创作上得益于普希金的启发和帮助,并在文学道路上发扬了普希金后期的现实主义因素。1835年果戈理发表的小说集《密尔格拉得》标志着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已趋于形成。

这部小说集中的《旧式地主》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突出地显示了忠实于现实的特点。《旧式地主》描写一对地主老夫妇住在自己的庄园里,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单调而宁静的生活。他们生活的中心乃是吃,从清晨直到深夜,他们相亲相爱地、不停地把猪油饼、蘑菇、鱼、汤、稀饭等送进自己的肚子。

果戈理以惊人的忠于生活的现实主义手法把读者带进了这一对地主老夫妇的生活中。作品不以生动的情节吸引人,但是读者可以从质朴真实的描绘中深刻地感受到地主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愚蠢。

在《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里,作家揭露的对象从乡间的地主转向县城里的贵族。两个伊凡本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好朋友,然而为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竟翻了脸,打了一辈子的官司。

果戈理在描写两个伊凡的时候用了毫不留情的夸张和讽刺,通过密友变冤家的过程,充分揭示了专制农奴制度下贵族老爷精神上的渺小、鄙俗与空虚。

然而,果戈理基本上不是通过对生活本身的形式或细节真实的描写进行创作,而是广泛地使用幻想、浪漫、夸张、怪诞、传说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亦真亦幻地来展示生活。

作家于1836年发表的小说《鼻子》,以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出色地展现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某些现实。小说主人公科瓦廖夫是一个热衷于升官发财的八等文官。一天早上他发现自己的鼻子不见了。

鼻子在离开主人之后,竟然开始过起自己独立的新生活。它坐上马车四处奔走,去教堂做祈祷,而且还得到了五等文官的加封。在经历一番之后,鼻子又重新回到了原位。果戈理用这篇异想天开的小说,辛辣讽刺了彼得堡的官僚们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虚荣心理。

《彼得堡故事》中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外套》,就用了一个十分荒诞和充满幻想的结尾:“有传言说每到夜里就会有一个死者以小公务员面目出现,他在寻找被抢去的外套并把所有过路人身上的外套扒去。”

因此,什克洛夫斯基在著述《〈外套〉是怎么制成的》中,称它为“一部怪诞作品”。此外,果戈理的主要代表作《死魂灵》故事情节也十分怪诞,甚至连小说的标题“死魂灵”都很荒诞:该标题由两个词“死”和“魂灵”组成,然而要知道,魂灵是不死不灭的,这两者互相排斥,何来“死魂灵”?书名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一种怪诞。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晚年对自己的创作特征做了最明确不过的总结。他说:“用完全的现实主义,在人的自身寻找人。……虽然现时的俄国人民对我并不理解,但我会被未来的俄国人民所理解。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拓展了现实主义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段。陀氏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种“在美好和崇高中得救”的幻想家形象,这类人是俄罗斯社会畸形化的产物。

作家在描绘他们时,大量运用幻觉、想象、梦境等手段,刻画人物的变态心理和性格的分裂。《女房东》(1847年)、《白夜》(1848年)和《脆弱的心》(1848年)等作品,都开拓了幻想家的主题。

陀氏笔下的幻想家是一群孤芳自赏而又心灵高洁的人,是时代的怪胎。从幻想者的生活遭遇上,我们认识了可怕的时代,可怕的现实;然而从他们的内心感受上,我们又体会到了作家反映时代的独特方式。

从作品的倾向性来看,陀氏对产生幻想家的时代是持批判态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自己的创作中还使用了“意识流”手法。在小说《温顺的女性》(1876年)的“作者告白”里作家写道:“当然,叙述的过程持续了几个钟头,断断续续,东拉西扯,形式上很不连贯:他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好像在说给一个看不见的人、一个裁判员听。现实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形。”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既受到“自然派”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独特性。首先,他的创作极具现代思想意识,如个人意识、荒诞意识、自由意识等等;

其次,陀氏极力寻求新的创作方法,除了上述的“意识流”手法、幻觉、想象、梦境手段外,他还在创作实践中遵循自己的“心理现实主义”原则,集中注意人的内心现实,深入挖掘人的精神世界。

与一般现实主义作家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物一般心理活动的描写上,而是喜欢更深入地探究人类精神世界的运动规律。

他感兴趣的是,善恶的对立统一(如《二重人格》中的戈里亚德金)、理性思考与非理性冲动的相互转化(如基里洛夫由对上帝存在的思考到自杀的疯狂冲动)等心理哲学问题。

陀氏的小说中往往具有一种立体性,创造立体性的主要手段就是所谓“复调式”(полифония)、“多声部”(многоголосие)(如《海浪》中六个青年人围绕同一中心问题的内心独白,使小说在结构上具有了立体感)。

陀氏的创作还有一些方面也都表现出现代性,如象征性、哲理性、推理性等等。所有这些现代性质的表现手法使他的小说在艺术上与其他自然派作家的作品形成明显的差别,而与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贴近起来。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清醒的、客观的现实主义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重要标志。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从各个方面反映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俄国现实。作为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契诃夫不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还吸纳了许多非现实主义的品质,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

首先,契诃夫对19世纪末崭露头角的象征主义做了去粗取精的借鉴,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象征手法。例如,《第六病室》将俄国隐喻为一座大的监狱,其残忍、野蛮、混乱令人触目惊心,“第六病室”正是阴森、恐怖的俄国这一大监狱的象征。

小说《套中人》中的“套子”更是一个新奇、独到的意象,作家集中刻画的别里科夫的形象,成为扼杀一切、禁锢一切的专制的象征。

两部剧本《樱桃园》和《海鸥》的标题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樱桃园”是俄罗斯的象征,这一象征渗透着契诃夫对祖国俄罗斯的关怀和热爱;《海鸥》中的女主人公尼娜·扎列奇纳娅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美好理想,当上了一名演员,她宛如一只美丽的海鸥,在艺术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其次,印象主义是契诃夫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众不同的感受生活的方式和独辟蹊径的再现生活的方式从作家一开始的创作中就显现出来。短篇小说《古塞夫》是契诃夫运用印象主义手法的典范之作。

小说中没有令人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作者给读者提供的只是一群在回国途中病倒在船舱里的俄国士兵的零星谈话和思想片段,其中着重描写了一个叫古塞夫的士兵在患病过程中的幻觉和梦境,直到他死后尸体“像一根胡萝卜或白萝卜”被扔进海里。

小说并没有表现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而是通过断断续续虚幻的场景为读者展示一幅半明半暗的画面,这个画面里包含了人物在无数个“重要的瞬间”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印象与感觉。再如,《美人》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少女的美丽,而是通过她留给少年的瞬间印象及内心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

此外,契诃夫的作品中还蕴含了其他的现代主义因素:初始的异化主题、小说中的荒诞意识及意识流萌芽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批判性并不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所独有的特性,因此用“批判现实主义”指代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是有失妥当的。

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分为心理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浪漫现实主义等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形式和手段多样而丰富;每个作家在进行现实主义创作时都具有各自的写作特征,他们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诗学成分渗入到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中,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契诃夫-----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俄国十大著名小说家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高尔基上榜(1)
外国文学常识大全,必会的3000个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选择题
外国文学常识——作家及代表作
公共基础知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外国文学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