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建筑之林(十四)

93 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水城威尼斯俯瞰【意大利】,一条倒“S”形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将核心主城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维纳托省的亚德里亚海滨,四面环海,素有“亚德里亚海明珠”之美誉。从高空俯瞰,威尼斯城仿若是漂浮于海上的一处世外桃源,在亚德里亚碧波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俯瞰,始建于公元5世纪,其四面环海,素有“亚德里亚海明珠”之美誉

威尼斯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5世纪,当年意大利的难民为躲避以日耳曼人和匈奴人为主的游牧民族入侵,奔逃流散至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泻湖岛屿上定居。此后历经数个世纪的营建,在8世纪成为亚德里亚海的贸易中心,10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时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但随着欧洲新航路的开通,商业中心逐渐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

俯瞰威尼斯,威尼斯城仿若是漂浮于海上的一处世外桃源,在亚德里亚碧波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水城一览,水是构成它关键魅力之所在

威尼斯核心主城区建于离岸约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仅有1.5米。其共有118个小岛组成,并由177条密如蜘蛛网般水道和401座各式桥梁将城市连为一体,以舟相通,整座城市仅依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一条倒“S”形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将核心主城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威尼斯共有118个小岛组成,并由177条密如蜘蛛网般水道和401座各式桥梁将城市连为一体,以舟相通

关于它的构建,也许能称得上是个奇迹,最初它主要由沿海的礁石岛屿和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的滩涂沼泽所组成,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而它的建筑方法,均采用结实的橡木或松木桩构筑地基,这些木桩被打入地下沉至河床岩石持力层,并用横向交叉的厚重木板进行固定,桩间空隙采用碎石结合灰浆填满,由此而支撑起威尼斯恢弘的水上建筑群。而当初为了构建城市,威尼斯人几乎将附近的森林砍伐一空,以数百万根木桩从海水与淤泥中撑起了这座千年古城,故而有个形象的比喻--“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而下面是森林,一座由无数古代树干构成的森林”。

它的构建,能称之为奇迹,为了建造城市,威尼斯的先辈们以数百万根木桩从海水与淤泥中撑起了这座千年古城

“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而下面是森林,一座由无数古代树干构成的森林”

有趣的问题是,木材在海水中浸泡不会腐烂?答案是,岁月侵蚀不可避免,但优质的经过特殊防腐处理的木材在稳定的环境下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脆弱,多数木桩被包裹在地下湿土壤中隔离了空气,较之暴露于空气中干湿交替环境下的木材,耐久性只会更好。

威尼斯水城建筑风格一览,既有拜占庭与伊斯兰文化的元素,也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体现

威尼斯的历史较为特殊,独立的以城邦形式存在的威尼斯共和国跨越了近千年的历史,直至19世纪才并入意大利王国,所以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与意大利其它地方迥然不同。除了代表性的宫殿与宗教建筑,威尼斯的大部分水上建筑多小而精致,擅用开放式的阳台与庭院,而不像罗马或佛罗伦萨贵族宫殿那般恢弘雄奇且封闭厚重。因历史上曾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且与地中海东部伊斯兰国家贸易频繁,威尼斯的建筑风格呈多元化融合,既有拜占庭与伊斯兰文化的元素,也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体现,代表性的有圣马可广场、总督宫、圣马可大教堂、黄金宫等建筑。

威尼斯叹息桥

惊艳的威尼斯叹息桥

左为总督宫,右为监狱的封闭通道,囚犯过桥时往往叹息有如隔绝生死两世,是一座有去无回的单行桥

威尼斯里亚尔托桥

威尼斯里亚尔托桥,桥面的双排连拱柱廊,极具辨识度

威尼斯凤凰大剧院

威尼斯凤凰大剧院,奢华的内部装饰与毫不起眼的建筑外立面入口

威尼斯安康圣母玛利亚教堂

圣马可广场】:威尼斯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始建于公元829年,一直为威尼斯政治、宗教和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东西长170余米,东边宽约80米,西边宽约55米,总面积约1万平,平面呈梯形。

圣马可广场高空俯瞰,平面呈梯形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始建于公元829年

圣马可广场一览,四面皆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宗教建筑所环绕

暮色中的圣马可广场

左为圣马可广场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右为威尼斯的象征“飞狮”

广场雕塑,矗立于建筑顶部的圣马可与威尼斯象征的雄狮雕塑

广场南、北、西三面皆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统一,石雕生动逼真。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汇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南北及西面是严整华丽的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瑰丽庄严的总督宫则位于圣马可教堂南侧,面向大运河。

总督宫】:位于圣马可广场东南侧,毗邻大运河,这座精致典雅的宫殿始建于14世纪,曾为威尼斯总督的私人府邸,是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威尼斯总督宫,始建于14世纪,曾为威尼斯总督的私人府邸,是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威尼斯总督宫一览,建筑3层砖石结构,外廊式建筑

建筑3层砖石结构,外廊式建筑。底层连拱外廊,2层拱廊石柱上雕饰有哥特式的四叶饰花式窗棂;阳台上层的宫殿墙面上镶嵌着伊斯兰风格的粉色菱形纹样,屋顶上伫立着威尼斯总督雕像与象征着圣马可的威尼斯之狮。

总督宫外墙面伊斯兰风格的粉色菱形纹样、哥特式的四叶饰花式窗棂与精美的内部庭院

总督宫内部庭院

内部装饰奢华,光影效果偏暗,金色镶边,显见巴洛克风格的雏形

其内部的庭院气势磅礴,立面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大理石砌成的阶梯连接着侧面的宫殿,战神与海神雕塑矗立左右,象征着威尼斯在陆地与海上的守护神;拱门、墙面均镶嵌着精致的雕花与槠色大理石壁,内部更是奢华壮美,精美的壁画与雕刻布满天花板与墙面的每一处角落。

圣马可大教堂】:坐落于圣马可广场东侧,曾为威尼斯总督的私人礼拜堂,始建于11世纪,它应该能称得上世界上最华丽的私人礼拜堂,直至19世纪才成为公用的威尼斯主教座堂。半球状的穹顶、希腊十字结构的大殿、标志性的帆拱结构与极具辨识度的金色马赛克镶嵌装饰,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威尼斯圣马可主座教堂,始建于11世纪,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

拜占庭风格:半球状的穹顶、希腊十字结构的大殿、标志性的帆拱结构与极具辨识度的金色马赛克镶嵌装饰

西侧正立面由5座圆顶拱门支撑,以青铜大门作为教堂入口,拱门侧壁布满多连细柱与精美的浮雕;教堂顶部由5个圆形穹顶构建而成,均由帆拱连接支撑;穹顶内的天花板上镶嵌着金碧辉煌的马赛克,是为拜占庭风格的圣经壁画,从13世纪保存至今。

黄金宫】:建于1421~1442年,原本因面对大运河建筑立面大量造价不菲的镀金而得名。建筑为3层的拜占庭式结构,底层由五个拱门连接运河与宫殿,中层阳台与顶层分别由五根石柱撑起哥特式精美的四叶饰花式窗棂。

威尼斯黄金宫,建于1421~1442年,原本因面对大运河建筑立面大量造价不菲的镀金而得名

威尼斯黄金宫立面一览,立面3层的拜占庭式建筑结构,底层由五个拱门连接运河与宫殿

中层阳台与顶层分别由五根石柱撑起哥特式精美的四叶饰花式窗棂

黄金宫内部一览

阳台两侧有几扇拜占庭风格的尖拱顶玻璃窗,窗前白色的阳台与栏杆互为映衬,由底至上的三层墙面装饰从粗犷渐至精细,屋顶线上的飞檐雕琢精细。整个建筑立面就像一座棱角分明的镂空雕塑,墙面暖色调大理石的镶嵌又使整座宫殿看上去典雅而柔和。

洪水后被淹没的圣马可广场

遭遇洪灾的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泻湖和亚得里亚海交汇的海水入口处,恢弘的“摩西”浮动水坝

这座与水共生的城市,水曾是它的保护神也是它的关键魅力所在,但如今,却成为了它的敌人。百年来,威尼斯水平面上升了23厘米,圣马可广场更是每年要被洪水淹上百余次,由此防洪对于威尼斯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防止海水淹没这座千年古城,现代技术手段应急补救方案层出不穷,例如修建海水隔离设施、地基填高处理措施等,其有效性不得而知,也许,只有漫长的时间方能检验这一切。

94 布达佩斯渔人堡【匈牙利】

渔人堡【匈牙利布达佩斯】,建于1895年~1902年

渔人堡,位于布达佩斯城堡山上,俯瞰着优美的多瑙河与繁华的布达佩斯市中心

这座渔人堡的特点并不在于它的恢弘壮丽,而在于精致典雅的构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其建于1895年~1902年,位于布达佩斯城堡山上,俯瞰着优美的多瑙河与繁华的布达佩斯市中心。

渔人堡2层观景平台的廊道拱门处惊艳的视角

渔人堡立面及俯瞰

精致的新哥特式和罗马复兴的建筑风格,通体采用白色花岗岩构建,精雕细琢

渔人堡整体采用了新哥特式和罗马复兴的建筑风格,通体采用白色花岗岩构建,精雕细琢。建筑由7座塔楼组成,象征着公元895年匈牙利建国的7个马扎尔部落酋长。它虽然称之为“堡”,但有趣的是它纯粹是纪念装饰性建筑,并非单纯用于防御为目的。

渔人堡立面俯瞰,没有恢弘壮丽的外观,只有精致典雅的构建

观景台上的惊艳视角

夜色中的渔人堡,虽为“堡”,但纯粹的是纪念性装饰建筑,并非以防御为主要目的

透过2层观景平台的廊道拱门,观其建筑侧立面亦或是俯瞰远眺,配合夕照的光影色调,那惊艳的场景绝对令人过目难忘。

95 阿姆斯特丹赞丹因特尔酒店【荷兰】

荷兰阿姆斯特丹极具风情的联排建筑

荷兰阿姆斯特丹极具特色的建筑与风车

阿姆斯特丹赞丹因特尔酒店【荷兰】

提到荷兰的建筑,不由会联想到五颜六色的木排屋与风车,极具风情。这处位于阿姆斯特丹赞丹的酒店,以层层叠加的赞丹传统民居为特色,立面外观别具一格。

酒店旁边错落的天桥,将运河与建筑划分成了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整体效果恰到好处

酒店建筑由70个荷兰式木屋堆叠而成,极具特色

酒店以层层叠加的赞丹传统民居为特色,远观其立面效果像极了人工组装的乐高玩具

这座竣工于2010年的酒店,高40米,共计11层楼,由70个荷兰式木屋堆叠而成。墙体整体色调采用了4种不同色度的绿色和蓝色,墙体立面的宽阔方窗布局各不相同,部分楼层房屋向外凸出,远观其立面效果像极了人工组装的乐高玩具。

建筑墙体整体色调采用了4种不同色度的绿色和蓝色,墙体立面的宽阔方窗布局各不相同,部分楼层房屋向外凸出

建筑鲜艳的色调组合

传统风格与现代舒适的完美平衡

而酒店旁边错落的天桥,将运河与建筑划分成了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整体效果恰到好处。这绝不是一处单纯的地标网红建筑,它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是,在现代化城市的规划构建中,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舒适的完美平衡,才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96 马赛伊夫城堡【法国】

马赛伊夫城堡俯瞰【法国】

欧洲城堡何其之多,单从城堡的形制和规模来看,马赛的伊夫堡在一票惊艳的欧洲城堡中并不出众,甚至毫不起眼,但一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另其不朽于世。

建筑并不恢弘,也不惊艳,但一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另其不朽于世

伊夫城堡始建于1529年,初为防御性堡垒工事,后改建为国家监狱

它的故事情节至今历历在目:主人公埃德蒙含冤入狱被判无期关押于此,在14年暗无天日的岁月中绝望而又无力;但恰恰又是他的浴火重生之地,他遇到了贵人法利亚神甫,教授他知识,助他成为了基督山伯爵并最终完成了复仇。

伊夫堡坐落于马赛一处孤悬于海的小岛之中

伊夫堡一览

起初它是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在1529年下令修建的一处防御性堡垒工事,后失去军事价值后变成了一座国家监狱。其地处马赛一座孤悬于海的小岛之中,岛屿面积仅300米长、180米宽。城堡用灰砂和块石构建,两侧为遗留的炮台,堡垒中心是一座不大的天井,四周高墙环绕,只见方形天空,伴随海鸟于上空飞鸣。

伊夫堡一览,虽然没有出彩的建筑,但令人惊讶于文学赋予它的莫大魅力与传奇色彩

伊夫堡核心区域内外一览

城堡四周有石阶连通,石阶两旁的墙上有铁栅栏的洞孔状窗子和铁门,从铁栏望出去,是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朝向马赛的一侧还能隐约望见马赛市的繁华,那就是囚禁犯人的牢房。伊夫城堡单论建筑整体并不出彩,但你会惊讶于文学赋予它的莫大魅力与传奇色彩,它应该是文学与建筑,相辅相成互为成就的极佳典范。

97 朗德瓦萨大桥【瑞士】

朗德瓦萨大桥【瑞士】

白雪皑皑中的朗德瓦萨大桥,建造于1901~1902年

这处大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壮观的窄轨铁路桥之一,建造于1901~1902年,桥的一端连接着隧道天堑,远眺之险峻而又壮美。

朗德瓦萨大桥,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壮观的窄轨铁路桥之一

冰雪中的朗德瓦萨大桥

朗德瓦萨桥共有6道连续跨桥拱,跨越峡谷段高65米、长136米;平面线型呈优美的弧形状,立面恢弘挺拔、气势磅礴。做工精致、略带古典气质的石构桥墩与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时至今日看来依旧质感十足、稳固如初,每处细节均透露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工艺。

朗德瓦萨大桥与醒目的红色冰河列车

该段铁路在1890年起陆续建造,当年人们依托有限的技术,成功征服了险峻的高山地形完成了堪比登天还难的任务

较之我国现代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公路铁路桥梁技术,你也许会不以为然,但请注意它诞生的年代,是20世纪初。以瑞士最着名的全景观火车--冰河列车为例,其行经的铁路在1890年起陆续建造,铁道工程师们利用了环型隧道、拱桥及齿轨等技术,成功地征服了险峻的高山地形,完成了在当年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的任务。

俯瞰与仰视角度下的朗德瓦萨大桥

略带古典气质的石构桥墩与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由于维护较好,时至今日看来依旧质感十足、稳固如初

列车从策马特出发,沿轨道缓缓爬升,穿过海拔2033公尺的阿尔卑斯关隘,再徐徐下降到400公尺深的莱茵河谷下,全程超过300公里的路途中,跨越多达291座桥梁及91座隧道,其中便包括这座著名的朗德瓦萨桥。沿途穿越高山深谷,峰回路转于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群山之间,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98 科卡城堡【西班牙】

科卡城堡【西班牙】来自19世纪科卡城堡的版画,始建于1453年

科卡城堡【西班牙】

它给人带来的震撼在于,原本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防御建筑,却硬生生地被精雕细琢成了一件艺术精品

纵观西班牙的历史,较为纷繁杂乱,历史上曾历经穆斯林与基督徒政权的交叠更替,由此一个天主教国家却遗留了大量伊斯兰文明的印记,此为西班牙建筑文化最独特的地方,这一处科卡城堡也不例外。

城堡及塔楼建筑,曾为15世纪西班牙最恢弘的城堡之一

城堡采用砖构为主体,塔楼与城垛被不可思议地雕饰成了艺术精品

城堡与进出的拱桥,下方原为护城河

它给人带来的震撼在于,原本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防御建筑,却硬生生地被精雕细琢成了一件艺术精品。其位于西班牙塞哥维亚省,始建于1453年,是由塞利维亚大主教丰塞卡-阿隆索一世下令建造的一座防御工事。

科卡城堡平面布局

城堡侧立面展示

高大的城垛与塔楼

通常西班牙境内的城堡建于山顶之上,但它却建在陡峭的斜坡之上,其平面布局呈方形,四个角建有塔楼,四周设有宽深的护城河;城堡内部有砖砌的楼梯连接教堂、武器库、地牢和其它房间。欧洲城堡构建多采用石材,但科卡城堡却罕见地大量采用了砖块建造和装饰,仅有射击孔和练兵场的柱子使用的是石灰岩石。

城堡立面与入口细节

城堡立面一览,炮塔、门楼顶部精美繁复的砖雕彰显出浓郁的伊斯兰摩尔风格

城堡精致的立面细节展示,是为欧洲中世纪西班牙哥特式与穆德哈尔风格融合的杰出典范

它是15世纪西班牙最为恢弘的城堡之一,炮塔、门楼顶部精美繁复的砖雕彰显出浓郁的伊斯兰摩尔风格,是为欧洲中世纪西班牙哥特式与穆德哈尔风格(它并非是结构的创新,它的精髓是将穆斯林特色融入到欧洲本土建筑之中。普遍认为,这是为了建筑装饰设计的需要,主要以石膏和砖进行装饰,又被称之为“砖式罗马风”)融合的杰出典范。

99 圣心圣殿【西班牙】

圣心圣殿【西班牙】

由于构建的特殊地理位置,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至高点--提比达波山之巅,被誉为是“最接近天空的教堂”之一

这一处既没有磅礴的体量,也没有古老非凡的历史,但由于构建的特殊地理位置,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至高点--海拔542米的提比达波山之巅,被誉为是“最接近天空的教堂”之一。

圣心圣殿立面一览,立于尖顶双臂张开的耶稣圣象令人联想到巴西里约恢弘的耶稣山

圣心圣殿立面俯瞰,哥特复兴风格

建筑立面构造细节多角度展示

这是一座哥特复兴风格的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由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设计师恩里克·塞尼耶与其子耗用了整整60年(1902~1961年)方始建成,为巴塞罗那最知名的圣殿之一。建筑内部通过半圆形的拱点分为三个中殿,外立面饰以彩色玻璃窗与圆花窗,精美异常;地下室为新拜占庭风格,同时融合了哥特与古典元素,装饰颇具现代气息。

建筑立面及内部一览

建筑立面及内部一览

建筑内部一览,融合了拜占庭、哥特等古典风格元素

俯瞰的视角令建筑气场非凡,尤以烟雾缭绕的暮色场景为最--立于尖顶双臂张开的耶稣圣象俯视着芸芸众生,让人不由地联想到巴西里约恢弘的耶稣山,惊叹于宗教艺术给建筑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表现力。

100 巴黎圣礼拜堂【法国】

巴黎圣礼拜堂【法国】

圣礼拜堂由法王路易九世主持修建于1242~1248年,用于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

圣礼拜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为一座精美的哥特式礼拜堂,被誉为“法国哥特时期的宝石”。其由法王路易九世主持修建于1242~1248年,它建造的目的在于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例如荆冠和十字架碎片等。

巴黎圣礼拜堂内闻名遐迩的彩窗,光芒四射的哥特式瑰宝

总计15面高大精美的彩绘玻璃玫瑰、柳叶花窗,内部光线昏暗而又柔和

在宗教氛围的渲染下,结合五彩缤纷、炫目夺神、忽明忽暗、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令人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仰视角度的穹顶与彩窗

单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讲,它的最大惊艳之处并不在于建筑的结构表现,而是内部享有盛名的彩绘玻璃玫瑰柳叶花窗。

仰视角度的拱顶与彩窗

仰视角度的拱顶与彩窗

内部镀金装饰的巴洛克风格

镀金的巴洛克装饰与惊艳的彩窗

圣礼拜堂规模较小,但装饰极其精美,其内的彩绘玻璃是为罕见的建筑艺术精品,在光影与色彩的交错叠加下,更突显出教堂的神圣和静谧,使人们仿若置身于天国之境,耳畔飘来天使的圣洁歌声。为了保存珍贵的基督圣物,教堂在高达42.5米的墙面上装饰了15扇约15米高的精美彩色花窗,以便让四周的光线能柔和地透射进来。

室内装饰与彩窗多角度一览

彩窗多角度一览,令人惊叹于宗教艺术给建筑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表现力

彩窗由彩色琉璃制成,展示了《圣经》中旧约和新约中的场景,并讲述了从创世纪到基督复活的故事

这些令人惊艳的彩色玻璃窗制作于13世纪,由彩色琉璃制成,展示了《圣经》中旧约和新约中的场景,并讲述了从创世纪到基督复活的故事。在宗教氛围的渲染下,结合五彩缤纷、炫目夺神、忽明忽暗、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令人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101 隆达镇【西班牙】

隆达镇【西班牙】,它的独特魅力,在于整体构建于海拔750米山上的悬崖边缘

恢弘的横跨在埃尔塔霍峡谷的新桥,桥墩高120米,橫跨在险峻的峭壁悬崖之上

悬崖边的酒店建筑

隆达位于西班牙的马拉加省,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古老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因其地势险要,古人立足于此觉得安全无虞。罗马帝国时期,凯撒大帝曾封隆达为城,古罗马人对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在这里留下大量痕迹和厚重的历史。

百米余深的峡谷将之清晰地将隆达划分为古镇和新镇

俯瞰下的埃尔塔霍峡谷新桥

俯瞰下的隆达古镇

它的独特魅力,在于整体构建于海拔750米山上的悬崖边缘,百米余深的峡谷将之清晰地划分为古镇和新镇。从高空俯瞰,壮丽的景象令人震撼得无以复加。

俯瞰下的隆达古镇

连接古镇与新镇的埃尔塔霍峡谷新桥

恢弘的新桥,峭壁与谷底直上直下的落差一览无余,屹立于崖顶的白色建筑群尽显其惊心动魄的壮美

横跨在埃尔塔霍峡谷的新桥是隆达的地标,桥墩高120米,橫跨在险峻的峭壁悬崖之上。俯瞰埃尔塔霍峡谷,峭壁与谷底直上直下的落差一览无余,此时,屹立于崖顶的白色建筑群才尽显其惊心动魄的壮美。

102 总统山【美国】

总统山【美国】,全名为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

总统山上的四位总统分别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

总统山全名为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位于美国美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的东南坡上,占地面积5.17平方公里,海拔为1745 米,因山上雕刻着四位美国总统的头像而俗称“总统山”。这四位总统分别为: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亚伯拉罕·林肯,被认为代表了美国建国150年来的历史。

俯瞰下的拉什莫尔山,气场瞬间被打折

俯瞰下的拉什莫尔山,18~21米的头像尺度在周边山势的映衬下显得颇为渺小

从仰视的角度来看,四位总统雕像凝重肃穆、气势恢宏;但从平视或俯瞰的角度来看,群雕仅位于山坡的一部分,18~21米的头像尺度在周边山势的映衬下显得颇为渺小,气场似乎立马被打了个折扣。

美国著名雕塑家夏兹昂·波格隆在其工作室内研究总统山的模型,起初的雕塑形象并非现在看到的样子

有趣的是,它雕刻建造的最初目的仅仅是为了在南达科他州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起初的雕塑形象也并非现在看到的样子,最终定稿的雕塑形态与原初的面貌可谓天壤之别。它由美国著名雕塑家夏兹昂·波格隆和约400名工匠从1927年10月到1941年10月,耗费了整整14年的时间方才艰难地完成。

图为1929年工人从山顶吊着滑索工作,下为拉什莫尔山刚动工时的场景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杰斐逊的雕像原本位于华盛顿的右首

之所以艰难,因为拉什莫尔山的石刻构图方案一变再变,在整个工程中,曾作过9次大的改动,清走石料10万吨以上。主要原因是山石内层的花岗岩有裂缝或瑕疵,由于在外表很难发现内层的岩石情况,所以刻到内层时只好改变构图。例如第2座的杰斐逊像位置一再改变,从施工影像来看,原本位于华盛顿像的右首,但无奈岩石不合适而被炸掉,随后被雕刻在华盛顿的左边位置。

已完工的华盛顿像和几近完工的杰斐逊雕像,林肯的头像刚刚开始雕刻

工匠们正在高空滑索作业

稍稍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崛起就是一部巧取豪夺、殖民吞并的历史,过程中充满了战争、屠杀、灾难与祸乱,鸩占鹊巢中当然少不了对原住印第安人的血泪压迫与摧残。雕刻在拉什莫尔山上光鲜夺目的这四位中,华盛顿、杰斐逊、林肯三位手上没少沾印第安人淋漓的鲜血。

1937年9月,夏兹昂·波格隆和工作人员在雕刻林肯的头像

1941年,几近完工的林肯头像

1941年,一群美国士兵正在观瞻刚落成的总统像

对于居住于附近的原住民印第安后裔拉科塔人而言,拉什莫尔山被其视为圣山,这四位被雕刻其上对他们形同侮辱。虽然美国最高法院于20世纪末维持了拉科塔部落与美国政府1851年协议和布拉克山归属的有效性,但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加之势单力薄,拉科塔人的抗争未能掀起任何的浪花。

为回应拉什莫尔山的雕塑,原住民印第安后裔拉科塔人在附近建造了美国历史著名的拉科塔酋长“疯马”纪念雕像

虽然阻止不了,但必须有回应。这不,拉科塔人在拉什莫尔山邻近的黑山上,建造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拉科塔酋长—“疯马”的纪念雕像(“疯马”作为一位印第安苏族首领,曾率部反抗白人入侵,在蒙大拿州小比格霍河附近,打败美军著名的卡斯特将军且将其猎首)。

图下为“疯马”完整的形态,雕塑总体高达170米,如今70年过去只完成了面部,离设想愿望的实现依旧路漫漫

“疯马”完整的形态将是一尊170米高的巨型石像,这就是印第安人心目中的英雄,完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雕塑。事实上,拉什莫尔山的四总统石像完全可以放入“疯马”26米高的头像内。过程中这些硬气的拉科塔族人自力更生,数次拒绝美国联邦政府的拨款援助。不过从1948年开工至今,雕塑仅堪堪完成头像部分,离设想愿望的实现依旧路漫漫—这应该被视作现实版可敬可佩的美国愚公移山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6年9月欧洲行-意大利之威尼斯一日游之一
摘自网易博客<欧洲回来的感想——建筑篇 >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和总督府 环球之旅(28)
【笔记】黄金运河上的建筑(3)威尼斯哥特风格
水城的浪漫——威尼斯
世界著名教堂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