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变两省:江苏安徽分家史

导语:清代江南分省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件大事,奠定了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基本格局。分家后,江苏和安徽两省爱恨情仇交织,剪不断理还乱。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一直被戏称为“徽京”,江苏和安徽分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现在的分省、分市等完全不同。

1.明清时期的“省”

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用今天的观念、想法去理解古代的人和事。首先我们得先简单了解一下明清时期的“省”,省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是直辖于中央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但是在明清时期虽然也有省,但只能说是俗称或者所通称。比如说现在村里的村长,这就是俗称,他的实际正式称呼一般是村委会主任。清代的《文献通考》中就解释过这个问题,“至于省之为名,始于元之中书省及行中书省。明代于两京之外,分置十三布政使司,而亦称为十三省者,以省为官司之署,其名原可以通用”,中国人讲话喜欢省略,比如留院观察会简称为留观。而地名行政区划的名称也是如此,被简称为省。当然布政使是一个官职的名称,实际上“省”不仅是省级政区的俗称,也是布政使等省级官员和衙门的通称。

明代南直隶

简单点说明清时期的省级行政区划最初并不叫“省”,官方正式设置中也不存在以“省”为名的行政建制,只设有各种官职,比如浙江布政使、浙江按察使等等,当然这些官职繁杂,而且有固定的辖境,慢慢从俗称变成了正式的称谓。

讲完了省的概念,接下来再简单介绍一下明清时期省级行政机构的主要人员组成,明代的省级机构充分借鉴了宋代地方行政机构设置方式,一个省在理论上是没有一省之长的,而是将职权分散到不同的机构。主要有三个机构,一是承宣布政使司,即“藩司”,长官是布政使,前身是元朝的行中书省,负责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等事务;二是提刑按察使司,即“臬司”,长官是按察使,负责刑名、按劾及驿传等事务;三是都指挥使司,即“都司”,长官是都指挥使,负责卫所管理。三司分别负责行政、司法、军事等事务,颇有“三权分立”的味道。

明代通过地方分权的形式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目的,三司之间分权,但在有些事务上又有重叠,通过互相牵制,削弱地方个割据的风险。但是,这样的行政体系也存在弊端,三个部门各管一块,无法集中力量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所以明代中后期开始设置临时性质的总督巡抚一职到地方处理专项事情。最初的总督巡抚只是临时设置,事情处理完即裁撤,到清代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成为其下属官。这样的制度也不是一下子形成,而是经过漫长演变逐渐形成的。到清代已经形成了总督或巡抚为地方行政首长(督抚关系比较复杂,并非纯粹的上下级关系),其下设布政使和按察使这样的层级形式。

2.江南分省过程

江南省的前生是明代的南直隶,清朝改为江南省。从总督看,最初设有江南江西河南总督,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后来改为江南江西总督,即两江总督,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安徽、江苏、江西。两江总督的驻地在江宁(南京)。

分治后的江苏和安徽省

从巡抚看,最初江南省设有江宁、凤阳和操江三位巡抚。江宁巡抚又称江南巡抚,驻地在苏州,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苏南和上海地区;凤阳巡抚,驻地在淮安,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苏北和皖北地区;操江巡抚,后改为安徽巡抚,驻地在安庆,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皖南地区。康熙四年(1665年),凤阳巡抚被裁撤,原辖境被另外两巡抚拆分,江宁巡抚的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和上海市,后又被称为苏州巡抚;安徽巡抚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

从布政使看,最初江南省设有左右布政使,左布政使,驻地在江宁,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安徽和苏北地区,驻地虽然在江宁,但江宁属右布政使管辖;右布政使,驻地在苏州,辖境相当于现在的皖北和苏北地区。康熙五年(1666年),将扬州、淮安、徐州改隶江南右布政使司,次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改为安徽、江苏布政使司,调整后的安徽、江苏布政使司辖境分别与安徽、江宁巡抚辖境一致。最初安徽布政使虽然辖境是安徽,但驻地在江宁,一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迁到安庆。

安庆

从按察使看,江南省原有江南按察使,康熙三年(1664年)又设了江北按察使。分开后,江南按察使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苏南和皖南地区,江北按察使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苏北和皖北地区。康熙五年(1666年)对两位按察使的辖境进行了调整,江南按察使改称为江苏按察使,辖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驻地最初在江宁,雍正八年(1730年)迁到苏州。江北按察使改称为安徽按察使,驻地最初在泗州,后来迁到安庆。

两江总督府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安徽与江苏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已经分开设置,而且三个官职的辖境一致,两者在行政管理上已经分开,也意味着江南省从一个统一的省级行政区划分成了两个省级行政区划。

3.蓑翁说

“省”的概念一直在演变,最后形成了今天意义上的“省”。现在上级部门发一个文件便可以作为一个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分立的标志。但“省”在最初只是一个俗称或者说通称,最初对地方更看重的是官职,分省不是一纸文书直接分成两个省,而是因管理的需要设立不同的官职,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最终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省”制模式和相关的官员配备。到清末新疆设省时,便直接设置了巡抚及布政使。另一方面,行政区划能够对一个地区人们的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安徽与江苏在分家前长期位于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内,而江南省的省会在江宁,即使两省分治后,安徽布政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寄治在江宁,这多多少少会加强南京在安徽人心目中的认同感,也难免南京会被戏称为“徽京”。在江南省分治的过程回顾中,我们也会发现,苏南和苏北长期分属不同的行政长官,一个行政中心在苏州,一个行政中心在南京,这多少会让他们产生些许的隔阂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会南京,这不仅仅是一个梗
从江南省到安徽省
“大内斗省”的前世今生:清代江苏为何会有两个省会?
清朝共设置了多少总督?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能管的地盘有多大?
清朝建立,把这一个省分成了两个,现在有人希望再调整一次
此省因太富被国家一分为二,但为何是东西分省,而不是南北分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