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促织天子:明宣宗的历史

导语:近日,《大明风华》电视剧正在热映,剧中明太祖与明仁宗、明宣宗爷孙三人的表现让人瞩目,在历史上,明太祖之后的仁宗、宣宗两人是非常杰出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被称为“仁宣之治”。但是圣明的君主也有过失的地方。

大明风华

1.明宣宗其人

明宣宗名叫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皇长孙,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长子。明太祖朱棣非常喜爱孙子,常常把他带在身边出征蒙古,并有意锻炼他的治国理政才能,因此明宣宗文武双全,聪慧过人,正是因为喜爱长孙,所以明太祖对朱高炽也改变了不满意的态度,这也是朱高炽能被立为太子的关键因素。明宣宗在位期间,在施政方面秉承父亲仁宗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内局势稳定,政治清明,因此在他统治期间被史家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

明宣宗

2.明宣宗的玩乐个性

明宣宗从小受到严格的皇家教育,明朝的大部分开创性工作都在洪武和永乐时期完成,明仁宗在位时间又极短,因此明宣宗成为事实上的第一位太平天子,在宣德年间,政治和社会较为稳定,经济繁荣,而明宣宗本人又是一个喜欢玩乐的皇帝,因此充分享受了宫廷生活。

明宣宗观看蹴鞠比赛

明宣宗在位时期,对射箭、蹴踘、马球、捶丸、投壶等游戏都非常热衷,射箭是古代六艺之一,因此宣宗对射箭也非常重视。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宣宗对蹴鞠非常喜爱,曾亲自赋诗一首:“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马球在古代又称“击鞠”、“击球”、“打球”等,它把高超的骑术和精湛的球技结合起来,是一项惊险刺激的传统体育运动。

明宣宗观看马球比赛场景

马球的玩法是骑在马背上用球杆击球,一般分为两队,以打入对方球门的次数来判别胜负。球门分单球门和双球门,单球门是一个木板墙,墙下开一个半椭圆形的孔洞,约一尺见方,并加上网囊 ;双球门则是球场两边各设一门。球杆多用木料制成,首端称为“杖头”,形状颇似半月状的勺子。比赛所用的球,形体很小,质地坚硬而富有弹性,外面涂上朱红色,鲜艳夺目,因此古人又称马球为“彩球”、“画球”等。马球运动在明朝宫廷流行已久。捶丸,顾名思义,就是用球杆击打小球的游戏。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举行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有一套类似于射礼的程序。

3.“促织天子”的由来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道:“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在这里,蒲松龄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明宣宗(年号宣德)喜欢促织(斗蟋蟀)这种游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地方官的催促下,一些百姓家破人亡。因此明宣宗在民间又被称为“促织天子”。

宣德蟋蟀罐

在各种游戏中,明宣宗最喜欢的是促织,促织就是蟋蟀的古名,因为蟋蟀入秋而鸣,正当预制冬衣之际,似有催人织作之意,因此被称为“促织”。明宣宗即位时已经二十七岁,但是他对蟋蟀的热爱却像孩童一样。他让内侍四处寻找上好的蟋蟀,带回宫中参加比赛,散朝以后,宣宗不顾皇帝身份,与宦官宫女围在一起,将两只蟋蟀放置于精巧装饰的盆中,让它们振翅相斗,围观的人纷纷叫好不已,宣宗则与民同乐,兴奋不已。

明宣宗认为北京一带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根本养不出什么好蟋蟀,因此派宦官到斗蟋蟀成风,气候温暖潮湿的江南一带采办蟋蟀。宣德九年(1434年),明宣宗特地给苏州知府况钟下了一道旨意,“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他所进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已敕他末后一运。自来时要一千个。敕至,尔可用心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况钟虽然爱民如子,但也不得不遵守上面的旨意,给下面的老百姓摊派任务,但是一千只蟋蟀不是什么小数目,苏州百姓只好到处翻墙倒瓦去找蟋蟀,一般体弱年老的百姓无法亲自去捉蟋蟀,只能出高价购买蟋蟀,一时间,蟋蟀价格猛涨数倍,上好的蟋蟀一只需要十几两黄金才能买到。

明宣宗斗鹌鹑图

苏州城西枫桥镇有个粮长,在市场上看到一只上好的蟋蟀,为了完成上司摊派的任务,被迫用心爱的马换取蟋蟀,回到家后,粮长的妻妾想要一睹这只蟋蟀的风采,便将笼子打开,没想到这只蟋蟀一跃而出,从笼子中跑的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到了,妻妾非常害怕,吓得上吊自杀,粮长回到家之后,发现蟋蟀已经不见,而且自己的妻妾又上吊自杀,在双重打击之下,粮长也跟着自杀身亡。蒲松龄的故事《促织》便是由此改编而来。

明宣宗在苏州采办蟋蟀导致虫比人贵,一度民怨沸腾,苏州一带的卫所士兵只要能捕捉到一只上好的蟋蟀,就可得到世袭的官职,甚至堪比在前线杀敌立功者,当时在苏州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民谣:“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为了观看斗蟋蟀,在宣德时期,苏州还生产一种笼盒,叫做促织盆,在生产促织盆中,以陆、邹两家最为上乘,每个促织盆都雕刻着人物,妆彩工巧,在苏州的府库中也储存了大量的促织盆,明英宗继位后,对斗蟋蟀一事不感兴趣,因此这些促织盆一直储存在府库,直到正德时期才开始变卖。清人史梦兰在《全史宫词》卷二十中专门讽刺此事:“秋声满院月黄昏,香尽熏炉闭殿门,欲试江南新进种,罗巾轻拭戗金盆。”

明宣宗画的花下狸奴图

4.蓑翁说

明宣宗在历史上是一位明君,也是“仁宣之治”的主要开创者,作为普通人,他也有喜欢游戏的天性,而且在位期间正值盛年,玩心更重。在这种高度的君权专制社会下,皇帝的个人喜好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国家大事,因此宣宗的爱好无意间造成了局部地区百姓的苦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奇葩皇帝(2)朱瞻基 促织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大年初三早逝,驾崩时只有36岁,死亡真相是什么?
勤政爱民的明宣宗为什么被有些人称为“蟋蟀皇帝”?
聊斋《促织》究竟在讲谁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
为自我满足而塑造的“大好天子”,勤于玩乐且霸道的明宣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