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益州名画录》,意先自然”——古代名画家为何大多来于西蜀

《益州名画录·序》中成赞叹壁画为:“观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始可品绘工於穀中,捐画圣于方外”。敦煌莫高壁画精妙绝伦,佛寺道庙满天神佛惊叹世人,一切的一切源于文人手中的笔墨。

世上最早的是岩画,它记录的是古人的生活和历史,它的出现象征性证明着人类步入了的最早的绘画时代,他们也是最早将见到的静物事物记录的人。

无论现今,世上都总有一群人,他们游历江河、阅览群山,江河山川的美好尽收眼底,将画卷流传于世,也又时因为的他们的灵光一闪,将一副副佳作呈现于世人眼前。他们是画家,赋予死物生命再一次绽放旋律的人。而《益州名画录》是它们不在埋没。

一:卷展忆西蜀

中国画在蜀地的传承和发展的现象,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1:唐末的蜀地

《益州名画录》著者:黄休复,字归本,他的著作记录了从唐到五代至宋初的西蜀壁画的发展,以列传体记录。

关于黄归本,著作书籍是有原因的。对于文化和艺术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政治因素的不稳定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战乱,战乱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冲击是无可估量的。

从唐朝末期的唐代宗至唐懿宗时唐朝的稳定早已经不复存在,到唐傳宗至唐哀宗则就是唐末最混乱的三十年,黄巢起义就早已耗尽了李唐王朝最后的元气。

在这个混乱大时代的背景影响下,许多画家为躲避战乱,早已开始先后迁入对于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的蜀地,从而使得唐代以前的中原绘画传统得以保留和延续,当然同时也发展出了新的风格和新的样式。可以说蜀地成了当时混乱的大背景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避风港。

2:蜀地的兴起

在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记载了,从唐玄宗到宋太祖时期,在之间历经二百年的发展时间里,蜀地当地从事绘画活动的画家就多达58 位。而在‘安史之乱’之前是没有关于蜀地画家的记载的,之后就有多位画家迁居蜀地,在当时蜀地的政局还算稳定。

从安史之后就有画家不断迁入,画家迁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蜀地画家和外地画家的带动下,他们快速崛起,与本地文化进行的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使中国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才得以保留,并从此得以传统和发展以此来影响中国的整个绘画史在五代时期蜀地成了当时的文化与艺术的中心。

3:迁徙的画家

在黄休复的书中,介绍的画家众多在其中记录最多的是卢楞伽,身为吴道子的弟子,善花佛像、经变,其画风精致,自汴入蜀后,留余蜀地众多壁画。后世的画家着通过卢楞伽画作中学习到中原传统艺术的机会。

关于卢楞伽到底有多少画作,从“蜀中诸寺,佛像甚多,会昌年皆毁”了解到蜀中寺庙众多,被毁的壁画中卢楞伽的画作占一大部分。

在《益州名画录》中黄休复对孙位的评价众多,记录最较为详细,也最迎黄休复喜欢,孙遇,则自称会稽山人。其性格志行孤洁,情韵疏放。广明中,避地入蜀,居于成都。

孙位善画人物、龙水、松石、墨竹,兼长兼画天王鬼神像。笔力狂怪,不以傅采为功。长安、蜀川,皆有孙位创作的画壁,被赞叹实属奇迹也。初名位,后改名遇,亦有图轴传于世。在书卷被评为‘逸格’也只有他一人。

而在邓椿眼里,孙位不知是‘逸格’的代表人物,甚至也是这一代表的美学思想的绘画实践的终结者。他的观点出自黄休复的书中,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将孙位视为‘逸品’的唯一人选,使他位居众画家之首。则孙位的作品有《宣和画谱》、《说法太上像》《神仙故实图》等二十七件作品。

赵公佑唐代敬宗时期人士,久居蜀地的画家,在黄休复的记载中:公佑天资神勇,笔夺化权,应变无涯,罔象莫测。公佑之:用笔最尚风神、骨气,皆得,六法全矣。

赵公佑的画作在昌法时期就很少有画作流传世间,而他的后代们受赵公佑熏陶和教导下,逐渐成为蜀地的重要画家。世人云曰:“仪者以德齐三代居蜀,一时名振,克绍祖业,荣耀何多”以此可见赵氏家族在当时的画坛的地位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而常璨和常重胤父子则是在赵氏之后迁入蜀地的,常重胤则是跟随唐僖宗一起幸蜀。而他也被贯休赞称赞,贯休赞之曰::“贫道观画多矣,如吾子所画,前无来人,后无继者”。而他也被益州名画录列为妙品。对于常重胤的人物画像,今虽不尚存,但也能见著录,由此观然著录记载,且亦可想见其画形似、品神采兼备之貌。

4:绘画的标准:六法论

六法论是什么,它是我国古代品评艺术绘画的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关于它的由来最早是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而六法论只是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使其中国古代绘画从此进入理论辨析的时期,又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低成败的标准。

关于‘六法论’的标准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指建筑的安排和动作)、传移模写(指的是临摹作品)。这一经典理论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后人云:“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虽然《六法论》经过后人在实践不断中改良更新,赋予它新的内容,但六法论的 整体审美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并未被动摇。而谢赫也曾说过:“画有六法,罕能尽该”,可见能如谢赫法眼的作品很少,未能达到兼善六法的境界。

对于申论谢赫的关于人物画之六法论,辩解标示着人物画应须与神气与形似并重,形似则要为表现神气等要素,而形神应须兼顾方能逼肖。则其论说对唐代人物描述画的影响颇钜。

二:画舒兴蜀地

1:蜀地的兴起

蜀地本土的绘画艺术随着传世经典书画的流入,促使了蜀地艺术的活动的兴盛,至此蜀地的春天来了。蜀地本土画家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尤其是唐皇明帝的幸蜀以来,使其蜀地的画家数量快速成长起来。

在《益州名画录》中记载的五十多位画家之中,有本土的画家大约有1其三十六位之多,而在前蜀和后蜀的五十八年期间,有记录的画家有二十五左右,其中同期人蜀的就仅有四位。以此可知,蜀地画坛的人才的输入到人才发展的大阶段,使其成为中国画发展与传承的中坚力量。

2:父子相承

子承父业并不陌生,每个行业都有他们传承的方式,每个传承的师傅都会留一手,防止被自己的徒弟抢饭碗。更何况是古代呢,但子承父业着不会,也有是会创作出自己的道路。

如高道兴,五代的前蜀时代一名画家,善画佛像、高僧。曾与赵德齐同画过《西平王图》,仪仗、车马、旌旗、礼服等都甚为威严,而他的儿子高从遇,习得高父真传,与高父书画神似相同。则高从遇的孩子高文进更是习得祖父真传,三代的遗传,则可以用黄庭坚在《山谷集》中所说“国初高益名大高待诏,文进名小高待诏。今为翰林画工之宗。小高落笔高妙,名不虚也。”

而高氏一族至高道兴至其二子,其凡四世皆以画进,其家族的声望完全不输当时赵氏一族,这种现象则完全体现了蜀地本土画家的崛起,而我们更是以高氏为代表的本土画家的艺术活动见证了当时中国艺术中心的迁移的过程和脉络。当然和高氏家族一样的还有很多,如本土蜀地汉洲的画家丘文播兄弟、简州金水城山张氏等。

3:家族的变化

当然在当时的蜀地,家族绘画的传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说明了当时蜀地画坛风华正盛。稳定的画家群体为中国画绘画作品的创作的风格和技艺传承提供了相当的必要条件,身在其中的家族绘画艺术活动都历经前蜀和后蜀,并且有的甚至进入了北宋,使其成为当时北宋画院的基石。

三:结语

至唐代安史之乱以来,因为蜀地较为其安定的环境和中原地区绘画人才的不断涌入,以及本土画家的迅速成长,使其开始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艺术绘画中心。

绘画人才辈出,使本在中原混乱的时代成了中国画这一传统的宝贵民族技艺的坚实的避风港,并使其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按,也为宋代以后的绘画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中国画迈向了新的辉煌。

文献:

《益州名画录》

《画品》

《后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定要知道的100幅中国画
韩刚  中国画论解读(十三)——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节选)
孙位与高逸图
唐代后期的人物画家——孙位、常重胤
【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上)
东晋画家顾恺之最早写画论 《画论》提出形神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