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祠


    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与相邻的尹道真祠、扶风寺共同组成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山风景区。扶风山亦名芙峰山,清代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

    阳明祠为纪念王阳明先生贵州悟道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阳明,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为中国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王阳明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状元,后官至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王阳明出生时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因而祖父为他起名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闻言后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王阳明27岁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正德元年,王阳明先生任南京兵部主事,因触怒当权宦官刘瑾,被贬谪为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丞。他在贵州三年,大悟“格物致知”,创立“知行合一”学说,从而奠定其以“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三个基本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他认为心就是理,理就是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世界是由心主宰的,否认心外有事、有理、有物,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的“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认为知是天赋的,知寒知暖,知善知恶,而且感到冷就要添衣服,见到长辈就要尽孝道,故知行是合一的;“致”就是至,为了良知,就要不断去追求,去实现,“为善去恶”,“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使之存天理、灭私欲,成就圣人之境。“四句教”是王阳明先生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游龙泉时写了《忆龙泉山》: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游奉化时写了《雪窦山》: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他的诗明丽、秀拔,数百年来一直被家乡人们传诵。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终明之世,文人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阳明先生不仅是一位大儒,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阳明先生正德三年春到贵州龙场,五年迁江西庐陵知县,在黔两年整,如白驹过隙,然而这两年对阳明先生和贵州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先生在龙场的特殊环境里,悟到了“知行合一”,从此世间有了王学;对贵州而言,王阳明在贵州讲学,培养了一批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贵州的文教新风。贵州本是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地方,正是在他及其弟子,再传、三传弟子的倡导和推动下,贵州文教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使贵州较快的缩短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数百年来,贵州人纪念王阳明先生,是本着一种饮水思源的心情。

    入扶风山景区大门,迎面台阶的尽头是一道白色照屏,上书“扶风”二字,越过照屏脊顶所见的是一座小山的尖峰和山巅的亭子,这山便是扶风山,一寺二祠就在山下,如今的扶风寺,底层用作茶室,上层辟为书画室,其东南面紧靠阳明祠享堂的关圣殿,更名为“阳明书院”,院内陈列着傩面具和古建筑部件。尹道真祠是为纪念东汉学者尹道真先生而建,祠内有享堂、游廊、厢室、戏楼,构成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享堂正中悬挂清乾隆贵州学政洪亮吉所题“德兼教养”的横匾。入口为月宫式门洞,上嵌石刻“尹道真先生祠”,系清代康有为所书。

    阳明祠依山而建,祠内林木葱茏,古雅的明清建筑群与古柏、银杏、紫薇、丹桂、翠竹互相衬托,幽雅古朴。祠由享堂、碑廊、桂花厅、正气亭等组成。主建筑为享堂,堂前有两株上百年的桂花树,庭院之中有王阳明手书的七绝:“画舫西湖载酒行,藕花风渡管弦声;余情未尽归亦晚,杨柳池台月又生。”诗碑;堂内有先生汉白玉雕像,两侧为先生手书“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的木刻对联,雕像左侧有先生朝服石刻,右侧有明穆宗追赠王阳明为新建侯赦书,左隅立有一碑,刻着日本东宫仕讲文学博士三岛毅赞王阳明的七言绝句:“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享堂两壁有先生的《训士四条》、《谕俗四条》诗书木刻;堂外有两重庭院,两侧长廊墙壁嵌有先生的《矫亭记》、家书文稿和线刻燕服画像,还有莫友芝、何绍基、郑珍等清代学者考证、游览祠堂题咏。祠内桂花厅有介绍王阳明生平事迹的图片及书画。

                               


                                  (景区标示)

                                     (扶风山远景)

                                    (景区山门)

                                      (阳明祠)

                                       (阳明祠)

                                      (阳明祠)

                                      (正气亭)

                                   (王阳明先生诗碑)
            

                                  (王阳明先生诗碑)

                                (王阳明先生享堂)

                              (王阳明先生汉白玉雕像)
            

                               (王阳明先生朝服石刻)

                                      (景区茶室)

                                     (景区一隅)

                                      (景区一隅)

                                   (尹道真先生祠)

                                     (康有为手书)

景区进门后所见范围

重修碑记

礼门

礼门旁的石狮,古朴可爱

知行轩旁的水池

知行轩旁的石鼓凳


知行轩


这是松巅阁,成喝茶的营业场所了

“王阳明先生祠”五字自左向右,用在这里不妥。

“王阳明先生祠”门口对联

王阳明诗书碑

碑廊有玻璃保护着,不好拍照,就拍这个题目

王阳明大理石像

王阳明草书联: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王阳明先生朝服大像

阳明书院

阳明书院中在播《百家讲坛》,有不少年轻人在看。

尹道真祠




右面这个相当古老的牌坊上写有“礼门”,其旁边的介绍说明这是从已拆除的贵阳县文庙迁入阳明祠的


穿过回廊,即可到达王阳明祠




祠堂两边墙壁上镶嵌有多块石碑











享堂为单檐硬山顶建筑,正中放置有龛台,台上塑阳明先生汉白玉燕服坐像。龛台两边悬挂着阳明草书自撰联:“壮思风飞冲情雲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尹道真先生祠是纪念贵州著名学者尹道真而建。尹道真于汉章帝和汉恒帝在位之际到中原学习进步文化,带之予西南,是开创贵州先进文化之第一人


在其享堂设有生平石刻、贵州二十四名人展及清代大学士所题贵州第一名匾——“德兼教养”等




整个四合院地势错落有致,最高的位置是尹道真的享堂,享堂背后是扶风山,青山如黛,古老庄严

附录:关于王阳明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生于 1472 年,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讲学于浙江会稽阳明洞,故人称"阳明先生"。 

▲明正德元年(1506 年),王阳明先生任南京兵部主事,因触怒当权宦官,被贬谪为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丞。

▲在贵州的三年中,王阳明先生先后在修文龙冈书院和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治学成名,门人众多,影响甚大,至今在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仍有深远影响。

▲1528 年阳明先生逝世后,贵阳人为纪念他而修建阳明祠。


从螺蛳山顶看阳明祠建筑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贵阳阳明祠: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贵阳市古建筑之扶风山
古圣先贤祠——阳明祠
贵阳文昌阁、阳明祠
【书楼】龙冈书院:龙场悟道,我心光明(上)
(骈赋)阳明祠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