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5岁梅花皇后花小宝,嫁给74岁溥仪堂弟溥佐,五年后去世

史文秀花小宝

大约三十年前,1991年2月10日下午,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溥佐与梅花大鼓艺术家花小宝史文秀婚礼茶话会,在天津凯悦饭店华苑餐厅举行,冯骥才、马三立、苏文茂、厉慧良梅葆玖等来宾到场。司仪是著名相声演员常宝霆,史文秀在来宾的一致要求下即兴执板唱了一曲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调”,流行于京津两地。早年北京有“北板”“南板”两种大鼓,梅花大鼓是金万昌与苏起源在“南板”基础上,丰富了曲调,增加了伴奏乐器,计有三弦、四胡、琵琶、扬琴和演员敲的鼓,共五种乐器,取梅花五瓣之意,所以称为梅花大鼓。唱腔婉转回荡,伴奏过门也颇多花样。弦师卢成科根据金万昌的唱法,加上自己的创造,创立“卢派”,培养了不少女艺人,如花四宝、花五宝、史文秀(花小宝)等,唱腔袅娜多姿,伴奏过门更加华丽,花四宝与“梅花鼓王”金万昌齐名。

史文秀艺名花小宝,1926年出生在北京,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到天津定居,恰巧与花四宝成了邻居。史文秀九岁学艺,十几岁在天津杂耍园子里演出,1941年花四宝病故,史文秀填补空位,在京津两地演出,人称“梅花皇后”。

史文秀

中央台著名播音员林如曾回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听花小宝唱梅花大鼓。1947年,林如在北平读中学,家住劈柴胡同,离西单商场不远。西单商场里有个杂耍园子,花小宝在这演出,唱的都是“红楼”段子,她唱得动听,缠绵中透着刚劲,台风严肃大方,不像有的女艺人那样挤眉弄眼。

梅花调的曲目大多是《红楼梦》片段和取材于民间故事的《王二姐思夫》《鸿雁捎书》等,唱词多是叙事体,适宜于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讲述儿女情长的故事。音乐性强,最早就有“七分音乐三分唱”的说法,后来唱的比重逐渐增加。

50年代,史文秀参加天津广播曲艺团,在弦师祁凤鸣、词作者王焚等人协助下改革梅花大鼓,选学了白凤岩先生的《别紫鹃》《秋江》与祁凤鸣谱曲的《钗头凤》《拷红》。

马三立与史文秀

1976年2月,天津市曲艺团决定恢复梅花大鼓曲种,选中籍薇传承学习。史文秀为她说了很多传统段子、教她打鼓,小映霞也教她表演动作,帮助她掌握基本功,赵学义、韩宝利等老师为她设计唱腔。籍薇也确实堪当大任,如今成为鼓曲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史文秀的代表作《秋窗风雨夕》,鼓词是红学家周汝昌在1962年年底写的,1981年发表在《天津演唱》上,表的是宝钗探视卧病的黛玉之后,宝玉不避秋风夜雨,打伞提灯与黛玉风雨秋窗相会在潇湘馆院中。史文秀曾七访周汝昌,探讨鼓词含义、吐字发声、音乐伴奏等。在周汝昌的指点下,史文秀反复读原著,领会到这是黛玉风雨秋窗,孤怀难遣的心境写照。

史文秀的演唱可谓刚柔兼备,双美而不两伤;字正腔圆,音醇而兼味厚。一是深刻理解鼓词的内容和感情,体会深,表达便格外传神;第二是音正,决不能荒腔倒字,声声入耳,字字清晰;第三是味厚,腴润甜美,宽亮清脆,不松不泛,不粘不钝,悦耳动听,善于掌握疏密疾徐、刚柔顿挫的丰富变化,不轻不浮,不浅不薄。

溥佐

关于史文秀有一个砸挂的小段子。当初苏文茂、马志存和说《文章会》,苏文茂有一句词:“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大扁儿甩子儿就在荞麦梗儿上也。”说这词儿是后台唱梅花的史文秀的。不过这四句词严格讲是铁片大鼓王佩臣的。

史文秀当年在北京从艺时,就与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溥佐见过面。史文秀丈夫去世后,唯一的女儿去美国西雅图留学,一位朋友介绍她与溥佐先生相亲,双方都感觉很能谈得来,于是65岁的史文秀嫁给了74岁的溥佐。

婚后二人住在凯悦饭店一间宽敞的客房里,溥佐把画室也搬来了。房间正中长桌上铺着作画用的毡垫,摆着笔墨纸砚。史文秀主动担当了溥佐的秘书,画稿、书籍及日常交往都由史文秀料理。溥佐精通梅花大鼓,一些生疏的传统唱段词句,史文秀一时想不起来,溥佐居然能提示出来。两人相伴五年,1996年史文秀因病去世,终年70岁。溥佐于2001年去世。(文:何玉新)

溥佐画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界“八千岁”,末代皇帝溥仪堂弟溥佐,晚年娶了梅花大鼓演员
溥仪之弟八王爷和著名演员花小宝
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溥佐的花鸟!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溥佐,黄鹂画的脱俗清秀
清代宣统帝溥仪堂弟的花鸟画,意境美绝!
溥仪之堂弟,中国艺术家爱新觉罗·溥佐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