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避暑山庄新老照片



随北京古迹群二组到承德避暑山庄刷保,加上以前的围场七碑之行,总算收集齐承德地区21处国保。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景区来过几次了,从没有以老照片的视角仔细欣赏避暑山庄的园林之美,清代皇家把最重要的离宫选择在这个北方穷乡僻壤的山沟里,总有一万个理由。这次在水墨画的老照片里,终于体会到一点点的避暑山庄的精巧,又沿着乾隆皇帝的御道翻山步行来回走了三万多步,完成拍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的全景照片,算是山庄内部向老照片致敬的重访之路(不包括外八庙部分)。

避暑山庄是第一批国保,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人工搬迁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更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这点普通游客很难理解,我就一直以为避暑山庄就是一个大水池,周围建了一些仿江南名园的建筑群,比普通公园大一点点而已。实际上我们平常所见的精华区域,包括宫殿区、湖泊区和平原区仅仅占20%,而避暑山庄内80%地区为山峦区,特别是外八庙向外所辐射区域更是广大的山区,这是江南园林无法借到的真山的景观,而磐锤峰的景致又是独一无二特例,全部映入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色之中,成为避暑山庄的神来一笔,无法复制。

我所选的避暑山庄的老照片来自网络,多数未署名,有关野贞、赫达·莫里逊的拍照,有恩斯特.柏石曼(ErnstBoerschmann1873-1949)拍照。他是德国建筑师,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网上有一篇笑熬浆糊糊《承德老照片合集》介绍了避暑山庄内的老照片的来源,是英国的植物探险家威廉.博道姆(william.purdom,1880-1921,她受美国哈佛大学的派遣来中国收集植物情报,顺便对承德避暑山庄拍摄了水准较高的照片,她拍摄的老照片有明确的时间点,为1909512日,如同一幅幅山水画,提高了对避暑山庄园林内涵的认识,我们也是顺着老照片的机位,向一百年前的老照片致敬。

1、德汇门,避暑山庄的正南门丽正门比较有名,而老照片是拍的旁边的德汇门,这可能是百年前摄影家参观避暑山庄的入口,而丽正门因为正对着皇帝宫殿区,管理比较严格,这就让德汇门成为老照片的主角。

2、水心榭,我以为这是避暑山庄内最成功的园林设计,也是最美老照片的拍摄地,可惜,因为植物遮挡无法在原来机位处拍摄。把江南的廊桥景观复制到避暑山庄内,荷花、小船和廊桥与远处棒槌峰相互呼应,几乎是水墨画中的绝色之景,此处老照片的版本很多,不惜成本记录的景色,一定是北方山沟里突然出现的江南最美景色。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这种园林之美,因为我们见多了,任何一个城市社区公园都有廊桥设计的影子,根本无法想象仅仅百年前承德山区中出现水心榭的意义。

3、月色江声与文园狮子林,老照片中标注月色江声,门房、白墙和树干的水中倒影,可能标注错了,其景观像极了文园狮子林的院墙,文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7),为仿苏州狮子林而建,园内假山崎岖,建筑精巧玲珑,具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笔下的狮子林图及江南私家园林小中见大的意蕴。而月色江声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属于早期建筑,临湖3间门殿,康熙帝题额为"月色江声",取意于苏轼前后《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清光,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声音悦耳。也可能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继续探索。

4、热河源头,老照片有热河源头的石刻,地形外貌与现在的新石刻有所不同,而热河省地名已经成为历史。热河省,存在于1914年—1955年,全省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全境、通辽市大部(科尔沁区以西),辽宁省义县、锦州市以北,彰武县以西区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老照片中有热河省的标语。

5、永佑寺舍利塔,这是避暑山庄内最高的建筑,也是著名的地标建筑。塔高66米,八角九层阁楼式砖塔,外面有琉璃砖装饰,又叫琉璃塔。塔首层有副阶设计,外表面雕刻佛像,以藏传佛像为主题。这种塔有两个类似的小兄弟,一个在须弥福寿之庙,一个在北京香山的召庙,八角七层塔高30多米,都是同一个时期为六世班禅而建的藏传寺庙。在老照片中容易混淆,有石碑伴随的九层塔是永佑寺舍利塔,现存三块碑,其中两块保存较好。永佑寺本身是皇家祭祖的道场,俯瞰整个寺院与远山融为一体,

6、云山胜地楼,这是山庄内宫殿区最后一座两层建筑,二楼在内部没有设计楼梯,反而在楼外设计了楼外梯子,用院内假山石巧妙地隐藏了楼梯,非常巧的机关设计,被老照片记录下来。

7、山庄北围墙拍普陀宗乘之庙全景地,这次没有选择坐车,而是沿着皇家御道步行到北端围墙上拍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的全景,当年老照片的拍摄者也是如此,因为疫情山庄只开了一个门,我们必须返回到丽正门,比较辛苦。回来发现拍摄的角度有偏差,最好能冬天再来,植物遮挡就少多了,争取再来。

     避暑山庄还有很多的景点没有拍摄,有的不开放,比如仿宁波天一阁的文津阁,继续关注网友带回的信息,下篇重点介绍外八庙及老照片的情况。





























































随北京古迹群二组到承德避暑山庄刷保,收集齐承德地区21处国保。上篇写了避暑山庄内取景的老照片,本篇主题是致敬外八庙的老照。关于承德地区外八庙的涵盖范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清朝在承德一带敕建寺庙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有30座,统称为北京之外或长城之外的庙宇,好比是北京宗教的副中心,把当时对清朝威胁最大的蒙藏北方地区的一切政治活动都放在承德,投放巨资建立宗教建筑群。另一种是狭义的解释,这种解释比较靠谱,特指避暑山庄东北部12座寺庙,而不是八座。所谓的外八庙指由清朝政府机关在避暑山庄外寺庙中设八个管理机构,由朝廷派驻喇嘛,京师理藩院管理并逐月按人数由理藩院发放其饷银,包括溥仁寺和溥善寺、安远庙、广缘寺、普佑寺、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九座庙,清正史文献将这九座寺庙称"外庙",而由皇家内务府管理有三座寺庙,包括: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这三座庙不算大,极为尊贵,只对皇族开放。这12座寺庙约定成俗为“外八庙”。

承德地区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其中对外八庙的历史沿革做了详细的介绍,建议关注外八庙的建造政治原因和仿造建筑风格,所谓建造原因,是每个寺庙的历史政治背景,比如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乾隆七十寿辰,特建此庙作为班禅行宫。所谓仿造建筑风格,比如普宁寺仿西藏扎囊桑鸢寺、安远庙仿新疆伊犁固尔扎庙、普陀宗乘之庙仿拉萨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对外八庙建筑布局的理解。现在康熙时期最早的寺庙溥善寺,以及皇家自营的罗汉堂、广安寺已经毁了,其余九座庙还在,北京古迹群二组一一拜访,其中最早寺庙溥仁寺、还有殊像寺和广缘寺(新)未能入寺参观,只拍摄外观,其它寺院有售票,几座大庙属于第一批国保单位,塑像、壁画和庄严具都有保留,值得认真参观。

我最喜欢有人物和建筑背景的老照片,普宁寺大佛殿前神秘微笑的小弥沙是我最想仿拍的照片,可惜,小弥沙的神情无法模拟,只拍摄了取景地。做为标题,下面按外八庙建庙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介绍九座寺院及老照片的对比位置:

1、溥仁寺,承德最早的皇家寺院(1713年),康熙60寿辰,康熙时期唯一寺院遗存,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清代早期建筑和彩绘,整体保存完好,据说几年后开放。这次未能进入,无老照片对比。

2、3、普宁寺和普佑寺,普宁寺又叫大佛寺,第一批国保单位,建于1755年,是为纪念平定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以大乘阁最为著名。大乘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立像,高20多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组装木雕像,由多种木质材料拼装而成。我最喜欢普宁寺的观音签算卦,原来就在观音像下面支个摊,本人觉得非常准,现在取缔了。老照片多是大乘阁和观音像的照片。

在这里要多说说普宁寺东院的普佑寺,这两个寺在清代由一个住庙机构管理,而普佑寺是经院,建于1760年,现在罗汉堂的罗汉像就存放在东西配殿里,约176尊(18尊借与北京法源寺)。关于罗汉堂的历史沿革与普佑寺的关系,网上有具体说明, 罗汉堂,皇家自营寺院,位置在殊像寺附近,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罗汉堂,与北京碧云寺罗汉堂大体相同。日伪时期罗汉堂被当作军火库,所有罗汉移至普佑寺。解放前罗汉堂拆毁。而1964年普佑寺大殿失火,成为现在的样子。我把罗汉堂的老照片放在这里,与普佑寺老照片及配殿的罗汉造像对比。神通广大的罗汉有点寄人篱下的样子。

4、安远庙,建于1764年,第三批国保单位,位于武烈河畔最近的寺院,俗称伊犁庙,是为新疆少数民族二千人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此庙有三层墙廊围绕,中为普渡殿,有三重檐,有部分壁画保存。远观有特色。

5、 普乐寺,建于1766年,俗称“圆顶子”,第一批国保单位,纪念土尔扈特等族归顺清朝。这是皇家最重要的自营寺院,所谓“圆顶子”是后部一座"坛城",称旭光阁,重檐攒尖圆殿,也有小天坛之称,最重要的是阁内安放一座唯一的立体曼陀罗坛城模型,最高处为胜乐金刚金属造像,为藏传佛教密宗的法坛,这种宗教信仰是秘传,不为世人所知。此处最早为磐锤峰景区入口(现在被废弃),老照片是山坡上拍摄的寺院全景,前后有同样的山门设计,这是所有寺院中不常见的设计,比较奇特,因为植物遮挡,没有好角度,用索道上照片充数。古塔与棒槌峰合影是老照片的特点。

6普陀宗乘之庙外八庙中最宏伟的建筑群,第一批国保单位,建于1771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外邦进贡朝贺之所,俗称"小布达拉宫"达赖喇嘛多居此处,又称达赖行宫。仿藏式建筑修造,依山就势,自由布置了众多的红白台和塔门,最后为高25米的大红台。普陀宗乘之庙的老照片最多,西五塔附近是拍摄的重点之一,有的老照片镜像相反,这次依据山庄围墙的走势进行更正,最著名的老照片就是外国传教士在西五塔下列队步行的照片,而寺院中还有东五塔和五塔门建筑,都是五个塔的标识,它们之间的区别有点障碍,必须借助对比附近的建筑物,西五塔的可能性最大。大金顶是万法归一殿,也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隐于大红台群楼之中,殿顶高出群楼,金光闪烁。该殿是三层群楼合围,是内陆古建筑中罕见的大型古建筑,高楼深井围廊,天蓝而底部影调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肃穆的气氛,唯有藏式大型建筑群才有的特色。最让我吃惊的是大殿内部陈设与老照片惊人的一致,无话可说。

7、殊像寺,建于1774年,第三批国保单位,俗称乾隆家庙,最大特色是寺院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很长时间不开放。可以拍外观。附近皇家自营的广安寺和罗汉堂,配合殊像寺形成皇家自用寺院群,是太后和宾妃的最爱,可惜都毁了。罗汉堂老照片并入普佑寺。

     8须弥福寿之庙,建于1780年,第一批国保单位,为祝贺乾隆七十寿辰,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居住之所,俗称班禅行宫。庙中有大红台建于中部山上,北部建有一座汉族建筑式样的八角琉璃万寿塔。此庙与北京香山召庙的背景相同,琉璃塔的样子也是互相印证,为六世班禅建了很多建筑,包括西黄寺。我在须弥福寿之庙与大白象合影,致敬老照片中穿蒙古服装的古人。

     9广缘寺,建于1780年,只剩下山门建筑,现在新复建后未开放,唯一不属于国保的外八庙建筑。

      承德外八庙建筑群是清代汉藏结合建筑的典范,清代未能形成副中心的效果,但能看到清代汉藏结合式皇家寺院最后的遗存,这是非常罕见的大国一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全国88个名额,这个北方小山沟占用5个宝贵名额,方圆几里内形成五大国一组团,以高密度傲视全国,就是年代晚点,承德是神奇的刷保胜地。



























































ps下面的老照片,原片角度在千乘阁的东侧,两张照片主题:你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年前承德是什么样子?透过这些老照片穿越回过去
烟波致爽:辛丑盛夏热河避暑行记
河北各地老照片
老照片中的华夏|1925年的承德,66张老照片第一次流出!
1933年承德,满目疮痍的避暑山庄,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繁华景象
怎样安排承德避暑山庄经典3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