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协和医院老楼

 

从喧闹的王府井大街拐向帅府园路,跃入眼帘的是一片绿瓦飞檐、彩梁画栋的老建筑,这便是协和医院的老楼了。虽然座落于繁华市区,车水如流,行人如织,四周高楼林立,这片古老的建筑却以它近百年来一贯的从容和庄重,不动声色地栖身于此。出则浮华,入则静谧——浸淫于此种氛围的历代协和人学会了谦虚、平和、严谨和奉献;协和人的精神,也飘荡在这幢古老建筑的长廊转角之间,日久而凝厚,袅袅不散。

    北京协和医院建成于1921年9月,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所属中华医学基金会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其校园建筑,经历了协和医学堂(1904~1914)和北京协和医学院(1915~1928)两个时期的演进。其设计建筑皆由美国人负责,设计师查尔斯·柯立芝,1916年由波士顿到达中国,另有建筑师赫西、利恩等参加了这项工作。新校舍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1919~1921年),由沙特克与赫西(Shattuck&Hussey)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编号为“A”-“N”的14栋楼,1921年9月举行新校舍开幕式。第二期工程由建筑师安纳尔(C.W.Anner)设计,1925年建成“O”、“P”两栋楼并对其他建筑进行了改建。同时改校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至1925年,新协和校园分为三个区:西区:东单三条胡同西口的新校舍建筑群;东单三条胡同东口、东单北大街的英氏院、娄公楼、护士楼;东帅府胡同的西院住宅和附属设备用房。北区:外交部街西口的北院住宅12栋,其中独立式10栋、联排式2栋。南区:新开路及北极阁三条胡同的文海楼与南院11幢独立式住宅。1929年国民政府将“北京协和医学院”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

    193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探索民族建筑和现代建筑结合可能性的运动,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一方面,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叫做“中国传统固有形式”委员会,在南京、上海、广州各地的公共建筑中探索民族形式;而另一方面,外国人也开始在中国兴建的建筑里提倡中国传统风格,协和医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这所医院全名叫“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迄今为止美国人建造的医院中,首屈一指的医院。


    协和医院的旧址是清代的豫王府,时至今日,除了南门外的一对石狮,再无其他存留之物。设计师查尔斯·柯立芝初见豫王府时,便深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壮美而折服,他写道:“从那时起,我一想到所有这些有着雕梁画栋,绚丽色彩设计的建筑竟然要被毁掉,便感到难过。”为了表达对于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敬意,柯立芝在他的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木构架的元素,建筑布局也沿袭着中轴对称的传统,由南向北循序展开。自西门步入院内,三面楼房环抱之中,是仿汉白玉的回廊。

拾级而上,便与“北京协和医院”几个遒劲大字相对。仰头四望,老楼的主要建筑都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制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等级最高,只可用于宫殿、寺庙建筑,颇符合昔日豫王府的地位。正脊的两端,是两件绿色琉璃的鸱吻张口吞脊。走进老楼内,迎面是林巧稚前辈的塑像。绕过屏风,则完全是西式的空间布局。宽敞高大的走廊贯通东西,纵向的病房区分布于走廊两侧,光洁的地面和墙壁则显示出属于医院的整齐和干净。仔细看看,走廊的转角处基本都是光滑的弧面,绝少突兀的直角转折,这样一来避免了清扫、消毒时的死角,二来也防止行动不便的病人不小心磕碰到,这样的细节即便在今天,也很少有设计师能注意到。


    协和医院的建筑群,采用西方空间布局、中国宫殿形式的外形设计,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初期最优秀的结合典范了,虽然它是一个公共建筑群,但是它的意义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公建范围,而是给中国建设界对如何将传统形式与现代的功能目的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总之,这座北京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中西结合的复古—折衷主义的医学院校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七十九)
美丽中国:协和医学院旧址,洛克菲勒买了王府帮中国建协和(图)
老北京的故事----协和别墅
东单三条轶事
051-新开路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五十一)
协和老洋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