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林则徐到魏源,“睁眼看世界”的接力棒是如何传递的?

今年是林则徐逝世170周年。他在江苏先后任过按察使、布政使、江浙七府水利大臣、巡抚等,事繁责重。他在扬州有治税的伟业,有治水的佳话,见证他“上筹国计,下恤民生”的爱国爱民情怀。尤其是他以《四洲志》警醒世人,又在流放时途径镇江,寄大任于魏源,魏源接力林则徐,北上南下,旁采博引,写成《海国图志》,成为“师夷制夷”改革开放的最先呐喊。

《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他主持汇编的《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根据英国人慕瑞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译增饰而成,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由此汇成了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代思潮,以同时代人少有的远见卓识,开创了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风气,林则徐也被后人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最终林则徐深思熟虑将该书精准地交给魏源,个中原因值得探讨。

扬州具有有经世致用,忧天下兴亡的土壤,使林则徐深感这里是可托之地

国家的衰败并不意味着全体国人思想的落伍,此时中国的知识精英、政府官员们,也并不都是碌碌无为的庸才,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在思考着中国未来的命运。既然列强的坚船利炮来自海上,海洋当然就成了这些杰出人物关注的重要内容。百余年前中国社会的这些精英们,正是在国家一步步陷入巨大危机的时候,把眼光瞄向了海洋,对准了世界。在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社会精英中,主要有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徐继畲、严复、李鸿章、梁启超等人物,在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社会精英与扬州关系密切。

林则徐与江苏、扬州有深厚情结,在这里,他实践了“强国、忧民”。他在江苏先后任过按察使、布政使、江浙七府水利大臣、巡抚等,事繁责重。他在扬州有治税的伟业,有治水的佳话,见证他“上筹国计,下恤民生”的爱国爱民情怀。道光十二年,江苏发生水灾,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发现江苏水灾以淮扬为重,而且“江都运河堤埂冲缺严重”,上疏道光皇帝请求缓征免征税赋。当时,扬州钞关的税收主要是“两口”、“三坝”,“两口”就是指当时江都的白塔河中闸江口与宜陵白塔河口。

阮元、龚自珍、魏源,一群忧国忧民之人前后相继,救世图存,经世致用,同忧天下兴亡,与林则徐志同道合,这是产生《海国图志》的土壤。

林魏交往中不断加深的情谊,救国图存的意愿,使之深感魏源是可托之人

魏源父亲魏邦鲁曾是林则徐的属僚,“破除积习,不受陋规”,很受林的称许。魏源20岁那年,父亲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随父亲从老家湖南邵阳来到北京求学,逗留京都数载,很快便少有名气,这引起了龚自珍的注意。赖于龚自珍的举荐,与林则徐、张维屏等人相识。林则徐与魏源相见恨晚,同忧国事,堪称知己。1830年林则徐与魏源在北京邂逅时,惊诧他批判程朱理学,反对腐败,主张改革的胆识。特别是王竹屿是他们两人的朋友,正直,有作为却仕途坎坷。两人不但同情,而且都祝福王能仕途通达。4年后当王逝世后,魏撰《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林特为王手书墓志铭。1841年3月,魏源在林则徐的推荐下,愤然弃笔从戎,到浙江参谋战事,战后辞归扬州。

魏源也是循吏,勤谨吏政。清代的漕务,弊端重重,魏源在任扬州府东台县知县后,前任知县预征漕银四千两,欠款悬宕无着,上级追征时,魏源宁可自己筹借赔垫,而没有将这一额外负担,转嫁给百姓。以致母亲因病去世,“其尤急者,举家数十口指日悬磬,而先榇至今滞留东台,未能奉移,其窘为生平所未尝。”在离开东台的时候,万人空巷,挥泪相送,攀辕卧辙,途之为塞,殷切地期望他再知东台。

《海国图志》

他也是学者,富有朝气,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场中他是很不得意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他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林则徐知人善任,知道他不仅有完成《海国图志》之壮心,更有成就《海国图志》的见识、能力和撰写的笔力。

林魏的镇江相逢,二人深感此时中国亟需师夷、制夷,是以此惊醒世人的可托之时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成了朝廷替罪羊,承担鸦片战争失败责任,被发配新疆。1841年6月,林则徐途经镇江,尽管时间紧迫,境遇维艰,但他心愿未了,急切盼望有识之士完成自己未尽的大事。老朋友魏源一直关心林则徐命运,他得知消息,以在此翘首以盼,他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与君宵对塌,三度雨翻苹”,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面对国事茫茫,忧心忡忡,然而他们并未因屡遭挫折而心灰意冷,却披肝沥胆地交换意见。林则徐倾吐了“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的远虑,预感自己没有机会继续编写《四洲志》了,就把在广州时搜集、翻译、出版的一部分外国资料及《四洲志》的手稿交给了魏源,嘱托他进一步搜集研究外国的情况和资料,迅速编撰一部合乎中国人需求的世界概览。

魏源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待,在1841后,仅以一年时间,以林则徐《四洲志》为基础,广搜新旧资料,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初成《海国图志》50卷,1843年初版于扬州。此后数年,魏源再接再厉,在地理学家邹汉勋、汪士铎等人协助下,1847年增补为60卷本。1851年扩充为100卷本。1856年,魏源去世,100卷本遂成为《海国图志》定本。

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魏源的《海国图志》、《圣武记》再次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扣洋帽子误国
湖湘名人近代思想家魏源
中国历代廉政德育春联对联精粹【1一6辑】
印了三千本只卖了一本的书,日本人得到后说:这是治国宝典
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清朝看不上并扔掉的一件宝物,却造就了日本的崛起并称霸亚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