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溯源汉字雏形:中国文化太悠久了!甲骨文竟然历经了千年发展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插图

其中一些形貌我们可以辨识,如有柄的石斧、石锛等都单独地刻画在大口缸的外壁靠近口沿、非常显眼的位置,显然是特地展示。

其中一个在陶器上的图形更见于相距 70公里的遗址,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物主的名字,这些符号(陶文)也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都具有图绘物体具体形象的性质,而且也已采用线条来描绘物体轮廓。在一些商代晚期、西周初期的铜器上,往往铸有比甲骨文字形看起来更为原始、更为接近图像的族徽文字,比如

学者们一般相信:这些作为族徽的图形保存了比日常使用的文字更为古老的字形传统,这种非常接近图像的特性正是大汶口晚期陶文的特色。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插图

大汶口的陶文刻画,其中一个字形具有重要意义▼

从造字法的观点来看,它由两个或三个图像组合而成,显然已不是原始的象形字,应该是文字演变的第二个阶段——表达抽象意义的象意字。太阳与云彩已高升到山顶的位置,以早晨景象来表达“早上”的意义 ;它甚至可能已到了最进步的第三期——标出音读的形声字(从山旦声)。

大汶口的陶文虽然是单独出现,而难以构成完整的句子,但处于当时较为落后的社会,人们可能是使用图形所呈现的关键字去记载事件的核心内容,勉强算是具有文字的雏形。这件陶器的年代已超过 4000年,那个时代应该也是有文字了。

商朝的文字到底有多成熟,发展了多久,由于没有证据,目前还难以推测。但我们以云南少数民族的么些(纳西)经文为例来思考文字的发展历程,就可以判断商代文字、甲骨文真的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统了。

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图腾

*网络资料:么些蛮,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

纳西文字是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纳西族独有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是东巴文明的文字载体。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惟妙惟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既要简单,又要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

么些(纳西)经文创于13世纪,得力于汉字的启发,但是到了19世纪时,他们的经典不免还是会用关键字去提示主要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文法形式和语言的序列,主要以口相传,如果没有经师的传授,根本就不可能了解图画的内容。

譬如其于《古事记》中有一栏 :这个图的开头画有一个人双手拿着一颗蛋。接着画有一颗蛋,蛋的两旁有风,左边的风有形容词“白”,右边的风有形容词“黑”,蛋的下面是一个湖的图形。最后是一座山,山的左边有颗蛋散发着光芒。

纳西经文《古事记》之一栏

根据纳西族经师的解释,才知道与这幅图像对应的经文是 :

把这蛋拋在湖里头,左边吹白风,右边吹黑风,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蛋,蛋撞在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的东西来。

引文中黑体字是图绘上的表现,只作为提示之用,具体的经文就要靠巫师的朗诵了。从这一点来看,公元前 14世纪的甲骨文,已经有了固定、完整的文字和文法的序列,说它有超过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实是很合理的估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巴文——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比甲骨文还原始,看图画能猜到大概
转载:《跟我学东巴文》
喻遂生 | 纳西东巴经“字释”的价值和意义
东巴文:开启纳西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纳西东巴古籍文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