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02年冬天的山东威海,119年前当地的百姓身影

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与旅顺口形成犄角之势,作为一处军事要地,是拱卫京津的海上门户。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次年威海失守,清政府不得不在日本松岛号上签订了《威海降约》。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的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英国人的野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强行租借了觊觎已久的威海卫,威海卫从此开始了长达32年的英租界历史。

本组图片拍摄于1902年冬天,真实反映了当年威海爱德华港口的设施状况及在当地百姓的真实生活情景。

1902年的爱德华港

1901年,为纪念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英国人将位于威海市区东段的“庙前口”以及整个威海湾命名为“爱德华港”。

爱德华港码头

英国人对原来的“威海码头”进行改造,修砌了一座花岗岩结构的栈桥码头,并将其命名为“爱德华港码头”。这座栈桥码头长九十一米,宽八米、水深四米,威海当地百姓俗称其为“石码头”或“东码头”。

港口附近的英国人建筑

这些建筑有着鲜明的欧式特征,但在局部的设计上,吸取了威海当地民居的特点,高檐青瓦,脊顶挑角。图中建筑为当时英国人的秘书宿舍。

街头市场

爱德华港街头一角,一座古老的寺庙前,摆放着几处卖杂货的小摊。街道上的行人不多,一名摊主抽着烟袋,坐在路边的石台阶上等待买主。

中国人商店

这是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商铺,名为“义昌”号。 主要是销售一些瓷器、丝绸和茶叶等中国传统商品,售卖的对象多为英国人,因此门前的招牌上写着英文。

威海市场

一座刚刚建设完毕的室内交易所,同样是中西结合式的建筑风格,外墙由石头垒砌而成。在门口上面写有“威海市场”四个大字,英国人则习惯叫做“爱德华市场”。

威海市场内部

因为刚刚建成不久,交易大厅内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他们或坐或站,聊着闲天,面前摆放着一些准备交易的物品。

铁匠铺

和传统的打铁铺不同,这里没有火炉和大锤。门前的桌子上摆放着金属加工工具,用于加工一些比较精细的铁制品。一名男子正在用锉刀打磨一块铁皮。

流动铁匠

肩上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担子上一头是风箱和火炉,一头是工具箱,上面还挂有各种铁制的钥匙、剪刀等物件。工作辛苦,收益寥寥。此时的他正在铁砧上打制一把铁锅铲。

装运萝卜

一处居民区内,路面坑洼不平,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两名男子正准备将装满白萝卜的货架子安放在驴背上,几名穿着鼓鼓囊囊棉衣的小孩子在旁边玩耍。

海上的帆船

停泊在爱德华港口的帆船,远处的岸边清晰可见一栋多层欧式建筑,那是当年的国王饭店。

旗杆嘴灯塔

旗杆嘴灯塔位于威海港内刘公岛西端的黄岛上(白房子处),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毁于战火。 1976年在原址重建。

爱德华港全景

这张图片由两张照片组成,上图是爱德华港口的建筑群远望,下图是威海卫的城市全貌,图中可见威海完整的城墙设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曾经先于香港,被英国归还中国
【每天老照片】--4415-- 1902年老照片:清政府官员向殖民者下跪,低眉顺眼之状令人痛心
1898年英国强行占领此地,1930年才归还中国,现在当地人很富有
英国归还香港前,这座城市先回归,后被日本占领,如今很富裕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他们都是什么时候收回来的呢?
一块面积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失去三十二年,收回八年,再次失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