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黎先贤祠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

先贤祠(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大仲马等。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沿着正面的一道台阶可进入这座圣殿的门廊。廊前有22根立柱支撑着三角楣。1831年,大卫·当杰斯在这块三角楣上创作了浮雕《在自由和历史之间的祖国》。下面是著名的铭文:“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巍峨的圆顶笼罩了整座建筑。围绕园顶的底座装饰着一条考林辛式柱廊。 建筑的正面仿照罗马万神庙(Pantheon即“万神庙”之意,故而有人称先贤祠为巴黎万神庙),本堂与侧廊之间,用华丽的科林斯式柱廊分割。由22根柱子组成的巨大柱廊耸峙在台阶上,柱高19米,配置方式奇特。柱廊上立三角形山墙(即“山花”),这是古希腊神庙正面的顶部特征,这里对山花的使用在巴黎还是第一次。檐壁上刻有著名的题词:“献给伟大的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山墙壁面上有著名雕刻家P·J·大卫·当热的大型寓意浮雕:中央台上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边。这件作于1831年的浮雕是大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门廊正上方墙上的浮雕,内容是法兰西女神带领法国获得自由。








先贤祠建筑平面成希腊十字形,长100米,宽84米,高83米。设计非常大胆,柱细墙薄,加上上部巨大的采光窗和雕饰精美的柱头,室内空间显得非常轻快优雅。











主殿正前方,原是教堂的祭坛,1920年由法国雕塑家席卡尔创作的大型雕塑《国民公会》取代了祭坛,作品表现国民公会的光辉历史,国民公会是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制宪会议前身。雕像以玛丽安娜为中心,在她脚下,刻有格言"不自由毋宁死"。




















群雕顶上是法国画家赫尔伯特1884年马赛克镶嵌画《基督和天使庇护下的法国》,

中间是基督耶稣,耶稣旁边持剑者为大天使长圣米歇尔。



1851年,科学家傅科在这里做了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傅科摆" 。第一次证明了地球自转原理。在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一个玻璃刻度盘,周边的玻璃围栏也有刻度。每当摆锤经过刻度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刻度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这个研究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傅科也因此获得了赞誉和认可。后来,他被安葬于先贤祠。




傅科摆原理示意图




傅科曾登报广而告之:你想亲眼见到地球自转吗?请每周四12:00 来先贤祠亲眼见证。
















穹顶画是法国画家格罗斯1824年作品《圣日内维耶的崇拜》穹顶中央垂下一条线,下面就是傅科摆。








奥什将军(Louis Lazare Hoche,1768-1797):法国将军、大革命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以率军平定旺代省的保王党叛乱而著称。












这组群雕是《演说家和政治家》。








群雕《光荣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墓。



狄德罗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法国《百科全书》。这套28卷的巨作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在这些启蒙思想的引领下,该书出版完成后的24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群雕《1792年的瓦尔密战役》侧面,法国大革命初期面对奥普联军入侵前线吃紧,巴黎市民组成义勇军浩浩荡荡开赴前线,在法国马恩省的瓦尔密村双方进行了一场炮战,奥普联军因后勤供应线出现问题而撤退,法军获胜。








先贤祠墙壁上有许多巨幅画。这是圣女贞德战斗的场面。



这是法国画家朱勒尤金1878年油画《圣女贞德》,1429年贞德得到王储查理的授权率领法国军队一改以往软弱不堪的形象,所向披靡,这对一个年仅16岁且不识字的乡村姑娘来说真是一个奇迹!




《查理七世加冕》,1422年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去世,王储查理却无法继承王位,因法国王室传统加冕地在兰斯,而兰斯控制在亲英格兰人的勃艮第人手中。1429年贞德率军向兰斯进攻并最终占领兰斯,王储查理才得以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成为查理七世。    



《查理曼加冕》,最著名事件于800年圣诞节发生在罗马。这一天,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戴在查理曼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从主要方面来讲,这意味着在三个多世纪前被毁灭的西罗马帝国正在复辟,查理曼成了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

由于查理曼(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帝国皇帝)许多次战争的胜利成功地使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归属于他的统一领导之下。他的帝国实际上达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还没有这么广阔的领土被一个国家控制过。




《阿提拉和他的军队在巴黎》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亚欧大陆匈人的领袖和皇帝,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有种说法,匈人就是匈奴人。阿提拉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

然而后来阿提拉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在西欧,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也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公元512年时,曾经领导人民抗击外族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纳维夫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并被奉为巴黎的保护神,又被教会封为圣人。


《圣丹尼斯殉道》

 

19世纪的法国画家都将承担国家大型历史壁画项目作为艺术成就的最高象征,历史画的功能会随着这些经典的建筑而流芳百世。而博纳最为著名的项目即为如今人们进入先贤祠的第一张壁画《圣丹尼斯殉道》。画面中天使降临,被残忍斩首的圣丹尼斯,竟起身拾捡自己的头颅,审判者与行刑者在这一瞬间表现出强烈的惊讶与恐慌,甚至落荒而逃。画面中其他殉道者身首分离的遗体,以及鲜血淋漓的场面,营造出极大的戏剧般的震撼力。

莱昂·博纳(L􀆧onJosephFlorentineBonnat,1833年-1922年)出生于法国巴约尼(Bayonne), 博纳在19世纪下半叶一直以肖像画闻名。创作了包括法国总统《儒勒·格雷威》(现藏于奥赛博物馆),《维克多·雨果》(现藏于凡尔赛宫)等一系列名人肖像,这也让他在1869年获得了荣誉军团勋章。  




画家保罗.劳伦斯《圣吉纳维夫之死》公元502年圣吉纳维夫在巴黎去世。


















这里最初是路易十五所建的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历经数次变迁,1791年改作法国文化名人的安葬地。到2002年大仲马遗骸在本人逝世132年时移入,两百年间经国民议会讨论、批准,曾有78人移入,4人被移出,目前共74人安葬于此(拿破仑、戴高乐等政都无缘此项殊荣)。








大理石拼花地面尺寸



雕塑家布沙尔作品《致为法国捐躯的无名烈士》上面站着荣誉女神和记忆女神,下面躺着一位战士,纪念一战中阵亡将士。










结构示意模型



伟人名人的墓穴都在地下一层。



在居里夫妇墓前,老师领着小学生参拜。



进入地宫,伏尔泰卢梭安葬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生前,他们两人观点不同,总是争吵不休。生后,两人都被尊为大革命的精神先驱,葬在一处。伏尔泰的棺木前面耸立着他的全身雕像,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昂首目视虚空,似乎是在写作的间隙中沉思。



伏尔泰棺木上镌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相对而立,是卢梭的棺木。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


卢梭是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但人们记住他的主要还是他的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思想,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国思想。


卢梭与伏尔泰生前就是死对头,如今依然相对而眠。地下墓室卢梭与伏尔泰一左一右。卢梭墓上浮雕表示男女老少都给他献花,表达他们的爱戴。卢梭墓上方雕塑着一个个悲伤的面容卢梭墓侧面装饰一扇微启的门,一只手伸出来紧握着象征自由的火炬,表明死了也要捍卫自由。伏尔泰和卢梭生前同是思想启蒙运动的战友,相差33天去世,他们活着是一对冤家,死后却成了睦邻。



棺柩上的铭文:“自然与真理之人”。卢梭的主要主张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主张是"三权分立"。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奠定了美国的立国之本。



卢、伏二人不远处便安息着维克多·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法兰西最负盛名的文人、一个曾因反抗专制而流落他乡的斗士。雨果的著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雨果死的很文学,遗嘱最后一段:我将闭上肉体的眼睛,但精神的眼睛会一直睁得比任何时候都大。遗嘱还有一段"我拒绝任何教堂为我祷告,我请求所有人为我祈祷,我相信上帝”。

1885年法国为雨果举行了国葬,三百多万民众沿街为他送行。




大仲马 (1802-187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著作《基督山伯爵》《三剑客》他的墓与雨果、左拉在同一个墓室。

“Pere Dumas大仲马这个名字不仅属于法兰西,更属于欧洲,大仲马是全世界的”— 雨果

大仲马在家乡的墓地安睡了100多年,在2002年才移入先贤祠。整个移陵的经过让我很感动。当法国政府想移陵时遭到大仲马家乡坚决反对,但当时总统希拉克颁发总统令:通过移灵,共和国向向最不安分与最有天分的子民致敬,该子民终其一生都奉献给我们理想的共和国,大仲马应长眠在他的老朋友雨果的身边。

2002年移灵大典从大仲马家乡开始,先在基督山城堡(作品基督山伯爵)停留,晚上由一支装扮成中世纪剑客(作品三剑客)的护灵抬着,缓步前往先贤祠,棺木覆盖象征法兰西蓝色旗,上面写着《三剑客》名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总统亲自主持安葬大典,先贤祠前同步上演大仲马话剧,部分民众身穿当时服装。

一个国家上至总统,下至百姓,为一位大文豪的尊重和为之骄傲,让人感动敬佩。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亚历山大·大仲马 (1802-1870)



左拉,法国十九世纪作家,他的棺椁与雨果相对。左拉的重要著作《娜娜》《小酒馆》

等,他的作品在法国一直都受到争议。就如同他的遗言:面对死亡,一切争吵都会停止。



埃米尔·左拉(1840-1902)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 是先贤祠里第一对夫妻双双以伟人的身份下葬的。

夫妻二人都曾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共同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别

是居里夫人,在居里先生逝世后继续二人的研究事业并第二次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夫妇二人于1995年被双双葬入先贤祠。

 



居里夫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化学两个奖项,在全世界是首位女性获此殊荣,也是唯一获得两种奖项的女性。1914年,一战时,居里夫人投入到救援前线伤员的行列当中。她和女儿伊莲娜.居里一起制作的X光机,装在18辆特殊改造的汽车上,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1934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

据说,居里夫人的棺椁是三层铅封的,据说是防止辐射损伤参观者。



居里夫人的祖国是波兰,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让·拉纳·芒泰贝洛公爵(Jean Lannes, Duke of Montebello,1769年4月11日-1809年5月31日) 法国军人和政治人物,法国元帅。拉纳是拿破仑最大胆和优秀的将领之一。拿破仑一世曾评价道:“在我发现拉纳时,他还是一个勇敢的武士;而当我失去他时,他已是一名不可替代的干将了。”



·拉纳·芒泰贝洛公爵:法国军人和政治人物,曾封为法国元帅。为国王的重要军事长官。他是拿破仑时期最大胆,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也是拿破仑一世麾下第一位死于战场上的元帅。



2018年7月1日,巴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大屠杀幸存者、政治家、女性权益的捍卫者西蒙娜·韦伊和她的丈夫被安葬于先贤祠。这是法国人对国家英雄的礼遇,韦伊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五位葬于先贤祠的女性。墓前是这对夫妇的照片。



上面四位伟人同处一室:

勒内·卡森 Rene Cassin (1887-1976) 法国法学家国际法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一九六八年诺贝尔和平奖金获得者。 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人权大宣言》主要作者。后任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物法院院长。

·莫内(1888.11.9-1979.3.16)法国政治家

西蒙娜·韦伊和她的丈夫




左前侧是让
·莫内(1888.11.9-1979.3.16)法国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总设计师”,享有“欧洲之父”的美誉。



在地宫中有几条巷道,巷道两侧,铁栅栏门紧锁,是一间又一间的墓室。一间墓室约有一间车库大小,正面靠墙长度可以安放一具棺木,左右两侧各有安放三具棺木的长度。由于棺木重叠安放,每间墓室可以安葬好些伟人,有一间墓室竟安葬了十三位伟人。但这些墓室大多都空着,即使有人入住的房间,空位置也还很多。居里夫妇的墓室,由于他们的石棺重叠安放,加上另外一位先贤,整个墓室还是显得空空荡荡。看来,法国人对于入葬者的选择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真正是宁缺勿滥。先贤祠的所有入葬者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检验,伟人们往往都是逝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迁葬进来。而在大革命中匆匆入葬的革命先贤,往往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又被迁往他处安身。法兰西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代表着这样历史文化的伟人自然是群星璀璨,可先贤祠入葬的只有七十二人。其中真正跟法国大革命有关的伟人只剩下伏尔泰和卢梭了,而他们两人跟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也只是精神上思想上的关系,在革命发生前,两人都已去世。











保罗·潘勒韦(Paul Painlevé,1863年12月5日-1933年10月29日),法国政治家、数学家,曾两次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危机时期出任总理

让·巴蒂斯特·佩兰( Jean Baptiste Perrin,1870年9月30日-1942年4月17日),法国物理学家,生于法国里尔。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 1809年1月4日——1852年1月6日), 位法国盲人少年,他在盲人学校制作了第一个字母,起名为盲人点子法。 当他发明供盲人使用的由突起的点组成的书写和阅读方法时,年仅15岁。



路易斯·布莱叶








费利克斯·埃布埃(Félix 1884—1944)法国殖民地官员。第一个黑人总督,原籍法属圭亚那。毕业于法国殖民学校。

自1908 年起即在法属殖民地供职,先后任瓜德罗普总督、乍得总督。法国败降后,即致函夏尔·戴高乐,表示愿意继续抗战。1940 年8 月26 日正式宣布乍得加入自由法国,并促成法属赤道非洲及喀麦隆接受戴高乐的领导。同年11 月被任为法属赤道非洲总督(领地包括今刚果(布)、加蓬、中非和乍得,首府设在布拉柴维尔)。曾进行一定的社会改革。病故后,1949 年其骨灰被移入贤人祠。








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历史学家。1885年当选为议员。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支持德雷福斯。主张教会与政府分离。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和第二国际中,持改良主义立场。1904年成为法国《人道报》创办人之一。1905年法国社会党与法兰西社会党合并为法国统一社会党,他成为该党有影响的领袖。因呼吁反对战争和殖民扩张,遭狂热分子暗杀。著有《社会主义法国革命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52、法国巴黎先贤祠
先贤祠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万家灯火】陆黄生:《换一个角度看巴黎---续》
法国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精神的殿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