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国兴衰:腓力二世和他的未竟之业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你可能有些陌生,他名叫腓力二世,国内还有翻译叫做“菲利普二世”。他是西班牙最鼎盛时期的国王,在位42年。有人甚至将其视为西班牙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过去读世界历史的时候,对于西班牙这个国家,我们了解地并不多。咱们都知道,西班牙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征服了美洲大陆,对当地的土著赶尽杀绝,还从那里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后呢?1588年和英国人打了一场海战,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便一蹶不振,世界霸主的地位也拱手相让了。

这种粗线条的解读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西班牙就是个流氓兼暴发户,贪婪自大,野心勃勃,曾经富得流油,但很快就把家当给败光了。但真实的历史哪有这么简单?如果你深入了解腓力二世其人,你将对他的国家,乃至16世纪的欧洲历史有更多的理解。

腓力二世

1/7 哈布斯堡王朝

在介绍腓力二世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背后的那个王朝——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家族曾经是欧洲最显赫的家族,它对欧洲政治的影响持续了近一千年。这个家族起源于奥地利,早期统治者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今天的中欧地区,还包括北欧南部、法国东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部分领土。

哈布斯堡王朝和我们通常所知道的封建王朝不太一样,它对土地的吞并,往往不是通过武力,而是依靠政治联姻与继承权的方式,把欧洲大陆的各个邦国与领地聚集到自己名下。说的再形象一点,哈布斯堡王朝把欧洲变成了自己的家族企业,看上谁的地盘,就和当地的统治者联姻或结盟,把对方“收购”了,等他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便继承了父母辈留下的全部遗产。

15世纪下半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一世,就以类似的方式吞并了勃艮第与尼德兰。随后又通过联姻取得了匈牙利与波西米亚的支持。马克西米安一世死后,他的儿子腓力一世迎娶了西班牙国王的女儿胡安娜,而胡安娜的父母也是政治联姻的产物。他们分别拥有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的部分领地。

当腓力一世和胡安娜的长子查理五世继位的时候,他继承的领地包括:当时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西班牙大部分地区、意大利中南部、匈牙利与波西米亚,以及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尼德兰和比利时,堪称一份庞大的家业。

查理五世

说了那么多人名地名,你根本不必一一记住,你只需要知道,查理五世继承的这个帝国,本质上是个联合体。它们更像是一个集团下面的各个子公司,只是有些和总部的联系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图中浅绿色部分为哈布斯堡西班牙统治时期的欧洲领土

后来,查理五世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统治权交给了他的弟弟。自己继续当西班牙国王。在位期间,查理五世资助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还向法国与奥斯曼帝国开战,并向美洲大规模移民。可以说,西班牙后来的强盛,正是依靠查理五世时代所打下的基础。

等到查理五世死后,就轮到我们的主人公——腓力二世登场了。他是查理五世的儿子,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二位国王。

2/7 勤政的国王

腓力二世三十岁登基,正值年富力最强的时候。老爹查理五世给他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包括欧洲最富饶的几块领土,几乎整个西地中海,以及美洲广袤的殖民地。西班牙国力蒸蒸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治理这么大的帝国,对国王的体力和脑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好在腓力二世这个人精力充沛,是个绝对的工作狂。

最夸张的时候,腓力二世一天要处理2000份公文,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国王每日工作14个小时,则每一分钟不到就得批阅一份。腓力二世曾向他手下的一位秘书抱怨,说他面前总共摆放着十万份文件,由于批不过来,他只能通宵达旦地阅读,甚至连晚饭都不顾上吃,有的还得放在外出视察的路上处理。

你可能会问,既然有这么多文件,国王为何把它们统统揽在自己身上呢?难道他手下没有得力的大臣吗?当然不是,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西班牙政府有很多议事会,有的专门处理财政,有的专门针对国防,每个领地还有相关的议事会,处理当地的行政事务,可即便如此,国王仍旧忙不过来,这是为啥呢?

原因就在于,这些议事会就像今天大公司里的各个部门一样,虽然能替国王分担一些事务,但彼此之间却难以协调。每个部门只关注自己的分内事,有些甚至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冲突。可问题是,国家的资源有限,如何分配与统筹,最终还得交给国王定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腓力二世想出了两个办法,首先是针对重大事项成立专家小组,召集大臣们前来与国王协商。第二个办法,就是和大臣们直接通信,并亲自审阅以他名义所发出的信函。

他不仅给身边的臣僚写信,也给各领地的总督和将领们写信。通过他们,腓力二世得以了解各个条线的具体情况。据说,每年他写给臣下的信件可以扎30捆以上。光是写给海陆军将领的信就达两千多封。除了写信,腓力二世还得审阅大臣们的回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皇宫寄出和收到的信件成倍地增长。

国王不仅主动给大臣们写信,各地官员也通过信件向国王汇报。一旦开启了与国王联系的“直线通道”,地方上的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就这样,腓力二世成了整个西班牙帝国的“CPU”。他曾在一个月内阅读了1250份请愿书,四个月内阅读了16000份请愿书。有一次,他刚坐下来就一口气读了400封信,堆积如山的信件把他累得喘不过气来。

说到这,你是否觉得腓力二世很像咱们中国的雍正帝?不错,和腓力二世一样,雍正也是个工作狂。据说他每天写给大臣们的批复就多达数万字,每日只睡四个小时,每年只在皇帝生日那天才休息,结果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

3/7 掌握信息就能掌握一切

腓力二世的勤勉不仅体现在案头功夫上,他深知,光是掌握书面信息远远不够,要想真正地统治这个国家,他还得深入现场,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除了美洲以外,腓力二世几乎在所有欧洲领地上都呆过一段时间。他曾在德意志住过一年,在尼德兰住了五年,在意大利考察期间,这位国王曾两次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而对于西班牙所处的伊比利亚半岛,腓力二世更是踏遍了这里的每一片角落。

虽然没去过美洲,但腓力二世却要求当地官员向他详细汇报属地的情况。他曾给墨西哥总督发去一份清单,列出了上百项对方需要提供的信息。他还注意搜集各地的地理资料,并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腓力二世曾聘请尼德兰艺术家,对西班牙的所有大城镇进行描绘,最终形成数百张的“市景图”。此外,他还要求全国最顶级的数学家与勘测专家,为自己制作一张伊比利亚半岛地图。这项工程的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之最。

1575年,腓力二世手下的一位官员绘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西太平洋地图,地图范围从爪哇岛一直延伸到日本,其准确度已经与当代地图非常相似。

为了从各地搜集信息,这位国王喜欢以问题清单的形式,给各地的官员布置作业。问题涵盖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文物古迹等各个方面。在清单中,腓力二世要求官员们填写一份含有55个问题的表格,提供一张当地的地图,一份文字概述,还得计算当地的经纬度和月食情况。为此,腓力二世甚至专门成立了数学院,以便处理这些庞杂的地理信息,并绘制出更为精确的地图。

从以上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腓力二世对信息的偏爱。事实上,西班牙国王之所以对描绘地图如此热衷,除了满足求知欲以外,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西班牙的全球霸权。正如今天美国人喜欢用卫星搜集世界各地的情报,腓力二世也通过上千封书信与一系列地图来掌握帝国的动向。西班牙人曾试图通过对经线的划分,来确立自己在海上的势力范围。

不过,这种偏爱也给腓力二世带来了麻烦,尽管国王自己从不承认。

一旦掌握了信息,腓力二世就想做到事无巨细,甚至让一切计划像钟表那样精确无误地执行。比方说,在打仗之前,腓力二世会要求万事俱备,哪怕是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必须准备妥当。而一旦战场发生变故,他又不允许主帅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简而言之,腓力二世希望他的计划能够像方程式那样,给到足够的变量,就能得到一个精确的值。

即使在今天,这种试图通过掌握每一个信息来操纵全局的做法,仍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那是16世纪!事实证明,腓力二世的做法让自己的国家和军队苦不堪言。

4/7 尼德兰起义

尼德兰就是今天的荷兰、比利时与卢森堡一带。传统上,人们把这个地区叫做“欧洲的泥沼”。15世纪70年代,尼德兰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然而,这片地区与欧洲大陆有着天然的格格不入。

由于地势低洼,这片地区难以培养出发达的农业。因此,尼德兰人自古便有经商的传统,崇尚自由与开放。加上邻近德法两国,很容易受到两地先进思潮的影响。

16世纪初,欧洲部分地区开始了宗教改革,新教随之诞生。新教很适合尼德兰这样的商业国家,所以,新教在尼德兰得以兴旺,不少人都成了新教徒。

然而,尼德兰在当时还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而腓力二世一向以罗马教廷的捍卫者自居。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腓力二世绝不允许这种“叛教”行为出现在自己的领地上。

不过,腓力二世对尼德兰还有更深的不满,由于帝国的开销巨大,腓力二世一向把富裕的尼德兰视为最好的税收来源。然而,尼德兰当地的议会却认为,交多少税,必须由当地人自己来决定,只有议会通过,国王才能向他们征税,这摆明了不把你腓力二世放在眼里。

为了“惩罚”尼德兰人,腓力二世在当地设立了宗教审判所,试图歼灭新教徒。结果彻底就把双方引向了对立面。

尼德兰从海上招募士兵,而腓力二世直到此时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性。更糟糕的是,西班牙的死敌法国,此前一直与尼德兰暗通款曲,这时候也有意帮助尼德兰,这就使局势更加复杂化了。

腓力二世的战略是,集中压倒性的兵力打垮对手,速战速决。这似乎也符合其热衷全盘谋划,巨细靡遗的行事作风。然而,这套战略要想获得实施,必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帝国没有后顾之忧!可在当时,法国随时会攻打西班牙,而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奥斯曼帝国也对自己虎视眈眈,换句话说,腓力二世的战略与现实情况很难匹配!

从西班牙长途奔袭进攻尼德兰,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耗资巨大。更重要的是还可能面临对手的夹击。面对如此窘境,腓力二世却想不出更好地替代方案。关键时刻,他那僵化而自以为是的指导思想又进一步“推波助澜”。

在腓力二世的头脑中始终有一张战略地图,往哪儿走,该怎么做,他始终了然于胸。然而,这张地图是在真空状态下画出的,根本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可这位国王偏偏还喜欢在微观层面上操控战局,即便碰了钉子,也不告诉部下有没有妥协的余地。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方案,到头来都必须回到国王那儿从头制定。

这么折腾下来,从马德里到尼德兰的每一项计划,刚一落地就已经过时。这让西班牙军队一再陷入被动。1574年,荷兰人摧毁堤坝,引发海水倒灌,把西班牙士兵赶出了家园。

最终打垮西班牙军队的,不是尼德兰人,而是西班牙人自己。1576年,由于迟迟得不到军饷,西班牙军队发生哗变,洗劫了安特卫普和其他城市。起义的导火索被彻底点燃。随后,尼德兰17个省的代表聚集一堂,向腓力二世摊牌,要求废除宗教审判所。轰轰烈烈的尼德兰独立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5/6 无敌舰队

尼德兰起义,让腓力二世失去了西欧最重要的一片领地。尽管之后西班牙一度收复了尼德兰地区。然而,此时的西欧已渐渐没有了西班牙插手的余地,因为另一个强大的敌人——英国崛起了。

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爆发了一场大海战,显赫一时的“无敌舰队”遭遇惨败,成为了西班牙国运的转折点。

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通常的解释是英西两国为争夺海上霸权。不过,两国交战的直接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宗教层面的。在海洋上,英国船只一直在劫掠西班牙的商船,这令西班牙人极度不满。而在尼德兰起义期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暗中给予了支持。

腓力二世早就想教训英国人,却碍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碰巧在此时,英国的玛丽女王被伊丽莎白处死了,玛丽是个天主教徒,伊丽莎白此举引发了天主教国家的愤怒。而罗马教廷也想借助腓力二世这把刀,来惩罚一下英国。倘若腓力二世能成功地打下英国,那么他将有望被罗马教廷授予英格兰的统治权,天主教有望在英格兰实现复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这便是腓力二世向英国进军的内在原因,既有复仇的需要,也有野心的趋势。然而,这位国王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高估了自己的判断力。

由于常年对外用兵,西班牙国内的财政已经吃紧,要想战胜英国,就需要一支庞大的舰队,更不幸的是,一位精通海战的将军,在舰队筹备之前去世了。无敌舰队只能交给一位没有海战经验的将领筹建。

不少将领都反对这场远征,他们认为,西班牙还没有获得与英国开战的恰当时机。然而,腓力二世仍旧一意孤行,他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上帝的名义”。

虽然无敌舰队在规模上超过了英军,但是武器装备仍十分落后,西班牙舰船尚未开发出成熟的火炮战术,他们的打法以近战为主。加上遭遇恶劣天气,无敌舰队出师不利,物资供应严重不足,最终沦为了历史的笑柄。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无敌舰队也并未如大家想象地那样,从此一蹶不振。仅仅过了一年,西班牙人就造出了12艘千吨级的战舰,此外,他们还铸造了总计500吨的火炮。

如果腓力二世两年内向英国再次发动进攻,没准历史就被改写了。要知道,1588年海战之后,英国海军同样元气大伤,想要击垮他们并非难事。然而,来自法国的坏消息,却终止了腓力二世的反击计划。

6/6 错失良机

1589年,西班牙在法国的盟友被亨利三世所杀,同年八月,亨利三世又被一位新教徒所杀,此人的名字也叫亨利。腓力二世感到,法国的天主教事业正面临严重威胁。

究竟是进军法国,还是继续把矛头对准伊丽莎白,腓力二世有些举棋不定。而偏偏上帝又给他送来了一份“大礼”:英国与荷兰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远征军,向里斯本袭来。

此时的英荷联军根本不成气候,他们只是想借助打败无敌舰队的余威,南下给西班牙人一点教训。事实上,由于水土不服,他们很快遭遇了惨败。不过,此次入侵却有效牵制了西班牙的军队,腓力二世被迫在本土部署防御队伍,待英荷联军走后,法国爆发了内战。这让腓力二世决定专心对付法国人。

后来的历史证明,腓力二世的这项决定,让西班牙永远失去了与英国海上争锋的机会。别说是以西班牙的国力,当时欧洲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海上和陆地这两个战场,同时打赢战争。尽管腓力二世在口头上坚称,他要对西班牙的所有威胁负责。

攻打法国是个不折不扣的昏招,一方面,尽管此时的法国国王是新教徒,但法国还不至于对西班牙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一旦把法国激怒了,他就可能与英国联手,共同抗击西班牙人,届时西班牙将无法承受战争的代价。

很多时候,决定历史走向的,往往就在于决策者的一念之差。腓力二世再次错判了形势,虽然在短期内,攻打法国能够维护当地的天主教势力,但从长期来看,西班牙仍旧无法得到法国,而且彻底失去了西欧,在海上与英国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为什么腓力二世要执意进攻法国呢?这也许是由他的宗教热忱所决定的。

一直以来,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人,从查理五世,到腓力二世,再到后来的腓力四世,都把自己视为天主教最忠诚的捍卫者,他们以此而骄傲,对异教徒也毫不手软。尤其是腓力二世,他自认为肩扛神圣的使命,无论是征服美洲大陆,还是在欧洲大陆东征西讨,腓力二世总是将宗教原则放在首要位置。

然而,也正是这种宗教狂热,让腓力二世丧失了理性,加上本人性格上的刚愎自用,让西班牙不断地错失机遇。当17世纪来临的时候,这位昔日的欧洲霸主,在后起之秀面前显得步履蹒跚,最终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

7/7 总结

无敌舰队战败后,腓力二世似乎失去了敏捷与自信。他得了动脉硬化症,表情麻木,目光呆滞,开始频繁地卧病在床。在生命的最后三年,这位国王是在轮椅上度过的,1598年,腓力二世与世长辞。

腓力二世是幸运的,因为西班牙在他的治下,国力臻于极盛。在其42年的统治生涯中,腓力二世励精图治,扩大了父亲为他留下的版图。然而,腓力二世又是不幸的,因为西班牙正是在他统治的后期由盛而衰,而他却如同堂吉诃德般对抗着这股宿命,尽管其在世时未必意识到这点。

西班牙之所以走上下坡路,腓力二世本人至少要负一部分责任。他对自己盲目的自信,部分可归咎于大权独揽,部分则因为宗教狂热。国王对细节近乎偏执狂般的控制欲,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使其根本没有精力去思考重大的战略问题。腓力二世沉溺于信息,最终也沦为信息的囚徒,他被无数的细节遮蔽了双眼,以至于当国家走到命运的拐点时,他只能徒呼:“一切为了上帝”。

除此之外,西班牙庞大而四散的领土,也给国家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用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的话说:西班牙的问题在于“战略上的延伸过度”。确实,正如前面所讲的,不仅是西班牙,当时任何国家都无法在欧洲持有那么多领土,无论从兵力还是财力上都消化不了。(后来英国在全世界拥有大片殖民地,却不曾在欧洲扩张领土)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各国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都注定了西班牙的统治难以持久。

归根结底,腓力二世的哈布斯堡王朝仍想在欧洲延续一种帝国式的统治,他梦想把欧洲带回到古罗马一统天下的时代。腓力二世政权的集权程度,在欧洲各君主国里也首屈一指,而他唯一能仰仗的工具,就是天主教。

可惜时代变了,西方即将进入世俗政权与现实主义的世纪。随着腓力二世的辞世,一个帝国的时代就此落下了帷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班牙葡萄牙君王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三):腓力二世
惹不起的荷兰人:谁动我奶酪就和谁拼命,世界霸主也不行
西班牙国王和侄女结婚老来得子 太子继位后成标准昏君
浅析西班牙'黄金时代'战争的宗教形式
欧洲近代发生的主要战争
大国崛起-西班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