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讲座——《作文教学探究》 主讲:杨珊珊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这个讲座的题目叫《作文教学探究》经由校长的推介,我开始关注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虽然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看了一半就已经足够让我有想改变作文教学方式的冲动了。

管建刚老师,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曾出版《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以及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州等地,上课、讲座近百次。

他喜欢说的话是“做一个有主见的教师。”所以,他敢于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而他的九大主张中有一个主导思想,那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我个人感觉这句话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但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教条,根本实现不了,而管建刚却做到了,做到了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作为语文老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写作文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老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这三种人,“写作文的那个人”是关键,是核心人物,“教作文的那个人”是为了“写作文的那个人”服务的,即使“作文里的那些人”也往往是“写作文的那个人”。学生既然是作文教学中的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反之,不以“写作文的那个人”为主体、为核心展开的教学不应视为好的作文教学,甚至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其次,我们得清楚,写作是为了什么?它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果学生不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老师的作业,他们就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乐和荣耀。

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写作与思维研究所所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写作学)专业研究生学科负责人、领衔导师,美国亚当·史密斯大学文史学院兼职教授的马正平教授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4个因素上。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而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则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我想,通过这次对作文教学的探究,我收获了六大重要理念。

理念一、写作的第一能力是写作兴趣。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绝大多数的一线老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总喜欢在“写什么”和“怎么写”里做文章,而把“写作动机”看成可有可无的“附件”。其实,“写作动机”、“写什么”和“怎么写”,三者应该并列起来,并且,“写作动机”应该放在“并列”中的首席。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写什么”,更不会主动地思考“怎么写”。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内在兴趣的作文教学,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停止,便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其实,学生对“写”本身是有兴趣的。人学会了某个技能,大都有用的欲望,比如刚学会骑自行车,巴不得每天都能骑着出去逛几圈。我记得孙泽宇同学刚读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字也还没学会多少,一天晚上到我的宿舍去,看到桌上一本画格子的日记本,他就在那边写起日记来了。我女儿庄子妍现在会写的字没几个,可是每回画画,常喜欢用上一些文字,会写的便写上,不会写的会请我写给她看。不可否认,学生一开始并不排斥写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写的兴趣消失的呢?管建刚老师认为,原因在于,学生说的不是自己的话,不是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不是用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来说话。学生说的,必须是老师认同的话,成人认同的话,试卷认同的话。老师不认同,试卷不认同,你说得再起劲,也白搭。当说话成为一种迎合,一种曲意附和,那就累了。人生最大的“累”,是心累。有人说,陪领导吃饭是一项工作,很累的工作。另一人不解,有那么多不花钱的好酒好菜,有什么累的?那人说你一边陪领导吃饭,一边得无话找话,你明明没什么话说,偏偏要找话,偏偏不能让饭桌冷场。说了话,得看领导的反应,及时调整,顺领导的口味,博领导的欢喜。这饭,确实比工作累。很多学生的写作状态,跟陪领导吃饭,无话找话的境况差不多。他得看作文要求,他得看老师的喜好,他得考虑这要求,那要求,哪顾得上说自己内心里沸腾的话。这时,学生的真话、学生的童言无忌必然会隐藏起来,进而痛苦地、搜肠刮肚地寻找迎合老师的“假话”“套话”“空话”。我就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老喜欢在结尾这么写“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或者写“从中,我知道了。。。。”。一次,管建刚老师受邀做一作文比赛的评委,征文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管老师看到的是一堆千篇一律、空洞无力、充斥着“豪言壮语”的作文。再摘录几段学生作文给大家看看:(幻灯展示):作文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片段1:天哪!才五点多,谁这么没公德心啊!边想边从窗户往下看,是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只见她手拿扫帚,把树叶、垃圾扫成一堆,又用两把扫帚把垃圾夹住,然后扔进垃圾车里。看着看着,我的脸红子,羞愧不已。清洁工阿姨在为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美容,我怎么可以不尊敬她们呢?我顾不上寒冷了,拿着扫帚顶着大风来到了马路上。看着遍地的树叶和垃圾,我呆住了,一个人得到什么时候才能扫完呀。我也干了起来。清洁工阿姨看见我也来扫,激动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可真有爱心哪。”

片段2:记得有一次,在我们村那儿,出现一桩夫妻吵架事件。当时,夫妻两吵得特别僵,在这种场合大家都束手无策。爷爷说:“……”顷刻间,全场掌声雷动,村民们向爷爷表示由衷的敬意。

“虚构”滑入“虚假”的深渊,绝不止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国学生作文的“造假”已经成为大问题。那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把“虚假”推向了极致。为了拿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某省的统计资料表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在作文中说,父母亡故,“我”战胜脆弱,面带微笑走进考场。百分之二十哪!初中、小学,学生作文的“虚假”也很突出。一个外教给中国学生布置作文题《母亲》。外教惊呼“不可思议”,中国学生作文里的母亲,怎么都一个样!       

看来,当前作文教学有一点必须要思考的,就是怎样让学生写真话?靠谱的一“招”是:让学生写老师的缺点,作为一项特殊的、必须的作业来写。一方面,强化学生写真话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考虑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措词和语气。难点是,老师要有勇气和胸怀,老师要有真正的平等意识。没有真正的平等,学生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作文也就只能看老师的脸色说话。你想让学生不觉得作文累,不觉得作文可恶,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说真心话。说真话比说假话轻松;写真话的作文,比写假话的作文轻松。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让学生一天到晚琢磨你喜欢听什么,这不叫作文,这叫作孽。真话写作是“正”情感,假话写作是“负”情感。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的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你想,一个人正儿八经地拿起笔来说的话,等于一个作业,打个等级,最后本子写完了,扔进纸箱里,卖给收废品的,谁会喜欢?只有当学生明白,拿起笔来说话的别样性,他的写作才会发生“质”的飞跃。糟糕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被当作一次又一次的作业,一个又一个的练习,为的是交一个作业的差,为的是试卷上的一个阿拉伯数字。管老师反对将学生的作文称为“习作”。他说,那怎么是“练习之作”呢?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愿说的话,藏在心里的话,说那些不宜用嘴巴来说的话,特意用笔来说的话,居然被当作“练习”,居然被挑几个错别字、干巴巴地来几句批语、一个数字了事。将心比心,当你满怀真情地说了心里话,听的人却打瞌睡,你还有说的兴趣吗?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发出声音,发出真诚的、自我的声音,得到重视,得到真诚的回应了吗?没有,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学生还会怀着喜悦的心来写作、来表达吗?读到这里,我严肃地进行了反思,自己好像就是这样一位扼杀学生写作兴趣的老师。但让我困惑的是,如果学生的作文不这么打个等级,改几个错别字,写几句评语,那怎样让学生的文章得到回应呢?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读,有的老师把好的文章张贴在墙上,有的老师办“班级作文博客”。管老师的法子是办“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拥有固定的显性的读者和潜在的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管老师办“作文周报”到今年已九个年头,他用“班级作文周报”取代常规的作文教学,学生不再写传统意义上的“大作文”“小作文”,而是写“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管老师的法,最初来自于自己在报上发表文章的经历和感受,他意识到,作文的内在动力源自于表达与交流的热望。源着这样的想法,他一步步解决了作文兴趣、作文意志、作文能力、作文评价等问题,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作文操作系统。他如何看待学生的作文呢?他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写作生命中最鲜活的一个,最亮丽的一个。而看过他们班学生文章的老师都说管老师班上学生写的作文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他们说,很鲜活,各有各的样,不像传统里的作文。

个人写作的成功经验促发了他对作文教学的反思:是否可以通过发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他想依靠“发表”的力量,让学生愿意写、有话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太难了,却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编辑的班级报纸上发表。他开始酝酿创办一份班级手抄报。谁的作文写得好,就刊在班级手抄报上。手抄报容量有限,费时费力,也难及时和学生见面,因此无法维持学生的长期兴趣。不久,他调到了镇中心小学,那里有微机房,有印刷一体机。他打算出版印刷铅字的班级作文报。2000年初,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和大家见面了。拿到报纸后,教室里一片欢腾,同学们兴奋不已。第二期“班级作文周报”之后,管老师生病了。两个星期出院后,学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礼物:三期“班级作文周报”。在他住院期间,学生竟然自己选稿、自己排版、自己印刷出版了三期“班级作文周报”!这令他惊诧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将作文周报办下去的决心。
    
 办报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两三个月之后,学生的劲头明显下降了。为了维持学生写作兴趣,他动了一番心思。他给每个在“班级作文周报 ”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一张“刊用纪念卡”,卡收集到三张就授予“作文新苗 ”称号;再有三张,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有三张,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专栏”,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想出了“积分活动”、“等级评奖”、“稿费活动”,等等。每学期,他都会有新的招数。
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研读一下管老师“班级作文周报”的基本操作规程。

我收获的第二个理念是,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金矿,每个人的金矿的位置,各不相同。军旅作家的写作金矿一般是军旅题材,教师作家的写作金矿一般是教育生活,市政府秘书的写作金矿一般是政府内幕。每个孩子的“写作金矿”都是不一样的。男孩和女孩的“写作金矿”是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的“写作金矿”是不一样的,文静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的“写作金矿”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写作金矿,往往在他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爱自由作文远胜于命题作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命题作文,无法切中每个学生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语文老师的一大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他的独特的“写作金矿”,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十年前,管老师教过一个农村学生,他的作文很糟糕,不只是错别字连篇,六年级了,只能写一两百字的作文。一次,他写去湖里“偷鱼”,他家住湖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们“靠湖吃湖”。湖,都承包给渔民了,你去“捕”,那叫“偷”。错别字依然多,却写了四百来字。老师很欣喜,同他聊天,发现他的“写作金矿”在“捉鱼”、“养狗”、“打鸟”,干无聊的“坏”事上。老师鼓励他发掘出自己的“生活金矿”,每次都能写四五百字,他很兴奋,对写作有了信心。毕业前夕,“班级作文周报”刊出“最后的纪念”,每人留言。他留言:“我很高兴,我遇到了一位伟大的作文老师。”管老师说:“我不过帮他发现了属于他的‘写作金矿’。你非要他去写‘一个敬佩的人’、‘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他跑到自己的生活库里一看,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只能咬着铅笔头,痛苦地强迫自己去‘马路上扶瞎子’、‘商场里拾钱包’。你让他怎么活?”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金矿”,继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写作金矿”,让学生发现自己一直是“写作”上的大富翁,那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继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后的最要紧的事。

理念三、“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

语文期刊上有这么两则作文案例:1、老师让学生给金鱼称重量,用什么称?怎么称?再写作文。2、老师发小橘子,初看小橘子,细看小橘子,想象小橘子,写小橘子。作家尚爱兰说过:“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学生的身边明明到处是可“写”的东西,却被老师“娇惯”成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解决学生作文上的“温饱”,老师最不需要做的,是给学生做“饭”。即使真的没有“饭”,也要让学生自己去找“饭”吃,而不是老师去找“饭”来给学生吃。毫不夸张地说,“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写什么”,本质上依然是老师给的,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好比乞丐的饭,不是自己挣钱买的,靠别人施舍的;别人不施舍,他照旧没饭吃,过的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理念四、作文教材救不了作文教学的“命”

作文教材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任何人都难以突破,那是因为:第一,来自教材上的作文题,要考虑到使用教材的各个地区的学生,要考虑到城市学生,也要考虑到农村学生;要考虑到山区学生,也要考虑到水乡学生;要考虑到中等学生,也要考虑到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要考虑到与世界接轨,又要考虑到民族特色……这样的“作文”教材,也只能是部分题目,适合部分学生,难以让每一个学生爱上每一个题目。观察小动物,农村孩子的优势较多;游记作文,生活条件好、出游机会多的孩子优势明显;资料作文,城市孩子、发达地区的孩子的优势显而易见……这样的作文教材,没有一点个性。好的作文教材,必须是校本,乃至“班本”的。作文教得好的老师,必定有属于自己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且不看语文圈内的,把目光放到教育圈外,苏州的“小荷”作文,南京的“从此不怕写作文”,广州的“阳光喔”作文,都自成系列,才站稳脚跟。但是,切忌迷信。不要迷信教材,也不要迷信别人。你的班级,你最清楚,你的班级你做主。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你第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写作状态,写作水平。第二,作为教材的“作文”编写,文章的体裁、样式、品种上,必须“大而全”,既要有写景状物的,也要有写人记事的,既要有搜集资料、采集信息,也要有采访和访问;既要有新闻报道,也要有读后感……教材必须“大而全”,教材装的是全国各地的学生;就省编“教材”来说,它至少要装着全省各地的学生。正常,需要这么编写。可到了带班的一线老师手里,问题来了,变成了要让每个学生去“写”各种不同的体裁、样式、品种的文章,每种文体都试。在管建刚老师看来,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只要有一种拿手的文体写作,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学。

班上,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写景的文章,她的写事文章却不怎么样,我鼓励她好好写“写景”的文章;有的同学诗歌写得特别好,我鼓励她好好写诗。语文老师除了帮助学生获得“写作金矿”,还要帮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文体感”。让学生从自己的写作长处入手,那就是扎扎实实的因材施教。我们的作文教学,绝不能逼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去写小说,也绝不能叫余秋雨丢下“文化散文”去写琼瑶的东西。要是你的学生,写作上没有表现“不一样”,那说明你的作文教学有问题,你已经扼杀了学生的说话气质、说话个性。

理念五、“留心观察”,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

很长时间里,人们信奉“写作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客观的事物需要客观的观察,作文教学由此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认为只要学会观察,有了观察方法,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写作内容。如果说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你如何解释,那个又盲又聋的叫海伦·凯勒的人,居然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写作内容的获得真的靠你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得来的吗?对作家来说,他闭上眼睛,也会有无穷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灵感。灵感靠什么?靠内在的心灵的发现。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后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参观博物馆,走同样的路线,听同一个讲解员讲解,看到的差不多,听到的差不多,完全不同或说有很大不同的是什么?是心灵的反应,有的兴奋,有的无聊,有的无所谓,有的觉得浪费时间,有的觉得蛮有意思……写作最要紧的,要写出“不同”。一样的东西写来干嘛呢?你看到、听到的东西,可能和别人一样,内在的反应肯定不一样,人的情感、态度、价值和喜好各有不同。写作,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重要的是你看到的那些东西,引发你内在的情感的冲突,心灵的起伏。写作文要“留心观察”,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不“留心”,不净你的“心”“留”在你所观察的对象上,你让学生反复观察,学生装模作样地看,任你老师起劲地渗透相关知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照样干巴巴的,一点味道也没有。写作,要的是“留心”生活,将你的“心”“留”在上面。比如你让学生观察水仙花,第一重要的,不是观察,第一重要的,是学生的“心”落在花上了,学生真喜欢水仙花,真想把那份情感倾吐出来。一个鼻子没有嗅觉的人,只要他真“心”喜欢,他的水仙的文字,一定充满了温暖;一个盲人,只要他真“心”喜欢,他的水仙的文字,一定充满了柔情。作文教学要从外在的“观察”的泥潭里拔出来,着眼于、着力于内在的“心灵的发现”。

理念六、“讲评”重于“指导”

管建刚老师说“作前指导”应该像肿瘤一样将它割掉。在他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老师想帮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结果呢,帮的往往是“倒忙”。你想,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不一样,每一个学生说话的语气与方式不一样,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不一样,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不一样,偏偏,老师“指导”出来的学生的文,都是一个样。罪魁祸首,就是老师那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指导”。语文老师是评判学生作文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评委。你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有份量的;你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学生写作上的有形、无形的束缚。老师的“指导”一次又一次地“好心办坏事”。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对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书里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么多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女教师,都是家庭主妇,都是孩子他妈。你期望她们都像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那样,具有非常的“帮助”的技巧和艺术,那不现实。即便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作文上,又有多少人敢说,我有正确的帮助的技巧和艺术呢?套用林语堂的说法,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丢了“作前指导”,重视“作后讲评”吧,因为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以小孩学说话为例,你见过哪个年轻的爸爸妈妈,先教小孩子“主语谓语宾语”的?有的话,准是书呆子。孩子听得多了,咿咿呀呀得多了,自然会说。孩子会说了,再提醒,哪个字要发准一点,哪句话不该这么讲,要这么讲。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先实践、后评点。没有学之前“指导”来“指导”去的。“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是基于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有用的“指导”。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那就是实在实在在在的“指导”。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

从书中,我还发现了两个很实用的讲评作文的招儿,和大家分享:1、有一位老师,每次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他便每天挑一两篇,念上一两句精彩的话,请学生猜谁写的,直到下一次作文。学生由此牵挂起作文。写作的牵挂,让人留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的想法看法。2、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做得到。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才是一线老师带班教学最要关注的事。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了一个“我要写出精彩”的种子。

以上是我作文教学探究方面一些小小的收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孩子从此不怕写作文
23个作文课教学创意,实用一整个学期丨管建刚讲作文
解放教师教学生产力和学生学习生产力
【新常态习作】管建刚:我的后作文教学
【教学研究】:写作是一项美丽的生命活动
建立班级网站 优化作文教学 - 班主任之友 - Powered by LeadBBS 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