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 2. 《道德经》与丹道修炼漫谈 (7)


(陈全林老师   禅画作品   扇面332)


  (二)从历代《道德经》注本中看《道德经》与内丹学


    关于《道德经》的注本,元代道士张与材序杜道坚《道德经原旨》说:“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之附录中,录有上百种与《道德经》有关的注本、文献目录。今人陈鼓应搜到古今注本262家。《道藏》中收有注本50家,《道外藏书》中有注本20家,这70家中至少有20家为道门丹士所注。

 

当代学者在考证版本时多会留意这些丹士著作,但对于这些丹道士从修炼、养生角度注解《道德经》的思想、方法多有看法,认为牵强附会者居多。当代研究《道德经》的学者中,真正明白金丹玄旨、得诀实修并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比较少,所以对丹道士以内炼金丹的思想、方法注解《道德经》大多不以为然。

 

    从西汉河上公之注《道德经》而有《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后,完成《道德真经指归》的西汉严君平,完成《老子道德经想尔注》的东汉张道陵,都是早期丹道修炼家。晋代葛洪《神仙传》中有河上公、张道陵传记,葛洪的从祖父葛玄是仙道史上的真人,著有《老子道德经序诀》。(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至于唐代道士成玄英、李荣、赵志坚、杜光庭,他们都注解过《道德经》,今人多将他们看作“道教学者”,但他们出家修道,都有一定成就。北宋陈景元是丹道大师张无梦亲传弟子、陈抟再传弟子,著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南宋彭耜是南宗丹道大师白玉蟾的弟子,著有《道德真经集注》。白玉蟾本人受禅宗思想影响,以禅解道而著《道德宝章》。

 

南宗丹法,性命双修,最上一乘,归于佛法“究竟空寂之源”(张伯端《悟真篇·外集》),故白玉蟾以禅解道是南宗祖风。元代丹道大师李道纯著有《道德会元》,以丹法解经,世人将李氏与北宋陈抟、清代黄元吉归为“丹道中派”。

 

元人邓锜著《道德真经三解》,以丹法解之,三解即解经、解道、解德。解德是“交索乾坤,颠倒水火,东金西木,结汞凝铅,一动一静,俱合大道”。明代东派丹道大师陆西星著《老子玄览》,清代西派祖师李西月有《东来正义》,清道、咸年间在蜀中讲道的黄元吉有《道德经精义》。

 

这三位丹道大师都以内丹学注解《道德经》,尤其是黄元吉的作品,近现代著名道学家萧天石先生对之评价极高,他在《道德经精义·例言》中写道:

 

    黄注本《道德经精义》,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揭世法,次述丹法。道学精微,义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其要在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

 

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道为千古之大道,理为千古之至理,文为千古之奇文,义为千古之圣义。

 

穷身心性命之理,以端其大本,究天人物我之原,以心养性,可以入圣登真,可以明哲处世,可以治国平天下。守藏可用,仕隐咸宜。衡情而论,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之不朽名著,而无论道家儒家,皆可奉为无上圣经,视作修圣修仙之不二法门也。

 

丹家经籍,愈古愈玄。上古丹经,十隐八九,中古丹经,十隐其半,迄乎近世,十隐其二、三。黄元吉先生本书,成于清道咸之交,故能畅述玄秘,大露宗风,举往圣之所不泄者而泄之,尽往圣之所不传者而传之。就丹法言丹法,即此一编已括尽千经万典之要蕴,而巨细无遗矣。

 

    萧天石是与南怀瑾齐名的国学大师,二人还是好友、同门师兄弟,对黄元吉以丹法解《道德经》的著作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前无古人。萧天石对前贤从金丹大道的修炼角度探讨《道德经》真旨的努力与成就是肯定的。

 

但是,自古至今,对于以丹道而解《道德经》一直都有批评意见。明太祖朱元璋在《御注道德真经》中说,《道德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要宝,非金丹之术也”。从明太祖之言可知他了解有些人解《道德经》是从“金丹之术”方面注释。

 

近代陈撄宁先生认为:“在道教中虽有一些人想发挥老子的修养法,而对于本书的认识不足,所说未免支离,如白玉蟾的《道德宝章》、李清庵的《道德会元》,每喜用禅门的话头附会《老子》,当然文不对题,又如明陆西星的《老子玄览》、清李西月的《东来正义》都是用《参同契》、《悟真篇》金丹之说而隐约其辞地来解释《老子》,也是费力不讨好的一件事,惟清代黄元吉所撰《道德经讲义》,全部用修养法作注,虽亦不免牵强附会之处,但比较尚属可观。”(《道教与养生》)

 

    陈先生似乎不太赞同用金丹理法注解《道德经》,认为其弊在“牵强附会”。明人危大有在序其所纂集《道德真经集义》时“取其训释说明,理长义同而不牵强者”。危大有与朱元璋同时代。

 

《道德经》讲的是天人之理,法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理则如如不变,指导万年,依此理修炼丹道正是《道德经》的真旨。比如“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的修养方法,“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人生修养,“归根复命,深根固蒂,长生久视”的生命追求,都是修炼丹道中少不了的。

 

自河上公、魏伯阳、张伯端、张三丰到黄元吉这些道门杰出丹士都以丹法解《道德经》,以《道德经》指导他们的修炼,结果个个成功,岂偶然哉!岂是“牵强附会”所能定论。

 

老子《道德经》讲道体之理,道体之用,如致虚守静、以奇用兵,以及摄生之道,都是中国文化瑰宝。《道德经》的智慧“在政治哲学中是治国之术,在生命哲学中则为养生之术”(《中国游仙文化》)。这是极其精辟的一句话。

 

我讲《道德经》虽以“生命哲学”、“养生之术”的内丹学为本,但同时随机阐发老子的政治哲学、经世之术、处世之道,乃至《道德经》中的科学元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圣解(十三)
历代帝王注老子
道医学堂丨道经道书之南华真经
道教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简述
三为了证明这个道是黄老家风,张伯端多处援...
《老子想尔注》中的养生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