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50-1700年世界十大强国排名和评分
.
  1650-1700年世界十大强国排名和评分
  1.清帝国 26分
  2.法兰西王国 24分
  3.荷兰共和国 22分
  4.莫卧儿帝国 22分
  5.奥斯曼帝国 21分
  6.英格兰王国 17分
  7.瑞典王国 12分
  8.西班牙帝国 12分
  9.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9分
  10.摩洛哥阿拉维王朝 6分  

  大事记
  1652-1674年,英国和荷兰海军先后发生三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荷兰的海上优势被削弱。
  1688-1689年,英国“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被推翻,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3-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俄、奥、波为首的欧洲诸国联军战争,失败,从此对欧洲由攻转守。
  1658-1707年,奥朗则布在位时期,莫卧儿帝国积极向南印度扩张领土,版图达到最大。
  1643-1715年,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法国波旁王朝积极扩张领土,威权达到顶峰。
  1661-1722年,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清帝国巩固了在中国的统治,并大幅扩张了边疆地区的势力范围。


  1650-1700年世界十大强国评析

  这个时期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法兰西王国处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时代,代表了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巅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仍然处于黄金时代,占据了国际商路的很多关键据点,但人口和资源有限,面对英、法等国的竞争渐渐力不从心。英格兰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斗争,终于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度,政治上层建筑不再成为发展的束缚,海上的优势正在不断加大。与充满活力的欧洲相比,亚洲的主要大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况。奥斯曼帝国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将版图扩张到780万平方公里的峰值,仍然是令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强权。莫卧儿帝国在奥朗则布时期继续致力于征服南印度的事业,也达到了其历史上的最大版图,并一度登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宝座。清帝国取代了明帝国之后,完好地继承了明帝国建立的东亚封贡体系和超稳定结构,在康熙时代,文治武功取得众多建树,也是这个时代唯一能完成几乎所有战略目标的主要国家,因此在众强国之中名列第一。

  1.清帝国 26分
  清帝国入主中原之后,大体上沿袭了明帝国的统治模式,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高度的中央集权,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文官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价值体系,重农抑商的经济指导思想,还有涵盖了东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封贡体系等。但作为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政权,清帝国的统治也有自身的特色。入主中原之后,以国家强力推行“剃发易服”等民族同化政策。在初期保留了部分满洲贵族集体统治的特点,如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还一度允许满洲贵族在内陆圈占土地(在康熙时被禁止)。终清一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要职,大部分都由满洲贵族担任。
  康熙皇帝(1661-1722年在位)是清帝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平定了南方吴三桂等三个主要功臣的割据势力;攻灭了台湾郑氏政权,使台湾岛回归中国;三次亲征噶尔丹,挫败了准噶尔帝国,解除了北部和西部的威胁;远征西藏,驱逐了准噶尔帝国的残余势力,确立了清帝国对西藏的有效控制。康熙末年,清帝国已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领土面积已达到约1190万平方公里。人口在经历明末清初的大幅减少之后,到1700年前后又恢复至约1.2亿。
  17世纪,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先行者在中国积极开展文化传播活动,来自美洲的玉米、土豆等作物也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与同时代的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相比,清帝国受到欧洲强国的冲击仍然是最小的。

  2.法兰西王国 24分
  17世纪的法国,既有名君(亨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又有名相(苏利、黎塞留、马萨林、柯尔伯),又有名将(杜伦尼、孔代亲王),还有名家(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等)。特别是路易十四时代,确立了在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地位,国内也是一片繁荣盛世的景象,“法兰西模式”一时成为各国学习的榜样。
  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时期是波旁王朝统治的巅峰,他被称为“太阳王”,提出“朕即国家”,建立了没有首相和三级会议的统治,连最高法院也被迫屈从于王权之下。从1665年至1713年,法国先后参加了对西班牙的“王后遗产战争”,对荷兰的战争,对奥地利皇帝为首的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以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虽然拓地不多,但成功地使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了西班牙王位,并打击了如日中天的荷兰,使荷兰人被迫过多专注于欧洲大陆上的争斗,逐渐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这一时期,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不断扩大,在北美建立了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两块殖民地,在印度、西非沿海、南美圭亚那也建立了殖民据点。
  17世纪,英法两国形成截然相反的发展模式。法国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英国则是王权衰弱,形成分权制衡的立宪君主制。从短期看,法国模式更能起到强国的效果,在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加强君主专制的潮流。但历史终将证明,英国模式其实更适合欧洲人。

  3.荷兰共和国 22分
  独立运动的胜利激发了荷兰人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倾尽全力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海洋世纪。荷兰人利用他们的平底船和独占贸易公司,承载了当时世界一半以上的贸易量,还在亚非美三大洲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包括非洲的好望角和海岸殖民地,亚洲的斯里兰卡、印度马拉巴海岸和科罗曼德海岸、马六甲、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美洲的新尼德兰和圭亚那。其中对于东印度群岛的控制最为重要,荷兰人通过其建立的据点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在17世纪后期先后迫使苏拉威西岛的科阿王国、爪哇岛的马打兰王国和万丹王国向其臣服。即使那些不是荷兰殖民地的地区,其海上贸易也常常由荷兰商船控制。
  17世纪后期,英国和荷兰海军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代表了这个时代海战的最高水准。1652-1654年的第一次战争英国获胜,1665-1667年第二次战争则是荷兰取得大捷,1672-1674年的第三次战争实质上是英法联合入侵荷兰,最终荷兰人以惨重的代价,挫败了英法的入侵。总体而言,荷兰的海上优势被削弱,海上霸主之位逐渐被英国夺走。实际上,荷兰人的技术和制度并没有落后,但荷兰毕竟只是个小国,人口、资源和潜力有限,一遇到更强大的对手采用了相似的发展模式,在总体实力上被超越终究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是欧洲整体进步的结果。

  4.莫卧儿帝国 22分
  1658年,奥朗则布夺取了莫卧儿帝国皇位,作为一个狂热的穆斯林和不知疲倦的好战分子,奥朗则布(1658-1707年在位)将帝国的领土面积扩至历史峰值,但帝国由盛转衰也从他开始。1700年前后,奥朗则布已将领土扩至接近印度半岛最南端,面积达到约37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45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4%。但奥朗则布的大军遭到南印度最后一个强敌马拉塔国家异乎寻常的顽强抵抗,战争持续了40多年,耗尽了莫卧儿帝国的积蓄。而奥朗则布全面推行歧视乃至迫害异教徒的政策,则将人口占少数的穆斯林推到了大部分人口的对立面,分裂了国家。奥朗则布死后不久,各地土邦纷纷独立。16-17世纪,葡、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已在印度沿海地区侵占了一些据点,莫卧尔帝国衰落之后,以英国人为首的欧洲殖民者便向印度内陆地区长驱直入了。
  就疆域的辽阔,统一时间的持久而言,在印度历史上只有孔雀帝国能与莫卧儿帝国相提并论。但莫卧儿帝国仍未能超出印度历代统一政权的境界,统治范围只局限于南亚次大陆,而短暂的统一最终也难敌根深蒂固的分裂割据传统。

  5.奥斯曼帝国 21分
  17世纪奥斯曼帝国又夺取了突尼斯、塞浦路斯、伊朗边境地区和克里特岛等地,1683年前后,其版图面积扩至历史峰值,达到约780万平方公里,统治的人口约为2400万。尽管素丹仍是帝国独一无二的主导者,但主要政务由首相(维齐尔)负责。从1656年起,首相一职落到科普利里家族手中,并由该家族世代相继担任首相达半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称之为“科普利里时期”。科普利里家族掌权时期,是奥斯曼帝国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最后一个时期,进攻的主要对象是东欧。1663-1664年对奥地利战争,1672-1676年对波兰战争,1677-1678年对俄战争,1683-1698年对欧洲诸国联军的战争,都体现了其强悍的本色。
  1683年,奥斯曼帝国大军继1526年之后再次围攻维也纳,也再次震惊了整个基督教世界。但随后在奥地利、波兰、威尼斯和俄国等多国联合反击之后,奥斯曼大军遭到惨败,被迫于1699年同上述诸国签订了《卡罗维兹和约》,割让了巴尔干地区部分领土给上述诸国。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奥斯曼人从此由攻转守。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打击最为致命。

  6.英格兰王国 17分
  17世纪的英国,在革命中曲折前进,终于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君主立宪制度。同时,英国海军实力突飞猛进,在亚、非、美三大洲的要害区域建立了殖民据点,为未来两个世纪的全球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03年由伊丽莎白一世的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继承了英格兰王位,苏格兰与英格兰从此因为拥戴同一个国王而连为一体。但不列颠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以及长期形成的限制王权的传统,都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难以相容。1642年,国王与议会的内战爆发,结果是得人心的议会派获胜,国王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并于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同年成立了英吉利共和国。虽然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但英国政治的大气候已决定了其难以持久,1688年立宪派借助新教的力量和荷兰的军队,推翻了倒行逆施的国王詹姆士二世,史称“光荣革命”。继位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被迫接受了《权利法案》,从此以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和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英国终于确立了稳定的立宪君主制度。
  持续不断的内部斗争并未损害英国在殖民扩张中的竞争力。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成为英国在东半球从事殖民活动和航海贸易活动的主要力量。17世纪英国在海外斩获颇丰,在美洲,占有了北美大西洋沿岸和西印度群岛的一些重要岛屿;在亚洲,取得了印度沿海地区的三个重要据点: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在非洲则夺取了冈比亚和加纳。这依仗于英国海军实力的迅猛增长。1652-1674年,英荷两国海军进行了三次战争,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对海上马车夫的打击更大。英国人下一个更强大的对手是法国,与法国在全球各地的竞争贯穿了大英帝国的大部分时间。
  英国、荷兰作为强国的崛起,不同于传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全力扩张的模式,而是在分权制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和民间力量的能动性。与传统模式相比,其效能并不降低,反而能避免国家盛衰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能力的弊端。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人物并非政治家或军事家,而是一位科学家—牛顿。他在数学和物理学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尤其是在经典力学上的贡献,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基石。

  7.瑞典王国 12分
  1523年古斯塔夫·瓦萨在摆脱了卡尔马联盟之后,恢复了瑞典(当时还包括芬兰)的独立。在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于1630年参战,由“北方雄狮”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御驾亲征,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战例,在兵制、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了诸多革新,对世界军事史有重要影响。虽然古斯塔夫二世在1632年吕岑战役中阵亡,但瑞典仍然坚持到三十年战争结束,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取得了德意志北部的领地,几乎将波罗的海变成内湖。17世纪后半期,瑞典维持北欧霸主的角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是当时欧洲主要强国之一。直至18世纪初彼得大帝的俄国崛起之后,瑞典在波罗的海以南的领土丧失殆尽,才退出强国的行列。

  8.西班牙帝国 12分
  这个时期的西班牙帝国继续处于衰落之中,遏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成为其主要政策。西班牙收复葡萄牙的尝试,到1668年彻底失败。1667-1668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挑起了遗产战争,以收取其王后(西班牙公主)的嫁妆之名入侵西属尼德兰,最后由于英国、荷兰、瑞典的介入,西班牙保住了西属尼德兰的大部分。在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中,西班牙加入了反法大联盟。由于卡洛斯二世未能处理好继承权问题,在他死后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致西班牙的进一步衰落。不过,这个时期西班牙帝国由于占有美洲大片土地,仍然是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帝国。

  9.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9分
  奥地利原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边区,1278年起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其统治一直持续到1918年。1452年之后,奥地利大公一直被推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还通过联姻、外交和武力结合的手段,先后吞并了波希米亚、匈牙利等地区,成为德意志诸侯中名副其实的领袖。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皇帝对整个德意志的领导地位已名存实亡,这使他们把重心放在对直属的奥地利领地的经营上。17世纪后期,在抵挡奥斯曼帝国入侵欧洲腹地的过程中,奥地利扮演了基督教桥头堡的角色,在对土耳其人的长期抵御中凝聚了巨大的力量,逐渐成长为欧洲霸权的重要制衡力量。

  10.摩洛哥阿拉维王朝 6分
  1664年,菲拉勒人首领谢里夫·拉希德击败里夫统治者谢赫阿拉斯,以捍卫伊斯兰教为号召,攻占非斯,自立为苏丹,建立阿拉维王朝。1668年攻占马拉喀什,统一了摩洛哥主要地区。穆拉·伊斯梅尔(1672-1727在位)时期是阿拉维王朝的全盛时期。他组建了一支由黑人穆斯林组成的严格训练的军队,平定各地内乱,之后开始推行收复失地运动,收复了被西班牙侵占的马穆拉和英国侵占的丹吉尔等地,基本肃清了欧洲人在摩洛哥沿海的势力。为了保证横跨撒哈拉沙漠的黄金商道的安全,他不断向撒哈拉和西非地区扩张,远征到塞内加尔河流域,在当地确立了宗主权。这一时期阿拉维王朝的经济和外贸繁荣,伊斯兰学术文化昌盛,非斯和马拉喀什保持着马格里布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经的强国、大国: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荷兰王国、奥匈帝国
世纪对决40 18世纪:大清崛起,欧陆群雄对决,欧亚四大列强竞逐天下
1644年的世界第一是哪个国家?
历史总是那样有趣,这些欧洲小国曾经也是一方霸主!
每个世纪的世界主要强国排名和格局评析,简缩版(六)
一口气读完西欧近代现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