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以前的古方国简介(四)
名称一样但时代或姓氏不一样的,仍统计在一个方国里。
过国、戈国:姒姓,夏禹封邰之长子旻灌(又称斟灌)为过国君(在今莱州城北四十里外),封邰之次子旻鄩(又称斟鄩)为戈国君。太康时,后羿篡夏,家臣寒浞篡代夏政。帝相时,寒浞长子浇(音傲)和次子殪(音许)攻破过、戈两国,纵兵屠城,以浇统过人复建过国,以殪统戈人复建戈国。少康复国时先后攻灭过、戈二国。商代在今山西省南部有戈方。今陕西泾阳县有戈族聚居遗址。根据文献及考古,有专家推测,商代戈人已受商王的指派南至今湖北的汉口盘龙城一带建立军事方国。
专国:江西清江吴城遗址,据说是商代后期方国“专国”所在,其东约20公里新干大洋洲发现同一时期上层贵族墓葬,出土器物造型和纹饰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风格,表明了与中原地区有着畅通的交往关系。
鉏国:在今黄河下游的山东济阳与济南交界一带,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迁其国至今山东省的德州市一带,“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建立有穷国。
面国: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曾征伐面国。
蜚廉国:又写作飞廉国,赢姓,伯益的后裔所建,商代诸侯(应于夏代已有),灭于周武王伐纣。
猗氏国:也叫猗国,是夏朝时一个以养犬为主的部落,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或说在古冀州境内)。“猗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
攸国:商王武丁之子攸被封于今江苏一带(有说在今河南省永城市南部、安徽省宿州市西北、山东省滕州市西),成为淮夷一部,是商朝末年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主要是防范东夷入侵在邳国境内。帝乙(纣父)与攸侯喜曾合兵出征夷方、林方。纣三十三年,甲骨文仍见到末代攸侯喜。武王伐商时,攸侯喜勤王未果。公元前1045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攻破都城朝歌,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粤方等十五万人就从史书中消失了,现代考古表明攸侯喜或飘洋过海到今墨西哥一带创建了玛雅文明。
计国:夏、商时期,大禹后人的封国(在今山东胶县)。商末为周文王吞灭。
仓国:仓颉的后人所建,为殷商时期的诸侯方国,甲骨卜辞有仓侯虎。常服从商王命令去讨伐某族。其地有说在今南乐县仓陵处,或在今商洛市商州区。
冓国:商代方国,地在殷都东方,仓国曾受命讨伐。
方雷国:相传炎帝神农氏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为方、雷姓的来源。
潘国:舜帝为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国,子爵。商末被周文王所灭。西周时毕公高有子食采于潘(今陕西省长安和咸阳以北的一带)。
栗国: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商代古国,被周所灭。
目夷国:契的后裔分封有目夷氏,子姓,商同姓方国,在今滕州木石镇一带。周公东征时被并入邾。墨子是目夷人后裔。
善国:黄帝第十子封于今滕州一带,建立善国。经尧、舜、禹至商末灭亡。
越戏国:或说即戏国,姜姓,神农氏后裔夏商时所建,在今巩义市境内(或说在今河南荥阳),为周武王伐纣时所灭。
露国:姜姓,神农氏后裔所建的部落方国。
昌国:姜姓,在今淄博市东南,应于夏代已灭。战国齐地,后入燕,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
鲤国:夏商古国,地在今临淄市附近。
皮氏国:夏代地处中原的重要方国,地在今河津市境内。夏代不降时,殷灭皮氏而占据其地。
鼋国、启国、祁国、冀国:根据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认为桑干河流域商代建立过姬姓的鼋族、启侯、祁侯等方国部族。
郦国:源于酉姓,黄帝后裔涓因助大禹治水有功,于夏初被封于今河南内乡郦城村一带,赐姓郦氏。
姑幕国:即蒲姑氏国,赢姓,故城位于安丘城南石埠子村,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相传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夏为莒部落,商朝为姑幕国。
相国、琊国、婉国:相柳(又作相繇)为共工之臣,以蛇为图腾,建立相国,在今河南内黄县一带。夏朝时,琊国(又称婉国)在今山东临沂一带,世代与相国联姻。商汤灭夏后,相国被灭,婉人受封建立姑幕国。相人后西迁到湘江流域,又称襄人(湘江、襄阳源于相人所居),后又迁到川黔一带。因与蜒族杂居而被称为獽族、獽蜒。
苑国(宛国):商王武丁在位时,封其庶子文(一作支)为苑侯(在今新郑市古城师村)。
磿国:商朝时在今河南濮阳历山的封国,周武王灭纣时所灭。有人错写为磨国。
有熊国:1、传说少典部落居住在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西南)姬水河一带,后改名为有熊部落,发展成为有熊国。2、在商王朝的周边有有熊国,被视为戎狄。
有施国:即施国。夏朝方国,在今山东滕县地区(有说蒙阴县)。夏末,桀攻打有施国,有施国进献美女妹喜为夏桀所宠。一说桀伐岷山,得二女,妹喜遂为桀所弃,因与商相伊尹结而灭夏。有说在今湖北恩施县境。
余国:相传夏禹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有纪念禹妻是绍兴涂山之女的意思。
耆国:在今山西长治黎城县一带,殷西内属国,即武丁时的旨方。曾为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重要盟友之一。商末,周文王灭密须后,便挥师东进灭耆国。有说,耆即黎国,都会在长治黎侯岭。
来国:原为姜姓部落建立的方国,位于今陕西大荔(或说在今山东莱芜),后被商灭掉。商人在殷都附近建立子姓来国。
郝国:商王帝乙封弟郝省(子期)于今陕西周至大原村一带(在尧舜时为古骆国,夏属古雍州)。周文王时归于周而国亡。
畴国:任姓。商王武丁时,薛国势力由鲁南发展到豫中南,其一个分支在今平顶山西南建立畴国。
巫咸国:庸人的一支善巫,称巫咸族,在今巫溪县一带于夏商时立国,巫咸、巫彭都曾为商王太戊的大臣。
骀国:又名邰、台骀,初为姜姓,后为姬姓,有邰氏的后裔台骀因疏通汾、洮二水有功夏禹时受封,地在今侯马市西台神村一带(有说在今闻喜县境内、在今陕西境内、在今山西稷山县北)。
仿国:商朝时的诸侯国,其地约在今陕甘川一带。
雀国:即雀方。殷末蜀国的邻国有犬、雀、羌、缶、周等。殷墟甲骨文有雀男。商王曾在长江中游活动,并命雀出使南邦方。系商王朝分封的方国,地在今赣鄱地区。约灭于商末周初。与攸、曾、虎、庸、舒等为邻。或说商代前期雀国在今河南荥阳一带。
甫国、衔国、让国:商武丁开始,连年用兵,首先迫使周边时服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然后陆续攻打甫、衔、缶、蜀(皆在今山西西部、南部)等国,并其地,镇压让(今河南陕县附近)、亘(今山西南)等叛殷势力。甫国即甫方。缶国与仿国相邻,居蜀近处。另,商代今河南省一带(或说在今山西隰县北)也有甫国,姜姓,与西周时的许国可能同族传承。
空桐国:黄帝时即有空桐的地名。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空桐国即为空桐氏所建国家,夏时应已立国,在今甘肃平凉空同山一带。商王封本姓之庶族人于今河南虞城县的桐亭,建立同国,也称为空同国(无确证)。周灭商后,同国灭国,其地归属于莘国。
有穷国:东夷部落,约在今山东西部,以善射闻名,帝喾以上世掌射正。帝喾封之于锄。太康时有穷氏后羿夺其政,史称“太康失国”。不久,有穷氏宰相寒浞杀后羿而篡位。相安子少康在有虞氏、有鬲氏的帮助下灭寒浞复政,史称“少康中兴”。
斟灌国:夏朝分封的十二同姓国之一,故址在今寿光市留吕镇一带。太康时斟灌为夏相。有穷氏后羿驱逐夏帝太康立仲康,仲康死后立仲康子相为帝。公元前2145年,后羿将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成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后寒浞杀后羿成为夏王朝第七任君王。公元前2002年,寒浞子浇攻灭斟灌(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
斟国:夏代已有,在今安丘市杞城村,其地与斟灌国相近。
漆国:漆姓即是黄帝十二姓的僖姓、厘姓,起源于陕西漆水、芒水、汪一代。漆人在关中西部和北部居住迁徙。漆族在夏代时为氏国,商代时国亡多融入周族,漆族之一的防风氏后迁往南方江浙一代。
留国:丹朱庶弟九被夏启封于留(在今微山岛西南),建立留国。殷末灭亡。有说,留国都城在今淹城的东北部,奄国被留国所灭。
陶国:即陶唐国,原居山东定陶一带,商代在今河北唐县一带,是依附于商的东方大国。
象国:有人说,象部落初居于今河南一带,后南迁至两湖一带。蜀国人来自于蜀山氏,象国人来自于象部落(传说中瞽叟的儿子,与蜀山氏同属于一个部落联盟。一般认为共工氏是象部落的首领),今三星堆遗址就是象国遗址,被商所灭。商代在今河北隆平县东北有象国。
守国:殷商时的国族,见于殷墟侯青铜器铭文。与商族有着亲与疏的多重关系。曾与商交战(见于妇好墓记事戈)。地约在河北藁城县一带。
XX国:内蒙古清水河县单台子乡发掘了一商末周初的方国遗址,发现了金器、青铜器及大量人祭遗迹。
大庭国:实际是原始部落联盟的领袖部落的名称,严格说还不是国家。大庭即是人名,又是氏族名,也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名词。大庭氏一族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分支,其先祖兴起于太行山,后在黄河以北吕梁山以南(有说大庭在今曲阜一带)定居下来。大庭氏政权为中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风姓。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大庭氏约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初步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大庭氏在女娲氏之后,在柏皇氏之前。属于伏羲氏系统的君主。有说大庭氏即炎帝。约前7361年,新印被推选为新酋长,约卒于前7335,遗体葬大庭西南(今芮城县大王镇南)。大庭氏为神农氏族的八代首领之一。颛顼始都穷桑,都商丘。穷桑在鲁北,或说穷桑即曲阜,为大庭氏之故国。
西河侯国:夏代所建诸侯国,在今陕西省朝邑县境内(有说在山西省芮城县)。商朝时为芮国所灭。
诸暨国:彭姓。相传因上古神农氏大臣诸稽,食采于此,遂以诸稽名其地。商朝太戊之后,商王室出现“九世之乱”,大彭氏攻占薛东之地,以一支在薛东建立诸暨国(今山亭区西集)。后武丁中兴灭诸稽。有说少康封少子于今诸暨一带,后为商灭而夏后氏有其地。
丁国:殷商诸侯,因不从周武王伐纣而被周所灭。
史国:在平邑县唐村岭乡洼子地村商代墓出土铜爵, 扳金内铭文阳文“史”,系商代一部族的号或族徽。在邹县、滕县、济宁一带均已发现“史”字铭文的青铜器。证明商代在今平邑、邹县、滕县、济宁一带,曾有一个以“史”为族号或族徽的较大部落方国。
余航国: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治水功成后,把船只交给一个儿子管理,封在余航建国(今浙江省余杭一带)。
有缗国:善于钓鱼,虞舜后裔,夏初建国,姚姓,故址在今金乡县卜集乡。夏帝相的妻子为有缗氏女,杜康即少康,是夏王相的儿子。夏桀命诸侯在有仍氏国(今山东济宁东南)盟会,有缗氏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桀率军进攻有缗氏,有缗氏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有缗国亡。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伊尹乘机离间,终使夏朝灭亡。
爽鸠国:爽鸠氏曾任少皞司寇(掌刑狱之官),居于今营丘市昌乐县古城村一带。
适伯陵国:西周以前的诸侯封国,在今淄博地区。或与逢伯陵有关。
鬷(音宗)国、三鬷国:又作三凶,或作朡,任姓。原始社会晚期鬷夷氏擅长制陶,“董父好龙,舜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鬷夷氏在夏朝演化成三鬷国,都城在今定陶西南一带。“汤与桀战于鸣条。败走,保三鬷。汤从之,遂伐三鬷,俘厥宝玉”。有说三鬷起源于陕甘,其支族遇、终、泉、昌、祝、狂犬、卑皆在河南一带。
吾国、昆国、昆吾国:己姓,夏之诸侯,其地在今濮阳县(有说古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为昆吾国都城)。或说封地在今山西运城一带,后又迁到“祝融”之墟旧许(今许昌的叶县)。昆吾氏繁衍出苏、温、董父、叔安、鬷夷、旧许、顾、舟人、诸稽等九个姓氏。在夏中晚期是诸侯国十霸之一,善于制陶、琢玉、冶金和占卜。太康时昆吾组织勤王之师,以尊王室。夏桀时,昆吾造反被成汤伐灭。商末周初,昆吾氏与周联合灭商。
顾国:已姓,伯爵。陆终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省许昌东)。夏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也称鼓国,今河南省范县东南),为夏朝附庸小国。与昆吾国、豕韦国都是夏的重要盟国和东部的屏障。夏朝末年,商汤首先灭葛,然后相继灭掉韦、顾、昆吾等国。
运奄国:赢姓,少昊后裔所建,夏商诸侯,约灭于商代中期。有说,奄国是运奄国的延续。
析国:即白羽国,在今西峡县西关外。周代为许国之都。
嚣国、隞国:地在今郑州西北附近。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迁都后在原都城留有遗民建立子姓嚣国。隞国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一般认为嚣国即隞国,一国的二个都城。
终黎国、将梁国、修鱼国、白冥国:均为伯益的后裔所建。始建于夏商时期,或灭于周早期。将梁亦称梁,在今河南省汝州一带。终黎亦称终利。
三寿国:大禹治水后,在潍水之西分封的小国。后羿把三寿国纳入了东夷。
有男国:又称有南国,姒姓,禹的后裔,夏朝的诸侯国。有南氏曾有两大臣极受夏王宠信,力钧势敌,导致国土分裂。
党高国:夏朝时北方接近今内蒙古的异姓诸侯国。因不来入朝,夏桀六年伐灭。
辛国:姒姓,夏王室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商朝在今山东省曹县一带有有辛氏。
蒯国:商代方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一带。
舟国、秃国:炎帝后裔有舟部落。姜姓。夏时曾助少康复国。舟人后裔为秃姓,建有秃国,商代犹存,灭于周。有说祝融后裔秃氏夏时建秃国。
路国:传说帝喾有孙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虞舜和夏时一直为侯爵。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郅国:商时侯国。
又国:早期史籍不见此国的记载,系近年的考古发掘而得知。在今定州市西北郊,是商王畿北面的一个诸侯方国。
渤方:据相关的卜辞得知,渤方为殷室子弟“子弓”的封地,子姓封国,中心约在今沧州市区一带。
受国、启国:均在今河北省磁县一带,商代方国。
朵国:商代在今河北省藁城一带的方国。
(上“庚”下“内”)国:商代在今河北正定一带的方国。
圉国:商代在今河北省赵县一带的方国。
西陵国:传说今绵阳市盐亭县一带有西陵国,是古代土蚕桑文化的发源地,其年代比三星堆更古远。似与后出现的古蜀国有关系。黄帝娶西陵氏女为妃,名纍祖。(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今开封),曰嫘祖,为元妃。或说西陵国在今湖北宜昌西。
夷陵国:在今湖北省宜昌。
封父国:神农氏后裔姜钜或为仓颉部落的分支。羌族姜钜因佐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有功。姜钜后代叫后夔,属夔龙氏。舜帝让后夔掌管乐舞。封地在封父(今河南封丘),是夏朝八伯之一,建立封父国。后羿起兵征讨封父国,杀伯封占玄妻。玄妻暗中串通寒浞和伯封的同族逢蒙,终将后羿杀死。少康复国后封伯封之子重建封父国。商亡后,周武王讨伐东夷,开封夷门和封父国被西周占领,国人被赐给鲁国为奴。
嬴国:传说伯益佐禹为辅平水土,舜赐姓嬴氏,授土嬴国,地在泰山之左,即今莱芜市城子县村。伯益一名大费,生子大廉、若木,大廉一支迁徙中原,若木一支留居东夷为费侯,世守费地。玄孙费昌受封于徐。
部国:商代方国,姬姓。
奚国:商代方国,地在今甘肃崆峒山一带,约灭于周文王。
夏国:妫姓。相传帝尧赐禹妫姓,被舜封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也指夏王朝。
商国:契父帝喾、母简狄(有娀氏女,次妃)。契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赐姓子氏。商族居黄河下游,以玄鸟为图腾。契至商汤八迁:从商迁蕃(今河北平山县境)、砥石(今河北石家庄以南,邢台以北)、相(在今泰山附近)、商丘、殷(在今安阳境内)、商丘、亳(今河南商丘)。商汤将自己在亳建立的王朝称为“商”;盘庚将国都迁往殷,故又称殷商。
夙沙国:炎帝时诸侯国。夙沙氏被称为盐宗,主要活动范围有潍坊寿光和青岛城阳二说。
秣阳国、秣国:秣阳国又称秣陵国。秣国即末国,为秣阳国之后。今南京有秣陵路、秣陵镇。 
双国、双蒙国:夏朝时,颛顼帝的裔孙受封于双蒙城。
屈骜:亦称大廉侯,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被夏启讨伐所灭。
元国:在今河南省永城市。殷朝有元铣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
冥国:姒姓。夏朝同姓诸侯国。冥为幂的借字。
武罗国:后羿贤臣武罗封国,在今衡水的武邑、武强一带。
高辛国、中容国、司幽国:传说帝尧命岳羲仲和皋陶去接管帝喾创建的高辛氏国(在今山东及以北),因未能管理好而分裂成“中容”、“司幽”、“白民”和“黑齿”四个国,帝尧不得不召回岳羲仲和皋陶。舜称帝后,并得到皋陶的辅佐,国家才得以强大,而皋陶原来就是尧属下的司法官员。
阙巩国:商朝诸侯国,在今巩义市西南及偃师市东部,都城在斟寻(芝田镇稍柴村一带),善制铠甲,周武王伐纣所用的铠甲为阙巩国所制。后被周武王姬发所吞灭。
阮国:皋陶后裔有在商朝时被封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姬昌灭阮。
有扈国:在陕西省户县一带,为夏启的庶兄的封国。因反对夏启打破禅让制而被夏启攻灭。有人说扈国和有扈氏国于周初并存。有专家说有扈氏属于东夷部族,与大禹不是同族。
扈国:有扈氏所建。遗址位于山东省平阴县南崖村(东扈峪村)。春秋时尚存。《汉书·地理志》说扈国在陕西鄠县(今户县)。
雇国: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原武镇西北,与商为友。有说雇国就是夏代的有扈氏部落国家。或说即顾国。
鄠国:姒姓,又称扈国。1、大禹的后人有扈氏(夏启之庶兄)所建,在今山东济南平阴县一带(或说河南原阳一带,或说陕西户县一带,或说为少昊氏的九扈部落)。启破坏禅让制度,有扈氏不服,大战于甘(今洛阳附近),有扈氏战败被灭,部众沦为牧奴。春秋时仍存(何时复国?或仅为地名?)。2、祝融的支庶后裔被夏封于鄠国(一说在今河北安陆,一说在湖北郧县),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
佚国:商末尚存的诸侯国,为周武王所灭。
刻国、终国、卑国:均为禺阳任姓后裔方国。
绎国:曹姓,地在今山东省。
边国:商朝方国,是古东夷民族的一个分支,大致在今山东省的泰安市东平县一带。
阴国:尧帝后裔所建。
遇国:黄帝之任姓之裔封于遇。禺,遇,偶,古字通假。为奚仲父番禺的后裔,遇国或即番禺国。
臬方(涅):在今武乡县。与殷商敌对方国  方(微)相邻或相距不远。
如国:殷墟卜辞的伯爵有如伯。
长沙国、桂国:均为《逸周书·王会解》上记载的商代南方诸侯国。
甄邓国、瓯、邓国:亦写作瓯邓国,是今广西地区的南越、西瓯和骆越人建立的部落联盟方国,商代已有,西周仍存。原为瓯、邓二国,后迫于楚、秦而并为一国。瓯人纹唇。
瓯骆国、鸥国、骆国:地在今广西大明山一带,建都在今武鸣县境内。在西周以前为鸥、骆二国,春秋时并为一国。战国末期灭国,后于今越南境内复国。与上述三国疑是相同方国。
损子国:商代方国。地在今郁江中游一带,即今南宁地区东北部、玉林地区及钦州地区部分。
产里国:商代方国。亦称为产国,常与损子并称,地望相近,部分交错而居,主要在今广西玉林一带。
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九菌、昆仑、狗国、枳已、贯胸、离丘、漆齿、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韯犁、其龙:均为商朝前期方国。商汤曾经命令方国部落需向商王朝进贡自己的土特产,令正东的符娄、仇州、伊虑、沤深、十蛮、越沤、鬻发、文身等国以鱼皮之鞞、乌鰂之酱、鲛鼥利剑为献;令正南的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等国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令正西的昆仑、狗国、鬼亲、枳巳、儋耳、贯胸、雕题、离丘、漆齿等国以丹青、白旄、纰罽、江历、龙角、神龟为献;令正北的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代翟、匈奴、楼烦、月氏、韯犁、其龙、东胡等国以橐驼、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伊虑国亦写作伊丽国,离丘国亦写作离卿国,漆齿国即黑齿国。有说伊虑、沤深是两个通古斯族名。沤深、十蛮、鬻发、文身。韯犁也即纤犁。
代翟:白狄由陕西迁代地与土著人融合形成的白狄别种所建的方国。
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均为欧罗巴人种部落方国,商代已有。与春秋的允姓之戎同种。大夏原居陕西,后迁至甘肃一带,公元前七世纪已迁至伊犁河、楚河流域。莎车即后世莎车的前身。豹胡也即貌胡。姑他、旦略、豹胡等部落向西北迁移后融合成为塞种人部落,最后灭大夏建立贵霜王朝。《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龙、代翟、匈奴、楼烦、月氏、豹胡、北秋等12个氏族的首领。
白民、共人、海阳、不庾、自深、具区国:《逸周书》载有黑齿、白民、东越、瓯人、且区、共人、海阳。《管子·小匡》载有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荆之国。《逸周书·王会》篇载南方有东越、欧人、姑妹(蔑)、具区、共人、海阳、自深、会稽等国向商王进贡。
越沤国、鬻发国、文身国:鬻发国亦写作剪发国。均是今江浙闽沿海一带的古越人于商代建立的部落联盟方国,西周时尚存。其人习俗剪发文身。
交趾国:上古在今五岭以南地区。交趾在汉以后专指越南。
揸方、系方:商代中后期在今山西、陕西北部,宁夏六盘山东西及内蒙河套地区的方国。
河伯国:顾炎武认为:“河伯者,国居河上而命之为伯,如文王之为西伯。”认为河伯是部落方国的首领,也是部落首领名和氏族部落名。《竹书纪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黑国:据洛阳石刻姓氏,黑姓属于以国(应为夏代)为姓。
鄗国:夏代在今高邑县柏乡镇的鄗邑一带有鄗国。
吉国:即姞国。商代方国,侯爵,故城在今山西临汾吉县以西。
舌国、萃国、杂国、狸国、射国、戉国:均为商代方国。舌、萃在今陕西境内,杂国在今河北藁城境内,狸、射、戉在今河南长垣县东。或说戉国即越国。
涂山氏国:夏代在今安徽省怀远县涂山一带。
嵇国:商代方国,在今安徽省蒙城县境内。
严国: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
左国:据<姓考>及<吕览>:古有左国(今山西吕梁方山)。
清国、诺国:据姓纂,黄帝纪姓后裔清受封,生少昊青阳氏。少昊庶子昧生允格封於诺,舜投之幽州,是为阴戎之祖。
森国:据《姓苑》,黄帝的后代曾建森国。
税国:据《中华姓氏大词典》,在蜀地古有税国。
无国:据《郡国志》记载:“古有无国,在颖川”。
不庚国、玺国、王寿国、柳国、绚国、兹国、佟国、用国、北野国、孤国、三丰方、姑洗、柏成国、龚国、洪国。翟祖、一异、阳夏、复稾、盟、郎、酅、鄄、殷邱。癸北国、灌国。力国、麟国、封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曹姓第一支始祖群的兴与衰
夏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史书隐藏得太深,夏桀被冤枉了?
夏朝主要有哪些异姓方国,分别生活在哪里,最终的结局如何?
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的发生
夏禹划九州是哪九州 夏朝的方国指的是什么
夏朝世系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