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古村,世外“良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诗画山水、惬意人家,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之地。而在今天将乐县的偏远小山里,一个有着异曲同工之美,怀千年历史积淀的古村镇,为我们呈现了现实中的世外桃源。这里,便是良地村。

良地村地处将乐县西部、万全乡之北端一隅,海拔四百余米,东、西、北三面崇山环绕,南面诸小山错落横列,景致秀美。进村沿溪上溯,崎岖蜿蜒,路渐行渐高,道渐行渐窄;在山林间穿行,古木参天,林竹繁茂,青山扑面,几疑无路之可寻,然而几度跨涧跃溪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山野平畴,次第延展,屋舍俨然。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后的豁然开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让记者不由回忆起家乡明溪县的紫云村。

古建筑彰显历史气韵

(水尾桥 远景)

(水尾桥 近景)

走进良地,村口横跨溪涧的木廊桥尤为醒目。木廊桥名曰“水尾桥”,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有着近200年的历史。水尾桥是沟通良地村与对岸集灵宫的唯一通道,桥廊里张灯焚香,供奉着六尊神明。在文革期间,水尾桥曾一度更名为“文革桥”,在顶端随梁内侧仍依稀可见用墨笔写下的“文革桥”三个大字。近年,水尾桥经过加固修缮,焕然一新,除了予人通行休憩、供奉神明,还成为了良地旅游观光的一张历史名片。

(散落的谷仓)

良地村内散落着许多谷仓,或独立,或成群,大大小小有十余座。谷仓沟壑纵横的墙体、门前满布青苔的石台,只是用双手轻轻触碰,都能感受到一股古朴的历史气韵。良地的谷仓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谷仓紧挨住宅或合于屋内,良地人把它与住宅进行了明显分离,是为了防止起火而造成粮食被一同烧毁。目前,良地的谷仓呈现“衰老”,但其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已受到国家的关注与保护,当地也形成了一种“以村干部挂点,村民共同维护”的责任保护机制。不久将来,良地谷仓还将进行进一步修缮。

(文武庙 门楼)

(梁氏宗祠)

(河边休憩的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

漫步良地,我们随处可感良地人纯良秉性中流露出的一种坚定信仰。满目不加修饰的老式民居,午后河边惬意休憩的村民,体现了良地人对自在无为状态的享受,对生活的信仰;文武庙前别具匠心的门楼,高堂下对文帝武帝的虔诚膜拜,寄托了良地人对美好前程的愿景,对神明的信仰;带有历史温存的梁氏宗祠,被岁月铭刻的先贤列祖,饱含了良地人对先辈的追思,对梁姓的信仰。

擂茶孕育“和”之文化

擂茶,发源于中国沿海地带,是一种特色休闲养生饮品,良地乃至将乐人对擂茶都有着情有独钟的喜爱。良地的擂茶用料更讲求简单,以芝麻、茶梗为主体,用雷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少许橘皮入味,即成;味道微微苦涩,但不失清新可口,有排毒美颜之功效。在良地,无论是亲人团聚,或是接待宴请,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祭祀行礼,擂茶都成了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有擂茶的地方,就有和气。

(文武庙内,记者们在享用擂茶与小食)

如今,擂茶对于良地人而言,造就的不单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性;在品擂茶的过程中,良地人加深了对“和”的感悟,对“家”的记忆,擂茶成了良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月山”遗留书香浓郁

村北山边路口有一住宅,名曰“月山公屋”,是清代著名理学家梁月山( 1778~1845年)的故居。梁月山一生与读书相伴,对理学身体力行,受良地人敬仰。梁认为,读书不应以制艺科名而满足,对学问应在道德养成上下功夫。中年的梁月山曾游学于福州鳌峰书院,与同学丁汝恭结为良友,切磋学问,自分别后书信往来不绝。梁月山晚年多疾,据说,临终前“叫家人把药物撒掉,从容静坐,手里拿着一本书,与家人谈笑如常”。

淡然的生活态度,笃行的治学思想,让梁月山的风骨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在今天,我们仍可见公屋门联遗有“读书耕田”字样,书香浓郁,久未散去,影响着又一代良地人。( 叶斌 )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
通知!3月18日-3月23日湘潭这些地方要停电,快看看有没有你家?
这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绝美古村,鲜为人知却又胜似桃源。
靖州县渠阳古城(下)
江门古桥之月山葭山石桥
汀州 | 三洲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