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是个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这里有最好的培训教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纪伯伦《关于子女》




帮孩子建立独立人格

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


最近一则《独生女留学嫁老外父母崩溃》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家境并不富裕的张勇夫妇,卖掉了房子支持女儿出国留学,虽然很为女儿的成就骄傲,却因为女儿要嫁给老外在国外生活而崩溃,担心自己的晚年没有人照顾,对此网上也形成了两派观点:有人认为女儿只顾自己,不孝顺;有人认为父母不应该道德绑架子女。


父母和子女应该如何相处?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但事实上父母在给自己的孩子爱的同时,也多多少少附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传统的观念教导我们不要违背父母的想法,要孝顺,但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一些子女往往在做出自我选择的同时,也带着深深的自责,看到日渐年迈的父母,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踌躇不定。


而作为父母,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和子女相处,才能不过度依赖甚至捆绑子女,让大家都能享受属于自己人生阶段的幸福呢,在《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这本书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新书·预售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

倾情推荐


《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陈来秀 著

定价:32.00元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ISBN:9787548611967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预售购买方法:识别上图中的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预计发货时间:5月初

请耐心等待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一个母亲和教师的视角,以儿子为主要叙述对象讲述了她认为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过程中如何“为所当为”,如何“放心地放手”,如何培养一个思想、精神、经济、心理和行为上足够独立的人:各阶段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婴幼儿期(入学前)——及时呼应——构建安全感;少年期(小学阶段)——走到前面——引领方向;

青春期(初中阶段)——站到身侧——陪伴共情;

青年(高中阶段)——站到身后——守望相助;

青年(大学阶段、入职初期)——与他并肩——聆听、分享、欣赏。

本书的另一重点讲述了“空巢期”的中年父母怎样调整心态、调整重心,规划好职业生涯、提高生活质量,让“空巢不空”,让孩子放心地走自己的青春路。


本书作者 陈来秀

作者简介

陈来秀,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教育和心理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就职于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东方财经频道《632观察》特约评论员。多年来从事小学男生教育专题研究,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小小男子汉父子大课堂”,著有《挑战男孩危机——小学男生教育实践》。


编辑推荐

成长,不分年龄阶段,它是每个人终其一生要面对的课题,而父母的“放手”则是让每个生命体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成长、努力体现自身价值的必须。何时放手、如何放手是个让人困扰的问题。

《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一书的作者一直从事学生心理教育,在本书中,作者把一些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和具备可复制性的教育方法在各专题板块介绍给读者,让读者走进去和书中的人物的人面对面交谈、产生共情、激发自身向上的力量。


本书卖点

“父母”是个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

本书认为“父母”是个需要培训后持证上岗的职业,这里的“证”指的是身为父母角色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能力。对于独生子女(少子女)的家庭来说,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崭新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磨合。而这些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相伴成长的过程,就是让我们领略生命的厚度和宽度的修行的过程。

 

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决策者”

身为父母,并不表示就一定比孩子“高明”多少,父母更不是孩子人生的“决策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更多的应当是分享彼此在各自的生命时光里看到的不同的景致,是因缘际会的那些年的心灵上的互相陪伴和牵挂。而所有和孩子共度的时光,都是生命中举世无双的美好年华。

 

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作为母亲,作者讲述了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幸福感,让他相信爱情、亲情和友情,让他拥有善良、诚信和爱的能力,让他足够自信、独立和坚强……

而亲子间很重要的一门功课就是学习如何在互相陪伴、关爱的同时发展成熟的相处方式,在彼此独立的个体间形成明晰、妥帖的边界。当孩子大步向前走的时候,他可以放心于父母能够把自己安排好,既不被过度反哺的索求所累,也能够主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作为教师,作者通过多个研究专题和个案解读,让读者了解如何家校配合协助学生完成符合年龄特征的发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序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俞立中

有幸应邀为本书作序,从而有机会先睹为快,利用元旦假期一口气读完了几十万字的书稿,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仍然沉浸在理性和感性交融的文字之中······

 

2016年世界读书日,我参加了浦东图书馆举办的第一届教育峰会论坛,和读者们一起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有意思的是,会场里多为孩子的家长,提问的多为孩子的教育,围绕着一个关键词——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正是反映了当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浮躁心态,而《放手》一书则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平静。娓娓道来的故事,浓浓母爱中的理性,乃至对孩子教育的反思,都能打动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

 

本书作者是一位母亲,她从一个母亲的视角,记录了她和孩子从出生、入学,直至成年进入社会,漫长二十多年共同相伴成长的点点滴滴。以母亲的体验,讲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承担什么角色。无论是“牵手”还是“放手”,父母是孩子人生之初的最好陪伴者、引导者和教育者。孩子在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所感受到的美好,或多或少能够成为他未来生命的一种鼓励和支撑,使他对这个世界有更加完整的认识。

 

本书作者也是一位教师,她出于一位教师的责任,看到了独生子女成长和教育的共性之处,从育人塑人的视角来剖析当今的教育,在理论上予以提升。教育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给予人幸福感,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说,高等教育的水平显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那么基础教育则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根基。基础教育的根基打得越扎实,孩子的眼光放得越远,未来的格局必定会辽阔,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也必将会更好。“放手”不仅意味着对已成年孩子的放手,还昭示着与先进教育理念的“牵手”。这正是学生家长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更是当今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真的应该感谢本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理性的思考。


俞立中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2017 年元月3 日


本书作者陈来秀做客上海星尚频道《X诊所》,谈如何高明地放手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Kahlil Gibran《On Childr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图解:犯错是教育子女的最佳时机
谨防教师子女教育的误区
【“双标教育”正在蔓延!父母苦不堪言,子女怨声载道!3招解决】
父母若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抓住十年“有效期”,演好三种角色
孩子的教育需要等待
好的家庭教育需要以下几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