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育人:领读《学习论》(2)

读书为了育人,育人必先读书。本学期,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读书育人”活动再次启动,通过“共读一本,领读一章”的方式打造“有扎实学识”的教师队伍。本学期共读书籍为施良方的《学习论》。

第二期领读者

王蓉,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德育处副主任

一、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

埃德温·格思里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美战事情报局海外分局首席心理学家。他认为:“一部好的学习心理学必须提出学习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必须是容易理解的和可以证实的”。他的一生中只提出了惟一的一条学习律: 

某一刺激,如果伴随着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

格思里强调学习即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什么“邻近学习理论”呢?格思里设计了一个迷箱。迷箱前面是一块大玻璃,中间有一小门,迷箱底板中央竖着一根小柱子。猫从迷箱后部经过一条通道进入迷箱。只要猫一碰到那根柱子,小门就立刻打开,猫就可以逃出迷箱。当小门开启时,一架照相机自动摄下了猫碰柱子的镜头。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的是,猫每次获得释放时的动作基本上是相似的。究其原因,猫在迷箱里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开门,最后是通过头碰柱子成功开启小门的话,那么这种情境就和猫用头碰柱子的反应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种暂时性的联系就被称为“邻近学习理论”。结合格思里的学习律可知,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境,猫就会倾向于用头碰柱子开启小门,因为这个动作是它成功开启小门前最后作出的反应,是一次经验的习得,就是一次学习。

对比上一章桑代克迷箱实验中的猫,格思里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习起来更容易,因为桑代克的迷箱装置复杂,而且每次把饥饿状态的猫放迷箱的位置不尽相同,导致猫的无效动作增多,而格思里的猫都是从起点箱经过通道进入迷箱,进去后的目标就是试图碰到释放装置,所以学习者的状态和情境的设置关乎学习的效率。

这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其一,备课时应关注学生学情,了解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聚焦教学目标,搭建适合的学习支架,提升教学品质。其二,在教学中,要特别珍视学生第一次经验的习得,因为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往往还会使用之前的方法应对,所以只有夯实知识原点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格思里对学习基本问题的解释

1.泛化,不再被看作是学习之外的现象,而是某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类似情境下的一种迁移,离不开之前的经验习得。

2.消退,就是在同一情境下产生与之前反应相干扰的反应,例如,一个小孩养成了听到铃声就哭的习惯,要想破除这一习惯,我们只需在有铃声时给他吃东西,渐渐地你会发现听到铃声他就不哭了。

3.奖励,不能强化行为,仅仅是急剧改变了反应发生之后的情境。例如,一只饥饿的白鼠通过按杠杆获得了食物的奖励,白鼠学习,是因为食物通过对饥饿白鼠的影响,使整个情境发生了变化,而按杠杆是白鼠在原来情境中所做的最后一个反应,根据“邻近学习理论”,按杠杆这种反应就越有可能发生。

三、格思里学习理论的发展

埃斯蒂斯提出了刺激抽样理论,试图使格思里的某些观念变得精确,使以实践为定向的理论变成一种适合于实验研究的模式。在他看来,所有的刺激情境都是由大量刺激要素构成的,有机体是根据刺激要素的随机抽样作出反应的。

这一理论假设对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鲜明地突出重要的教学内容、排除使人分心的刺激要素。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无关刺激要素上,就不可能觉察应该注意的内容。        

其次,刺激抽样理论为“知觉系统能量有限”这一假设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我们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例如,对教师的讲解,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抽样:有的听到了这些内容;有的听到了那些内容。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抽样的信息是不同的。知道了这一点,教师在开始讲课前,先把教学目的明确告诉学生,这将会有效控制学生发散思考的范围,更好的聚焦知识点。

公众号ID:jydqxx

姜堰东桥小学教育集团

撰稿:王蓉

编辑:薛涛

审核:钱文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林小英| 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质性研究的路径探析
教育叙事讲座
教育心理学(详细版)陈琦_刘儒德
第十五章第三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技能校本研修方法 ——微格教学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