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与邢台先秦史


       甲骨,分别指龟甲和兽骨。是先秦时期古人占卜过程中使用的占卜材料,甲,多以龟腹甲为多,骨的采用就广泛了,以牛骨为主,羊、猪、鹿、虎等等,甚至还有的采用人骨。两者合称为甲骨。用甲骨来占卜最早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鼎盛的时期为商代,以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最为出名,甲骨上有成组的刻辞文字,称为甲骨文。再者就是西周时期,在陕西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甲骨,上有文字,其特点与商代甲骨文有明显的区别,其契刻的文字很小,有的如芝麻粒,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微刻。邢台是西周邢国的都城所在地,在南小汪遗址发掘过程中,曾出土一片西周邢国甲骨,上有文字,并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 商周甲骨发现与研究

1894年,时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王懿荣受命来到国子监,担任这里的最高长官“祭酒”。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承家学,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授编修。光绪二十年(1894)升迁侍读并入值南书房。入主国子监后,“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为实学”,时人称其为“太学师”。

王懿荣喜爱收藏金石古物,与翁同龢、潘祖荫等藏书家以博学并称。潜心于金石之学,为搜求文物古籍,足迹遍及鲁、冀、陕、豫、川等地,“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著有《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书。

1899年,这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王懿荣得了病,看了许多医生仍不见起色,后来请了一位京城深谙药性老先生,用了几剂后有所好转,那一日王懿荣拿着药方翻着药渣,发现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中上有刻划的线条,于是叫家人再抓药时不要捣碎。家人抓药回来,王懿荣拿起整个“龙骨”翻看着,其中的一些刻划整齐的排列着,王思想着这莫不是上古的一种文字,便叫家人把药店里的“龙骨”全部买回来进行观察。经过研究后,王懿荣认为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古文字,并凭着自己的古文字学功底,结合《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的记载,判断为三代时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后来,有个化名为“汐翁”的将这一事实写了《龟甲文》文章,发表在1931年北平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这就是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发现已经115年了,研究甲骨的学者们不仅找出了出土甲骨的地区,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还经过几代人的考古发掘,发现和出土甲骨十万余片,学者考证认读了五千余字,并发现了商代的都城及王陵区。现在的小屯殷虚遗址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经过研究后,学术成果累累并建立了中国甲骨学科,培养了一批批甲骨学专家。如罗振玉、唐兰、郭沫若、胡厚宣、李学勤、孟世凯等甲骨学大家。

甲骨文并非殷商专有,周革殷命后,周代也大量的使用甲骨进行占卜。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一座西周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大量的甲骨,其中有龟腹甲13600余片,牛肩胛骨300余片。在其中的289片龟腹甲上刻有文字。1979年,又在相邻的扶风县齐家村发现和采集到一些甲骨,并又发现6片刻有文字。岐山县与扶风县古称周原,是周人灭商前的都城遗址。这些甲骨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中记载的“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相合,又有别于商代甲骨文,学术界称为西周甲骨,或称周原甲骨。关于西周甲骨,在全国各地也有发现,其中在山西洪洞县、北京的西周燕都城遗址有过出土,1992年在邢台南小汪遗址出土发现了西周时期甲骨文,也成为全国第四个出土西周甲骨的地方。此后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一些西周甲骨。西周甲骨经过研究后已经成为甲骨学的一个分支。

 

□ 邢台商代遗址与甲骨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邢台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商代遗址,这就是曹演庄遗址。位于邢台粮库周围,1956年代在此进行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出土了近四千件器物。从发掘取得的材料看,中商时期的生产工具民间仍以石器为主,谷物是商代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大量的窖穴陶鬲出土说明民间手工业的繁荣;狗骨架在屋内的出现说明商代劳动人民已经有了家畜饲养;从陶器上的纹饰云雷纹、饕餮纹及骨镞、骨笄上的雕刻图案造型说明商代下层劳动人民有着广泛的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曹演庄遗址的发现其最大的意义是奠定了中商时期的断代基础,同时也为《史记》中记载的“祖乙迁于邢”提供了实物资料。曹演庄遗址发现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市区周围发现尹郭村南北两区、西关外、南大郭、东先贤、贾村、青介、善下、孔村、张东村等商周文化遗址。其中最重要的东贤先文化遗址。

东先贤遗址位于邢台县南石门乡东先贤村,南临七里河,地势略高于四周,总面积在75万平方米左右,是仅次于郑州、偃师和安阳殷墟等商代都邑的重要商代遗址。

1996年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这项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联合进行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

为了解决“祖乙迁于邢”的问题,夏商周断代工程在邢台选择一个学术突破点,成立了以“祖乙迁邢之邢墟调查专题”工作组在邢台进行调查,认为东先贤遗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并在此进行了试掘。1998年、200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联合对东先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揭示,遗址区除局部为少量战汉堆积外,主要为商代堆积,文化层厚50—200厘米,有些地方厚达300厘米。其中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8万平方米,村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10万平方米。两次发掘面积400多平方米,在遗址中还发现有房址、陶窑、灰坑等大量遗迹,出土了大量且又丰富的文化遗物。根据研究,这个遗址时代,一期晚于郑州小双桥,早于殷墟一期。与商祖乙迁邢的时段较为吻合,1999年1月,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专家分别在邢台、安阳和郑州召开了“商代前期考古发现观摩研讨会”,与会专家对邢台商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考察研究后,对“祖乙迁邢之邢墟调查专题”的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后来《光明日报》以《邢台市东先贤遗址极有可能是商代邢墟》为题发表文章,认为东先贤遗址出土的材料“为商代中期文化和邢台商文化绝对年代的测定和确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卜兆在先秦时期十分流行,可以说凡事必卜,为此在当时还设有卜官,专门进行占卜活动,卜官就是通过施卜以兆纹来判断事性的吉凶。

目前在邢台发现的最早的甲骨为先商时期的,先商时期甲骨的特点是“只灼不钻的卜骨”,发现最多的是商代时期的甲骨,在曹演庄和东先先贤遗址中都曾出土大量的商代时期的卜骨和卜甲,虽然在这些甲骨中没有发现文字,但说明了在商代时期,以甲骨来占卜在当时十分流行,也反映出商代人的宗教思想。邢台商代遗址中出土的甲骨,以龟甲和牛骨为主,兼有猪骨等材料,这些甲骨大多经过了削整,表面较为光洁,在甲骨的后面施钻、凿,经过灼烧后使甲骨的正面出现了许多兆纹。

 

□ 南小汪遗址邢国甲骨

邢国得名于商代的井方,井方是商代王畿地区重要的方国,文献记载说,当时的井方邢侯为纣三公之一,因忠谏初纣王诛杀。井是地名。后到西周时期,大约在周公东征之后,为了巩固东方的稳定,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于邢地,建立了邢侯国。关于邢国的历史,零散的见于《左传》、《史记》、《汉书》、《元和郡县志》等记载。从近年来考古发掘所获材料看,周王朝建立。邢国在西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姬姓国,在西周封建上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西周邢国的封建,扼制了北方的戎、狄对中原的侵犯,特别是在三监作乱后,商势力的北移,使邢国的战略地更加重要。

但是,邢国都城在哪里?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学术界对邢国的地望有许多争议。一说是在河北邢台,学者引用了《汉书·地理志》赵国襄国县条称:“故邢国。”《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广平郡襄国县条:“故邢侯国都。”杜预注《春秋左传》:“邢国在广平,襄国县。”《元和郡县图志》邢州条:“古邢侯之国。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周成王封周公旦子为邢侯,后为狄所灭,齐桓公迁邢于夷仪。按故邢国,今州城内西南隅小城是也。”另一说是在河南的温县,以许慎《说文解字》所称:“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内怀。”《后汉书·郡国志》河内郡平皋县条;“有邢丘,故国名,周公子所封。”等记载为依据。

解决这个邢国地望问题只能以考古发掘所得材料为突破,那么邢台是邢国都城所在地在哪里呢?

1990年,邢台恢复中断近三十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并开始配合基本建设进行考古调查工作。1990年12月,在邢台工商局后的家属楼建设工地上,发现古文化遗存。后来经过考古钻探认为是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并报请河北省文物部门进行配合基本建设发掘。

在此后,通过对南小汪遗址周围进行专题的调查,发现在工商局、旧房开发公司、工商银行、福顺电子公司、石油公司、自来水公司、环境监测站、郭守敬科技宫以及车站新村的城建局、粮食局、百货大楼、中华路八号楼等建设区域均有西周文化遗物的出土。这些遗址区与六十年代发现的西关外遗址已连为一个遗址,集中分布在京广铁路以西,小黄河以北的区域里。遗址平面是曲尺形,南北长约20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1500余米,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这些遗址点经省、市文物部门发掘清理,发现极为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了解了地层堆积和地层叠压关系。所发现的遗迹有西周时期的房基、窖穴(井)、灰坑、陶窑(灶)址和祭祀的牛坑、马坑等。灰坑平面有圆形、椭圆形、圆角方形及不规则形,遗迹之间互有打破关系和叠压关系。出土陶器丰富,有鬲、簋、罐、甑、瓮、豆、盆、盂、尊、瓿等。西周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其中夹砂陶中有许多灰褐陶,还有一定数量的红褐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其次为素面,附加堆纹、弦纹、划纹等。早期的陶鬲,折沿方唇,沿面较窄,分裆三袋足,裆较高,通体饰有绳纹,有浓厚殷商遗风。仿铜柱足鬲,折沿联裆三柱足,饰绳纹,有的还加饰附加堆纹和扉棱。墓葬所出形体较小,而在粮食局遗址区发现一批仿铜柱足鬲,不仅形体较大,还有烟熏痕迹,显然是生活实用器。陶簋深腹高圈足,圆方唇敞口外折,腹内壁上部形成一周折线,腹饰绳纹加饰三角划纹,弦纹等。陶豆直口浅盘高圈足,圈足上有的划有空心十字纹。南小汪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为生活用具,按用途分有炊器、食器、储藏器、汲水器等。铜器有鼎、爵、觯、尊、簋、戈、削、镞、锥等,在旧房开发公司遗址区内发现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了鼎、爵、觯、尊等铜器和簋、罐、鬲、尊的陶器组合,另外还有石斧、石铲、石镰、玉  、玉环、玉戈、骨针、骨笄、纺轮等生活生产、装饰用具。

在遗址中还发现清理墓葬100余座,西周墓葬多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排列有规律可寻,应为小型的家族墓,均有棺,个别有椁,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少则一、二件,多则四、五件,组合以鬲、簋、罐、豆为主,放置在墓主的头部或骨架的一侧。葬式仰身直肢葬较多,亦有侧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的发现。

十分重要的是,在南小汪遗址中发现了一片西周时期的甲骨文,这片甲骨出土于H75灰坑中,卜骨系用牛肩胛骨制成,修制光滑,在骨背面规整的圆钻,直壁平底,底部三分之一处有一刻槽有灼。正面存有两组刻辞。一组残缺现存有一字,另一组是完整,卜辞共十字,自左向右刻制而成。邢台所出刻辞卜骨,与周原等地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刻辞风格一致。在H101灰坑中也发现一片卜骨,虽然无字,但卜骨修制规整,亦可反映出邢国甲骨的整制方法。H75和H101灰坑均为开口于西周层下的灰坑,出土了许多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邢台甲骨文与卜骨的时代应为西周是无疑的。

南小汪遗址的发现和西周甲骨文的出土,有力的证明了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居聚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西周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

李学勤在1992年3月7日在《中国文物报》发表了《邢台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一文,指出“邢台南小汪西周甲骨文的出现,指示我们当地的历史地位不同寻常。”此后,又在邢台轮胎厂发现西周墓葬群,1994年9月18日和11月13日《中国文物报》先后报道了《邢台轮胎厂扩建工程考古喜获成果》和《邢台西周邢国考古调查有重大发现》的消息。引起国内研究邢文化学者的注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及国内知名学者多次来邢考察,指出通过邢台考古工作,可以把邢台从先商、商、西周、春秋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对于研究历史特别是恢复邢台历史文化的本来面貌及邢文化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邢国之谜就此解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商周时期的河北
西周邢国是邢台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值
邢台考古与先秦邢文化研究综述
千年古城――邢台(上)
酒文化之酒器(上)
考古挖出上古文字,距今已经9000年,来自中国的一远古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