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该怎么学?

语文该怎样去学?有没有方法可以提高语文成绩?如果放在大方向的客观角度上去说: “没有,习惯即方法!”

但是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如何养成这些习惯,是有不少方法可以说道说道的。

核心:语文是以文章为模型,初中考验的是学生的5大技能:

1.归纳技能

2.总结技能

3.理解技能

4.表达技能

5.换位思考技能

到了高中甚至以后的学习生涯,则是将这些技能转化为能力。

语文在中学期间,是一个相对来讲发挥最为平稳的学科。它更能体现“高分进阶难,低分进阶易”的学科。

语文的答案是“相对答案”而不是数学那样的“精准答案”。造成成绩是有起伏值的,也就是说这一次你考120,下一次你可能会考125,再下次你可能会考110,但是要想考到130几乎是不可能,所以起伏值一般是在110-125之间晃荡。

而大家所说的提高语文成绩,其实就是提高语文成绩的起伏值,让自己从110-125之间晃荡提高到120-135之间晃荡。

正是因为语文的判定没有标准,所以对于学习的起伏,不应该影响自己的节奏。这也就是我需要告诉家长的是:不要认为考试过程中,一个题型丢分严重了,就拼命去练这种题型,扰乱了学生的节奏,对于学生来讲必然是顾此失彼的。

语文可以用“习惯即成绩”去表达,而5大技能的日常惯性培养,是能够让语文保持高分的关键,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总体训练方向。

下面就围绕5个技能,在语文中的应用做一些分享:

1.归纳技能

最常见的文章中的字词,多音字、易错字、多义词、近义词……这些是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以教材文章为单位,以一周学习为单位,以一个月学习为单位,以一年学习为单位……去进行归纳。

很多“懒胚”学生会认为:自己买一本辅材,老师就已经给自己归纳好了,自己没有必要去费那个精神。直接抱着这些书去啃就好了。

而事实上,要想有深层次的理解,就需要自己去归纳,辅材只能提供给你归纳的思路,而不是你的知识依赖。当你依赖于辅材,就疏忽于自己的归纳。

即便自己把辅材上的字词全部记住了,但是归纳技能自己没有养成。而没有归纳的技能,就造成了自己的语文学习没架构,文章阅读没架构,写作没架构。

归纳技能的训练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意识,并且将这个意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会变成自己的技能。

2.总结技能

文章鉴赏就是训练自己总结技能最好的学习任务。老师在课堂上会对课文上赏析的每一篇课文做解析,每一段都要给学生讲——这段文章讲了什么。很多学生认为这个有什么用,甚至大多数学生会忽略这一块。但是恰恰不知道这是老师通过文章的解析,在传输给学生们总结的经验。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问:怎样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而总结能力又恰恰是学生的整个人生生涯及其重要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怎么练?没有细化的方法,只能靠自己去练。而这个练一是针对已知课文的“真正理解”,一是通过阅读去有意训练。而前者则是总结技巧训练的前阶段。

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想到总结,再想着总结去读课文,正反双向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从中有所感悟。

3.理解技能

语文的理解和其他科目的理解不一样,数学的理解就是知识点会不会用,其理解方向和理解步骤是非常明确的,而语文则不然。语文的理解很虚,很飘渺。比如:理解“浮躁”、“焦躁”、“烦躁”、“急躁”的区别。在这些的理解上,是显得非常的虚无缥缈的。学生的感觉区别并不是那么明确(没有明确的参数、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学感悟力。而这种感悟力的训练,除了脑海中有丰富的素材外,还需要对这几个词表达的词义结合具体句子中的意境去选择。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字会写了,意思会背了,那并不是真正的理解,还需要对词做结合意境的感悟。这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从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词中核心词是否应境。

So:语文的理解是感悟,《红楼梦》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谁可爱,谁可恶,谁跟谁是好朋友。而是要去真正理解人物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说出那样话,表达什么意思。所以《红楼梦》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

怎样理解,永无止境,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常说品读经典,泛读素材。这里面关键是理解感悟。

4.表达技巧

这一技巧对很多学生来讲是废大难的一件事,语文的学习“心眼口,信皆要”。闭着嘴巴,撇着手,那不是学习语文。嘴巴里念着,手里写着,最起码是一种表达形式。

老师教学生写日记,几乎没有几个学生去执行。而日记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并没有去思考,真正思考过的,思考到的,对于日记是绝不会有轻视之心的。

日记说白了就是学生用“人话”总结出自己一天的行为和感想。而这“人话”就是表达技巧。学生如果写出来的句子都读不顺,句子与句子的衔接都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就需要问问自己,学的是什么语文。

所以:语文的学习其最终目的就是表达,嘴里不说,手里不写,说自己在认真学语文——鬼话。

5.换位思考技能

这或许是被学生诟病最重的一块。老师赏析的时候,都会就文中的一段话或者一句话,做详细的赏析,表达作者…..的思想;体现了作者…..的情怀…….

对于学生来讲,这个学习任务有没有必要进行?在我看来,非常有必要。是让学生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之下,去阅读这篇课文。而这个环境如何切入?需要对环境做了解,需要对作者的境界做了解,学生才能够切入作者的境界,去对这篇课文深入了解。

同样一篇文章,有的人看了会泪流满面,有的人看了会无动于衷。而感情丰富之辈,无疑不是自己将角色代入进去了。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该怎样去练?语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素材。

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对课文读出新的感觉。

所以:对教材而言,真正的文章欣赏,决不再课文学习之前,也不再课文学习之中,而在课文学习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背课文,背段落。即便这些课文不考,老师也是要求学生去背。而背就不是目的,而是要学生能够用心去赏析,去感悟,去练习角色转换。

总结:语文要积累,而这些积累不是看多少书,做多少题,练做少字。当然这些固然重要。而真正的积累,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素材的累积过程,去修炼上面的5个技能。

而要修技能,先有意识,再有行动。语文课给学生的意识养成提供了全面的素材,学生该如何看待,不仅仅是自己去想,还需要自己去执行。没有花费时间是养成不了意识的,而意识没有执行,是形成不了技能的,技能没有行动的熟练同样不能构成能力。

今天,将语言的学习方向告诉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在行动中,不要有任何的消极情绪,将这些行动执行下去,形成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才是保证语文稳步提高的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技能大赛心得体会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心得
《大熊猫》说课设计
小学阅读延伸教学常用方法
2016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利用教材 拓展教材
于永正: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