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与撞钟-中国教育文摘
        在我国,最早把教学与撞钟联系起来的当属《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这一段文字,以撞钟喻教学,形象而富有意味。

 

教学如撞钟,好的教师善于旁敲侧击,做广泛而适当的引喻,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共鸣。教学中,教师在引介一个新概念和讨论一个新问题时, 要从容以对,当学生尚未具有强烈的求知意愿时,教师不要强行施教;当学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 当学生能够主动发问时,教师对学生疑问的解答也要具有开放性,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留下空间。用荀子的话来表述,就是“不问而告谓之傲(躁) ,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多言) 。傲,非也,口赞,非也;君子如乡(音)矣。”

 

教学如撞钟,“钟”要尽其声,必待其从容,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戒“躁急”、需戒“多言”。

 

哲学家说:“少则得,多则惑”,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此言辩证。教育、教学中许多“不教而教”效果的取得, 多是学生从容学习、主动发展的结果,是教师“舍得”的结果。教师如能为学生从容学习、自主学习留下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学记》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强”、“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弗牵”、“弗抑”、“弗达”,为学生从容学习、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能,达到“由其诚,尽其材”的目的。

 

历史上,不仅《学记》把撞钟与教学联系起来,北宋学者范温也曾暗示了它与教学的关系。他说:“盖尝闻撞钟, 大声已去, 余音复来, 悠扬宛转, 声外之音, 其斯之谓矣”。范温在这里强调的是“声外之音”。所谓“声外之音”, 用现代教育学语言来诠释,是指“言教”之外的“身教”, 是指教师人格的影响力。这种“声外之音”,悠扬持久,陶冶其中,学生的人格精神自然得到升华。

 

范温强调的这种“声外之音”, 反映了我国教育史上历来重视“身教”的优良传统, 同时也表明我国儒者教育家已经意识到: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 他们非常重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它作为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非常重视教师的人格修养, 把它作为重要的教育影响力。基于此, 儒者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是潜移默化于无形之中。师生相处,和和煦煦,如坐春风。哲学家程明道的弟子侯仲良曾回忆程门教学的情形说:“朱公扌炎(亦程门弟子) 见明道于汝州,归谓人曰: 某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可知明道当年的教学,就曾达到如此境界。教学要达到如此境界, 非师生关系融洽不可,非教师具有人格魅力不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积极尊重
教学随笔
以德立身躬自厚 —— 记汕尾市优秀校长温展煜
看课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论之:珍惜“错误”资源,演绎别样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