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鸿文:“无理由杀人”更值得社会深思

今年3月30日,四川大学发生一起杀人案,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曾世杰用刀将一名女生杀死,另外还刺伤了两名男生。9月3日,他站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接受检察院涉嫌故意杀人罪的指控。

惨剧发生后,谴责曾世杰丧失理智和人性,同情无辜受害者,都是正常的社会价值判断和情感表达。除此之外,还应思考案件背后的复杂社会成因。《华西都市报》以“县高考状元因被嫌丑杀同学 曾写日记同情马加爵”为题,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深度报道,或多或少能让读者进入到曾世杰那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这篇报道还原了曾世杰的人生经历。他真是一个苦孩子,5年前母亲离家出走后溺水身亡,2年前以川西某县城第一名的身份考进川大,家境不好,所以格外努力,但还是挂科。奖学金落空后,感叹“怀才不遇”,于是旷课、上网吧打游戏,昏天黑地,选择了一种自暴自弃的方式。没什么人注意他,也没什么朋友,更少与同学交流,他把自己隔离在一个人际的孤岛上。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事发后,很长时间他家里都没有来人,学校催了几次,才来了一个人,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他的父亲,报道中没有交待。出这么大的事,没人站出来为他奔走,也没人能准确地说出他的身世,帮他辩护的律师,还是在开庭前两天授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这说明,他的“在”或“不在”,都“轻”得让身边人没什么感觉。

可报道笔峰一转,开始像福尔摩斯一样寻找犯案的动机。报道给出的答案如标题所言是因为“被嫌丑”,但没交代具体的场景,而支撑这一判断的细节是他曾经增白美容过。但报道中另外一些细节却提出相反的论据,没有女同学说过他长得丑,律师甚至认为他很时尚,也就是说,在长得丑与作案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似乎为了增加说服力,报道还特意提到他在日记中描述了老师同学对他“冷漠”,认为马加爵的行为值得同情。这是一个容易引入歧路的联想,两个案件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大学生,受害者都是同学,但马加爵有具体的行凶动机,而曾世杰的动机却很难成立。

记者不是侦探,能真实地还原报道对象的人生轨迹,就是一篇合格的报道。在犯罪学上,这种没有具体动机的行凶案例比比皆是。就在曾世杰出事前一个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联邦税务局遭自杀性驾机袭击,嫌凶是52岁的软件工程师斯塔克,除他本人当场死亡外,还造成无辜者一死两伤。国内媒体报道此事时指斯塔克对税务局感到“强烈不满”,但此案既非个人恩怨,也没有具体指向,是典型的无具体动机行凶。对抽象的政府政策不满,转而加害于任何人。一些美国媒体在观点版中引用心理学家的分析提出警醒,这类案件更应引起社会警惕和反省。

回到曾世杰案件上,也许他本人和老师、同学、记者们一样,也在努力寻找作案的具体动机,而一些细节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撑,如被嫌丑,与同学不和等,但都缺少足够的说服力。其实,造成悲剧的真正根源,是他对自己、对生活彻底放弃,又想以一种方式证明曾经活过,才做出如此灭绝人性的恶行。如果在他放弃之前,他身边的人,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亲人和同学,能够给他多一点爱和关怀,这起悲剧不是不可以避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加爵真实的犯罪动机 _书摘_光明网
6月17日的反思
教授李玫瑾回应争议:接受批评 不接受歪曲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
当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件
马加爵狱中诗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