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媒体联盟精选| 清华研究生特奖公示啦!在这里,正确地读懂大神
编者按:


清华大学新媒体联盟是由清华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办公室发起并指导的校园新媒体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在促进新媒体平台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化精品。本期“新媒体联盟精选”来自清华大学清华研读间微信公众号:清华研究生特奖公示啦!在这里,正确地读懂大神


文∣若水 静远


11月28日,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


年年岁岁奖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下面,研读间就将带你走近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十位“大神”。


小编相信,除了献出膝盖,你一定还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汲取一些力量。


我们不去造神,我们只是把神还原成人。



杭婧:三篇一作论文IF累计破百


杭婧,医学院2012级直博生,师从颜宁教授,研究方向是结构生物学。


直博二年级上学期,杭婧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掌声之中却也掺有质疑,二年级就发这么好的文章,纯粹是运气吧?


此后一年,杭婧决心“憋个大招,在转向另一项更具挑战也更有意义的工作后,她依旧保持着平均每日工作12小时、全年无休的状态,但是却迟迟未获突破。


直到2015年8月21日,一个重磅消息袭来——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两篇背靠背文章,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人类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理解往前迈进了关键一步,是生物科学基础原理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被誉为近30年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的最大贡献。杭婧,正是论文的第一作者。


信奉“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的杭婧几乎永远都泡在实验室,以打鸡血”般的状态读文献、做实验;她曾经连续工作42个小时以完成论文的攻坚校对,结束之后回去睡了10个小时,接着又回了实验室。


曹玮:国奖三连冠也曾想过退学


曹玮,化学系2011级直博生,导师为许华平教授,研究方向为含硒/含碲高分子及其可控组装行为。读博期间,他共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8篇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86;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ACS,Angew Chem Int Ed和ChemicalScience上,曹玮均有一作文章发表。

20122014年,曹玮曾连续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可是大神如他,竟然曾经怀疑自己不适合做科研,甚至萌生退学的念头。

博一时,曹玮在一项课题的前期工作中都非常顺利,可到最后一步却遭遇了瓶颈,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反复尝试了半年,都没能获得突破。

回首这段往事,曹玮这样说,“有很长时间,每天晚上我认真地考虑过退学的问题,我想回家陪我爷爷一起种地,也能逍遥自在养家糊口;或者我明天就跟老师摊牌,说我认为这个东西没有前途,我再也不想做了,再也不想无意义的尝试了。但是每天早上醒来,总是觉得谈放弃时日尚早,应该再去拼一拼,试一试。”

不断试验,不断失败;不断失败,不断试验。山重水复之时,一个看上去毫无道理的灵感却让整个研究柳暗花明。自此,曹玮的科研道路终于越走越顺……


吴伟:突破能源效率的天花板


吴伟,建筑学院2010级直博生,师从潘峰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效低温供热系统。博士期间,他以第一作者(除导师外)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6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曾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秀、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吴伟的家乡武汉冬季特别冷,小时候,他十分羡慕北方集中供热;到北京后,他却发现传统供热方式加重冬季雾霾频发,并逐渐认识到供热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作为暖通专业的博士生,吴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缓解这一问题。

通过对新型燃料供热系统的研究,他希望实现大幅提高燃料制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利用向空气、土壤吸热和排热的方式,吴伟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吸收式热泵的新型供热系统,实现一次能源效率100%的突破(达到110-170%),节能率高达20-50%,并能显著降低CO2NOx排放,为供热节能减排和治理雾霾开辟了新途径。

吴伟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之所以取得丰硕的成果,就是因为自己能吃苦、爱钻研。平时大家都说他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快,但他却觉得自己是通过笨笨的坚持才堆积出了执行力。


崔彬:评特奖期间又发了两篇SCI



崔彬,材料学院2011级博士生,师从潘峰教授和宋成教授,研究方向是电控磁、氧化物异质结。读博期间,他累计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共有4篇发表在材料学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他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清华大学“一二·九”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勤奋、投入、执行力”是崔彬对优秀科研品质内涵的理解,而这三点也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了体现。每年去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做实验的几天都是崔彬最兴奋的时候,尽管每次都要连续工作好几个昼夜,但是大量重要实验数据的获得让他充满喜悦,因此从来不会犯困。

“勇于去做!”是崔彬的人生信条,有想法就要及时去付诸实践。崔彬目前的主要选题就是来自一次课题组例会,导师不经意间提到的一个想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但是只有他真正去做了,而且越做最好。

就在“特奖”评选的短短一段时间中,崔彬又发表了两篇SCI论文,这背后,是强大执行力。


宋子由:为做喜欢的研究,宁可延期


宋子由,汽车系2011级直博生,师从李建秋教授,研究方向为车用复合储能系统研究。读博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两篇为导师一作),其中有关复合储能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业内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均大于5。他曾获博士生国家奖学金、NSK优秀机械论文奖等荣誉。

博二下学期,对于之前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足够毕业,却毅然决定转换研究方向,为此宁肯延期开题,而且重新面对不能按时毕业的风险。尽管大家都曾劝他三思,但是宋子由依旧任性地这么做了。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能跑多远这个核心问题,宋子由决心从之前的研究领域转到复合储能系统上来,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被企业采纳,并正在全国各地的超过15000量电动客车上使用。

导师有句话给过他很大触动,博士读到最后,不是为了发文章、出成果,而是要做出对行业有帮助的事情。


丁文伯:博三下才发第一篇SCI



丁文伯,电子工程系2011级直博生,师从宋健教授,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技术。读博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7篇,国际会议论文9篇;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所提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接受,成为国际标准。曾获得电子工程系学术新秀、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十佳会长等荣誉称号或奖励。

也许与很多人的猜想不同,丁文伯的第一篇SCI直到博三下学期才得以发表,这在工科院系中显得很晚。他也曾一度想换个研究题目以更好地“应付”毕业要求。不过,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

在几次学科交叉的讲座中,他获得了灵感,突破传统一维思路,引入二维结构,系统性解决了超长信道估计问题。因此也获得IEEE Trans Broadcast 唯一的年度最佳论文,该奖项设立五十余年以来,第一次授予在读博士生,第二次授予国内学者,而这也将成为我国下一代广播标准提案的核心技术。

通过另辟蹊径,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网络架构,而且以此为基础参与了样机的研制,目前世界上实时速率最快的系统(点对点)就这样诞生了,而基于丁文伯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国际电联现在正在对现有的频谱管理标准进行修订,他们制定标准也在2015年8月被正式接收。


李成晴:7年笔记300万字


李成晴,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生、2012级博士生,师从谢思炜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献。读博期间,李成晴以独立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2篇,CSSCI论文20篇,国际期刊3篇。他曾获2012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我博士论文的主体部分和多个单篇研究,都伴随着母亲切菜做饭的声音,妻子翻书胎教的声音,以及女儿啼哭渐至咿呀学语的声音。现在再翻开几年来发表的成果,感到特别亲切有味,在我理解,这些文字并非枯燥冰冷的学术考证,而是在宝贵的清华园时光中融入了家庭责任和温情的记录。”这段感情细腻真挚的文字出自李成晴笔下,这是一位致力于赓续清华文史传统的雅士,也是当今青年学者中研究写本文献学的翘楚。

著名文史专家傅璇琮先生认为,李成晴拓宽了文史考证的视角,在“文史”、“文献”的层面,又引入了“文物”层面的考察,能够借助文献、文物的制度研究,探讨文史问题,属于研究方法上的新创获。

超乎常人的付出才使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清晨七点,李成晴必定已经坐在了人文学院古文献中心的办公室里。接下来的一整天,他都将埋头于这里海量的文献资料。周末也被他全部用来整理这一周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他深知学术研究要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的这七年时间里,他的读书笔记和资料整理已经超过了300万字,而所有写过的论文加在一起也已经超过了60万字。


田天:千次尝试,抓住作弊


田天,计算机系2013级硕士生,师从朱军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众包数据的结构分析。硕士阶段他共完成3篇国际会议论文,他关于众包中隐结构挖掘的项目获得2015年AEARU计算机科学研讨会Best PosterAward。他的研究工作旨在提出方法克服众包的缺点,从而使得通过众包快速获得大规模可靠数据成为可能2015年他荣获西贝尔学者称号,获得3.5万美元高额奖金;在科研之余他还热衷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曾获评2014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十佳志愿者。

当企业在网上投放广告时,必然会考虑:网络平台会不会为了赚取费用,在广告点击量上弄虚作假呢?事实上,包括百度在内的平台目前正受到这样的挑战——互联网众包作弊。但由于技术上难点重重,所以这类作弊一直很难检测。

田天经过上千次的尝试,最终提出三阶段的众包作弊检测算法,使得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这一成果已经申请专利,正在创造商业价值,而论文也发表在了“国际万维网大会”(WWW)上;田天在标注整合方面的论文也被机器学习领域顶级会议“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IPS)接收。

这位互联网的“守门员”还非常热衷于志愿活动,六年来,他一直活跃于校园义务讲解、校史宣讲、校史馆服务等团队中。


周滢垭:行走中德,双料特奖


周滢垭,热能工程系2012级硕士生,师从倪维斗院士,她在清华-亚琛双硕士项目学习两个不同专业:动力系统及工程热物理与生产系统管理。硕士期间,她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EI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与导师共同撰写的《中国可持续能源系统》,被《清华大学低碳文集》收录。

2011年底,周滢垭曾经获得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带着光环,她开始了清华-亚琛双硕士项目的学习。为了研究德国分布式能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她克服种种困难,寻求到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的全力支持,通过两个月日夜兼程的调研达到了目的。

为了满足德方对论文工业应用性的要求,周滢垭将“ABB德国研究中心的风电场监测算法”的代码注释和软件说明做到了极其详尽,而与此同时,她又挤出时间研究算法的理论依据,在推导了20多页公式后,终于发表了相关论文。

周滢垭认为“科研”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定义:实际经验的,工业应用的,科学理论的。在硕士阶段中,她对这三项都游刃有余。


吴晓玲:充充电就能用的“机器人”


吴晓玲,化工系2013级硕士生,师从戈钧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酶-金属有机骨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Nanoscale,CatalysisScience & Techn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陶氏化学一等奖学金等荣誉。

吴晓玲的研究是在实验室里的新方向,所以必须一个人从头去做许多探索性的工作,等到她终于摸清了制备过程,却遇到一个重大挑战——在成功将酶分子包埋进金属有机骨架晶体材料之后,酶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回忆起那段日子,她不无感慨地说,“这个问题困扰我的三个多月是我最绝望的日子,投入很多,但似乎毫无进展。”但是,每当因此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课题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产生怀疑时,她就会对自己说,“嗯,也许明天就做出来了呢?”这小小的心理暗示最终帮助她渡过了难关。

每天的凌晨两三点,实验室里依然还能看到吴晓玲忙碌的身影。而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准备骑车回宿舍时,她总是不忘回头看看只有一两个灯还在亮着的实验室大楼。这个时候,她的内心总是翻滚着一种豪迈的情怀。虽然回去的时间很晚,但是,她仍然雷打不动地坚持早晨八点起床。这样算下来,吴晓玲每天的平均睡眠不足四小时。对此,实验室的其他人感到大为惊奇,甚至被人戏称为充充电就能用的“机器人”。

三个多月后,就在她几乎要奔溃投降的时候,一次偶然的交流让她灵光一闪,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个月的煎熬就这样一瞬间走到了尽头……


注:排名不分先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快讯 | 2017年清华本科生特奖得主出炉(附答辩精彩语录)
发表SCI论文能申请奖学金吗?
敢,不平凡 | 201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分享会
15位清华学生告诉你顶级学霸什么样
走近清华工科男博士(一)——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巡礼
清华特奖候选人丨莫佰川:梦想永不停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