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学真的可恨吗?

↑↑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近日,一张北大周公度教授声讨某广告的字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在字条中,周教授写道:“这是一则反科学、破坏化学教育的坏广告,应立即停播……”周教授以84岁高龄之躯反对的,正是时下热播的某化妆品广告。在广告视频中,一位女星眼含泪水,不断重复:“我们恨化学!”化学真的如此可恨吗?如果强制停用一切化学品,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化学恐惧的误区到底在哪里?

Chemistry


妈妈们不希望孩子的食品中有“化学品”,某些环保人士也鼓励你过“绿色生活”,只用那些“无化学品”(chemical-free)的产品。化学,真的那么可怕可恨吗?




生活可能远离化学吗?


化学品,这个词很难定义。很多人都说不清“化学品”是什么,却本能地反感和抵制它,而这个现象的成因也很难解释。也许,“化学品”这个词,已经被媒体报道和商业宣传给劫持到了“有害或有毒的物质”那一边去了。

关于“化学品”一词的最好描述,就是“原子及分子之间的反应产物”。不管是什么材料构成的东西,追根究底,它都是由各种化学品组成的。

广义地说,水也是一种化学品(也是由化学反应而来),这一事实让“无化学品的生活”的口号显得非常荒谬。但有些商人仍然将“化学品”渲染为“有毒的”,以兜售他们那些“安全的、健康的”或者所谓的“无化学品”的产品。比如某广告就公然宣称,他们的产品“纯天然”、“百分之百不含化学品”。想想看吧,这怎么可能呢?

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很多人把“无化学品的产品”看成是“有机产品”的同义词,并也开始使用“无化学品”这个说法。但是,有机产品可离不开化学品,它不仅要依赖土壤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来培育,一些有机蔬菜中还可能含有天然杀虫剂,这当然也是不折不扣的化学品。总之,无论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你都不可能真正远离化学品。



为了证明“无化学品”这个说法有多蠢,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曾悬赏100万英镑,来奖励那个能够制造出“百分之百无化学成分的材料”的人。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领走这个奖。

国外有个网站,提倡所谓“无化学品的生活方式”,它声称避开有毒化工产品可以消除许多疾病,如阿斯伯格综合征(类似自闭症的一种精神障碍)、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湿疹和其他疾病。它还声称,“无化学品的生活方式”能够改善孤独症的症状。好吧,包治百病的关键证据在哪里?嗯……就在网友热情赞扬的留言里。

“无化学品”的商业策略,和“自然主义谬误”是伴生在一起的。所谓“自然主义谬误”是一种典型的谬论,它认为某种产品是“全天然”的,所以就比合成或人造的产品更好。我们都知道,人工合成的很多产品不仅是完全安全的,并且比它们的“天然版”更有效。此外,也并不难找到几个例子来说明,“天然的”未必就是“更好的”,比如毒蘑菇。

那些倡导“无化学品的生活方式”的人们告诉我们,世界是个有毒而危险的地方。不过我们成长的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事实正好相反。


化学恐惧的误区


20世纪50年代,有“过敏学者”之称的伦道夫博士,提出了“化学品过敏”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并不适应现代化工产品,所以身体出现了种种症状。这个概念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名字,比如厌恶建筑物综合征、毒地毯综合征等,有些“患者”甚至还说他们对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过敏,也包括水在内。现在,这些非特异性症状被统称为MCS(“多种化学品过敏”),诊断标准也含糊不清。到目前为止,除了“患者”的主观症状以外,还没有发现他们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什么异常。

很多人坚持认为,任何一种在大工厂里制造出来并装进罐车运输的化工产品——大家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念不顺畅——肯定都是很危险的。这种偏见,我们称之为“化学恐惧”。单是偏见还没有什么,如果由于对化学物品有误解而拒绝某些产品甚至拒绝治疗,可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比如在国外,某些人以“含有化学品”为由鼓动癌症患者放弃化疗,而以未经证实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替代方法来进行所谓的“安全治疗”。这就提醒我们,“化学恐惧”不单是偏见,它还是能致命的。

将这种“化学恐惧”的逻辑延伸到极限,事情就会变得非常滑稽。有人编了个著名的段子,将“一氧化二氢”列为了危险物质。听完以后人们会觉得,这玩意儿不仅“有毒”,毒性有时还很强!




当然了,这是个玩笑。但这么说吧,还真不是每个人都以为它是个玩笑(一氧化二氢,其实就是水的分子式)。如果这是公开演讲,同时辅以一些表演套路和心理学伎俩来煽动听众的情绪,人们的理性就可能完全被遮蔽,进而坚信这种叫“一氧化二氢”的邪恶化学品必须立刻滚出我们的生活。

在部分媒体报道和市场策略的影响下,对化学乃至化学工业的不信任,加上对突发灾难的恐惧,会让人们在头脑中将“化学品”和“邪恶东西”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因此,对抗那些普遍存在的误解,将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一览
不要误解化学
防腐木可以在室内装修吗?
提升自身免疫力-五大排毒行动
陈根:化妆品背后,藏了多少毒性?
生活化学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