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庭筠——有才华就该完美的释放

小时候总是听到身边的老人说,路边的小摊不要吃,当时总是笑笑每当一回事。

当真正碰上了才知老人的话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一串烤面筋,一个葱油饼就让人又吐又泻,勉强打了一针,再吃了一副药才算是缓过神来。

本没想更,可打开了电脑也不能干坐着不是,寻了半天就将目光定在了温庭筠上。

所以咱们今日不说其他,就聊一聊诗词圣手温庭筠。

我记得前不久,一个朋友与我聊天,也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唐诗宋词,最后还争论了起来。

大致的意思是朋友认为,唐诗宋词嘛,那就是唐代是诗,宋代是词,没有唐词一说。

朋友为了说服我列出了不少例子,从南塘的李煜到北宋的欧阳修、苏轼、南宋的李清照、辛弃疾,甚至宋徽宗也给列了出来。

对此,我是不好说什么,总不能为了这么点小事争得面红脖子粗吧?但唐代真的就没有词么?

答案是否定的。

先说李白,这位老兄是个是纯爷们,爱喝酒、爱流浪,爱蔑视权贵,最要紧的是还会武术。

据说书法在历史上也是有字号的。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想说的是这位上面这么多才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后面。

写诗,写词。

看到了这儿,有人一定会说,我只听说李白是文学家,是剑客,是书法家,可没听说这位老人家会写词。

忽悠人,也得下点功夫才对。

我忽悠人么,不,我从不忽悠人。准确的说,我是个童叟无欺的老实人。

本着我一贯的风格,诚信为本。

所以李白是写词的,并且还是个此道高手。

我们先来看看罪证。

据传闻李白一生写了大约上千首词,流传下来的有300余首。

最为人传唱的有四五十首左右,这里就列个一首给诸位看看,词嘛用不着多,聊表心意而已。

第一首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诗据说还未宋代创了一个词牌名——《忆秦娥》。细读一下女子的哀怨,不亚于宋代那些知名的婉约派大家。

对于这首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

评价之高,让人惊讶吧。

除了李白,其实大诗人白居易也写过

《忆江南》三首其实就是词,只是许多人把它当做诗来看罢了。

相比李白与白居易,这两位的身份是诗词大家,正业是写诗,那才是主流,是时尚,是敲门砖,而词只能是吃饱饭后的消遣。

所以偶尔玩玩尚可,真正花时间来写那就是浪费光阴了。

真正把词当正餐的应该是从温庭筠开始的。

别急嘛,我们先看看正主儿的身世来历。

温庭筠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本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早期家底还算殷实,传到温庭筠这一辈儿家底就开始走下坡路。

家庭的败落并不影响温庭筠的才华,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温庭筠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应该来说他是个有天赋,肯努力的诗词大家。

早年就有整理了两本词集《握兰集》、《金荃集》,不知为何就是没出版,与后来大火的《花间集》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个才有才情的人,在没有李白、杜甫、王维、李贺、白居易、元稹、刘长卿这样的天才诗人挡在面前,按说极好出头。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温庭筠的高考之路似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收场。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四十岁的温庭筠第一次开始参加高考,这一次他信心满满,不敢说考一个状元,中一个探花郎应该问题不大,但现实却告诉他,凡事不要想得太好。

他非但没能高中探花郎,甚至只连省试也未能参加,其中的缘由在于因为一个女人。

这女子是宫中的妃子,因被人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不巧被卷入了其中,一个身上带有不安因素的人,朝廷自然没有青睐的道理。

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

这期间他心情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次高考倒是给了他洞悉考场的一切。

意外的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帮人作弊。

最近电影《天才枪手》很火爆,各种考场作弊的手段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这些手段比起一千多年前的温庭筠比起来,剩下的就是一堆高科技,除了炫目之外,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一个意外就能导致这一切崩溃。

温庭筠一生做了多少次枪手历史没有记载,但名头却十分的大。

民间传闻,他词气英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数万字的文章,却丝毫不觉得费力。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一首声情并茂的七律诗便出来了。

所以他的生意很好,每年找上门来代考的人不计其数。

那帮老师也早听说了他的名头,对如何防备他可谓是耗费了心思。

大中十二年(858),他接了一单生意,费用不少。

这可苦了监考的老师。

因为忌惮温庭筠作弊手段,主考官沈询亲自上阵。

为了防止温庭筠再次作弊,就给他特别安排了座位,距离离其他考生有些距离。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其他几个考官更是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了他的身上。

对于沈老师的特别照顾,温庭筠早就习以为常,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洋洋洒的写了一千多字的文章就交卷了。主考官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次一定一切正常,殊不知事后一问,尴尬了。

温庭筠得意的说道,虽然被严密监视,不能亲自代替别人答卷,但是还是口授了八个考生的文章。

可怜的沈老师一口气没忍住,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这下事情闹大了,上面很生气,温庭筠的进士资格又被剥夺了。

得意,得意什么,这下该悲催了吧。

每次看到了这儿,我心头总是忍不住涌出几分感动来,作为一个读书人,每次考试都能主动无偿的帮助周围考生答题,而且命中率百分之百,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总是让人感动。

经过这次的闹腾,高考是落榜了,可名头又大了一圈。

就连当朝宰相令狐绹都听说了他的大名,并且率先做出了表率。

严格的说令狐绹能够升任宰相,在某种程度上是宣宗感动于令狐楚对宪宗的忠诚,才把这职位给了令狐家。

作为令狐家最官职最大的人,令狐绹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至少在协调百官与皇帝的关系上还是很出色的。

唯一的短板就是才情低了点。

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词的好坏足以决定你的地位。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令狐绹秘密寻到了温庭筠,帮其他做一回枪手。

温庭筠本着捞一把的心思,一口答应了。

一切条件谈好后,温庭筠就去了令狐绹吃饭,吃饭的目的就是帮令狐绹作一首叫《菩萨蛮》的流行歌曲,然后充当自己的。

这首歌最合乎唐宣宗的喜好,令狐绹的用意很简单就是以同样的歌名,现场作出一首超越前作,好让皇帝能看到自己非同一般的才情。

按说这个算盘还是不错。

温庭筠精通音律,古典的、流行的都回来,就连靡靡之音也能做出一番创作。

前半场的气氛还算不错,温庭筠歌词也写了,酒也喝了。

若是事情就在这样的气氛下结束,我相信温庭筠后半生的日子一定过得不错。

只可惜,他没能管住自己的一张嘴,将这事儿说了出去,此事让令狐绹大为恼火,碍于温庭筠的名头才没有发作。

事情若就此结束,也就算了。

可事情远没有就此打住。

这事儿过去没多久,唐宣宗写诗时用了个词“金步摇”,好几天想不到合适的词来跟它对仗。温庭筠听说后,就让令狐绹用“玉条脱”来对。

皇上一听,简直就是绝对。

当时很高兴,把令狐绹大大表扬了一番。

令狐绹很高兴,想起自己还不知玉条脱的出处,回去虚心请教:“温老师,玉条脱这典故出自哪里啊?”

这应该是老天爷给了一个天大的台阶。

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走。

可温庭筠却硬生生的忽略了这一切。

出自《南华经》。那书也不算多冷僻的典籍。我觉得吧,你工作之余,似乎还是很有必要抓紧看看书,不要整日在皇上勉强充大尾巴狼。

两次调侃,脾气再好的人也有几分火气,令狐绹是老好人不假,但泥性还是有三分的。

他对皇上说温庭筠有才无德,不配中进士。有了宰相的这条负面评语,仕途之路算是彻底坏了。

得知消息的温庭筠还气呼呼的感到不平,五十岁的人宛如一个负气的孩子,四处诉说自己的委屈。

奈何他名声已臭,朝廷早就把他当做一堆臭狗屎,根本无人理会他的委屈。

他再次被贬,连饭的打击彻底摧毁了他的信心。

咸通七年(866 年)冬,一代诗词圣手就落寞。

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留给我们的除了惋惜还是惋惜。

最后套用一句诗人纪唐夫的一句话“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给大家,在所有的评价之中,我认为觉得这句说得最真切。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却压制不了他的才情,千百年后,我们仍旧诵读他的诗词,这个只怕温庭筠自己都没想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误
#诗词#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写词,有些词,...
【诗词微塾】格律与写作22 专家教你写词
穿越回古代能靠抄诗词显名吗?快醒醒!一口气搞懂古代诗词难度
李清照酒后沉醉,醒来便叫侍女问话,随即写词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令侍女很难堪
“温八叉”的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