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必须运用中医的观念改造现代医疗

局外人看中医,很多时候容易有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非常对的,但是一定要融合现代科技来提升自己。”“古老的传统,需要新技术提升内核。”又比如“中医必须现代化,中药必须科学化。21世纪了,需要与时俱进。”

这些观念咋一看都没什么问题。但是细细分析,其实问题多多。核心就在于,到底是要用现代科学来提升中医,还是让中医的一些观念来指导现代科学?

中医当然可以借助现代的“技术”,这个无伤大雅;X光机、验血这些微观世界的观察,都可以作为望闻问切的手段延伸。然而其内核,是现代技术可以改造的吗?亦或是说,现代医疗不得不引入中医的观念,否则已经产生各种问题,必定还会产生更多问题?

以下都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如果从中医的观念来解释,无不都有合适的答案,或者是有解决方案;然而如果没有中医的观念,这些疾病到最后如何解决呢?读者也可以试想。

(一)关于水的观念

有中医认为,中医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研究水。水在人体,当然是人体可控状态下存在的,如果有一天变成积水在鼻窍,那就是鼻炎;在肺部,那就是肺炎;如果是在腹部,没准就是腹积水之类。这都是不正确的存在。严重的腹积水、肺积水等,现代医学会考虑抽走,但是很多抽掉还是会回头;但是传统中医仍然会考虑在人体内就把水气化、消掉。

古人肯定是看到自然积水,想象人身体内如果有积水怎么办?现代医学是用抽的。而古中医的确也会采用排出的方式,不过背后还要考虑为什么这个土不能含养水源呢?为什么这个地不能顺利把水外排呢?通过这样的思考,然后拿出解决方案,既疏导,又恢复土壤含养水源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排水能力提升等等。取法天象。

中医对水的认识是深刻的,目前的医学观念中,居然缺失了这个环节。

嗓子痒是水气作怪

小女孩咳嗽,说自己嗓子痒。妈妈说,你是痒还是疼?她说,是痒。然后她妈妈对我说,应该是疼,小孩子分不清。(是有多不相信自己女儿)我说,肯定是痒,处方都好了。

解读:这个嗓子痒是有水气,一般而言就提示医家要用去水的药物,比如茯苓、细辛、半夏等等。

盲目喝水有问题

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要了解这个无厌于日,什么意思,要上下文看。关键点就是“无厌于日……使气得泄”。

饮水入胃,很快就会气化,所以内经又有“饮食饱甚,汗出于胃”。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是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又一次气化,这次就会入肺,肺主皮毛,这就是汗水的来源。以上讲消化系统的水分的走向。同样,肾者水脏,主津液。水分代谢后回到肾脏,在肾脏会有一次蒸馏,好的津液直接入命门,生骨髓;次等津液,通过肾脏进入膀胱,这里还会有一次气化,也同样进入肺,为皮毛所调用。这就是肺与膀胱通。

否则水分是怎么在人体内调用的?它是一种气的存在。为什么太阳病叫太阳病,就是因为小肠热力不够无法蒸腾膀胱的水分,气化为人调用。而小肠和膀胱,属于太阳经。

所谓使气得泄,就是要流汗。这样无厌于日,当然就不要躲避太阳,钻进空调房了。否则汗怎么出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出点汗没问题,但是秋冬反而不要出很多汗了。

同样,平时就经常口渴口干,水分不够的人,也不要过度运动,出汗。很多应该出汗的人不出汗,很多不该出汗的人运动出汗。恐怕都会给身体的不健康埋下伏笔。

现代社会会有一些奇怪的观念,比如“一天八杯水”,如果人渴,说明是需要水分来维持生命运动;如果不渴,盲目补水,只会给脏腑增加负担;多余的水分不能代谢出去,迟早是身体的祸患。

(二)中医的“内观”诊断

中医被诟病的是“五行”这样的词汇,让人以为中医真的是术数。在很多人心目中,金木水火土,像是算命先生的专属,跟现代科学差距十万八千里。换一种说法:金木水火土,换成XY或者是ABDCE这样的代码就清楚了。

古人是借助这样的代码去讲述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这些思想,在《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体现的是比较充分的。以下也是借助经典做诊断的一个示范过程:

咳嗽漏尿因是膀胱咳

曾经有个病人说,好奇怪,我家小孩咳得厉害,还会咳尿出来。我笑了,瞬间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都因为是咳嗽本来就来自肾脏,肾脏没好,传给了膀胱。

这个症状这几千年前就记载在黄帝内经: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五脏六腑都能导致人咳嗽,不仅仅是肺。

中医治症考虑更加全面。

打嗝源自胰腺热

一个病人,有一次坐车来看病,坐下来打嗝不止。我说你怎么会打这么多嗝?这是胰腺会出问题才会这样!你喝咖啡?她说,对呀,我每天几杯!我说,你得戒,不然以后会有胰腺癌。然后指胰腺的部位给她看。她说,以前我在加拿大,就这里痛,医生怀疑胰腺癌,但是后来自己好了。我说,你得戒,不然你无法看到你小孩长大。

她小孩今年5岁。所以她戒了。我当然面对面看过胰腺癌晚期的病人,坐下来打嗝不止,一个接一个。咖啡停掉,脾脏胰腺功能慢慢会自己恢复的。医生会赚少很多钱,病人恢复很快。

偶尔一次打嗝,并没有多食甜点、咖啡一般不做这个判断。现在都是人工糖,精炼的东西对胰腺有损害。五味在自然状态下,均衡的话,肯定没问题的。现在的糖搞得太甜,都有成瘾性,都是毒。我见过胰腺癌的,就是吃垃圾糖非常多,后期呃逆不止,那就是胃气将绝。更可怕的是,商家为了谋利,会刻意加入一些可能制造瘾的东西,来增加复购率。不是人工的不好,而是加了一些我们人体不需要的东西,未来摄入太多,都会是人体的负累。

皮肤病反是阳明经热

妙龄少女,忽然脸上长了很多红斑,人皆以为是皮肤病,我独断为阳明经热,一味皮肤病药未用,三剂后,红斑退尽,人以为神。如果不懂中医,真的以为是皮肤病呢,开始涂抹药水呢?

口苦是因胆瘅

一个病人,女儿陪同前来。他说口苦,我说是胆热,女儿说,哦,我爸之前有胆囊炎;他说会打嗝上气,我说是脾胰肠胃的问题,女儿说,我爸之前胃不好。中医的诊断是很快的。不然还要拿仪器测,好麻烦。知道原因,方子也就已经开好了。

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这个病人病在少阳,记载在内经是胆瘅病。

(三)阴阳的观点

阴阳,听起来又是术士般的存在。然而毫无例外,其实这两个字,只是代码。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

阳,代表力量,力量是不可见的;代表表面的东西;代表温热……

阴,代表物体,代表里面的东西,代表寒冷……

很多人会将这种观念归于“哲学”、“文化”的范畴。然而,事实上“哲学”、“文化”一定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的,一定是无法脱离现实生活存在的。

如同“病毒”、“关节错位”是现实存在的,人对寒冷、温热的感觉也是现实存在的。最简单的就是痛经的时候再喝一杯杯水,人就了解到,人对这种寒冷是有畏惧的。

白开水、生姜红糖水当然有缓解的作用。当然,中医去处理痛经会更加周全,可以调用的药物也很多。温经散寒、有淤破淤,自然就治好了。

中医一直在讨论例假要不要喝冷水,要不要保暖吹空调。在很多人眼中,似乎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然而医药必然是基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实事求是,基于现实而非想象来使用医学,使用药物,才是真正的科学。

带下治疗要注意内环境

白带和黄带,这个问题好像现代医院好像是说什么链球菌,阴道炎之类,洁尔阴之类的也就因此热卖。中医观念很简单,白就是寒,黄就是热。去寒或者去热,环境改变,细菌无法生存,自然就很干净了。

津伤导致气伤

例举一些津伤导致气伤的例子:1,大便溏泄或者腹泻;2,鼻血,便血,吐血;3,吐痰,流鼻水(脑漏);4,月经不止,白带黄带混合色带,遗精;5,盗汗,汗流不止……

案例,肺结核停西药,目前咳痰,带血,午后身热

肺是一个气球,一般人的肺足够大,当够大的时候,支撑人所有生命活动。咳痰吐血之后,肺的容量会变小。人的力气也就开始缩减。这就是阴去,阳也无所依附。肺主肃降,当肺的力量削减,热力就无法肃降,会反弹,所以身热。

(四)人体生理学

成书于几千年前黄帝内经,我认为最大的价值是它的“生理学”部分。以下是运用黄帝内经作为人健康指导的观念下的一些看法:

饮食的科学

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在流传一种说法,高血糖高血脂不能吃肉,有的人合适,有的人就没准对身体就有损伤。然而根据内经,“五畜为益”,肉类可以补益人体。

一个老太太,几年前,见到气色很好,活蹦乱跳。几年后再看到,气色不好。询问,了解到,原来是不敢吃肉。我说你可以吃肉,我认识很多高寿的人都吃肉喝汤。她说怕血压血糖高。我说我帮你治,你先去买肉,再买药。她说,我就想吃五花肉……两眼发光,拿了方子赶紧去买肉去了。

月经、乳汁同源

中医知道,乳腺增生如果同时伴随经前胸胀一般说明结节在生长活跃期。哺乳期的女性基本没有月经或者月经很少,说明奶水没有下来变成月经。奶水月经是同一个东西。经前胸胀说明,奶水没有下达,要用药物协助完成这个过程。

景岳全书:“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行为经,上行为乳”。治疗乳腺肿瘤,就是靠这句话了。如果不知道乳汁和月经是一个东西,就治不好。然而每个哺乳期的妈妈,都知道哺乳期那几个月是大部分是没有月经的,因为乳汁和月经绝对是一个东西。而要知道这些,就必须要多读经典,特别是黄帝内经之类,对人体生理运行过程就会心中有数,病人进门,真正牛的中医一眼而知,已经结束诊疗了,至于摸脉按腹之类,已然是下工手段,不足挂齿了。

如何补血

很多医生想到补血,就是当归、生地、阿胶,效果不一定好。经方的观念是吸收力量优于阴分的力量。单纯补充“元素”,却不去提升身体本身的“吸收”力量,是片面的。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后天之本吸收的精华会调配给五脏六腑使用;但是如果脾胃的功能弱的时候,吸收效率就会低。

脾胃的能力和一个人会出拳头的能力,都是中医的“气”、“力”的范畴,都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动作。中医给脾胃充能,才是解决吸收、造血能力的突破点。

不要只盯着血

血当然重要的。但是在中医的观念中,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气。气血气血,气是主导的,血是被动的,气是阳,血是阴。所以血液循环,不是毫无来由的,而是因为心脏泵出的时候,就带有动能,这个动能就是气。离开气,谈血,光验血,不看气,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做法。你说怎么评价吧?同样,如果不知道气,怎么可能知道如何让心脏血管里面堵塞的血液动起来?怎么可能知道静脉曲张怎么去掉?怎么知道如何疏通脑部堵塞的血管?

新冠期间,还有专家提倡吃牛奶、三明治,这是只看见营养,没看见营卫。现代医院观念,抓了个养分,但是卫气的部分,就缺失了。气不通畅,不对,养分怎么分布全身呢?内经一直说,气血,气先于血而行。清淡为主比较能养气,肥厚的东西入血分。预防生病,清淡饮食,调和情绪,适度锻炼反而为好。特别是不建议发烧或者疾病刚好的时候多吃。这是医圣说的: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舆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天冷血流速度慢

比如天人合一,怎么解释,如果这个孩子懂点中医,应该很自然反映出来:“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

翻译下就是:“气候温和,日色晴朗时,则人的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气候寒冷,天气阴霾,则人的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

又比如儒家经常讲“中庸”,人身体为什么也要劳逸结合,不能过度呢?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等等。

等小孩子三四年级之后,没准就可以补充些这方面的知识和观念,倒也不一定让他一定学中医或者怎样,懂些医学知识,一是可以防身,二来也才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三来国学基础好,医学本来只是一层窗户纸。

背厚肺坚

灵枢: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虎背熊腰还是有好处的,肺比较不容易生病……

指甲全息看身体

爪为筋之余,肝主筋且藏血,指甲盖红色为主;金克木,手上的月牙,肺气化生,呈淡白色。肝藏血功能强,指甲盖主体部分颜色应该粉红;如果血不足,就被金所乘,变成淡红。肺气足,月牙大且美;肺气不够,也就不能在该部位有展示了。从指甲可以去看肝肺功能状况。

小孩脾胃不好怎么处理?

有表要先解表,比如鼻炎肺炎要先解决,易感体质要先处理好,达到不治脾胃,而脾胃自然强的目标。

如果只是用山药做食疗,又或者是南派的用理中汤,理中丸加减,又或者一上来就是鸡内金,效果不置可否……要断根,还是解表再攻里。

(五)时空医学

中医是时空医学。

空间当然对人有影响。一些疾病,换一个地理场没准就有更多治愈的可能。

君子相时而动,时间从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好比在诊疗疾病之时,我们中医从来都是将疾病看作是一个症状集合体,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所变化。而不是一个僵化的病名。

地理影响疾病

武汉疫情发病的时候,正是冬季阴雨连绵,而且气候异常,专家定义这个病为“湿毒疫”,武汉的治疗方案也是根据这个来进行。中国非常大,比如甘肃和青海就比较干燥,表现也不一样。青海没有死亡案例,染病人数也不多。在干燥的地方,病情比较轻。

解读:这最早记载在黄帝内经,比如东部人生病和中部人生病特点就是不一样。

疾病的时间性

张仲景认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皮肤所中,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外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内所因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解读:也即是人如果五脏情绪平和,是不会生病的。疾病的生成,为三条:外因,着凉了,从皮肤到经络,最后到五脏六腑;2,内因,四肢血脉壅塞不通;3,操劳,外伤等等。

张仲景还认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很多人都喜欢问,自己的病是怎么来的。人吃五谷杂粮,又有七情六欲的波动,更有寒气风气侵袭……生病是常态,医疗的介入也是动态的;并且,一定要在“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这时候治法也仅仅是“导引、吐纳、针灸、膏摩”,还不需要用药。这是中医治未病观念,并且这个观念是时间性的,在大病初起阶段即介入,防患于未然。

经方时间性的观念,价值是巨大的。

病人的身体和疾病是随着时间推移动态变化的。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要中医师在对病人做诊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内心的空灵,不要被“病名”束缚,看到什么,就按照看见的、诊断的结果处方。如果被病名束缚,迷信标准做法,那么即将忽略病人现实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导致治疗的整体失败。

病名往往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称谓,当病名锁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具体的没有过程演绎的东西。但是在中医眼中,病名不能涵盖一个完整的疾病过程。病是动态的,是一系列症状的集合,个体症状的变化,意味着方子的变化。一周一换方,正是为了适应在时间线上病人的变化。

当拿掉了时间,等于病人的病就固化了;当大小便,寒热的变化,胃口的变化……都被忽略,那么治疗就成了刻舟求剑的过程。问题是,现在的医院,充斥着这样低级而无效的治疗。

(六)小结

“阴阳”、“五行”……听起来像是算命先生的词汇,然而这些知识代码,如同“ABCD”、或者代数的“XY”,其实只是对古人看到的一些事情的总结,是古人科学思维的极端高度的凝练和提取。

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是运用这些概念,将人体的生理学、诊断学等记载在黄帝内经,将人体的治疗方案,记载在伤寒论中。有心的学者,认真读这些经典,从这些经典吸取养分,应用于实践,发现无往而不利。

实践发现有用,这是中医在几千年的战火中绵延不绝的真正原因。如果不借助这些观念,只是在实验室里面脱离具体的人体,凭空想象。恐怕现代医疗会走入死胡同;若能借助这些几千年的经验和智慧,中国的医疗事业会走得更好、更稳。

这些讨论都摘自本人拙著《中医的观念》。

入了凡四训共修群、中医群或投资群加微信:

《中医的观念》(原名《自在喜悦的中医人生 透过新冠看感冒这件小事》)全书约10万字,集合了我对中医经方、健康的多重维度思考,发前人之所未见:

从中医擅长治新冠,重新认识中医的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是中医普遍的,一以贯之的。如果由一流人才习得发挥,将能遏制所有恶性病,是天大喜事!

从笔者的实践,讲清楚一直运用中医保持健康的奥秘:为什么中医能够防重疾?

……

章节目录:

第一章如风吹芥

一、隔离为盾,中医为矛

二、事实上的双盲实验

三、治疫病如治感冒

四、感冒?杀手!

第二章无法自在喜悦

一、关于感冒的分歧

二、后遗症的产生及其危害

三、中医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如何正确体检

一、现代医院体检无力的真相

二、如何正确体检

三、中医应该成为主流医学

四、中药是安全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中医对肿瘤疾病的认识
中医:为何说胃气是脉气的根本?
肾炎三大原始病根探讨
【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 6.4 五脏六腑之肺
【转载】中医养生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