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道---太极心法(二)

本篇将论述太极心法反向修义法则的第三种属性:阴阳相含自变性。

    《太极拳论》云:“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虚实宜分清楚。”《十三势歌》亦云:“变转虚实须留意。”由此可知,太极拳修炼不但要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更要虚实能随意变转;如果虚实不能随意相互转变,则必有“迟重之虑”而定无“圆活之趣”。那么,在太极拳修炼中如何能做到虚实分清,而且还能随意自变呢?这是一个在太极拳修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但是具有太极拳能否入门的根本性,同时也是一个被相当多的修炼者误解而带有普遍性的课题。

首先,让我们对当今有些太极名家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明显有悖于太极阴阳学说的论述加以剖析。比如,有位名家关于分清虚实是这样表述的:“重心在左则左实右虚;重心在右则右实左虚。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所谓单重则轻,双重则滞即指此。”另一个名家则在其著作中着重强调:“单腿重心立柱式身形是绝对的,双重仅是过渡。重心腿(脚)要实足,虚腿(脚)要虚净。”在此暂且先不论这些名家们的功夫高下,仅就上述观点,谈点愚见。不恭之处,还请见谅。

     大家都公认我们的祖先以一幅太极(阴阳)图完美、深刻、系统、全面地揭示了宇宙万物之阴阳对立统一而相互变转的运化规律。它凝结并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反复认真地学悟太极图就会发现:黑白鱼发生相互变转,其实质并非位置、方向的颠倒和互换,而是如师所云:妙在鱼眼。正因为黑鱼中含有白眼,此白眼实乃转黑而白的生命之机;白鱼中含有黑睛,此黑睛才是由白变黑的转化之种。这白眼与黑睛才是阴阳虚实变转之根本。就好像围棋之黑白子,无论哪一方:以眼为机,有眼则活。这才是:黑白先后不为奇,虚实实虚是围棋。此白眼与黑睛恰似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由此而生。因此,太极图清楚地告诉我们:阴阳虚实相互变转,其实质是阴阳虚实的相含自变;相含自变之根本,就在于阴中之阳、虚中含实,阳中之阴、实中有虚。所以,反观名家所言:“重心在左则左实右虚;重心在右则右实左虚。”或“实要实足,虚要虚净”等等这些把虚实分家独立:虚净而虚无实,实足而实无虚;把虚实之相含自变,理解为左虚右实或右虚左实的位置互变之论,均有悖于太极阴阳图之实质。

   再读王宗岳先师之《太极拳论》更不难发现,《拳论》简洁鲜明地告诉我们:“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让我们以《拳论》为尺再次比对名家之言。《拳论》云:“左重则左虚”;名家说:“重心在左则左实右虚”,且“重心腿(脚)要实足”。《拳论》云:“右重则右杳”;名家道:“重心在右则右实左虚”,更强调“虚腿(脚)要虚净”。由此显见,名家之言与《太极拳论》相背相离。孰是孰非,不言而喻。

   再让我们进一步剖析太极拳修炼非“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不可之原因。此处所言重之义,可理解为重要、重点、重心。就阴阳虚实而论,重为阳、为实无可厚非。有人会问:照此说来左重则左实没有错呀?然而,这只是表象的理解。深层思辨就会明白:正是因为重为实,才要把重深藏于内而外显为虚。有如作战,我方之重,即主力部队如果部署在左,则要“左重则左虚”,即藏而不露、秘不示人,决不能让对手知道主力的隐藏位置。如果主力部队部署在右,则要“右重则右杳”,即封锁消息、杳无音信,决不能让敌人了解主力的真实配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迷惑对手、诱敌深入。看似空虚,以为有机可趁。殊不知,外虚内实、轻显而重藏。当对手陷入我重兵之困时,我方以优势兵力一举奸之。正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所云:“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正是以外显之形而迷惑敌人,使对手充分暴露;而我无形则是把自己的实力隐藏不露。以此做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人不知我、我独之人。故,战而必胜。

经过上述分析,反观虚实变转中单重与双重的关系,就不难分清对与错了。左重则左实或右重则右实,重即实,实再加实,内外双实,则不折不扣双重也;只有内重(实)而外虚,藏重而显轻,一重一轻,一实一虚,实而虚之,虚而实之,此乃真单重也。

综上所述可以断言:太极拳修为过程中太极心法反向修义法则其第三属性,即:阴中须含阳、阳中要有阴,阴阳相含自变性,这是符合太极阴阳学说之根本,是太极拳修炼中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则之一。

 

《老子》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老子以他那洞察本源的智慧,用逆向思辨的方法,揭示着事物最本质的运化规律。大道必然走向反面,返向本态;大道无所不能、无所不容、无所不用。然而,她却以柔示人,严己宽人。大道始终遵循自己反与弱的特性,从无到有,反有而无,周而复始,反(返)来反(返)去,循环不已。因此,道之运行轨迹即圆,或者简而言之,道即太极,太极即道。

太极心法反向修义法则之三种属性:其一,阴阳互为其根性;其二,阴阳否极必反性;其三,阴阳相含自变性,均来自于道之特性。关于如何练好太极拳,如师所云:“悟道,修心,练功”。悟修练三位一体。悟为本,修为主,练为要。此三者缺一而不成矣。修为在心:有心无为,无为无心;有心有法,非心非法。太极拳真义之本源就在这一有一无与亦无亦有之中。妙哉:太极!

三、假借修真

假借修真是太极心法的重要法则之一。何谓假借修真?顾名思义,就是借用假设、假想与假如的思维方法去寻求、修炼,从而悟到拳中最本质、最真切的拳理与拳义;并使太极拳神秘之内功在自己身上得以体悟、认证和作为。

有朋友会说:“学练太极拳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式一式认真地练,哪里用什么假借修真呢?”或许还会有人心存疑问:“不用假借就不能修真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修炼太极拳离开假借修真这个法则,是无法迈进太极拳之门的!那么,修炼太极拳为什么非要遵循假借修真这个法则呢?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我要说明假借修真法则不是门派的产物,更非大师的臆造,而是根据太极拳最本质的特性所决定派生的。有人会问:“太极拳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呢?”要了解太极拳的本质特性就必须从何谓拳、何谓太极入手。何谓拳已经在《太极拳道》中有所论述,在此我重点地谈谈何谓太极拳所言之太极。为什么太极拳要冠以“太极”之名呢?谈论之前需要表明,我之所言仅是个人对太极拳的愚见,只是个人修炼的体会与感悟,充其量是近乎、可能、大概。因为太极也好、拳也罢,都如同老子所论之道,是不可言、不可说、不可名的。所以,我之言说也是不可言而言、不可说而说。

言归正传,什么是太极拳所冠名之太极呢?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由此可知,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合太极。《周易》也明确地告诉我们::“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更深刻地阐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综上所论,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宇宙万物自阴阳而生;阴阳由太极而分成;太极又由无极,即道而生。因此,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太极拳也正是遵“道”之运动规律,由我们的先人以其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不断发现、不断完善而制造出的独一无二之拳。此拳冠以太极之名,必然一丝不苟、忠贞不二地遵循并体现着道的全部本质、品格及特性。太极拳就是秉承道之属性,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毫不含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最本质的三种特性:

其一、逆向思维必反性;

其二、抽象思辨想象性;

其三、模糊推理终极性。

而这些最本质的特性的特点,恰恰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是不可测的、不可量的;是不固定的、不具体的;是既在内,又在外的;是既不在内,也不在外的;是不可重复、不可复制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这些本质特性的特点使人们形成了“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观念;也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修炼太极拳的难点。太极拳是内家拳;太极拳修炼的是内功;而内功要有内气与内劲。内气不是人们生理上的呼吸之气。如果呼吸系统生病,就要去医院呼吸科诊治;而内气不足或不畅,就只有去找会望闻问切的真正的中医大夫调理阴阳了。太极之内劲也绝非常人所用之力。内劲靠举哑铃、打沙袋的锻练方法是无法获得的。那么,内气与内劲又是如何生成的呢?老子说:“道生一”。这个一即是太极。老子又说:“一生二。”即由太极分生之阴阳二气。老子接着说:“二生三。”为何不是二生四呢?这“三”正是阴阳相互对立冲撞、相互交融消长、相互补充变转之后而生成的一种新的东西、新的元素。这新的元素在拳中就是太极内劲。

这“一生二,二生三”之始终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过程。因此,在太极拳修炼中,松紧求沉、轻重求稳、曲直求弹、刚柔求韧、快慢求匀、内外求整、虚实求灵、有无求变;而此沉、稳、弹、韧、匀、整、灵、变,更是无法测、不可称、不能量的一种自我感悟。所以,在太极拳修炼中,就必须在心法中求练法,在抽象中寻具体,在想象中找感觉,在假借中出真实。总而言之,假借修真法则是太极拳修炼中登堂入室之必经途径。

只有深入全面地理解假借修真的具体内涵,才能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一重要法则。深刻理解假借修真法则的内涵,首先就要清楚地知道何谓所言其假?何谓所言其真?其假与真存在着怎样一种内在的联系?当然我们必须先把假借修真法则的假与真,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认为的假或真,从原则本质上加以区分。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假与真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假就是假,真就是真;人们常说: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对于那些假话、假意、假货与假唱等等一切假的东西,无不深恶痛绝;提到假,人们经常习惯地把虚与假关联在一起,痛斥那些虚情假意、谎言连篇的人:少来这虚假一套!而人们又总是把求真务实作为做人的准则。人们的这些认识与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在生活中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反假、弃假、打假;要自始至终地言真、倡真、求真。然而,在太极拳修炼中,假借修真法则所言之假与真,与日常生活中的假与真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含义。为讲清楚太极拳修炼中借假修真法则里的假与真,我们得先从艺术谈起。

有朋友可能会激烈地反对说:“让你谈太极拳的假借修真,你却扯什么艺术,这分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或许还有朋友说:“太极拳是武术不是艺术!”诚然,太极拳是民族传统武术的一种;可是,我要说:“她不但是武术,更是艺术!”太极拳以她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修为方式,为人们展示着美轮美奂的拳艺与拳术。太极拳之艺之术,可以与任何一种传统的艺术相媲美。艺术源于生活、源于生命。生命与生活是有限的,而艺术却在这有限之中,完美而真实地孕育出了无比震撼的无限的生命力量。太极拳正是以她那有限的柔美形象,展现出刚韧而无限的内在魅力。这有与无、外与内的精美结合,至大至极地把太极拳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艺术属性,毫不吝啬地演绎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坚定地说:“太极拳是艺术!”我们要向所有热爱太极拳的朋友呼吁:请用艺术的眼光去洞察太极拳;请用艺术的心灵去感悟太极拳;请用艺术的方法去修炼太极拳!只有这样,你才会离太极拳之艺术殿堂越来越近。

太极拳假借修真法则的假与真,如师曰:“假者,真而假也;真者,假而真也。”这完全同于一切艺术范畴中的假与真。我想用几个实例加以分析说明。如今四十岁以上的朋友们大概都还记得20多年前的一次春节晚会上,话剧艺术家王景愚先生表演了一出哑剧《吃鸡》。王先生在舞台上没有真的鸡可吃,也不用道具,更无需言语台词;而是用身体的形象动作,夸张而逼真地把吃鸡中的各种表情与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假吃鸡而真神韵,正因其假而真,才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如果王先生当年手捧一只真实的烤鸡在舞台上真吃,即使吃得再津津有味,恐怕观众早就退席回家,买只鸡自己去吃了。齐白石大师善画虾。画纸上的虾,虽为大师笔下之作,但其神态栩栩如生,犹如在水中纵情游动。大师所画之虾,因其假而真才无价!如今即使用一整车真活虾,恐怕也难得换来一只齐先生笔下的假虾。京剧前辈李万春先生,人称美猴王,表演悟空猴戏堪称一绝。据说李先生家中饲养着多只猴子。每天清晨,先生总是要走到笼前与猴戏耍,反复观察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舞台上李先生举手投足、捉毛抓痒,无不形神俱真,这才是:不是真猴赛真猴!总之,这些艺术大家把生活中的真与假经过提炼加工,形成了艺术范畴的并赋予了艺术生命的假与真,因而才会绽放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现在我们再来剖析太极拳中的假与真,不难发现:太极拳也正是有形中求无形,有象中求无象,有限中求无限;如同艺术中的假求真,太极拳有中求无,同样是假中求其真。比如拳中起势,师曰:“起势如挑担!”就是要练者在做起势之式时,虽无担可挑,但要假想有担,而把挑担之神意,真切地贯穿并反映在起势的动作中。再如,手挥琵琶式,师云:“妙在‘挥’字。”试想,手有琵琶而无挥,岂不成了手拿琵琶,至多是手捧琵琶。只有手挥之意真切,怀中假有之琵琶才能在周身一动无有不动与一静无有不静之中,奏响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十面埋伏》曲。又如,白鹤亮翅式,师亦云:“亮要展,展欲飞。”完全可以想象:只亮而无展,此鹤只能是只死鹤模型;如亮而展,且展有欲飞之真意,则一只跃跃欲飞、似直冲云霄之仙鹤,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仅举这几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拳中哪有什么担可挑,哪有什么琵琶可挥,哪有什么亮翅之鹤?然而就在这假有之中,求出其内在的、真实的神意来,这不正是太极拳修为中孜孜所求的真义吗?

由此可见,假求真,真而假;假借修真这一法则,贯穿于太极拳修为的始终。在太极拳名家之论中也随处可见,如:“形如博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太极拳所求之境界,如同《红楼梦》“太虚幻境”一般:“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让我们永远秉承假借修真法则,在太极拳修为的真真假假与虚虚实实之中,悟其义、练其功、得其乐!(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光昭老师讲授 太极拳道-太极心法
李光昭老师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阴阳与太极
学太极拳得先懂这些词(1) |每日太极
[转载]再谈太极拳修炼
太极点是技击的上乘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