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在心中:聆听古典音乐中的大自然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大自然处处美景如画,一片生机盎然。此时,最必不可少的就是聆听一些同样生气勃勃的古典音乐,在旋律间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扑向大自然的怀怉看看那山水的流逝、四季的变幻……




今天,“影音新生活”就与大家一起欣赏古典音乐中的大自然。


《四季》之夏乐章——维瓦尔第




在维瓦尔第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暴风雨的主题贯穿了《夏》的三个乐章,虽然纤细的巴洛克风格不能与雄浑的浪漫派风格相比,《夏》自然也难与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中的暴风雨主题相比,但维瓦尔第的《夏》流淌着一股闷热的暑气和慵懒的倦意。




第一乐章的第一合奏,就以无精打采的音乐旋律表现出高温下的倦怠感。而第二乐章中的柔板——独奏小提琴延续了这样一股气息,描绘出疲倦的牧羊人,刻画出一种古典主义的宁静。接着的急板——短促的合奏代表雷鸣,不时地打破这一宁静的氛围,却也拓展了画面的视野,予人“蝉噪林愈静”的感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夏 - III 急板 Antonio Vivaldi - 四季(The Four Seasons) 夏 - III 急板 Antonio Vivaldi - 四季(The Four Seasons)


《赫布里底岛序曲》——门德尔松

苏格兰是古往今来作曲家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这片土地之所以为人向往,其原因不仅是那里的风土人情,也由于它伟大的历史。




1829年,20岁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应邀去英格兰演出,之后去苏格兰游览,此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并立即开始动笔写作《苏格兰交响曲》。“日近黄昏时,我们来到霍里路德堡,玛丽女王居住、恋爱的地方……我今天就在这间古老的房子里,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灵感。”




一直以乐思如泉涌闻名的作曲家一反常态地对之格外精雕细琢,竟然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直到1842年才最终出版,门德尔松将之题献给了上任不久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爱乐者几乎无人不爱这首交响曲,尽管篇幅不长,却几乎写尽了苏格兰的历史,从沧桑的引子开始到欢腾的结尾,令听者从头听到尾,欲罢不能。




在这次旅途中,门德尔松还写下了一首更为精巧的作品。在苏格兰西部无人居住的赫布里底群岛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洞穴,每当惊涛拍击时就会发出怪异的声响。门德尔松游览此处时被芬格尔山洞壮观的美景和声音深深地震撼,随后就写下了这首《赫布里底群岛》交响序曲只有短短七八分钟的音乐却如同一幅精妙的油画,由远及近,层次分明,美不胜收的景致全部浓缩在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he Hebrides (Fingal' href_cetemp=''> The Hebrides (Fingal's Cave) – Overture Op. 26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Stuart Challender - The Perfect Cook


《云雀高飞》——沃恩·威廉姆斯

拉尔夫·沃恩·威廉姆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 ),英国作曲家。其代表作有歌剧《赶车人休格》、《恋爱中的约翰爵士》、管弦乐《三首诺尔福特狂想曲》、《蜂序曲》、《塔里斯主题幻想曲》和九部交响曲等,他的创作奠定了英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基础。




在他众多著作中,有一首短小精悍的乐曲是人们最不能错过的,那就是《云雀飞翔》。威廉姆斯为小提琴和乐队所作浪漫曲《云雀高飞》是一首著名的音诗。云雀是自由和欢乐的象征。当那美妙的音符一起,便引导我们走进田园风景画中,忽然一只云雀凌空而起,尽情地徘徊、飞翔,渐高,渐远……真是一首让人回归自然的一篇音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I. Lento, Allegro Risoluto 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Christopher Seaman - Vaughan Williams – Chopin – Dukas (MSO Live) I. Lento, Allegro Risoluto 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Christopher Seaman - Vaughan Williams – Chopin – Dukas (MSO Live)


《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的交响著作《我的祖国》中的六个乐章都可以单独进行演奏,其中最著名的是完成于1874年12月8日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曲中所描写的沃尔塔瓦河(捷克民族的母亲河)由南向北纵贯美丽富饶的国土,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引子中运用长笛和单簧管的音色,逼真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两支山泉,潺潺流水渐渐汇入大河,大河流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中的生动场景。




《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

贝多芬酷爱大自然,常常在乡间漫步而流连忘返。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两耳失聪,承受着无声世界的不尽摧残。罗曼·罗兰说:“他只好在精神世界里重新创造一个大自然,”从而表达他对大自然的无限依恋之情。贝多芬自己解释这部作品是“感受多于音画,乡村生活的回忆多于写景”。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名《F大调第六交响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该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Vienna Volksoper Orchestra;Zsolt Deàky;Various Artists - Beethoven - Masterpiece Collection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Vienna Volksoper Orchestra;Zsolt Deàky;Various Artists - Beethoven - Masterpiece Collection


《大海》——德彪西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该曲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




结语: 在古典音乐中聆听到的大自然,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心灵的升华。在和熙阳光的照耀下,用轻松优美、悦耳动听的旋律梳理心情,然后把整个身心都交给大自然,美便在心中开出多多绚烂的鲜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欣赏交响乐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德彪西论贝多芬丨“天才可以没有品味,贝多芬便是一例。”
管弦乐曲《第六交响曲》-贝多芬-田园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德彪西《大海交响曲》(全三乐章)
德彪西 大海【卡拉扬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