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硬脑膜动静脉瘘导致双侧丘脑病变 (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 是硬脑膜及其附属静脉窦、大脑镰和小脑幕发生的动静脉直接交通的一类血管性疾病, 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 DAVF可发生在脑膜的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多样, 发生于直窦附近的DAVF可造成双侧丘脑病变, 尽管发生率较低, 但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 临床上不易识别, 易出现误诊误治, 文中收集DAVF导致双侧丘脑病变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报道, 结合复习文献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临床资料

1.病史:患者住院号:B0061×××, 男性, 63岁。因“反应迟钝, 懒言少动近2个月”于2014年2月10日就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我院) 神经内科。

2.现病史:2013年12月15日起家属发现患者反应迟钝, 对答缓慢, 有时不能应答, 少语少动, 动作变慢, 表情少。自觉反应迟钝, 计算力下降,记忆力变差, 但尚能认识家人, 睡眠时间增多, 能工作和骑车。此后患者症状逐渐加重, 以致生活不能自理。2014年2月7日外院检查发现左侧胼胝体压部后方囊性病灶, 考虑脑囊虫病可能。

3.既往史:既往有背部肿物切除史, 具体病理结果不详;有高血压病和肝囊肿病史;2005年曾有脑干出血史, 7~8个月后肌力恢复。否认肝炎、结核和伤寒等传染病病史, 否认食物过敏史。

4.个人史和家族史:生长发育正常, 有吸烟史, 否认疫源接触史, 无酗酒嗜好, 否认毒物接触史, 否认精神活性药物使用史, 否认冶游史。否认两系三代成员有类似家族史。

5.神经科检查:神志清楚, 语速慢, 对答切题, 言语略显贫乏, 计算力和近事记忆减退, 常识有所下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瞳孔直径2 mm, 对光反应灵敏, 双侧上睑下垂, 右侧更明显, 眼球活动尚可, 未查及眼震, 颈项无抵抗, 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不高, 四肢反射可引出且对称,Babinski征、Chaddock征等病理征未引出, 深浅感觉尚可。

6.实验室检查: (1) 入院后行腰穿脑脊液检查, 压力130 mm H2O (1 mm H2O=0.009 8 k Pa) ;常规:白细胞0×106/L (参考值:0~10×106/L), 蛋白0.33 g·L-1 (参考值:0.2~0.4g·L-1) ;葡萄糖4.1 mmol·L-1 (参考值:2.5~4.5m m ol·L-1) , 氯化物117 m m ol·L-1 (参考值:12 0~130mmol·L-1) , 抗酸染色, 细菌真菌涂片和培养, 肿瘤脱落细胞, 寄生虫抗体及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2) 血常规:白细胞6.8×109/L(参考值:4~10×109/L) 、红细胞4.8×1012/L(参考值:4.0~5.5×1012/L) 、血红蛋白131g·L-1 (参考值:120~160 g·L-1) 、平均红细胞体积79 f L (参考值:80~97f L) 、血小板计数118×109/L (参考值:100~300×109/L) ; (3) 肝功能和肾功能:血清白蛋白37 g·L-1 (参考值:40~55g·L-1) 、丙氨酸转氨酶57 U·L-1 (参考值:5~40 U·L-1) 、天冬氨酸转氨酶37 U·L-1 (参考值:8~40 U·L-1) 、直接胆红素6.7μmol·L-1 (参考值:1.71~7.00μmol·L-1) , 间接胆红素11.3μmol·L-1 (参考值:1.7~13.7μmol·L-1) 、尿素氮4.70 mmol·L-1 (参考值:1.70~8.30 mmol·L-1) 、肌酐64.00μmol·L-1 (参考值:44.00~88.00μmol·L-1) ; (4) 抗核抗体, ds DNA,ANCA, 肿瘤标记物 (-) 。

7.影像学检查:见图1。2014年2月14日头颅MR SWI提示双侧额、颞、顶、枕叶及脑干、丘脑多发出血灶。2014年3月15日复查头颅MRI见双侧丘脑异常信号, 行头颅MRV直窦未显示, 行DSA发现直窦区域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脑膜后动脉。

注:A为2014年2月7日MRI, T2加权相, 见左侧胼胝体压部类圆形异常信号;B为2014年3月15日MRI, T2加权相, 见双侧丘脑近对称性异常信号;C为DSA:见DAVF, 供血动脉为双侧脑膜后动脉;D为行动静脉栓塞术后DSA, 术后动静脉瘘消失

8.诊断、治疗和随访:入院后患者意识觉醒程度下降, 呈嗜睡状态, 认知功能明显下降, 二便失禁, 考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不能除外, 试予甲泼尼龙240 mg·d-1静脉注射, 认知功能稍改善, 症状恢复至入院时。于2014年2月20日出院, 出院后继续予泼尼松口服。出院后家属发现患者认知情况继续恶化, 每日睡眠时间可达20 h, 常有二便失禁。于2014年3月15日再次住院诊治, 诊断为直窦区域DAVF, 双侧丘脑病变。行动静脉栓塞术, 术后患者觉醒时间增加, 二便能控制,但反应仍较迟钝。后每年随访, 患者反应迟钝表现依然存在, 但生活基本能自理。

病例2临床资料

1.病史:患者住院号:91081×××, 男性, 63岁。因“记忆力下降, 反应迟钝1个月”于2017年9月19日入住我院。

2.现病史:2017年8月21患者无明显原因和诱因突然出现记忆力下降, 以近记忆力下降为主, 家属诉其外出后不能找到家, 刚说过的话就记不起来, 出现精神较差,表现为睡眠较多, 不与人主动交流, 与发病前反差较大。无口齿不清, 无头痛、头晕, 无恶心、呕吐, 无肢体无力, 无视物模糊, 无肢体抽搐。2017年8月25日患者症状加重, 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睡眠时间较前增多, 近记忆力仍较差,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3.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 发病2周前曾遭遇车祸, 头部撞击到前座椅背。

4.家族史和个人史:生长发育正常, 否认疫源接触史, 无吸烟和酗酒嗜好,否认毒物接触史, 否认精神活性药物使用史, 否认冶游史。否认两系三代成员有类似情况。

5.神经科查体:神志清楚, 精神萎靡, 反应淡漠, 言语较少, 定向力尚可, 计算力及近事记忆差, 双侧眼睑略下垂,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瞳孔直径2mm, 对光反应灵敏, 眼球活动尚可, 辐辏反射和调节反射可, 颈项无抵抗, 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不高, 四肢反射 (++) ,病理征未引出, 深浅感觉尚可。

6.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红细胞5.3×1012/L、血红蛋白144 g·L-1、平均红细胞体积88 f L、血小板计数140×109/L; (2) 肝功能:血清白蛋白45 g·L-1、丙氨酸转氨酶37 U·L-1、天冬氨酸转氨酶33 U·L-1、直接胆红素5.5μmol·L-1, 间接胆红素:10.3μmol·L-1; (3) 肾功能:尿素氮4.7 mmol·L-1、肌酐78μmol·L-1。

影像学检查外院行头颅MRI+MRA检查示双侧丘脑对称性异常信号, 伴左侧丘脑少量出血, 考虑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行头颅MRI检查示直窦内少许条状等信号, 考虑直窦血栓, 伴大脑深静脉梗死可能, 继发左侧丘脑出血。头颅MRV检查示直窦近窦汇处管腔狭窄, 伴少许充盈缺损, 考虑直窦血栓可能。CT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多发钙化伴管腔狭窄, 右侧重度狭窄, 直窦异常血管显影。DSA见直窦-窦汇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供血动脉为右侧海绵窦段脑膜垂体干及左侧颈内动脉分支, 右侧脑膜后动脉及左侧枕动脉分支 (图2)。

诊断、治疗和随访入院后经MRI、MRV、CTA和DSA检查, 确诊为:直窦-窦汇区DAVF。予瘘口栓塞术, 术后3 d患者反应迟钝症状较前变化不大, 于术后第5天出院。2个月后随访, 患者无明显不适, 生活自理能力已完全恢复。

注:A为头颅MRI T2加权相, 见双侧丘脑病灶, 左侧丘脑内有出血;B为头颅MRV直窦未显影, 可见异常扩张血管;C为DSA可见直窦-窦汇区DAVF;D为瘘口栓塞术后, 原有的动静脉瘘消失。(黑色箭头所指供血动脉为左侧颈内动脉分支, 白色箭头所指为供血动脉右侧脑膜后动脉)

讨论

DAVF是硬脑膜及其附属静脉窦、大脑镰和小脑幕发生的动静脉直接交通的一类血管性疾病, DAVF成因不明, 可能与外伤、感染或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1], 本病例2在发病前有外伤史。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区域压力升高, 静脉回流受阻, 动静脉短路开放和血管改造、重塑, 均可导致动静脉间交通支的病理性开放扩张形成DAVF, DAVF中血液湍流又可引起血管壁损伤促进静脉血栓形成, 进一步增加静脉窦压力, 反过来又促使DAVF形成。有文献报道DAVF发病率大约占所有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1], 尚有不少的DAVF患者可能没有临床表现, 甚至自行消失, 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2]

DAVF导致双侧丘脑病变临床比较少见, 截止2016年国外文献报道有19例[3,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表1) , 患者从发病至明确诊断, 需经历数天至18个月, 平均87 d。其中, 100%的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 包括执行力、注意力、记忆力和定向力。而其他症状不突出, 如共济失调 (26%) , 失语 (26%) , 虚构 (16%) , 偏瘫 (5%) , 动眼神经麻痹 (5%) , 上肢震颤 (5%) , 肌阵挛 (5%) 和二便失禁 (5%) 。本研究的2例患者临床均出现淡漠、认知功能下降, 睡眠增多等表现, 病例2还有动眼神经的不完全性受累。DAVF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丘脑肿胀, 该征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病例[3]。另外, DAVF因静脉压力增高可引起出血、静脉扩张和静脉逆流等异常情况, 大多数病例可以在MR SWI序列检查发现这些征象[4],24%的患者可以出现丘脑以外区域的肿胀, 包括皮质、胼胝体、基底节和内囊[3]

表1 文献报道的DAVF致双侧丘脑病变病例

病例1起病初MRI提示丘脑累及不明显, 主要为胼胝体和基底节受累, 给诊断带来困难。但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丘脑性痴呆, 伴有不完全动眼神经受累, 临床定位为丘脑和中脑, SWI可佐证丘脑和脑干也有出血点;随着病情进展, 丘脑病灶才逐步显现, 因此普通MRI序列存在假阴性可能, 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予以佐证。

丘脑DAVF需要与其他双侧丘脑疾病鉴别, 如丘脑肿瘤、韦尼克脑病、渗透压性脑病, Fabry病、肝豆状核变性、Fahr病、Leigh病、病毒性脑炎、CJD,perchalon动脉梗死、白塞病和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变等[20], 上述部分疾病的病灶有特殊的分布形态、钙化或萎缩, 因此较容易鉴别;而丘脑胶质瘤、病毒性脑炎和perchelon动脉梗死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则较为困难。

丘脑胶质瘤起病隐匿, 从症状出现到明确诊断一般经历数周至数年, 中位数为2个月, 与DAVF比较相似, 而且影像学检查也可见丘脑肿胀, 故容易混淆。丘脑胶质瘤因肿瘤侵犯丘脑, 细微结构稍有不同, 所以临床表现更为多样, 如颅内压增高、偏瘫、精神行为异常, 癫, 偏盲, 眼球活动障碍、感觉异常和震颤等,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和偏瘫。Nishio等[21]报道的20例患者中有10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或偏瘫, 精神行为异常包括意识混乱、淡漠, 定向力障碍等, 并非最常见的症状。胶质瘤出血并不多见, 多数见于恶性胶质瘤, 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出血率为6%, 胶质母细胞瘤的出血率为6.5%~8.8%[22]

丘脑DAVF尚需与动脉梗死鉴别, 主要为perchalon动脉梗死, 该动脉由一侧大脑后动脉发出, 供应双侧丘脑内侧份, perchalon动脉梗死患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与DAVF症状相似, 但perchalon动脉梗死一般起病急骤, 影像学病灶位于丘脑内侧, 位置相对比较固定[23],并且不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变, 一般也不会出现严重脑肿胀。由于动脉梗死可导致细胞毒性水肿, 在MR DWI通常为高信号, 而DAVF多为血管源性水肿, DWI信号多增高不显著[20,23]。

某些病毒性脑炎也可导致双侧丘脑病变, 如西尼罗河病毒、日本脑炎病毒, 东马病毒和狂犬病毒等[24], 病毒感染导致丘脑肿胀, 部分病例可有出血, 与DAVF所致影像学表现类似, 并且患者临床表现常为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需与DAVF鉴别。病毒性感染多数起病较急, 伴有发热等感染征象, 影像学检查病毒性脑炎除丘脑以外还可侵犯颅脑其他部位, 累及区域超越Galen静脉的引流范围。

DAVF导致丘脑病变的案例在临床上较少见且比较隐匿, 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相似疾病比较多, 诊断较困难。遇有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 且影像学有双侧丘脑病变伴有肿胀出血患者, 应考虑DAVF可能。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科临床思维养成:哪些疾病可致双侧丘脑损伤?
硬脑膜动静脉瘘致双侧丘脑病变一例
表现为丘脑性痴呆的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并直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讲述文献背后的故事
男子痴呆被逆转?脑血管造影检查帮了大忙!
Neurology病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所致的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伴双侧丘脑和基底节病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