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 | 欧文·亚隆新书《成为我自己》精彩节选

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

1970年代,存在心理治疗教科书在我心理盘桓了数年之久,但似乎总是散漫无章,难以充分掌握,始终无法落笔成文,直到有一天,艾力克·康弗来访,事情才有所改观。记忆中,我们俩坐在整修过的树屋工作室里聊天,我谈到自己为这本书所读过的书及心里的想法,他非常仔细听着。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艾力克打断我,一本正经地说道:“欧弗,我有在听,从头到尾都在听,而且完全有信心,郑重向你宣告,你可以停止阅读开始写作了。”

 

我需要的,正是这句话!要不然我可能还要胡乱摸索个好几年。艾力克懂书——他已经出版了50几本——加上他的口气充满说服力,对我信心满满,将我的疑虑一扫而空。时机也配合得正好,因为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邀请我从事学科研究,为期一年。1977至1978年,虽然还继续为少数病人看病,我几乎整个学年都在写作。可惜的是,没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深入认识30几位其他领域的学者,包括最高法院法官鲁斯·贝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所幸还能和社会学家辛西亚·爱普斯坦(Cynthia Epstein)结为知交,友谊维持至今。

 

写书进行顺利,一年后完稿。全书始于一位亚美尼亚人的烹饪课,教师是艾芙洛尼亚·卡查多里安(Efronia Katchadourian),好朋友兼同事赫伦·卡查多里安(Herant Katchadourian)的母亲。艾芙洛尼亚是个名厨,但不怎么能说英语,上课完全靠亲手示范。她准备料理时,我快速记下所有的食材及各项步骤,但无论怎么努力,自己弄出来的就是不及她做的美味。我确信问题并非无解,决定更靠近一点做观察,下一次上课时,我观察她的每个动作,只见她准备好的料理后便给跟了她一辈子的助理露西放进烤箱。这时候,我盯着露西,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就在送往烤箱途中,露西随手一抓,满手的各种香料就丢了进去。我绝对相信,正是这些额外的“投入”使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用这个小故事当引子告诉读者,存在心理治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新疗法,只不过一向都是出之以有价值的投入,但没说出来而已,这也是多数有经验的治疗师都会做的。

 



全书分为四章——死亡、自由、孤独及意义——我在每一章都分别说明我的资料来源,临床观察,以及我引用的哲学家及作家的作品。


四章里面,谈死亡的最长。有关治疗面对死亡的病人,我在别的地方已经写过许多专门论述,在这里,我的重点则是治疗身体健康的病人时,病人对死亡的觉知所扮演的角色。死亡之为物,我虽然认为又如野餐时的远雷,但我也相信,能够真正面对人之必死这一真实,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世间俗事,激励我们活着却不至于累积悔憾。就像我的一个临终病人曾如此哀叹:“真可惜,居然要等到今天,等到自己的身体被癌症搞得百孔千疮了才知道如何生活。”许多哲学家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同样的心声。

 

对许多存在哲学家来说,自由乃是最核心的终极关怀。依我的理解,无非是说,由于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宇宙,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创作者,创作自己的生活,选择与行动。这样的自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因此许多人宁愿拥抱神明或独裁者,交出沉重的负担。如果我们是自己所经历一切事物“无可争议的创作者”(沙特语),那么,我们最钟爱的理念,最推崇的真理,我们赖以建立信念的基石,全都会因为我们觉察到宇宙一切事物的无常性而毁于一旦。

 

第三个主题,孤独,指的不是人际的孤独(亦即孤立),而是一种更为根本的孤独,亦即每个人都是单独一人被抛掷到这世界,因此,注定了要单独离去。在古老的故事《每个人》(Everyman)里面,死亡天使找上了一个人,告诉他说,他的时间到了,必须启程去接受审判。这人提出请求,让他找个人在路上陪他,死亡天使回答道:“没问题——只要你找得到人愿意去。”故事后来叙述他找了许多人都没有成功——譬如他的堂兄说,他无法陪他,因为他的脚趾头抽筋。最后,总算有了一个愿意陪他的,但在这个基督教的道德故事里,愿意陪他的不是别的,而是善行。人之将死,唯一可以陪着我们让自己感到安慰的,就是知道自己活得不枉此生。

 

有关孤独的讨论,很多是聚焦于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希望彼此融合,担心各行其是。当死亡接近,许多人都觉知,自己一旦消亡,那整个独属于他们的世界也将消亡——哪个别人,甚至人生伴侣,所无法分享的视觉、声音与经验世界都将随之而去。我自己到了八十五、六岁时,这种孤独感就越来越强烈。我想到自己的童年世界——星期日晚上聚在姑妈鲁巴(Luba)家里,厨房飘过来的气味,烤牛胸肉、喧闹、马铃薯炖肉、大富翁游戏、和父亲下棋、母亲波斯小羊皮袄的气味——我明白这一切只是存在于记忆里时,经不住颤抖起来。

 

第四个终极关怀——无意义——的讨论,会触及到这样的问题,诸如:“我们为何生在这里?如果一切都不长久,人生为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每想到都会感动不已,阿伦·怀利斯叙述他丢棍子让他的狗蒙迪去捡回来的文章:


只要我弯腰捡根棍子,他马上来到我面前。好戏上场了。他有一个任务了……对他来说,他绝对不会去对这个任务多做考量,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成任务。不管多远距离,不论奔跑或游泳,跑过穿过任何障碍去捡棍子。

 

捡到了,就带回来。因为他的任务不止是捡而已,更是要带回来。但他渐渐接近我时,脚步却慢了下来。他想要把棍子给我,要把任务做个结束,但他其实不喜欢这项任务,不喜欢再回到待命的位置……

 

有我丢棍子给他,那是他的运气。我现在就在等上帝丢我的棍子,等很长时间了。谁知道,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候他会再次想到我,给我,如同我给蒙迪那样,派个任务?

 

相信上帝自会为我们设定目的,这样想,挺令人心安。世上众生若是知道自己的棍子还要自己来丢,心里想来必然不踏实。知道在某个地方自由一个既靠得住有现成的人生目的摆在那儿,而不是光意识到人生要有目的,岂不更叫人心安?说到这里,想起欧维德讲过的话:“有神到底还是好,所以,就相信有神吧。”

 

在我看来,我的《存在心理治疗》是一本为目前所未有的课程而写的教科书,尽管如此,我却从未想过要创立一门新的治疗领域。我的目的只是要提醒所有的治疗师,要关注病人生活中的存在议题。近年来,出现了存在治疗师的专业性组织,2015年,存在治疗师在伦敦召开首次国际大会,我也透过视频参与。治疗中越来越重视存在议题,我当然感到高兴,但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治疗学派,光想都觉得很困难。国际大会的组织者要为这个学派建立一个周延的定位,但困难重重。


不管怎么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基本上都难免有人际关系问题,或自我评价、或性生活、或成瘾问题,对于这些病人,存在的问题未必立即攸关。此外,这还牵涉到训练。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学生问我,要到那里去受训才能成为一个存在心理治疗师。我总是劝他们,首先还是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普通治疗师,学会一系列的疗法,等到了研究所或管理阶层, 再督促自己去深入了解存在心理治疗的专门课题。

 

Note:

1. 阿伦·怀利斯(Allen Wheelis,1915-2007),美国精神分析师、小说家,以作品《好爸爸》闻名于世。

2. 欧维德(Ovide, BC43-17or18),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变形记》。

 

本人摘自亚隆新书《成为我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着直觉去探索真理和自我认知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书海遨游 No.21039
自由和生活的意义——亚隆说
人类终极困境: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感,怎样才能不枉此生?
在这里读懂死亡、孤独、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丨周末荐书
“令人绝望的哲学”与“精神治疗的利器”—欧文亚隆存在主义治疗
9.5高分,这本心理治疗界的神书,找到了我们内心焦虑的根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