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

▶第一章 基本方针

“数学包含着阶梯式的一层又一层的抽象。”“即使是‘二’也是一个抽象概念。你要见到许许多多成双作对的事物(例如一双眼睛、一双鞋子、一对翅膀),再从所有这些双双对对之中抽取共同点,然后你才能懂得‘二’的意思。”

“你要已经懂得了‘二’、‘三’、‘四’以及其他类似的概念之后,才能懂得‘数’这个词的意思。‘数’是从一组抽象之中出来的抽象。” “‘数的相加’这个概念则是比‘数’这个概念更高一层的概念,如果我们不理解作为它的基础的、比较低一层的一组概念,也就不可能理解它本身。”

有些数学概念,应该说大部分数学概念,作为家长会觉得很简单,理所当然。其实不然,孩子需要慢慢的体会,多多的体验,对同属性事物的不断接触,才能渐渐理解。正如作者提到的“二”这个概念,如何把具体的两件物品,变成抽象的“二”,就需要许多时间。让咱们多一些耐心吧。

有些家长说,这些知识,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为什么要从小学?其实,我们现在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并不是教给他“知识”,而是培养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方式,借助于这种思维方式,他将来可以更快更好的获取他所感兴趣的知识。

“孩子的抽象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体验——对有形物体的体验。

语言——表述这种体验的口头语言。

图画——显示这种体验的图画。

符号——概括这种体验的书面符号。”

上述内容非常重要,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是“基本方针”。孩子的抽象思维就是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切不可心急。

作者举例——“孩子学会‘球’这个概念所经过的步骤。

体验——他看球、摸球、尝球的味道、把球拿在手里、滚球、投球,他一面玩耍,一面知道了球的许多属性。

语言——他把‘球’这个字的发音和他的玩具联系起来。他很快就会把这个字和其他同样有滚动属性的物体联系起来。

图画——他认出了一张球的图画。图画不能滚动,摸着也不一样。但是孩子还是看出了图画和他自己的球有足够的共同点。

符号——他学会了我们写出来表示‘球’的发音的这个符号(文字)。这个符号与真正的球直接完全没有共同属性。”

孩子就是这样一步步把“球”从具体事物变为了抽象概念。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这几个步骤其实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他自己日积月累,慢慢完成的。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学会了很多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若家长刻意为之,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素材,孩子接触的相关事物多一些,理解的也就快一些;

若家长听之任之,孩子慢慢也能学会,但他理解的速度会慢一些,理解能力也会渐渐滞后。

这或许也是小朋友们上学后,理解能力相差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数学是抽象的,如何把它具体化?

数学的概念是一层又一层的,如何抽丝剥茧,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让我们从最基础的开始,一层一层搭建孩子们的“数学大厦”吧。

预热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同类物品,帮助孩子多接触,并及时总结。

让孩子体会“体验-语言-图画-符号”这一过程。

以“球”为例:

  1. 体验——准备各种各样的球,让孩子玩耍。

  2. 语言——告诉孩子,这是“球”。

  3. 图画——给孩子看“球”的卡片,或者一起画“球”,并把实物“球”与卡片放在一起展示,再次告诉孩子,这是“球”。

  4. 符号——直接给孩子看无图识字卡片“球”。

“球”这一事物就从具体变为抽象概念啦。

下节预告:

从下一节开始,我们将进入家庭操作环节。我会结合书上内容、家庭常见的教具以及数学题目和相关绘本,和大家一起,带着小朋友——玩数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4岁应该掌握的10个数学抽象概念
看了一年的公众号,我终于搞清楚数学思维是什么了
生物模型的划分(转载)
邹晔:新课程观指导下小学数学直观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张景中:1是什么?
设计师如何“训练”标志设计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