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贴 制约小小说进一步发展的几个因素

转贴 制约小小说进一步发展的几个因素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小小说目前已被普遍认为是进入了成年期。从初生到成年,小小说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侧目。小小说成年了,人们自然会期待它凭着其年富力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然而遗憾的是,近两年来小小说的发展却有些停滞。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在由作家、作品、发表阵地、读者、理论批评等多种元素所构成的小小说文学生态中,存在有作家的认识不足、创作保守或功利性强、理论和批评缺失、发表阵地风格内容趋同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地讲,这些问题就是:

    一、创作者对小小说审美特性的忽视。作为叙事文学的一种,小小说既有其自身区别于其它文类的审美特性,如:体形小(字数少)、题材精(没有中长篇的庞杂)、结构紧(没有中长篇的复繁)、语言净(没有中长篇的铺排)、主题明(基本是单一主题,不像中长篇那样可以有多主题)等;也有叙事文学的共性,如要有人物、有事件、有生活、有情感、有思想等。上述这些小小说的审美特性,如能在创作中辩证地加以考虑,就能使小小说做到取材小而能有饱和度,形体小而能有震撼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能小中见大或能四两拨千斤;而且在艺术取向上,也能让小小说有更广的可塑空间,并推动小小说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但是,现在的一些小小说作者在创作时,或者只关注小小说的特性而忽略了其具有的叙事文学的共性,或者与之相反,从而使小小说出现了只有故事没有生活(或者臆造生活)、情感虚假、思想生硬、整体叙述没有小说氛围、人物形象面具化等问题,削弱了小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而且,上述这种认识的偏差还影响了小小说探索艺术手段、拓展艺术空间的努力,使我们的小小说风貌同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相比,在文学性上显出了单薄--虽然我们的作品数量比他们多很多,我们的题材范围比他们大很多。要扭转这种局面,我觉得,除了报刊杂志等发表阵地的支持外,更主要的是创作者对小小说的审美特性要有全面的认识,要注重小小说的审美特性,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在夯实地基的同时,不妨在创作上再开放些、勇敢些,有时甚至可以偏激些--哪怕某种探索失败了,也可以给后来者提供借鉴,这样才能让小小说的创作百花齐放,出现勃勃生机。

    二、在小小说创作过程中信息提取不精。这里所谓的信息,是指构成现实生活的各种元素。它既包括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也包括重大的政治事件或社会问题。在中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中,因为文字容量大,对很多信息都可以兼容并包--有些作品甚至可以直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描写。但小小说却无法这样奢华。小小说是小衣服,不是大袍子,不能把许多信息都裹在里面,所以尤其要注重对生活信息的提纯。套小小说这件小衣服的主体,一定要是比较单一、提纯了的信息,这样才能明确地显出骨架,撑出衣服的风貌。当然,提纯信息并不等于固守单一的信息,一些相关的有衬托意义的信息,可以将其作为饰品以细节或道具的形式绣在衣服上,增加衣服的色泽和饱满度。此外,在对生活信息的处理上,小小说受其形体的局限,最好不要直接描写大题材,以免撑坏了自己还落得个几不像。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在接受西班牙记者克里斯托瓦尔的采访时曾说,“文学没有必要直接描写重大政治或社会问题。好的文学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最终反映了这些问题。” 我觉得这句话放在小小说的创作上尤其适用。

    三、创作者对小故事与小小说的界限的模糊。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故事”是指一种文体形式,而小说推进所具有的故事,则以“情节”称之。我们知道,小说和故事都是由情节支撑的,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小故事与小小说之间。目前有些小小说创作将故事和小说混为一体,或在小小说创作中单纯追求故事化,是很不利于小小说的发展的。小小说虽然也是立足于一个情节或一个情节的切片,但和故事将情节作为目的不同,小小说里的情节只是手段,这手段只是要引出情感上的感染、思想上的共鸣。而且,在对情节素材的处理上,故事与小小说也是不同的:小小说的情节一般融入了作者对素材的艺术想象,因此体现出的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而故事的情节则大量融入了作者对素材的编排,所以体现出的是对生活的拾捡和拷贝。此外,故事和小说之间最大的差别,还在于叙述:叙述的结构、叙述的节奏、叙述的语言。小小说注重的是细节和过程,所以求真求思求感人;故事注重的是情节和结果,所以求奇求变求曲折。就叙述产生的文本来看,一篇作品是小故事还是小小说,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区别: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大于其描述,它就是小小说;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意义止于或等于其描述,就是故事。而如果语言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小于其描述,则不管它是故事还是小小说,都是失败的。我们的小小说创作,应该多思考这个问题。

    四、人文精神的缺失。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如果缺少了人文精神这一重要的内核,其感染力和生命力都将大受影响。不管我们是以哪种风格和手法来创作,都离不开人的世界,离不开对人的世界的关怀。归根结底,文学就是人学。在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既体现在颂扬人性之美、鞭挞人性之恶等方面,更体现在一种人道关怀上。这种关怀同宗教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具有终极关怀意义的宗教精神,所以人文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缺失,不独小小说,在当今中国文坛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这种缺失的存在,也就是我们的机会和挑战。如果人文精神在小小说作家的努力下能够融入作品中,让我们的小小说充满人性的光辉和关怀,那会是怎样一种激动人心的景观啊!

    五、对小小说字数的拘泥。小小说的字数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不仅和作者有关,也和编者、评论者有关。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小小说的字数应该控制在1500字以内,有些评论者则认为应该控制在一千字左右。小小说的字数到底以多少为限好呢?这个话题也许还会争论下去。我个人觉得,就创作而言,在小小说的字数还未最后规范下来以前,小小说作者不妨大胆创作,不要拘泥于字数(当然,要在小小说这一文体范围内),多提供一些优秀之作,给编者和评论者提供一些规范依据。从近两年一些获奖的小小说作品来看,多数作品都是在1800字到2500字之间,值得我们关注。这种字数上不约而同的突破,其中一个原因,我想便是创作时如果字数太少了,一些文学手段便无法得以运用和展开,也因此削弱了作品的文学韵味。若实际情况真是如此,那么对小小说字数的限定是否可以放宽一些呢?

    六、理论和批评的缺失。在目前的小小说领域,理论文字和批评文字虽然实际上也时有所见,但在整体的小小说文学生态中,理论和批评仍然是处于缺失状态的。这种缺失,主要是指理论研究缺少超前意识,作品批评缺少学术态度,因而缺少了同创作的良性互动,既制约了小小说的规范和突破,也影响了小小说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毋庸讳言,在影响小小说理论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优秀文本不足目前依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理论探索缺少一个达成共识的框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框架,不仅会在研究上一定程度地浪费资源,而且也会影响小小说理论研究建立其自身完整的体系。在评论方面,由于缺少具有学术性和建设性的文本分析,使评论不仅自我削弱了批评的力量,也削弱了其在小小说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对作者的影响。创作、理论、评论是相辅相成的,小小说要进一步发展,上述三者的关系就一定要解决好。

    七、发表阵地对市场的迎合。与有些文类不同,“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杨晓敏语),其贴近大众的特性使它具有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小小说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看出,它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可以经营为一个文化产业。在文学被商业日益挤压的环境中,小小说的脱颖而出让有些人看见了它的有利可图,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众多的报刊杂志或辟专栏,或改办刊方向,齐齐奔向了小小说。按理说,发表阵地的扩大对小小说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是一窝蜂来争夺小小说这个市场的,所以有些报刊杂志既不注重对作者队伍的培养,也不关心对读者阅读趣味的引导,更不关注对小小说文体的规范,只一味的着眼于经济利益,一味地迎合市场趣味,使小小说的出版几乎形成了“熵增值”现象。这种无序和混乱带来的“熵增值”对小小说发展的伤害是极大的。它不仅让某些有艺术追求但不具市场品相的作品难以发表,也错误地引导了某些作者的创作方向,而且对一些坚持小小说的艺术性、坚持规范小小说文体的报刊杂志构成了压力,迫使其作出某些更贴近市场调整,将小小说带入了非良性的发展中。

    以上几点,并不能全部概括目前制约小小说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但是,如果这些问题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讨论,并最终得到解决,我相信对小小说的发展应该是有益的。祝愿小小说能健康发展。

    作者:石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 | 谋篇布局
形体与本质:小小说的文体新义--刘海涛1
见微知著的平民艺术
探讨“小小说”的真谛
听一位老师谈关于如何写好小小说
杂志投稿地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