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看股价了!教你个更好的办法 2013年,我刚开始学投资的时候,曾经买过一堆理财杂志的过刊,就是过期...

2013年,我刚开始学投资的时候,曾经买过一堆理财杂志的过刊,就是过期的杂志。

仔细想想看,这种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抠门”的特点(过刊是很便宜的),也是做投资所需要的特点之一。

那些杂志中,介绍过很多中国当时已经知名的投资人,其中就有一位叫张可兴的。

大概2021年9月左右,出版社的同事给我推荐了他的一本书,老实说,看之前,我并没有多高的预期,看了才感觉,这位基金经理的理念,还是相当不错的。

准确地说,我在他的理念中,不仅找到了老朋友的共鸣感,也学到了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

这本书对读者来说,是很友好的,没有很多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基本就是第一人称讲述投资。

另外,他是按照年份从远到近讲的,主要是他给基金投资人的年度信件,也让读者有机会验证:他当年的判断是不是对的,哈哈~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就着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跟读者们分享我的感受,这会是一篇轻松愉悦的文章,就像“围炉夜话”,我们开始吧。

以下加粗字是原书摘录,未加粗字是我的阅读感受。

在股市中,你永远无法知道别人明天是怎么想的,甚至连知道自己明天是怎么想的都很困难,因为想法本身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这句话,让我会心一笑,很多人在股市,赌的就是“接下来市场会怎么走”,本质上来说,赌的是“接下来大多数人会怎么做”,因为市场就是由“大多数人的动作”决定的。

大多数人也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想法,都在不停地变动。

不信你回想一下:你的持股价格下跌时,你是否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看错了?

股价上涨时,你又是否又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干得还不错?

这还只是想法,具体到做法,你觉得自己看错了,是否会马上卖出?答案是不一定。

这还没完,上面只是每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接着上面的例子,如果你没打算卖,但你身边的人都在卖,是否会影响到你的行为?答案是很可能。

所以,我经常跟读者们说我对市场的看法,就是:

市场是个神经病。

你永远不知道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以此为基础的投机也就不可能,事实上,我们连接下来自己的想法是怎样,都很难控制。

我们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越早能进入投资的正道,这就像佛家讲的顿悟,在顿悟之后,这个观点看起来就像喝水一样平常不过,可之前呢,就是想不到。

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并不能保证企业利润一定成长,他也有可能是下降的,因为企业在商业社会中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还要受到行业状况和经济前景的制约,即使是竞争优势绝佳的企业,在一个全行业不断走向衰落的时候,他也不可避免地最终走向衰败。

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

什么叫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在赚钱这件事儿上,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好。

比竞争对手做得好,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企业首先得有自己的业务,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必然处于某一个行业中,这个行业的界定可宽可窄,但一定要有。

这样,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自己的“肌肉强大程度”(竞争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

我自己对行业的看法是:

一个行业,除了快速增长状态外,其余的状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我管他叫“行业赚钱逻辑崩塌”。

举个例子,比如汽车被发明出来、并被证明可迅速复制以后的马车行业,后者最后几乎消失了。

再比如,互联网爆发式增长以后的报纸行业,虽然还存在,但是阅读量和广告收入,已经是断崖式下跌。

还有,智能手机出现后的功能手机、数码相机出现以后的胶卷,等等等等。

总的来说,在一个原来满足的需求迅速消失——不管是没了还是被取代——的行业,纵然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无比强大、管理层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春。

除了这种“行业赚钱逻辑崩塌”的情况,在其余情况中——不管是略微增长、停滞还是行业萎缩——1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确保他活得比对手好的关键。

每当我对目前大的形势感到怀疑和沮丧时,我就把精力集中到“更大的画面”。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和各种灾难,仍然存在并走向强大。“更大的画面”是值得了解的,而且也是能够看得清楚的。

尽管20世纪以来,美国及中国股市发生了大大小小的“震荡”——每次都有上千条理由让人相信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但是持有股票(好股票)还是比持有债券的收益率高上一倍,这比相信200个专家或是顾问关于经济衰退的语言更能赚钱。

看摘录这段话,你可能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人类是一种容易感性的动物,很容易被当前、或者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影响到我们对于真相的判断,这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股票感到悲观的原因。

我们会对股票感到悲观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似乎有理由这样做”,毕竟未来虚无缥缈,但下跌的股价、满天飞的坏消息、空气中弥漫的悲观情绪,却是真真切切的。

但是,巴菲特和作者对未来的乐观——不管他们有没有意识到——是建立在一些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感受为转移的规律之上的。

这些规律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只是速度有所不同。

远的不说,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出生的时候,跟如今比起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不是获得了天翻地覆的改进?

推荐各位可以去看看《理性乐观派》,想看多一点的话,去看看《国富论》:

分工创造价值,人类永不停歇,我们的物质财富只会越来越多,相信这一点、押注这一点,我们注定会享受社会繁荣带来的财富。

2005年,我们在万科市值为100亿元左右的时候,用10万元买入了万科十万分之一的股权,那么,2005年年底,我们的应占利润为1.35万元,2006年应占利润为2.15万元,2007年应占利润为4.8万元,到了2015年应占利润为18万元左右(分红8万元)。

当然万科历年来大部分利润都没有分给股东,而是用于再投资。再考虑一下, 万科还会更赚钱吗?还能赚多少年?什么时候会倒闭或是不赚钱?这时我们衡量这项投资是否划算就非常清楚了。

摘录这一段,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很有用、也很有意思的一种做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自己的买入股份数,除以公司的总股本,算出自己在这家公司的权益比例,换句话说,这家公司有多大比例是“我的”。

然后,在每年公司业绩出来以后,根据公司赚钱的净利润,算一算公司今年给自己赚了多少钱,这里,要注意看当年的股本是否有变化。

然后,看看这一年的收益率,是否是让人满意的,你可能会得出跟看股价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接着再想想,公司接下来能赚多少钱,更多?稳定?还是更少?为什么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时你会突然发现,股价被你忘掉了,你关注的仅仅是公司的情况:

他所处行业的情况、他相对于其他公司的竞争优势、管理层在做哪些事情、赚来的钱管理层会怎么处理,等等等等。

总之,跟股价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种时候,你会更容易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你的心也会更加沉静,各位不妨拿你们手上持有的公司试一试。

忘了说,作者之所以会想到这个思路,是因为他在全职投资之前,是自己做生意的,跟人合伙开公司。

所以,每年他怎么评估今年的情况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毕竟,外面可没有那么多人,每年报价想买他的股权,他正常会盯着的,就是我的份额占多少利润、以及怎么赚更多钱。

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但是,风一旦停了,掉下来依然是猪。我们的投资并不是去找风口上的猪,而是找到确定能持续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而且是会越飞越高的雄鹰。

大多数读者开始看我的文章,就是2020年年中,到现在大约1年半时间。

这1年半时间里,你们估计已经见证了很多的起起伏伏。

比如,白酒从YYDS到将近腰斩,如今再次时不时掀起波浪。

比如,CXO起起落落,弄不懂到底是赛道还是周期股。

比如,去年年初大火的牧原,如今股价连高峰期的一半都没,还有去年上半年很火的中远海控,如今似乎也没有了当初的热度。

如果你们在股市再呆得久一点,你会见到更多的起起落落,太多的行业、公司一战封神,然后成为热点。

接着,他们逐渐暗淡、消失在公众视线外,事实上,这个过程可能都不需要很久。

有时候想想,我们也只是投资市场中的过客,一波波的人来来去去,有些人和有些公司,就那样擦肩而过,永远不再相见了。

我这个号也是一样的,很多当年熟悉的读者,面孔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有些人一直留了下来,不管你们有没有留下来,这都是世上奇妙的缘分。

如果我们是真的想做好投资,如作者所说,找到那些翱翔的雄鹰,是很关键的。

有时候,他们甚至没有猪飞得热闹、飞得高,但是,鹰就是鹰,猪就是猪,他们注定一个要掉下来,一个要飞上去。

我们投资要成功,不是看谁现在飞得高,而是判断鹰和猪。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他们的挣钱能力和最终的实际收入不会相差很多,但是到老年的时候,他们的财富余额差距会越来越大,可能会有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这里的秘密就是如何储蓄和投资,如何有效利用和分配资金。

其实,我也想过同样的问题,拿一线城市的白领来举例。

假如一个人25岁硕士毕业,起薪20万(这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人的年薪会在100万达到顶峰,拿到这个钱,10年肯定不算久。

假他工作到60岁退休,后面的25年都能保持100万的年薪,这个人一辈子的收入,大约是3000万。

另一个人可能差一些,一开始年薪15万,最后年薪在60万封顶,一辈子的收入,大约在2300万左右。

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人一辈子下来,工资也就徘徊在月薪一万以下啊,不就差很多吗?

如果从打工人的角度来讲,年薪1500万的任泽平,跟你我不也有天壤之别吗?

跨层级的对比,意义不大,实际上你看看自己身边的同事,大多数跟你薪酬的差异,都在1倍以内。

总的来说,对于社会中大部分人来讲,一辈子的工作收入,差距可能真的小于我们的想象,那些真正赚了大钱的,肯定不是靠年底加薪比你多加10%。

你越早意识到投资在你人生中的重要性、越早开始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就能越早体会到这一点。

以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如果你的投资做得不错,35岁以前,每年的投资收益有机会接近工作收入、甚至会超过工作收入。

而在35岁之后,哪怕是同样的收益率,随着本金的积累,你的投资收益,会逐渐远超工作收入,并总有一天,会让工作收入在你的总收入中,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

另外,投资这个事情,不存在能力贬值的问题,你的经验、认知、技能,都会随着岁月与日俱增,沉淀下来的,都是宝贵的财富。

这也是我持续分析公司、大量阅读、热爱投资的原因,跟读者们共勉,希望我们都在财务自由的路上越走越宽,这是我做分享的初心。

文末放个彩蛋,新的一家公司分析,我已经在做了,第一篇分析文章已经准备好,最近就会跟读者们见面。

小小剧透一下,这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你们可以期待了哦,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长牛名单
最确定的行业,如何选龙头
《战胜机构投资者》精华干货
不完美法则11——价值投资的四种盈利方式
教你快速判断一家公司估值,干货精华!
五粮液多少钱值得买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