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杀了最不该杀的人,用了不该用的人,崇祯的自杀大明的覆亡已注定

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砍杀了后宫的嫔妃、公主等女眷,在只有太监王承恩的跟随下逃亡煤山,面对着国破家亡,山河移主,最终以身殉国。亡国之君总是遗臭万年的。然而的亡国之君崇祯朱由检是一个极度勤政的人,这样的人成了回天乏力的亡国君主,更加叫人同情、可惜。朱由检绝对不同于南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这样的昏聩之人,他应该算的上是有骨气的。在执政期间他先用雷霆手段除去魏忠贤,执政之后勤政节俭,不耽声色,不贪欢娱,不喜锦衣华服,不用金银器皿,一日三餐,不见珍馐奇味。他的妻子以国母之尊,亲事蚕课,一件龙袍穿了十几年,缝补得无处下针。皇宫中所费,减无可减,缩无更缩。所有的皇室内帑,从不铺张浪费,一概尽充军饷。对于朝政,一日都不曾荒废。殚精竭虑、企图中兴。

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任何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凡是都有它的必然性。明朝之所以灭亡,固然和他爷爷万历皇帝哥哥天启皇帝脱不了干系,但是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大明王朝也不会那么快的走向灭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崇祯皇帝没有知人之明。崇祯皇帝杀了最不该杀的人,重用了最不该重用的人。崇祯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三个主要敌人,崛起的后金(清),农民起义军,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中最大的敌人应该算是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

第一打击的敌人应该是东林党人,而要打击东林党人就要掌控魏忠贤,虽然此人恶名昭著,如作威作福,弄权残害忠良,但是他的业务能力很强,而且没有谋反之心,但是皇帝不看优点只看缺点。而魏忠贤代表的大明王朝二百年政治格局——内廷。要知道,内廷是明成祖朱棣一手完善的,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左右朝廷政治格局。而作为新上台的崇祯,则因个人偏好或者是治国经验不足,直接彻底的砍掉了内廷体系,这才使得东林党做大,以致到后期皇帝的政令很难实施。在崇祯时期,作为制约臣权的重要机构——内廷,随着魏忠贤的被打倒而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宦官的倒台,则使得东林党的势头趁机冒起来。魏忠贤活着的时候,最起码明朝还是安定的。而且魏忠贤能把整个朝堂局势控制住,说明他是有两把刷子的。而崇祯做错的一点是,他不该把魏忠贤斩草除根,而是应该把魏忠贤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进而利用魏忠贤的力量控制整个东林党。魏忠贤去世后,东林党没人制衡,君臣不是一条心,自然无力对抗内忧外患。国家机器完全掌握在了这些人手中,成为了他们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大臣们只关心私利和党争,无人去关心社稷民生,百姓已经被压剥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明王朝的崩盘只是时间的问题。在除去皇权的忠实追随者阉党后,东林党便毫无顾忌。这些群臣无人关心社稷民生,只关心自己的私人利益。面对这样的一盘死棋,心有不甘的崇祯只能寄希望通过更换内阁大臣来撞撞运气,希望可以撞到一个类似“张居正”式的人物来挽救危局。殊不知张居正这样的任务是不能靠装运气得来的,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对比宋朝自从开国到元佑初百三十年,寇准、丁渭、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不过五十一人。崇祯提拔重用的人,入《明史·奸臣传》的就有温体仁、周延儒二人,而整个《明史·奸臣传》所列者不过十人,其余明朝两百多年中只有胡惟庸、严嵩、陈瑛等六个,而自命不凡的崇祯十七年就占了两个。崇祯年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崇祯对于自己重用的满朝文武,全都看走了眼。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值得信赖托付生死。到了最后关头,只有一个太监追随生死,那些寄予了崇祯无限希望的重臣全都做了无耻叛徒。

第二不该杀袁崇焕这样的武将,袁崇焕本来忠心耿耿。清军的非常拙劣离间计,就能让崇祯皇帝自己摧毁了明朝的顶梁支柱,毁掉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尤其是宁远大捷击退了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崇祯皇帝听信谗言,再加上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一代抗清名将没能死在清人的手上,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可悲可叹。

蓟辽督师:袁崇焕

第三个最该重用孙承宗和孙传庭这样的武将,孙承宗是明朝的一员猛将,为保卫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明朝与后金作战时,接连战败,眼看着边防告急。孙承宗奉命担任蓟辽督师,带领十一万军队,收复了四百多里失地。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将领,安置了百万难民。努尔哈赤被逼后退七百多里,解了明朝的燃眉之急。不过魏忠贤妒忌他,故意陷害迫使他辞官回乡。后来皇太极再次对关内发起进攻,明朝战事告急,孙承宗奉召入京,收复失地,重创了敌军。无奈再次被佞臣陷害,告老还乡。过了几年,后金再次进攻,又是孙承宗带着家人死守城池,保护百姓。这一次孙承宗没能守住城池,自缢而死,一代将军就这样谢幕了。而他的儿子、孙子、侄孙等等族人,全部战死沙场,可谓满门忠烈。试想,如果崇祯皇帝没有听信小人谗言,而是重用孙承宗,后金根本无法突破孙承宗的防线。明朝也就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孙承宗

孙传庭,是明朝后期最重要的一根顶梁柱,为保住明朝江山征战沙场。但是,与孙承宗一样,经常被诬陷,还因此度过了三年牢狱生活。后来潼关之战,孙传庭再次出战。但是当时瘟疫横行,粮草不足,根本不具备出战的条件。可朝廷却一直逼着孙传庭出战,孙传庭只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草率出战,后来兵败,战死沙场。后来还传出“传庭死,而明亡矣”,足见孙传庭的重要性。

孙传庭

第四点,用了最不该用的人,这个人就是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杨嗣昌,是明朝末年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在崇祯支持下,杨嗣昌执掌大权四年,在崇祯时期,这已经算相当长的时间了。杨嗣昌是万历年间进士出身,长期在户部担任主事、员外郎等官职,天启年间魏忠贤作乱之时,杨嗣昌见时局混乱,一度挂冠归隐,回到老家隐居。崇祯初年,杨嗣昌再度出山,迅速获得了崇祯的赏识,历任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等职务。杨嗣昌在明末大臣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忠心不二,不贪财货,勇于任事,他的用兵之才,在崇祯手下大臣中,也称得上是凤毛麟角。在镇压农民军时,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卓有成效,一度把李自成、张献忠打的溃不成军走投无路。在应对关外清军时,他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对策,都可圈可点。但是,杨嗣昌有几个最大的弱点,并且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第一点是他为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将帅不能虚怀若谷,反而不惜痛下杀手。比如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是明末第一流的军事人才,忠心事主,才干卓异,在黑水峪之战捕获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又在潼关南原之战中把李自成打成光杆司令,堪称李自成的天敌。但就因为他生性耿直,与杨嗣昌意见不合,杨嗣昌恨之入骨,百般构陷打击,使得孙传庭含冤入狱,而当时正是明朝对内对外用兵的关键时刻,这样难得的将帅之才却被杨嗣昌关进大牢。宣大总督卢象升,也是明朝末年将帅中的一线人物,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对朝廷赤胆忠心。但他同样因为与杨嗣昌意见冲突,多次与杨嗣昌当面争论,使得杨嗣昌怀恨在心。卢象升带领弱势兵力迎战清军,杨嗣昌挟私报复,坐拥重兵却袖手旁观,不发一兵一卒助战,使得卢象升全军覆没,战死沙场。孙传庭与卢象升都是朝廷急需的数一数二的人才,却遭杨嗣昌以一己之私痛下杀手,使得明朝形势雪上加霜。杨嗣昌的第二个弱点,是他没有知人之明。他向崇祯推荐的大臣熊文灿,力保其才堪大用。结果在张献忠即将被剿灭的关键时刻,熊文灿却露出草包本色,稀里糊涂上了张献忠的当,把张献忠的假投降信以为真,使得张献忠躲过一劫,不久后再度造反,攻破襄阳杀死明朝襄王,给明朝留下无穷后患。可以说,正是因为崇祯重用杨嗣昌,使得明朝末年局势不可收拾,走上了绝路。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崇祯在位的几年,遇到了千年不遇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天灾造成的瘟疫蔓延,但是如果崇祯皇帝能像他的祖先朱元璋和朱棣一样能力,也不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最后崇祯亲手把自己的王朝拱手让人,也怪不得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林党为何会被集体下狱?上百官员联手逼宫,二十四条名不副实
阉党与东林党,谁才是明末最大的祸害?历史早已暗指真相
东林党争?魏忠贤乱政?其实这才是大明灭亡的真正原因,警醒后人
明朝灭亡原因 | 从崇祯厚葬魏忠贤说起...
崇祯若善用这几人,大明续命百年,魏忠贤算一个,袁崇焕不够格
魏忠贤如何清洗反对自己的东林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