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资基金增资潮涌 外资觊觎主导权
合资基金增资潮涌 外资觊觎主导权

 

 


  
  “在中方占经营主导权的公司,随着外资股权比例的上升,外资经营权也必然增加,这正是双方需权衡之处。”
  
  友邦华泰求变
  近日,记者从友邦华泰基金获悉,该公司注册资本金已从1亿元增资到2亿元,成为5家资本金达到2亿的基金公司之一。
  其他4家包括3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建信、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以及汇丰晋信。
  据了解,友邦华泰基金本次增资扩股为同比例增资。
  2005年9月,友邦华泰大股东美国AIG集团和华泰证券,通过股东间的出资转让进行了一次股权变动,出资比例同时由33%变为49%,另外2%由苏州高新持有。
  对于合资基金而言,增资扩股一般被认为是,为业务拓展如QDII、企业年金提供有利的空间和条件,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和增加公司竞争力。
  根据相关规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不低于1.5亿元。这也是开展QDII业务的标准。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则明确,作为投资管理人,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且维持不少于l亿元的净资产。”
  一系列受托资产管理业务都对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提出了相应要求。
  正是如此,诱发了基金公司第二次增资扩股浪潮。
  在去年,光大保德信基金10月获准增资至1.6亿元,海富通基金12月获准增资至1.5亿元。南方基金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华安、鹏华等基金公司也将注册资本提升至1.5亿元。
  第一次增资扩股集中时期在《基金法》颁布之后,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一亿元人民币”,当时,不符合规定的长信基金、嘉实基金、兴业基金等纷纷增资扩股。
  就增资扩股,海富通基金总经理田仁灿曾表示,增资和股权比例的调整,意味着公司在运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上,将获得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也将为未来的业务拓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据悉,华宝兴业、泰达荷银等合资基金公司都在进行增资扩股工作,并有望在近期内对外公布。
  
  股权格局调整
  “当然并不是所有基金公司的增资扩股都非常顺利,有多家合资基金公司的谈判持续一两年仍没有突破。”业内人士透露。
  对于合资基金而言,增资扩股的进展不顺,并非资金问题,而是普遍面临的外方股权增加因素。
  根据相关规则,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上限将可从33%提高至49%。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国投瑞银、景顺长城、上投摩根等10余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东将股权比例提高到49%的上限。
  “一方面是价格问题,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经营权的控制,双方最初的谈判都会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业内人士表示。
  “在中方占经营主导权的公司,随着外资股权比例的上升,外资经营权也必然增加,这正是双方需权衡之处。”消息人士表示。
  目前,绝大多数合资基金中方股东占有控股地位,但经营权基本掌握在外方手中。不少外方股东的初衷还是希望能够控股基金公司甚至独资,在合资谈判时,往往与中方股东约定,由外方主导经营。
  不过,在未来,合资基金中的外方股东占主导地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今年成立的诺德基金公司尝到外资控股“头啖汤”,在三家发起股东中,长江证券和清华控股分别持股30%和21%,而诺德·安博特公司出资4900万元占49%,处于相对控股地位。
  外方成为合资基金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此前只有景顺长城基金的外资股东景顺资产与长城证券各持49%的股权,属均等持股。
  业内人士认为,在外资相对控股的基金公司,外资股东将会在资金、专业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大投入。
  
  合资基金的未来
  “对于合资公司来说,无论是增资扩股还是股权比例的重新分配,都是在寻求股东层面的稳定,保持治理结构上的均衡。”业内人士表示。
  自2003年首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无论在公司数量还是管理规模,合资基金的发展势头都相当迅猛。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上投摩根、海富通、招商为代表的合资基金,100亿左右的管理规模,使得他们在解决生存危机之后,逐渐实现赢利,站稳脚跟。
  田仁灿认为,合资基金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上,外方成熟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包括了理念、治理结构、流程管理、风险控制等,在基金同业纷起效仿后,给国内基金发展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合资基金获得的并不都是掌声。
  客观说,在国内基金业依旧是业绩决定论的游戏中,除了管理制度,合资基金并没有体现出更多的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在治理结构、公司管理以及行业经验上,合资基金带来的冲击和理念不可抹杀,但回归到现实的行业发展上,合资基金仍需要面对考验。
  来自本土的广发、易方达、南方,依靠业绩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依然牢牢把握着第一集团的领军地位。
  从行业情况看,合资基金公司的体制优势尚未得到完全体现,所谓的体制优势也没有迅速转化为商业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基金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引入外方成熟的理念,同时合资基金公司的本土化,适应客户需求和对投资市场的认识也不可忽视。
  “即使某些方面有些超前,但合资基金同样面对着不小的经营压力。”基金业人士表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外资保险福音来了!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出炉 五大修订必须要关注!
摩根大通或2.4亿控股上投摩根,券商、基金行业外资控股大爆发
证监会00:36发布!即日起设立合资券商全面开闸,最快最全解读全在这里!
29日凌晨证监会发布一重磅文件
剖析天弘基金股东大战背后的“期限错配”,内蒙君正操盘手当三思
相继退出合资公司,“多情”蔚来收心养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