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后竟成了嘴炮王,祸从口出满门抄斩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人人都听过,小时候的孔融很是乖巧懂事,被传为兄友弟恭的佳话。我们如今教育小朋友,会给他们讲这个典故,要他们从小就学着懂事。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小时候懂事的孔融,长大之后却越来越不懂事,不但一点也不懂得“温良恭俭让”,更是成为三国时期有名的“嘴炮王”,也正是因为他的口舌太可憎,而招致杀身之祸,还连累家人全部被株连。
由此可见,小孩子长大是会变样的,有些熊孩子长大后会变成好男人(比如我),而有些老实孩子长大后却变成坏叔叔。
孔融十岁那年,便表现出他“大嘴巴”的特点。这一年,他随爸爸去洛阳拜访李膺,李膺这个人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不太喜欢跟人打交道,对于不太熟悉的人一概不见。
仆人拦住这对父子,不让他们见主人,孔融却大大咧咧地说:“你这人好不知趣,我家与你家主人是世交,你敢不让我们进去?”
仆人被吓坏,赶紧放他们父子进去,结果把李膺气得呼呼喘大气,他根本跟这对父子不熟,哪来的世交?这个小时候让梨的熊孩子纯属是个大忽悠,八成那个梨有虫子洞,或者他根本吃不掉,又或者他更喜欢吃杏子,才会把梨让给别人。
见李膺不开心,孔融又说:“我的祖先是孔子,你的祖先是老子(李耳),我的祖先认识你的祖先,还跟你的祖先请教过学问,咱们两家还不算世交啊?”
李膺被逗乐了,认定这熊孩子的嘴巴不得了,将来肯定是个超级“大嘴炮”,十有八九坏事就坏在这张嘴巴上。
或许李膺是个预言家,孔融还真就因为自己这张嘴而惹祸了。长大后的孔融以“孔子后裔”的名牌身份混入了官场,他为人很是正派,弹劾贪官污吏毫不嘴软,尽管得罪了很多人,名声却越来越大。有些被他弹劾的人很不爽,买通刺客去杀他。但刺客知道自己要杀的人是孔融后,直接不肯接单,并且义正言辞地对委托人进行劝说“你可知道孔融有百万粉丝么?杀了孔融,融粉们会用口水淹死你。”刺客这番话吓得委托人再也不敢去惹孔融了。
等到董卓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别人忌惮董卓,孔融却根本不怕他,屡屡跟他对骂。等到诸侯纷纷讨伐董卓的时候,孔融也加入了,不过他打嘴炮行,舞刀弄枪真不行,要不是命好,每当危难关头准有人相救,这位超级嘴炮王早已经被董卓军把舌头割掉了。
剿灭董卓之后,孔融的北海城被袁绍夺了去,但很快又归了曹操。曹操看孔融常对人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人,对他还不错,让他继续当官。但他屡屡跟曹操唱反调,引经据典、妙语如珠,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
曹操攻打北方游牧民族乌桓之时,孔融跑来对曹操说:“你脑子秀逗啊?去打那种边疆小邦做什么?你这么有闲,要不要把周武王时候不进贡的古国肃慎、偷走苏武牧羊群的丁零也顺带教育一下啊?”
曹操气得不行,但看在孔子的面子上,并没有为难他。没过多久,孔融听闻曹丕要把袁绍儿媳,那位绝美人妻甄氏娶回家,他跑来对曹操说:“你知道武王伐纣的时候,纣王把妖女妲己赐给了周公吗?”这话说完,自认为学富五车的曹操傻眼了,他没有听过这个典故,真没听过。他马上让孔融说一说,这个典故记载在哪本史册当中?
孔融笑着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从今天发生的事来看的话,推测以前大概也这样吧!
曹操气得脸红脖子粗,原来根本没有这个典故。屡屡让曹操下不来台的孔融最终惹怒了曹操,他要除掉这个如同《大话西游》中唐僧那样的嘴炮王,不然耳根子永远也不会清净。
于是乎,曹操命亲信罗织孔融的罪状,将孔融全家都处死,就连未满十岁的孩子也不放过。
可怜孔融,以礼让家人而名满天下,却因为大嘴巴而连累家人,“祸从口出”这四个字,看来是真实不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融让梨与人生浮沉
如果你是曹操,你也会这样杀了孔融
孔融让梨不让言
【涨知识】死于“嘴欠”的孔融
孔融不识时务、任意妄为之祸根,源于幼年教育引导不当
孔融:让梨酿成的大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