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说中医的“剑宗”与“气宗”

在正文开始前,先看一段对话:





刘:越弟,你老实讲,你把内经运用到临床成效如何?

陈:内经指导临床,我用得最多也就是至真要大论篇的六气治则那部分,有的时候记不起成方会依靠那些东西组方,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对于常见病来说,但是我也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法随心所欲。至于其他篇目还真没有自己实际临床实践过

刘:你这是老实话。把内经理论运用到临床最厉害的也就是金元宋时期

陈:金元时期对内经的运用,就我所理解,还是以运气七篇的内容为主来发挥的比较多一些。

:内经经脉这一块都占四分之三了。剩下的除了基础理论,偏于运气也正常。你平时辩证的切入点是什么?就是如老师病案那样吗?

陈:我辩证更多的时候也是从五运六气作为切入点,尤其是六气,外感看六气,内伤病我也多从内在的六气来看,我觉得无论内外,总不过六气,痰,瘀之类的是六气的一个变化形态。

刘:嗯,是这样。先定病性,再定病位。你觉得这种方法与伤寒论的诊疗方式优缺点是什么呢?

陈:被封在家这段时间,又重读素问,算是按照老师要求每年读一遍吧,我又根据网上给出的玄隐遗密和内经的对照表,对照玄隐遗密看了一下,玄隐遗密相关篇目多出来的内容只是把内经有的东西表达更详细了。现在很多声音都在说伤寒论和内经不是一个体系的东西,但就运气的方法和伤寒的方法,优缺点我还真说不好,因为我对伤寒的熟悉程度还差很远,更别说灵活运用了。一般我用伤寒的方子,加减的时候,原来是考虑药的功效主治,现在首先是性味,然后结合一下药效,但运用也还不熟练。

刘:做学问就得有这个态度,实事求是。我跟老师的区别现在也在这里。老师在运用上偏重于穷理,以五运六气为切入。我目前偏于以六经大纲为切入。

陈:越学越觉得自己是文盲,以前觉得自己还知道一点东西,现在感觉啥也不知道。

刘:对了,就是这样。我都不敢乱说话了。

陈:所以老师说,你们大师兄现在越来越沉寂,越来越不说话了,当年满世界踢馆的劲头没了。

刘:咋老盯着这个不放呢。人都是会进步的嘛。你回头把内经与伤寒再融合试试看;我觉得他们有区别;各有利弊。

陈:我摸索着看看,用内经解释伤寒,有的地方有点牵强,说不太通,仲圣写伤寒,自己说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这些,可能都参考了一下,把各家学说取出符合他当时临床情况的内容,然后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学术体系,有矛盾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单纯用内经解伤寒也不对。

刘:那进入死胡同了,从临床出发才行,从辩证出发。

陈:对,单纯内经解伤寒就进入死胡同了,说到底,人是立体的,临床也就是立体的,指导临床的古籍也是立体的,不是单纯的线与线的关系

刘:对,放在该用的地方就行了。但是,切入点要简捷才行,易简则易从。

陈:单刀直入,才能快准狠。

刘:目前我是如此认为。

陈:大道至简。

刘:这不是不穷理啊。

陈:两者应该不矛盾,只是可能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吧。

刘:是的


因为自己才疏学浅,而师兄学识之深,我实难望其项背,所以每次和师兄聊天一方面颇有压力,另一方面颇有收获。这次聊天结束的当晚做了个梦,身边一堆古籍,每一个字我都能看懂,但放一块我就看不明白了。看来我是没有陈士铎的机缘,能够梦中听上古圣人讲经传道。

其实与师兄讨论的内容总归来说是《伤寒》与《内经》的问题。也是现在讨论非常多的“经方派”和“医经派”的问题。经方派认为,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派以汤药实践治病为主,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则为以生理理论针灸为主,其中一部分经方派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没有一点关系。我在知乎曾经看到一个自诩经方派的人,在各个角落宣称几千年来学《伤寒论》都学偏了,尤其金元之后更是南辕北辙。我实在忍不住就问她说,张仲景自己都说撰用素问、九卷等,怎么《伤寒论》就和《黄帝内经》没有关系了,她的回答就一句话,《伤寒论》的序是伪作。

事实上,确实难以用《黄帝内经》去解释《伤寒论》的所有内容,但也不能直接证明《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没有任何关系。远的不说,就说金元四大家,朱震亨曾师从罗知悌学,授以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之书,最终却提出与三家完全不同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这能说朱丹溪与张元素、李东垣等不是一脉相承么?清朝乾嘉年间名医王丙撰《伤寒论注》,用药以温散、温补见长,其外孙陆懋修承其学,为同治朝名医,却擅用辛凉、苦寒,所以学术观点不完全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并不能否定师承或者传承关系。更何况张仲景在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素问》和《八十一难》我们至今能读到,《阴阳大論》说是失传,但近两年公布的《玄隐遗秘》中有一篇便是“阴阳大論”,且不说《玄隐遗秘》是不是伪书,张仲景写作《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参考的书目很多,那他综合所有参考资料,总结出符合他所处环境的临床实际在正常不过了。

说来说去,医经与经方之争,和金庸先生的小说《笑傲江湖》里面的华山派“剑宗”与“气宗”之争倒是非常相似。剑宗与经方派何等相似,单刀直入,剑法看似简单,但是杀伤力却很强;医经派则类气宗,虽然看似杀伤力不如剑宗,但修炼到大成,未必弱于剑宗,其实看小说的结局,最后的赢家是令狐冲,算是剑宗和气宗共同的传人了。

所以,也许《黄帝内经》不能完全解释《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但是并不代表《黄帝内经》与《伤寒论》没有关系。或许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才能窥探医经与经方的秘密,然后融会贯通。我一直认为,人是立体的,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立体的,那指导致病的经典也应该是立体的,在这样一个立体的世界观里面,线与线,面与面永远是不完全的。我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医道生涯中,我能够在医经和经方有所得。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 汉医正源 -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振兴国粹-志在传承-中医...
从经方再出发
六纲与“六经”的区别
灵素之问|西汉侍医李柱国传(中)
五运六气,非《黄帝内经》原有内容金栋按:...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