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医案与点评………桂亮针灸

医案是历代医学家留给我们的最重要临床资料,今摘录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一则以示古代名家针法之神技,为后学之典范。二则通过历代名家医案的赏析与点评,从文字之间跨越时空与先辈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溶入他们的思想与心灵。历代医书中经络学说贯穿在辨证论治中,指导临床实践,明代喻嘉言说:“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通过这些针灸医案的赏析与点评,让我们后人领略到先辈深厚的中医理论根基,以及高超的针灸神技。反之没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犹如无源之水,临阵自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正因为这些名家先辈理论功底深厚,针灸技法纯熟,自然能够救危难于顷刻,针下顿起沉疴。希望通过对这些名家医案的析赏与点评,从中能够领悟先辈们的针灸理念与思想,在今天能够再创辉煌!

1、孙思邈
孙真人、药王、千金要方,不用我多说了吧,孙真人善针、灸、药,著作中记载灸多于针,非真人不善针,实在是针乃仁术,非其人而传其术,害人甚多,故药王隐而不言。
“时有保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米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台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映,气息即通,明日饮啜如故。”
点评:手阳明经上行的一支: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经脉所过主治所疾,因此取次指商阳穴。井主心下满,通过泻商阳穴,使金气肃降,大肠之气通焉,已收功效。

2狄梁公
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见稠人广众,聚观如堵。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筋。或触之,酸痛刻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绳,目睛翻白,痛楚危亟,倾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针寸许,乃询病者: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抽针而赘应手而落,双目登如初,曾无病痛。其父母眷且泣且拜,则以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命之危逼,吾盖急病行志耳,吾非卖伎者。不顾而去。

点评:此案关键之处在于针刺手法,能够达到气至病所的疗效。在针灸的临床中,针刺手法是治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在治疗鼻炎鼻塞不通或重感冒等疾病中,也借鉴此案针刺风池穴行气至病所手法,使针感传导至鼻,一则祛风,二则解表,鼻塞者针下立即畅通,伤寒者立即解表发汗,头痛立除。此二者虽然功效不同,但其理则一也。因此如果针灸技法娴熟,对于奇病怪病也有特殊的奇效
3治针道士
德宗时,有朝士坠马伤足,国医为之针腿。去针时,有气如烟去,夕渐困惫,将至不救。国医惧。有道士诣门云:"某合治得"。视针处,责国医曰:"公何容易!死生之穴,乃在分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公亦好手,但误中孔穴"。乃令舁床就前,于左腿气满处下针曰:"此针下,彼针跳出"。言讫,遂针入寸余,旧穴之针拂然跃出,气出之所,泯然而合,疾者当时平愈。朝士与国医拜谢,以金帛赠遗,道士不受,啜茶一瓯而去,不知所踪矣。
点评:国医善针以调气,因此道士曰“公亦好手”。不过正因为善于调气,所以取穴时更当深思熟虑,正如道士说言:死生之穴,乃在分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国医本意重在祛邪,可惜国医误中孔穴,并且补泻不得要领,火候没有掌握,致使针下正气出如烟,形将至不救。道士以气满处下针,引气入针下,彼处针下虚空吸力顿失,旧穴之针自然跃出,气出之所,泯然而合,疾者当时平愈。笔者还有一些浅见:此国医虽是好手,惜针下基本功不扎实,也就是指力不足。如果指力浑厚,发现异样可立即起针,可免许多不良后果。笔者在行针之时,针下经常遇到邪气膨胀,以至于针具经常被邪气打弯。正因为针具打弯,即使在彼处下针,旧处仍无法松开,只能凭借指力慢慢起针,故此才有此一说。
4气疝(足厥阴肝经
齐北宫司空命妇,疝气客膀胱,虽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谓腹之所以肿者,厥阴之络结小腹也。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按意治病,纯用火齐汤,所谓得意佳作也。不知此病之愈,得力在灸。以厥阴病,灸厥阴脉,一灸而舒。吾之攻灸,有鉴于斯。
点评:病见寒气则遗溺,经云:寒则温之,温灸去寒内攻有力疗效快捷也。《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今厥阴之络结小腹,且病见寒气则遗溺,寒则凝结,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当灸太冲穴,厥阴之脉乃太冲脉也。因此一灸祛寒,二则散结,三日疝气散,当愈
 
5甄权(手阳明大肠经)
鲁州刺史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莫能疗,甄权曰:"但将弓箭向垛,一针可以射矣"。针其肩髃一穴,应时即射。

点评:肩髃一穴乃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交会穴,《难经·二十九难》: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因此病在阳,则阳结急,且阳明之经多气多血,针刺肩髃不仅治疗结急之患,又可引气血疏通经脉,则风患自去。应时即射,实为针刺后配合运动,使关节滑利,加速血气之流通 
6蹶上为重
川王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痛渐已。寒水有反激力,足以使热从上出。针刺有温泻力,足以使风从下泄。下泄则心懑除,上出则头痛止,不用汤药,盖亦可治病也。
点评:此案蹶上之意为头痛的病机为气逆于上,得之沐发未干而卧,引起头痛身热,实乃受寒湿中阳明。《内经》云:“伤寒二日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治疗法当引热下行。“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此为表里双解之法。《内经》曰:诸治热病,以饮之于寒水乃刺之。今蹶上为重,以寒水拊头,以解表热,刺足阳明脉,以解内热,由此内外皆解。
7热蹶
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臣意告曰:热蹶也。则刺其足心各三所(即三壮也)。按之无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饮酒大醉也。大醉者,至于四肢发风斑,或腹下脓疮累累。若用泻剂,中气愈虚,长热不退。刺其足心,以泄内热,诚捷诀也。予愿师事之。樊阿注。
点评:懑者烦闷也。热蹶者,因受邪热,阻碍阳气运行,阳郁于里不能外达也。足心乃肾经井穴涌泉穴也,刺足心以泻内热,病旋已。此案关键之处在于“按之无出血”,谓之祛邪不伤正,高妙之处为勿伤肾气,这其实就是火候的把握。刺血者出气,刺血出气是不得已才用之,千万不可滥用。从扶正的角度来讲,通过疏通经络之法,化淤血为活血,岂不更佳?毕竟刺血易伤正,气随血出容易伤及正气。此案泻内热,分寸火候把握恰到好处,滴血未出邪祛而不伤气,诚为后学之典范。


8、张洁古案
东垣曰:一富者前阴燥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先师治之曰,夫前阴足厥阴之脉络,循明器出其挺末。凡臭者,之所主,散人五方为五臭,入肝为燥,此其一也。当于肝经中泻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经中泻少冲,乃治其标。

点评:此案运用五行配穴之法简洁明了,且疗效卓越。前阴燥臭,针行间泻火穴肝治本,针少冲清心治标,实则泻其子也,心经之木穴少冲,标本兼治而疾病除。
9、杨继洲
()己卯岁.至建宁,腾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予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予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矣。后投除湿化痰之剂,至今康健,诸疾不发。若作虚寒,愈补而疾愈结,可不慎与。


(
)壬申夏,户部尚书王疏翁,患痰火炽盛,手臂难伸,予见形体强壮,多是湿痰流注经络之中,针肩顒,,疏通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之湿痰,复灸肺俞穴,以理其本,则痰气可清,而手臂能举矣。至吏部尚书,形体益壮。
按:两个病例虽都是手臂难伸,但病机与兼证不同。前案脉沉滑、恶寒体倦,是痰阻经络的表寒里实,阳郁不得宣发之证。背恶寒为外邪侵入,因肺主表,故针肺俞以散外邪,针曲池助肺气舒散,针足三里,阳主动以通阳宣发调气机,困倦除而体轻健。而后再投除湿化痰之剂,诸疾皆除。后案是湿痰流于经络,湿为阴邪,肺为储痰之器。故灸肺俞温肺调理其根本,针肩顒以疏通经络之湿痰,而手臂能举矣
10杨继洲医案
戊午春,鸿胪吕小山,患结核在臂,大如柿,不红不痛。医云是肿毒。予曰此是痰核结于皮里膜外,非药可愈。后针手曲池,行六阴数,更灸二七壮,以通其经气,不数日即平妥矣。若作肿毒,用以托里之剂,岂不伤脾胃清纯之气耶?
点评:此案表达了针药之区别,针以通经络,而托里之剂入口易伤脾胃清纯之气,因此用药首要考虑脾胃矣。泻曲池通其经气不伤脾胃正气,此为针之优势也。
11杨继洲医案
己巳岁夏,文选李渐庵公祖夫人,患产后血厥,两足忽肿大如股,甚危急。徐、何二堂尊召予视之,诊其脉芤而歇止,此必得之产后恶露未尽,兼风邪所乘,阳阴邪正激搏,是以厥逆,不知人事,下体肿痛,病势虽危,针足三阴经,可以无虞。果如其言,针行饭顷而苏,肿痛立消矣。

点评:此案本为血厥,诊其脉芤而歇止,则当治其本,本愈则标除。补足三阴经,补气则血生,救危难于顷刻也。
12、杨继洲医案
甲戌夏,员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次年升职方,公问其故。予曰病有标本,治有缓急,若拘于日忌,而不针气海,则块何由而散?块既消散,则气得以疏通,而痛止脉复矣。正所谓急则治标之意也。公体虽安,饮食后不可多怒气,以保和其本;否则正气乖而肝气盛,致脾土受克,可计日而复矣。
点评:经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今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实乃标本兼治元气得复,而后方可再图其他。人神禁忌可做参考,切勿拘泥,当断则断不可踌躇不决,方可胜券在握 
13、杨继洲医案
辛未夏,刑部王念颐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于其间,此疾在肺膈,岂药饵所能愈。东皋徐公推予针之,取膻中、气海,下取三里二穴,更灸数十壮,徐徐调之而痊。东皋名医也,且才高识博,非不能疗,即东垣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非针莫愈,必俟夫善刺者,刺期门而愈。
点评:此案重在引气下行,取膻中、气海,下取三里二穴,实则气行有通路,三焦打开引气下行,肺清肃下降之路通矣。后案《伤寒论》云: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4、杨继洲医案
戊辰岁,户部王缙庵公乃弟,患心痫疾数载矣。徐堂翁召予视之,须行八法开阖方可,公如其言。而刺照海、列缺,灸心俞等穴,其针待气至,乃行生成之数而愈。凡治此症,须分五痫,此卷前载之详矣,兹不悉录。

点评:《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惊而发,心烦闷乱,躁扰不宁,舌多吐出,涎沫满口,来时速而去亦速者为心痫,其根在心治当顺其气。此案结合八法开阖,按时取穴效当更佳。刺照海、列缺,灸心俞,取其列缺通任脉降肺气,配照海一则滋阴降火二则升降有序,灸心俞一治其根本,二来亦可心肾水火相交,针灸共济理当得愈
15、杨继洲医案
己巳岁,尚书王西翁乃爱,颈项患核肿痛,药不愈,召予问其故?曰项颈之疾,自有各经原络井俞会合之处,取其原穴以刺之。后果刺,随针而愈,更灸数壮,永不见发。大抵颈项,乃横肉之地,经脉会聚之所,凡有核肿,非吉兆也。若不究其根,以灸刺之,则流串之势,理所必致矣。患者慎之。

点评:经脉所过主治所疾,在临床中如不能运用截流之法,则病势有流窜之忧。因此在实战中需要审时度势,究其根理其经,辨析病灶之所处,补泻分明围歼病灶,使邪无处可循聚歼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大成》医案评析(三)
慢性咳嗽1年多 针灸医案
王居易针灸医案:手太阴、手厥阴治疗咳喘
试析《针灸大成》医案论治肿瘤的学术特色
浮郄穴治疗不寐症机制浅谈
经络辨证——写给针灸医生的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