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悦读】青海作协副主席的两篇深情散文

一枚顶针

                                                文  杨廷成

 

母亲离开我们快四年多时间了,尽管她老人家在生前弥留之际,将自己的一些贴身物件详细地做了个交待。她根据村里的那些和她亲近的老人和亲戚间与她同辈的女人们的喜好,把她很珍爱的东西做了简单的赠予留言。但睹物伤情,我们兄妹一直没有去整理那些个遗物,它们就静静地躺在衣柜里、箱子里,似乎还在等待母亲一件件地拾起,眼神中荡漾出爱怜的神情。

今年夏天的一个休息日,我从城里回到乡下,兄妹几人打算遵循她的留言,把那些镯子、手机、按摩器、扩音耳机、衣物整理出来赠予她的生前玩伴们,也算是了却一桩她的心愿吧。在小妹整理遗物时,一枚指环样的金属物件从柜子里滑落到地上,与地板砖相撞的一瞬间,发出一声悦耳的脆响,在地上旋转了几圈后安静地躺在那里,在午后的阳光下闪耀着金黄色的光泽。

刚上学的小侄女蕾儿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捡起那小东西后,拿给她姑姑看,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当我的目光落到她手上时,看清那是一枚顶针,这东西在如今的农村早已寻不见踪影。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顶针与乡下女人们终日相伴,那些年母亲瘦弱的手指上常常戴着一枚顶针。昏黄的油灯下,看着母亲缝衣纳鞋的身影,那是我此生难以忘怀的温暖场景啊。

小时候,家境贫困,我们一家大小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布鞋全是由母亲一针一线地缝制而成,粗糙的土布、缝衣针穿透它十分吃力,全靠母亲戴在右手中指的那枚顶针,将明晃晃的钢针死死地顶住穿过衣物。尤其是在纳鞋底时,母亲先是用锥子在鞋底上穿透一下,然后把系着麻绳的钢针插到缝隙间,再用顶针把钢针顶过去,最后用力拽过去,有时实在手劲无力,她就会死死用牙咬着钢针把它拽过去,这才算是一针。要知道,一副鞋底有时就这样纳上几百针才能完成。那是一件多么枯燥无味,而费心劳神的活儿呀。但母亲除了每日白天繁重的农田劳作之后,夜夜都在重复着这种缝缝补补的活计。我至今还记得在那些漫长的冬日里,木格子窗外寒风呼啸、雪粒打着窗纸噼啪做响,那方土炕温暖如春,一张木制的炕桌上油灯忽明忽暗地闪烁着一圈光晕,这一头,我爬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双手抚腮,看那油灯结起灯花时,就用一根细长的钢针把它挑落,那一头,年轻的母亲一边给我和父亲缝制过年的新衣新鞋、一边给我讲述着什么牛郎织女、白蛇青蛇的故事。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就是用这么一枚普普通通的顶针,给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乡村人家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盼望。

母亲和她同辈的乡村女人一样,从来没有进过学堂、也不识半个字,但她教育我们兄妹三人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一些极其细微的事,使我们受益终生。我高中毕业后,一个极其偶然的机遇就到县城参加了工作。有一次休息日,我回到乡下与母亲闲喧时,知道了母亲正为弟弟不用功读书的事烦心不已。

那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好多了,衣服、鞋子都不用母亲一件件、一双双地再辛苦操劳了。但她每年仍然还是给我们兄妹每人做一双鞋,来打发乡村寂静的漫漫长夜。那天晚上,我们还是围着母亲坐在土炕上看她做针线活。母亲每次使劲用顶针把钢针顶过鞋底,又习惯性地把那枚钢针在她已经泛出花白发丝间捋了一下后,看着我们说,这人呐,活一辈子也不容易,就象做这针线活,你想要这针穿过鞋底,你要永远准备好一个顶针,并且一针一线、紧紧凑凑地把这活做完,哪个地方你偷懒少做了一针,那个地方就会早早地开线穿帮,这双鞋也就穿不成了。听完这番话,我感慨万千,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谁都要时刻心里揣着勇气和毅力的这枚顶针,你前行的脚步才会如母亲手中的钢针穿越艰难与困苦,去完成一个个梦想。

在这近20年的日子里,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母亲也一直疾病缠身,我再也没有看到她做针线活的情景,但我没有想到,当年那枚极其粗糙的顶针她老人家一直珍藏着。我想,也许是她老人家在闲暇之日,时常把它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回味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岁月,几多回味、几多感叹哪。

如今,这枚顶针我已带回省城的家里,还用心地在古玩市场上淘到一个十分精制考究的红木盒子,把它放在里面,它的质地也许仅是一块生铁而已,但我想起当年在田野里劳作的母亲把它时常戴在手指上时的情景,我觉得这一枚顶针它比黄金指环纯正,比钻石宝戒高贵,它就是母亲,这个乡村女人一生的情操。

 


 

一地菊色

文 杨廷成

 

初秋的山里静极了。

一场过山雨刚刚洗浴后的田野里,到处都弥漫着青草味的气息,风吹过,路边的小叶杨细小的树枝哗哗作响,仿佛有人轻轻地在耳畔絮语。独自一人行走在这高天厚土的旷地里,似乎能听得见自己轻浅的脚步和暗自喜悦的心跳。

阳光从云层间泼洒而来,这闪耀着七色光斑的瀑布从天幕之中倾泻到大地上,使人身上暖洋洋的。刚刚转过一个弯道,蓦然间,我看到眼前的乱石丛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走近细细一看,原来是一丛丛、一簇簇盛开着的秋菊。

也许是被刚才的雨丝儿浇润,每一枝仰脸微笑的花蕊间都挂着晶亮亮的露珠儿。这一地的菊色,蓝色的犹如宝石熠熠生辉、红色的好像火焰熊熊燃烧、黄色的恰似金箔闪闪发光、白色的就是纯银朗朗明澈……我在想,是谁在这荒山野岭的一偶,撒播下这些希望的种籽,在秋风中开放着悠远的思绪。

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又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那个湟水北岸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在我的记忆中,年轻时的母亲是一个极喜种花的农妇,在我的少儿时代,每年春天,勤快的母亲就会在小小的庄廓院里和院以外的角角落落种上各色各样的花朵,但她最喜爱种植的就是菊花了,依她的话来说,在这所有的花里面,唯有菊花是最易种植的,它不挑土壤的肥沃与贫瘠,不论阳光的爱抚与远弃,不管水份的湿润与旱涸,只要你在春天播下针尖般微小的种籽,一定会在秋天里看到灿烂、繁硕的花朵。是啊,母亲喜爱的菊花所赋有的秉性,不也正是如母亲般那些许许多多乡下女子做人的品格吗?

记得那些年,立秋过后,宽宽窄窄的土巷空地上开遍了菊花,那些大我们几岁的邻家姐姐们每天上学时,就会摘下一朵插在乌黑发亮的辫子上,欢呼雀跃着如快乐的鸟儿飞出村子,看着她们欢快的身影,母亲就会斜依着厚重的木质大门,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那时节,小小的庄廓院里香气四溢、繁花摇曳、一只只粉蝶在菊花丛中上下翻舞,的确是一个快乐的童话世界。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但我老家村子里的那一条巷道里,家家户户的婶婶、嫂子们依旧有种植菊花的习惯。每当秋天从城市的喧嚣中回到故乡宁静的怀抱,那一巷道的菊色在秋光中尽情舞蹈,似乎是翘首期待的母亲,在盼望她的儿子从远方归来。

夕阳流金,我们不舍离开这山地里盛开的一地秋菊,几行多年前为纪念母亲辞世而写下的诗行跃入脑际:旷野/这一地灿烂的菊色/在秋光中是如此的耀眼。是谁/擎起这一支支燃烧的火炬/为我温暖这即将到来的寒冬。我想,此时,故乡的菊花也是绽放这样姹紫嫣红吧。

在这山里旷达而纯净的天空下,人淡如菊;

在那故乡厚重而宽阔的土地上,菊美如人。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平记:记忆中的穿布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母亲的针线活
顶针里的爱
一生要缝多少颗纽扣?
顶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顶针这个物件,有多少年没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