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岩松的新闻私塾



 


 

敬一丹 今天 11:32


【编者按】

本文为敬一丹新书《我遇到你——30年央视奋斗,30年社会变迁,30年百姓故事》独家连载第二篇。今年4月,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己在央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的历程,而这,也是见证中国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的历程。

——————————

眼前这个人他有一点酷

手不释卷总拿着茶壶

经常也会跑一会儿步

爱着巴蒂最爱师母

他让我抛开陈旧教科书

他教我读懂人性的最初

新闻不是曾学的面目

我在这里重新起步

老白老白我们去哪啊

因你新闻世界变得很大

……

老白老白你像一本大书念着你就不怕输

老白老白你像一本大书请让我慢慢阅读

学生们用《爸爸去哪儿》的曲调,这样唱着他们的“校长”白岩松。

甲午之夏。毕业季。

我来到坐落在北京万柳的北大电视研究中心。这个熟悉的地方被布置起来,有一种新鲜的气氛,红色的横幅上,贴着菱形白纸,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东西联大首届学生毕业典礼”。手写体,很像30年代,让人想到西南联大的味道。

两年前,就在这里,北大电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在商量,有没有什么新方式和年轻学子们沟通交流?能不能创出一种有效的研修方式?岩松一直是研究中心的最活跃的研究员,很多研究活动都是他的点子。讨论中,精英、前沿、媒介领袖、工作坊,一个个词碰撞着,有一个词很有吸引力:私塾。

议论着,想着,而真正动手做起来的是白岩松。

白岩松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挑选了十名在读研究生,每月一天相聚,新闻私塾开课了,一个以往没有过的研修方式开始了。学生来自东边和西边,于是,就叫“东西联大”。

岩松做这件事我一点都不意外。作为媒体人,他有新闻理想,不传播毋宁死,以传播为乐,以分享为乐,具有影响他人的欲望。同时,他具有诲人不倦的气质,愿意并善于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向后生传授,在传授中始终保持激情,这样的人太适合当老师带学生了。

让很多人好奇的是,学生们在各自的学校都有系统的课程安排,岩松的课有哪些独特的东西?岩松经常给同学们开书单,让学生写书评,讲新闻评论,讲标题,当然都是白氏讲法。有时岩松还给同学们讲自己的经历,讲北漂,讲蜗居,讲音乐……东西奔波,课上课下,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教学费精力费时间,白岩松是最忙的主持人,他的节奏快得如一路小跑,不知他怎么挤出时间的,而这一切都是义务的,岩松说,这是软性公益。是啊,他付出的是时间,有什么比这种付出更慷慨呢?

第二届的同学为首届同学操办的毕业典礼有点儿像个大party。众学子围绕着白岩松,学生们管岩松叫:校长、师哥、老白、师父。这些称呼里有着多重含义。他们唱《老白,去哪儿》:

老白,这个月要看书吗?

要啊。

那可以不写书评吗?

想什么呢!

…………

岩松应和着学生的歌声,看起来开心轻松。其实,他恐怕是难以轻松的——当他的新闻理想和新闻现实冲突的时候,当他不被理解的时候,当他的价值观实现遭遇阻碍的时候。他说,在做新闻方面,我的能量只发挥了50%,甚至不到。在年轻同事们看来他永远在奔跑,在进取,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各种获奖榜上,而他自己说:“我不知道我能扛多久,电视还能在传播这个阵地上扛多久?”但我一直相信,他是有长跑准备和长跑能力的,他似乎不用外在动力来驱动,内心力量足够强大。

每每看到他的坚持,我暗自佩服又有些为他担心,记得有天晚上,他的节目不见了,我猜这,想那,种种可能,七上八下,电话打过去,才知道是因其他特别节目安排,临时取消了,我这才安下心来。

边界、底线,探索、空间,这样一些词经常会困扰媒体人,而小白没有停止探寻,他做的很多事在新闻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岩松是能看到远方的媒体人,他拿着属于自己的棒进行新闻长跑;同时,他也为即将接棒的年轻人开拓着,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有更好的空间。

岩松的“东西联大”的座右铭是:“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想要改变,开始行动”。新闻私塾,这种形式很有意思,亲切舒服有人情味,它的结构本身也有一种优势,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带着各自的特点在这里实现了互通、交流。同学们的体恤上印着:“永葆好奇之”。

“毕业大片”开始播放。妍琳写的解说。这个文静女生写的文字很有些热血涌动激情澎湃的意思,有点儿岩松学生的意思。

解说词第一句就把我吸引住了 :

如果你学新闻,你会追求真相。

如果你追求真相,你会调查。

如果你调查,你会采访。

如果你采访,你会找到现场。

如果你找到现场,你会质疑。

如果你质疑,你会发问。

如果你发问,你会搜集证据。

如果你搜集证据,你会深入现实。

如果你深入现实,你会调查历史。

如果你调查历史,你会想知道这个国家的现代史。

…………

我曾经旁听了岩松的一课。同学们跟随着岩松,梳理不同年代的新闻事件,从他们出生的 80 年代一直回望到 50 年代,林林总总的新闻事件让年轻人看到历程、看到逻辑、看到可能。那天,岩松和同学们讨论“70 年代十大新闻事件”,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标准梳理选择,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听着那些年轻的声音,似乎回到那风云际会的年代,回到曾经亲历的惊心动魄的事件中。学生们年轻的面孔严肃专注,那些新闻事件都是很久以前的故事。岩松引导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看新闻。从 50 年代一路看过来,他们的眼光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看今天的媒体现象会多了哪些参照?

他们看眼前的新闻会有怎样的价值判断?

岩松的新闻私塾不讲技术技巧,它给学生的东西,学生领悟了 :

如果你刚好度过了漫长的青春期,你或许不缺方向感,但你会缺方法论。

如果你缺方法论,你会迷路。

如果你迷路,你会害怕。

如果你害怕,你会无力。

如果你无力,你会需要信仰。

如果你信仰,你会勇敢。

如果你勇敢,你会追求真相。

如果你追求真相,你会坚守新闻。

如果你坚守新闻,你会读懂人性。

如果你读懂人性,你会减少抱怨。

如果你想抱怨……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想要改变,马上行动!

眼前这些学生,也同当年的岩松一样,青春勃发,渴望年老。正在变老的岩松,承受的东西更多了,希冀也更深了,他多次呼唤,愿意看到出新人,怎么还没有新人?当新人没能茁壮生长时,他出来当园丁了。校园和电视前沿还有一段距离,学生们能认识他的昨天和今天吧?能感受到他的坚持和无奈吧?能理解他的希望和失望吧?能读懂他的冲锋和迂回吧?能体会到他所期许的未来吧?

我想,岩松给他们的影响,也许过很多年以后都会持续地起作用。正如学生说的:人生不因白岩松三字而不同,而因白岩松给的方法,于是不一样。听学生那么自然地谈起价值观、方法论的时候,我了解了岩松教学的核是什么。我更理解了岩松之所以投入地做这件事,不仅因为他以传播为乐,不仅因为他诲人不倦,更因为,他心中有远方,有未来,为未来操心,为未来担忧,为未来准备。

(白岩松队长率领《东方时空》足球队义赛,建了好几所《东方时空》希望小学。)

告别,有欢笑也有泪水,从同学们的不舍中,可以看出岩松为学生的付出。岩松在学生中间,温和了许多,像一位兄长。他在东西联大首届学生的毕业证书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这一次送行

无关输赢

把背影和牵挂放我怀中

你只管风雨兼程

如果记忆中没有苦痛

祝福里就都是笑容

我准备了掌声

也准备了每一次相拥时的泪光闪动

是的你是我的光荣

同学们就要出发了,有的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的去《南方周末》,有的去电视台,有的去新媒体,也许有一天,学生们会为这诗谱上曲,唱着它,向远方。

岩松享受着这一刻。

真想问岩松:你幸福了吗?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岩松办新闻私塾 首届毕业生痛哭:幻想破灭了
白岩松经典十句话
白岩松为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进行专场讲座
白岩松对话张瑞敏:没想到互联网大会最大新闻出在海尔
白岩松:总是有种预感,我不会在央视退休-凤凰新闻
现场情感交流 却被手机隔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