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设问。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如:故事、操作、俗语、儿歌比赛,游戏等情境。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时,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电脑出示方格纸上的小房子图,在小房子图下四个不同点上有四只小蚂蚁,它们在给小房子搬家,电脑演示小房子图第一次向右平移六格。然后让学生猜想、验证、汇报交流四只小蚂蚁走的路是否一样多。接着又创设第二个情境:电脑隐去四只小蚂蚁,演示小房子第二次向左平移七格,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数一数这次小房子是怎样平移的。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教学材料。情境的创设,只有确实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使学生感到需要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才算是成功的。 

       2、自主探索,分层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求,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已已有的旧知识自主探求,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对数学学习有特长的学生,要引导其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对“学困生”扶一把,送一程,使其不掉队。 

      3、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与结果进行反思与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得到整体优化,教师不做仲裁者。 

      4、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教材里的“做一做”和“练一练”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期获得对数学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课尾拓展延伸的设计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开展数学比赛,组织教学游戏或到校外进行调查、访问、测量等实践活动,都是促进认知延伸、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在巩固拓展时,我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知识为六一儿童 节表演服装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使孩子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现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主动性、合作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过程中体验 在探究中建构──特级教师徐斌《平移和旋转》教学片断与赏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合理运用电子白板,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 ——“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