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毅德:浅谈湿热眩晕证临床体会



导语:大家好,今天我将讨论一下有关湿热眩晕临床的一点体会。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题目呢,因为这个内科的湿热病证比较常见,临床上,我们见到了很多湿热病证,治疗起来比较棘手。



接下来,主要谈谈两部分的体会,一部分是有关内科湿热病证的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另一部分是分享眩晕病例,以及治疗之后的一些临床体会。


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


内科的湿热病证不同于外感湿热,即我们常说的“湿温”。内科湿热病证的典型病例可见于临床各科,很多都属于中医临床的一些疑难病症。内科湿热病证大部分,都是由于最初发病之后,由于医者失治和误治致使病邪深入行程,而逐渐形成的病或者证候。



在临床上我们见到的湿热病证有很多。例如:湿热郁证发热、湿热咳嗽、湿热引起的自汗和盗汗、湿热眩晕(今天我们讲的病例)、湿热胸痹、湿热上扰引起的不寐(即失眠)、湿热痹证、湿热痿证等等。


很多内科的湿热病证中,大多都具有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症状矛盾复杂多变、病程缠绵、治疗较棘手。我们通过临床观察一些有关湿热的病例,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1、健脾化湿


湿热病证的中心在于脾气虚弱。张锡纯曾说过,脾气虚弱,内而生湿,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称为湿热。


我们从临床中也观察到脾胃不健是形成湿热的重要原因。所以说健脾是去除湿热的重要手段,脾气健旺,湿邪易除,湿热得清。而健脾化湿是湿热病证治疗的关键,我们常用一些健脾的药物。比如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等,化湿如我们常选用的藿香,佩兰,车前子等等。


 

2、刚柔相济


脾脏是喜刚燥,胃是喜柔润。刚,指的是健脾燥湿,柔,指的是养胃生津。一般来说,湿热病,湿困脾脏,脾失运化,胃被邪阻,失于柔润,湿热久居,化燥伤津,临床上表现为腻苔。


湿热病患者的舌苔多为腻苔,但是和一般腻苔不一样的是,舌中会见到红赤的,剥离样的舌质。有很多患者还伴有呕吐,泄泻等脾湿胃燥的一些临床症状。


刚柔相济,我们在临床选择药物的时候,一般是健脾化湿和养胃生津的药物同时使用。常用的党参,茯苓,半夏,白术,麦冬,石斛,玉竹,生梨汁,西瓜汁,甘蔗汁,生地汁等等。临床使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选用刚燥药物不宜过分的燥烈,选用柔软的药物也不能过分滋腻。


 

3、升降通用


脾升得健,胃降则和,湿热困阻,脾胃受困,升降失司,气机得不到宣畅,治疗起来,我们应该以升降中焦为核心的治疗方法。


升降通用的意义在于宣畅气机,湿热壅中,纳谷呆滞,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头蒙不清,倦怠乏力,肢体困重。所以我们选择芳香化浊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如升麻,柴胡,藿香,佩兰,蔻仁,豆卷,薄荷,枳实,杏仁,厚朴,薏苡仁等等。


 

4、兼治痰瘀


痰浊和瘀血是湿热最容易兼夹的病理因素。湿热内蕴,气化失司,正气得不到宣布,气机不畅,就容易导致津液凝聚而生痰。气血受阻而成瘀,就形成了湿热兼痰瘀的临床证候。另一方面,湿热如果蕴于体内,化而为热,热郁血脉也可以形成瘀血。《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曾经说过:“热之所过,血为凝滞”。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当中也提到过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因此,临床的湿热夹痰、夹瘀都表现出一些疑难怪病,这就是我们临床常说的怪病多痰湿,难症多有瘀血。所以治疗起来,临床治疗上,要兼治痰瘀,我们临床选择药物如苍术,香附,牡丹皮,白芥子,竹沥,瓜蒌,赤芍,郁金,虫类药物如水蛭,僵蚕,全蝎等。


 

5、通常达变


常与变的是辨证关系。湿热病在发病过程中病变是复杂的,治疗起来也需要通常达变,灵活的掌握临床的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如清热利湿,芳香化湿,淡渗利湿,健脾化湿等等,这属于常规的治疗方法。


那么湿热病的特殊治疗方法,除了这些常规治法之外,还有一些我们就称之为一些变治法。举两个小例子:


一个是清宣开提法。清宣开提法在通常达变的治疗方法中,是用的一种巧劲,湿热病,调理升降的变通法之中,湿热瘀滞,临床见小便涩滞不畅,故以通利小便,我们称之为畅法,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个从开提肺气着手,就是临床经常说的提壶揭盖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清代的薛生白,湿热内阻,肺胃不和,呕吐不止,使用苏连饮,黄连1-1.2克,苏叶用到0.6-0.9克,就二三分清宣气机,达到止呕的目的。


在临床上治疗湿热病,遇到这一类湿滞瘀滞,小便涩少不畅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用些浮萍,苏叶,瓜蒌等清宣肺气,达到利小便的目的,这也是我们说的提壶揭盖法的一种临床使用。


另一个我们称之养阴除湿,湿热病使用利湿清热,临床上忌滋腻,但湿热日久,有化燥伤阴的情况下,那我们通常也采用养阴清热与利湿同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选择用药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养阴清热而又不太滋腻的药品,比如说玉竹,芦根,西瓜汁,元参,生地,女贞子。


选用利湿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化气利湿还不伤阴的药品,比如说车前子,香橼皮,通草,生薏苡仁等等。


以上的是内科湿热病证,我们临床常用的五种治疗方法。接下来呢,咱们谈一谈湿热眩晕证的病例。


眩晕病例



这是2015年的一个病例。这个病人是当地政法委的一个干部。当时他找我们去会诊的时候,在市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已经住了接近两个月了,症状一直非常典型,头晕的非常厉害,一直在神经内科住着,医生给他按照美尼尔氏综合症治疗。


 

案例解读


我去看的时候,这个病人是自己坐不了,不用说站了,需要两个人扶着,其有几个典型的临床症状,一是不敢睁眼,羞明;二是汗多而黏,望诊发现这个患者整个身体,就像刚从水里面捞出来的那种感觉。



他的爱人给我讲,他出汗较多,很黏。他说了一个例子,在这次发病之前,有的时候在夏天出汗之后,光着上身的话,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黏到前胸,能黏住不掉,汗衫背心等有黄染。他第二个临床特点,就是大小便比较困难,小便量少黄赤,大便质黏难解,非常黏而不是干导致的便秘。舌诊见舌体肿大,苔水滑,当时去的时候,我看病案记录当中写的是黄白相间的一种腻苔。


当时因为患者的眩晕,我们首先考虑脑血管的问题,颈椎的核磁共振已经排除了,不是脑血管的问题。那时我们是给他中医诊断为眩晕,中医证候,属湿热眩晕,湿热上蒸,饮浊上犯一类。所以一开始给他用的是芳香宣化清热利湿法。一共是治疗了三次四次,四诊时,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但因入院时一些指标异常,患者及家属要求,以水丸调理。



后来就给这个患者配了一个疗程的水丸,大概四十五天左右。复查的指标(见下图),患者到现在眩晕未复发,治疗效果比较不错。



 

分享心得


下面我想谈一下这个病例的一点体会。关于湿热眩晕,我们从临床观察到也属于虚实夹杂的证候,湿热内蕴,久致伤脾,造成脾虚,气化失运,气血的生化不足,肝肾虚弱。再一个就是久湿生痰,痰郁化火,火热动而生风,湿热痰火蕴结,形成邪实。


所以这个眩晕的患者本虚,即脾虚是关键,标实,即湿邪是关键。我们治疗的话,一方面芳香行脾,化湿清热为主,选用的方子,是以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加减。


这个患者首诊的方子当中,泽泻量比较大,那么为什么用这么大量的泽泻?考虑三焦是水湿的通路,泽泻,是临床利湿清宣的一种非常好的药物。《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本草纲目》有记载泽泻是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湿,气味具备,脾胃湿热,目昏耳鸣,泽泻渗能祛湿。


而他属于湿热上蒸,饮浊上犯,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又大量长时间的输注液体,所以说增加了他的体内湿气,而且小便也不好,邪无出路,然后就出现了头晕目眩,身重如泥。


首诊治疗以芳香化浊,渗湿升清,这个药用了之后,头晕就减轻的非常明显,去了一半还要多。但是,这个患者小便还是比较困难,所以说,二诊的时候我就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把丸剂改成汤剂,然后和小半夏汤治疗。利小便,和胃降逆,服药后,效果也比较显著。


最后谈一下水丸中的神曲,为什么要使用六神曲呢?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因为之前,有跟很多糖尿病的患者,还有其他的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这个最终的疗效稳定之后都给他们配一些水丸服三个月或半年。那么很多患者在服用水丸之后不消化,有典型的几个患者,晚上吃的水丸,第二天排出的大便里就有水丸。


后来在学习张志远张老师的经验(已故的国医大师,也是我们中医学院的老先生),看他的一些著作的时候,发现神曲性温,健胃增食,去除积滞,而且,他有催动消化的作用。


所以我们就试着在补益气血,调和阴阳脏腑的水丸方子中加六神曲,一般在六十克到七十克左右,能够起到促进药物的吸收。全方守而不走,尤其起到开,消,通,散和降的动力作用,也可以保住患者的食欲,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配上六神曲之后的水丸,就没有再出现不消化的现象。


由于时间关系就谈这么多,湿热病证,应该说,是我们在临床各个专业科室都会见到的,而且很多临床的内科的湿热病证,都属于临床现代医学的一些疑难病症。这个病也好,这个证也好,临床表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所以,我们在临床遣方用药方面,多从湿热,或者瘀血考虑,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主讲人简介:周毅德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从业学习工作期间先后师承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科技部“973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国医大师尚德俊教授学习至今。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及相关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内科难治病;老年慢性代谢性疾病;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及产后杂病;良、恶性肿瘤病的中医药精准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为团队原创文章,由维新医鉴编辑排版,未经允许不可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糖果(TCMD_ZY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中、下三焦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李士懋、田淑霄中医临床经验——火郁证浅议
温病伏邪说指导“疑难性热病”辨证论治的探讨——谷晓红教授
梅国强:细说从小柴胡汤到温胆汤
周仲瑛从湿热论治疑难杂病经验症状辨治
衷中参西解读“厥阴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