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以明道丨陈钠工作室读书会——第五期王:郭熙《林泉高致》(一)

流水-龚一 来自纳里 06:05

读书会简介

2018年11月1日,读书会第五期。

读书会以研究生读书、交流和探讨为主,陈钠老师负责主持,每位研究生轮流进行导读。本期的读书会是下乡写生期间在雁荡山画院里进行,内容是《林泉高致》的序言和山水训。

主要内容:

一、郭熙的生平简介

二、郭熙的艺术见解,系统表述了郭熙的艺术思想

雁荡山


陈钠工作室读书会第五期:《林泉高致》的序言和山水训


时      间:2018年11月1日19:30

地      点:雁荡山画院

导      师:陈钠

导      读:李瑾瑜


         

 

概述

 

郭熙 

     字淳夫,河阳温县人。北宋画家。出身平民,家世無畫學,早年信奉道教,所以培養了他山林之士的性情,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召入画院,成了御書院的最高職銜,待詔,(宋、元时期尊称手艺工人为待诏)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林泉高致》是郭煕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

  前四篇为郭熙的艺术见解,系统表述了郭熙的艺术思想,既有对人与自然山水之审美关系论述,亦有对具体绘画技法的探讨,后两篇为郭思所作。


郭熙 《早春图》

     



原序


、序


     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谓礼乐射御书数画之流也。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皇。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或绣,皆画本也。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曰观古人象。《尔雅》曰:“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易》设卦观象系辞,《论语》:“绘事后素”,《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工”,画之为本甚大且远。自古说伏戏画八卦,读为今汝画之画,画文训为止,不知画八卦为等义,故画当为画,但今画出于后世,其实止于画字尔。又今之古文篆籀禽鱼,皆有象形之体,即象形画之法也。思丱角时,侍先子游泉石,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思闻一说,旋即笔记。今收拾纂集,殆数十百条,不敢失坠,用贻同好。噫!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焉。然於潜德懿行,孝友仁施,为深则游焉息焉。此志子孙当晓之也。


    雁荡山画院


二、序的翻译


     《论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艺'说的是礼节、射箭、驾车、书写,数术。书写,从源流上讲和绘画一脉相承。

      古《易经》的《山坟》、《气坟》、《形坟》,出自于太初,太始、太素三气。《山坟》像山,《气坟》像气,《形坟》像形,都是绘画的原始状态。 黄帝创立礼服等级制度所用的图案,或是画出来的,或是綉出来的,都是绘画的本源。因此舜创制的十二种服饰图案,如山、龙、华虫等,据说是观察古人的形象而得来的。《尔雅》说,画,就是一种物象。说的是物象演变为绘画的结果。《易经》创设八卦,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来揭示事物的吉凶变化并且用词语表达出来,《论语》说:“绘画开始前就需要有良好的质地”。《周礼》说:“绘画只有具备良好的质地才会取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历史的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说伏羲“画”八卦,都把“画”翻译成“今汝画”的“画”。“画”的意思被解释为“停滞不前”,这样就说不清楚“画”八卦究竟是何种含义。所以画当作绘画讲,然而今天所谓“画”是从后世演变出来的,其实只用到了“画”这个字的单一意思而已。比如今天能见到的先秦古文,篆文,籀文、鸟书等,它们的形体都像自然之形,就是象形绘画的方法。我童年时,侍奉父亲游览山林泉石,每次下笔,父亲都要叮嘱:“画山水须遵循法度,怎么能草率对待”?郭思一听到教诲,立刻用笔记下来。如今收集起来的,大概有数十上百条,不敢丢失,便用来贻赠给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吧。哎!父亲从小遵从道家之学,练习吐故纳新,原本逍遥于世俗之外,家族时代没有绘画的传统,大概是父亲的绘画才华出于天生,才优游其中并以此成名。然而父亲对于孝友仁施这样的美德于善行,遵行至深,闲暇于休息时也念念不忘,这种志趣后世子孙应当知晓。

雁荡山小龙湫



山水训


一、原文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



二、翻译

 

     君子之所以钟情于山水,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田园乡村可以涵养心性,是他们久居之地;林泉山石可以傲然长啸,让他们怡然自乐;令他们满足的,往往是打鱼砍柴的隐居生活;使他们亲近的,总是猿啼鹤鸣。

尘世的牵挂束缚,人总是会厌倦;烟霞胜景、神仙圣迹,则是人盼望却始终不得之物。只因这太平盛世里,忠君孝亲的心意非常深厚,如果想保持高洁的品性,出仕和隐退都要做到有节义,不一定要像古代隐士那样,远离尘世,不一定要做和许由、商山四皓齐名的隐士。《白驹》《紫芝》之类的诗歌,都是无可奈何的遁世者的吟唱。既然这样,那么归隐林泉的心愿,恬然如伴侣的烟霞,岂不是只能存在于梦中,而不能见于耳目?今天的绘画高手以浓厚的性质画出泉石胜景,不用走出厅堂,坐著就能游尽林泉幽壑,猿啼鸟鸣,彷彿在耳边响起;山光水色耀眼荡漾,岂不是让人心情畅快,实在深得我心。这也是世人之所以重视山水画创作的本意所在。不以此为宗旨,而轻率地对待它,岂不是视作者情志为杂乱草莽,把山涧清风当作混浊之流吗?




总结


     《林泉高致》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基本问题。郭熙认为,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以解决“君子”厌烦世俗事务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我们将在下一次读书会读到郭熙对于山水画家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汲取素材、如何继承传统和如何表现的看法。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的所谓“卧游”的思想,早在南朝的宗炳就已提出。但宗炳是谢绝仕途的隐士,而郭熙却是为宫廷服务的山水画家。因此他对自然美的看法,既不同于宗炳,也不同于以纵情山水求得精神解脱的文人画家。



预告


第六期:郭熙《林泉高致》(二)

导师:陈钠

导读:李瑾瑜

时间:2018年11月   日19:30

地点:大学城南亭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16年、1931年、1954年三游雁荡山,绘画又赋诗 | 黄宾虹的雁荡风
孔子美术馆签约艺术家:李时元
现代著名画家卓鹤君三十三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书理画论】雁荡山画派形成的必然性和意义
《林泉高致》:带你看懂中国山水画| 意外
想知道北宋画家郭熙是怎样画山水的吗?看看这张山水画的绘画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