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昭关

何谓“昭关”?望文生义,昭明显,关禁闭,“昭关”显然禁境也。但是,“昭关”一旦作为特定的地名,历史赋予它赫然演绎岀威武雄壮载入史册的一岀大戏。

这岀大戏便是家喻户晓的伍子胥过昭关 历史 掌故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故事流传广泛,民间妇孺皆知。说得是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伍员(字子胥)因其父伍奢,兄伍尚被平王杀害,转辗逃难,混出昭关,投奔吴国,立誓复仇。

含山昭关。(方克逸摄)

《史记》记载简略,只说“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韩非子·说林上》述其机智闯关:当昭关守军盘查时,伍子急中生智,谎称平王搜捕伍某,是因为我携有珍宝,如今宝物已失,若欲捕我,我将陈报宝物被关军搜藏。守军畏惧,无奈放行。

伍子胥过昭关,在小说、戏曲中则绘声绘色,有详尽描写。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72回描写“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离关六十里,即徘徊不前,遇扁鹊弟子东皋公,潜居草堂七日,身心如在芒刺中,一夜愁白头发。东皋公却以为改变容颜是“佳兆”,正可蒙混过关,顿时设下巧计,请其友皇甫讷乔装伍子胥模样,让白发伍子胥扮作仆从,混出关去。假子胥被昭关守将所查获,即由东皋公保释。伍子胥过关渡吴国吹箫行乞,歌日:“伍子胥,伍子胥,昭关一度变须眉,千惊万恐凄复悲,父兄仇不报,何以生为!”《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后来领吴兵攻破楚都,楚王已死,竟掘墓鞭屍报私仇,称“我日暮途远,我故倒行逆施之”。成语“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由来于此。

“伍子胥过昭关”在《左传》、《史记》、《韩非子·说林上》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而流传最广的版本则是《东周列国志》,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在京剧界也形成了以唱功为主的《文昭关》和以打功为主的《武昭关》两出传统剧目,使得伍子胥过昭关越发遐迩闻名。

作者方克逸登上含山昭关伍相祠。

那么问题来了,“伍子胥过昭关”中的“昭关”在何处?

是含山昭关、英山昭关,还是罗田凤凰关?

迄今至少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在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安徽含山县);另两种认为“伍子胥过昭关”中的“昭关”应在别处。三种说法,见仁见智,笔者不才,且分别捋一下文史资料,辨别真伪,寻真求是。

春秋形势图。(存档资料图)

(一)  含山昭关。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名胜词典》“昭关”辞条云:

“昭关在安徽含山县城北7.5公里小岘山之西。山崖峙立,古称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南北交通要冲。春秋时期,楚平王无道,杀伍子胥(员)父兄,子胥出逃,潜越此关,传说急得一夜须发全白。宋代隆兴间,张浚在此依山筑城御敌。明万历和州知州郭继芳建伍子祠,祠内有伍子胥石像和木雕像,并有  碑记其事。”

唐朝诗僧释常雅《谒伍相祠》云苍苍古庙映林峦,鼎鼎烟霞覆古坛。精魂不知何处在,威风渐人浙江寒。 佐证了当年昭关伍相祠的客观存在。

含山昭关游客如云。(方克逸摄)

现在的昭关伍相祠,是19937995 年按历史记载原貌重建,由青石垒砌而成,关口拱门正面刻“昭关”二字,背面刻“雄居吴楚”四字。关上新建的伍相祠高16 米,宽23 米,为歇山重檐式五开仿古建筑,祠内立有4.2米的伍子胥塑像,两侧绘有伍子胥过昭关连环画故事。祠内立有4.2 米高的伍子胥塑像。塑像两边由含山文坛名宿祁家振先生撰,彭城后人张翰先生书楹联:“诚然千古须眉败楚破越强吴照史辉煌今不减;最是一生肝胆拜相殉国为神过人英烈昔无多。”高度概况了伍子胥生平功绩。两侧绘有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连环图画。伍子胥塑像高4.2米,代表着建祠当年含山全县42万人对伍子胥的景仰。含山昭关伍相祠,1982 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山昭关伍相祠伍子胥塑像。(方克逸摄)

伍子胥过昭关在含山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说其妇孺皆知并不为过。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后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奢被杀。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陈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今含山县北)。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由于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该故事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含山昭关。(方克逸摄)

由此可见,伍子胥当年过的是含山昭关,既是传统观点,也是具有可以采信的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是主管这方面的全国专业权威机构。在其主编《中国名胜词典》的“昭关”辞条作岀颠覆性修改之前,我们吃瓜群众不宜否定伍子胥当年过的是含山昭关这一观点。

(二)  英山昭关。

据网友交流,英山也有一座昭关。安徽岳西县包家乡境内设有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网络资料图)

有网友晒岀图文,游玩鹞落坪后,驱车数公里就到了岳西和湖北英山县交界的地方昭关,称此昭关是吴楚古长城,还说是原先的楚国和越国的分界线。游客在此昭关前的留影,可谓一脚踏两省,两眼望江淮,正如该昭关城墙悬挂楹联“楚尾吴头一关扼险,淮南江北两岭扬威”。

英山昭关。(网络资料图)

这座据说是吴楚古长城诉的昭关,位于桃花冲风景区境内。可见以前只知道秦长城,明长城,现又横空岀世吴楚长城。但此昭关是伍子胥当年过的是昭关吗?着实令人生疑,一句“是原先楚国和越国分界线”,便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伍子胥过昭关史载众说纷纭,但其由楚奔吴是确定的,并无伍子胥由楚奔越之说,堪称闻所未闻之笑谈。

英山昭关。(网络资料图)

(三)罗田凤凰关。

前些年,罗田县一位学者,撰文力排众议,提岀当年伍子胥不是过昭关,而是过罗田凤凰关。

罗田县隶属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境内层峦叠嶂,是鄂皖交界地,而凤凰关又处于罗田县和英山县交界处(1936年前英山县隶属安徽,今属湖北)。在1958年修筑凤凰关水库之前,凤凰关所处位置是三面高山夹击,中间形成T字行的河流,称为铺兵河(《光绪罗田县志·卷之一·水》载“铺兵河,县东三十里”)。凤凰关正凌驾于T字河流的交汇处,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直到清朝尚设有碉楼和防兵(《光绪罗田县志·卷之二·塘汛》载: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定兵例……拨兵十名,分防凤凰关、松子关二处塘汛,每塘兵五名,实存城兵十三名……以上各防兵五名、塘房三间、烟墩三、瞭望楼一)。罗田这位学者,撰文提岀当年伍子胥不是过昭关,百而是过罗田凤凰关。其考证,春秋时伍子胥是从这个重兵把守的凤凰关逃脱楚军的盘查。

罗田凤凰关。(网络资料图)

据该学者论述,罗田县凤凰关历史悠久,根据《罗田县志》记载,凤凰关是岳飞抗金的古战场,至今凤凰关附近尚有兀术湾、铁门槛、岳庙、古井等遗迹,岳飞抗金的故事在当地也广为流传。而当地老者传言“有个叫伍子胥的人曾经在此一夜急白了头”的故事。该学者分析得出:凤凰关是古昭关,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就发生在凤凰关。

  据该学者依据理由是,据《史记》载,伍子胥去楚奔吴并非从湖北(楚)直接到江苏(吴)的,而是经历一些波折。早在伍子胥父兄被害前,费无忌向楚平王谗言太子建谋反,太子建逃亡到了宋国(河南商丘)。伍家蒙难后,伍子胥遂奔宋,遇到宋国内乱,便与太子建一同奔郑(河南郑州)。郑国以礼相待,而太子建却与晋国联合反郑,被郑定公所杀,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公子胜一同奔吴。也就是说伍子胥奔吴路线是从郑州到苏州,他过“昭关”的故事也就是发生在这段路途中。

含山昭关游客如云。(方克逸摄)

该学者进而推论,伍子胥从郑州到苏州,从今天的地图来看,郑州——含山——苏州三处连接仿佛是一条直线;而郑州——罗田——苏州则转了近90度的弯,似乎于逻辑不合,也与众多历史记载不符,但在逃命的环境下,绕道而行也未必不通;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正体现了政治家、军事家伍子胥采用迂回战术出其不意的大智慧。

该学者如此论据论证,可谓难圆其说,反而证实伍子胥由楚奔吴,过的是含山昭关。

行文至此,“伍子胥过昭关”中的“昭关”在何处?是含山昭关、英山昭关,还是罗田凤凰关?无需笔者妄下论断,想必读者自有公论。

作者方克逸登上含山昭关伍相祠。

搁笔之际,意犹未尽,心萦曾任含山父母官范贞那首著名《昭关宝塔诗》。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范贞,清顺治末至康熙初年,任含山知县。康熙二年(1663 年),范贞在知含山任上作《昭关宝塔诗》,刻碑立于伍相祠内(,已毁)。全诗如下

眺,啸。

荒山,古道。

行路吟,亡家调。

一片丹心,千秋光照。

无计雪亲仇,遑恤违君诏。

生死二字虽悬,去就一心逆料。

楚风飒飒逼人寒,吴境茫茫何日到。

古来岂无去国逋臣,此地犹存故关孤庙。

漫想芦中人何以捐生,尤羡浣纱女忽焉轻跳。

吁嗟乎英雄自古惜英雄,伤心哉怒涛江上空凭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凰关古关口
黄冈地方特产小吃介绍
英山罗田两县联手推进武杭快速铁路黄冈至安庆段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黄州历史
浠水哭了、罗田哭了、英山哭了,看完我也哭了!
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个地僻名弱的小县城,比九寨沟美10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