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知人间,认识脚下的大地

          感知人间,认识脚下的大地

          ——祝贺师大附中IB国际部办学十周年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感谢IB国际部在这个隆重的庆典上请我发言。

 我对国际部的教学所知并不多,大概只讲过两次课,仅有的一些认识,是从任教的IB老师们介绍中得知的。特别是IB课程的阅读教学实践,郝彧老师曾有专文详细介绍。我因此对IB课程和管理模式有了兴趣。

 今天的主题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服务,和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种关系竟被割裂了。以中国现有的社会条件,应试教育的实行固然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社会应当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养成不能脱离人群,脱离人间。教育脱离社会,只能培养落后的、僵死的、没有生命力的“接班人”

 旧式教育秉持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出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落后意识,在信息闭塞时代,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学习观多次让我们民族失去发展良机。现今中小学教育的12年内,学生从童年起就被告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也无须去读所谓的“圣贤书”,在12年人生最宝贵的年华,他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接受“考试学”的教育,这或许正是令几代人缺乏创造精神的致命错误。

 IB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这恰恰是目前中国高中教育的短板。我因此关注IB教育,注意他们的课程理念。

 学校与社会本是无法脱节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学校;但是,我们也能看到,负责的学校教育,将引导新文化的出现,社会能因此进步。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有正确的学习意识,广泛地接触社会,他们有可能革新学习方法,接受创造性的思维,因为这样的教育把学生视野引向未来,对人生有新的憧憬。

 我访问南京盲人学校后,曾对龚燕主任说,可以让我们学校的老师去参观一下,也许能对职业精神有所思考。龚燕老师说,IB的学生已经去过了。这就让我感到兴奋。这以后我得知IB课程有许多相关的规定,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和社会的联系,IB能在整个社会的应试环境下遵循教学规律,这是难能可贵的。

 应试教育正在败坏一代人的学习品质。拒绝让学生接触社会,使他们失去了许多绝好的学习机会。2010年,有位炼钢厂长和我讲起电炉炼钢,说起目前中学理科学习完全跟不上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因此想起,除了电视新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工业生产,——当然,或许他们连这样的新闻也没有时间去看。如果他们能体验现代钢铁生产的过程,无论如何,是会很有吸引力。然而我想错了,学校和老师们反应冷淡,他们可能认为,这不是自找麻烦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学生调皮,出了什么乱子,全社会,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都会涌过来指责。我更感到灰心的,是一些学生也认为他们今后不会从事工业和农业生产,——他们不明白:举凡人类文明,皆是需要感受的思维智慧,与金钱无关;学生丧失学习趣味,鼠目寸光,一个民族便只能世世代代为世界生产牛仔裤。

 我们的教育正处在一个悖乱的时期——声称要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但学校却以培养真正的劳动者为耻;要求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是却把他们关在校园里不接触社会;体制有最为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但影视文艺作品充斥暴力与说教,完全不顾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优秀的学校善于利用调动教育资源,优秀的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到处都是学校”。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脚下的大地,关注自然,重视“人的生活”和“人的智慧”。最有效的学习,在于让学生能沉浸于想象和探索中,徜徉于惊奇和思考中,而不把学习当作“竞赛”;领略学习的趣味,当然也就无所谓“起跑线”和锦标,学习也就没有“终点”,这样的学习意识,将长久地引导一个人和世界的关系。广泛地接触社会,走进社会,学生懂得,学校之外还有更大的学校,走出教室之后处处都有课堂,学习仍在继续,人生不会下课,是谓之教育境界。

 在这里,我还想说另一层意思:学校要紧密接触社会,学生必具备认识社会思考批判的能力,而不是“社会化”。三十年前,南京教育界有不少同行说师大附中办学存在问题,说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涉世能力不强,出了校门,面对复杂的社会,往往不适应。我一直无法接受这样的观点,作为教师,我不愿、不会向学生传授所谓的“涉世经验”。在我看来,学生“纯”,恰恰说明学校还坚持教育操守与常识,——不是我们错了,是社会风气坏。我们的教育教学正常,学生品格纯正,有什么不好?哪个老师希望学生成为精致的市侩?不是学校教育过于理想化,而是社会不健康,畸型。当然,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实际状况,看到不公平、不公正,看到落后和野蛮,这样,恰恰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良知,而不是简单的“适应”。

 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同时,IB教学教会学生诚实,坚守诚信,不弄虚作假。在当今之世,这一点非常难得。郝彧老师曾为我解说如何规范作业,杜绝抄袭的措施,我大受启发。时政为了追逐名校入学率,一些单位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而师大附中IB部的老师,重视的是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他们严格执行规范的检测,严肃考试纪律,这是最好的品格教育,保持这样的教育品质,学生才能获得有尊严的人生。十年来,附中国际部老师们致力于贯彻一个标准,而不是东张西望,随波逐流。这种职业精神,值得社会尊重。

 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说,IB的教学应当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众所周知,中国城市学生劳动能力较差。文明国家,中学生甚至小学都在参加劳动,做家务,很正常;我们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人们都不希望务农,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荣。学生不但在校园里不劳动,在家庭也不承担家务,如果未来社会由这样的人管理公共事务,社会很难有发展,人民会更苦。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校在培养没有劳动意识的学生,在养尊处优的同时,学生获取智慧的途径变得狭窄,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我的青年时代,受的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因此接近了农民,接触了农事,了解了社会。1965年抗旱时,我观察如何安装水车,学会了车水,学会了打草鞋,会拉板车,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国农民的艰辛,知道了大地上不止有风景,还有人的希望;土地的丰收,是因为渗下了人的血汗和泪水。劳动不是苦难,我们因为劳动而变成人。我厌恶那个时代,但对大地上劳苦的农民,永远心存感激。

 师大附中IB教学十年,成绩斐然,希望IB同行们在教学之余能深入探究,我们共同寻找改造普通高中教学的新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直资中学是否为贵族学校?哪些知名Band 1中学是?
国际学校“望、闻、问、切”择校法
解密全球学校都在疯的IB课程
耕耘教坛四十余年,荣获白玉兰纪念奖的世外小学外方校长有三招杀手锏
加拿大公立和私立学校五大差别
问问教师:您是搞教育的还是搞教学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