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教育》专访
万玮:兵法有形爱无痕
/实习生 孟博怡 本刊记者/周俊峰
无论角色如何变迁,做一名班主任的日子永远是他这辈子最美好的时光。
眼前的万玮戴着细框眼镜,说话的声音很温和,透着浓浓的书卷气,一如其网名平和。随着谈话的深入,笔者惊叹于平和的万玮竟然有如此生动多变的表情,时而激昂时而严厉,时而精明时而温顺,交谈的瞬间他已换了好几种表情。与这样的老师斗智斗勇,应该别有一番乐趣吧。
1996
年从复旦数学系毕业的万玮,是友邦复旦精算中心的第一批学员,已经顺利拿到了精算师证书,并得到太平洋保险公司总裁的赏识。然而,好女不愁嫁的万玮最终还是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
当时正处在由国家分配工作到双向选择的转型期,人才市场刚刚兴起,单位去才市招人不容易,学校想招到优秀的人才就更难。当时的万玮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的人,再三考虑之后,他觉得当老师也许不是一个差的选择。避开社会激烈的竞争,来到优秀人才相对缺乏的教育界,也许更容易做出成绩。一个人一生中能参与一所学校、一份事业的创办,是多么难得的事情。看到还有那么多优秀的人选择了平和双语学校,万玮不顾家人的反对,下定决心投身教育。
遇挫反思,知耻而后勇
初执教鞭,万玮对做老师没有任何概念,也不知道怎么上课,一切从零开始,全靠自己摸索。因为他没有架子,也从来不批评人,学生都把他当朋友,不会觉得有代沟。当时万玮一周有30节课,除了教三个班的数学,还要带一个预备班的写字课和英语听力课,工作量非常大。但那样的日子,万玮觉得充实而快乐,是最美好的时光
第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好评如潮,学校便让万玮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好景不长,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了。学生进入初一,逐渐表现出叛逆,也开始调皮捣蛋了。面对任课老师的告状,万玮知道自己必须维护老师的尊严,要对学生发火了。由于不懂得批评学生的技巧,也没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他总是粗鲁地批评学生你不对!”“不允许这样!学生习惯了以前温和的万玮,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而且抱有侥幸心理,屡教屡犯,甚至处处都故意针对他。学生开始出现对立情绪,老师的批评也逐渐升级,矛盾最终发展到不可调和。后来不管万玮再想什么办法缓和,问题终究无法补救。面对一群处在他们一生中最叛逆时期的男孩,万玮体会到了黔驴技穷,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一开始的一着不慎,导致后面的满盘皆输。初二结束,因为这个班级频频出事,学生成绩差,纪律也差,万玮被学校撤去了班主任的职务。
此后的一年,万玮没有再做班主任。有很长一段时间,万玮几乎被深重的挫败感击垮,心情极度痛苦。他不停地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对学生那么好,付出那么多,学生却不领情,甚至故意跟我对着干?痛定思痛,万玮逐渐冷静下来,将过去的事情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细细地回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试图找出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错。
那一年对万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光,刻骨铭心的失败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他逐渐从失败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在反思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彻底反思自己,学生出现问题,老师必须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他明白,自己一开始的纵容就埋下了祸因,发展到后来的不可收拾,其实一切都可以预料。人不可能完全靠理智来判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是情绪化的。以前他们犯错万玮从来不管,现在却大声地训斥他们,严厉地批评他们。孩子们发现曾经的大哥哥突然变了,情感上不能接受,行为上就表现出逆反。
送完这届学生,万玮又接了一个新班。再次做班主任,很多经验教训都在万玮心里沉淀下来,面对仍然调皮的学生,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交谈中万玮一直强调,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因为他们不像以前那么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多,自我意识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对教师的尊重也急剧减弱,教师要继续维持以前的师道尊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学生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而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因为自己是教师,学生或家长就必须尊重自己,如此思维,工作中必将碰到麻烦。
学生从老师窗前轻轻走过,老师深夜批改作业……”这样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总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是我们的理想。光有爱是不够的,方法更重要。如果一味地用爱心去教育学生,就是一种溺爱。就好比母爱是柔性的、无条件的,而父爱是刚性的、有希望有要求的,两者在孩子的成长中都不可或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母爱和父爱兼而有之,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刚柔并济。
不甘平庸,在成就学生中成就自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以奉献作为好教师的评价标准,似乎教师就应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曾经有一位师德标兵在作报告时,声泪俱下:为了帮学生准备期中考试,她没能见到生命垂危的老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能守护在重病女儿的床前。万玮在感动的同时,不免有些疑惑,我们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教育要培养有人性的人、人格健全的人,那些不能为双亲尽孝的老师,又如何能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有所变化,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奉献论。现在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教师的成功不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发展为代价的。万玮如是说,他也一直在这样做。
交谈中能感觉到,万玮是一个特别爱学生的人,只要谈到学生,他总是眉飞色舞。然而爱不是一味地付出,如果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付出的爱就没有意义。必须要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崇拜你、尊重你,你的爱才有价值。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感化也好,坑蒙拐骗也好,只有让学生爱你,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在很多方面做给学生看,自己做好了,学生信服了,教育起来就容易了。
当然,我也碰到过收服不了的学生,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收服不了只是暂时的,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当记者问起万玮有没有不过的学生时,万玮笑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要犯错,不能把学生教育得比入学时来得糟。
有学者提出教育有三个境界:最低境界是教知识,采用滚雪球般的题海战术对学生反复训练,以达到烂熟于心;其次是教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高境界是教心态,要让学生爱读书,想读书,才是最成功的。很多教师只是将教书当作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以学生的分数为最终目标。而万玮则一直苛刻地要求自己,如果学生进校时是70分,毕业的时候就一定不能低于70分,否则就是教育的失败。也许有人会质疑,因为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的分数也很难维持在开始的水平。但万玮认为学习的关键不在于分数,而在于心态。一个对60分就满足的学生,他注定很难超越这个分数;而一个对98分还不满足的学生,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以后的发展也会不一样。因此,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有了需求,教师再想方设法满足他的需求,教育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无心插柳,《兵法》无关功利
学数学的万玮虽然从小喜欢看书,爱好写作,但出书却是从没想过的。他最初的写作冲动,来源于K12教育论坛。刚开始万玮只是读帖,后来为了追求积分的上升才开始发言,和网友共同探讨一些问题。通过与网友的讨论,万玮的头脑逐渐清晰,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更全面更成熟。为何不把这些经验通过故事的方式写下来呢?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一发不可收拾,万玮甚至每天下班以后都写一篇。不久后,《班主任兵法》的故事系列逐渐成形,当时是以《平和秘笈》为题发表的。
这些文章被出版社看中之后,万玮联想到平时喜欢看的《三国演义》以及古代兵法,开始了《班主任兵法》理论篇的创作。创作之初只是无心插柳,率性而为,并没有想到这本书能在教育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销量至今已超过十万本。
曾有人向昔日百战百胜的刘邓大军首领刘伯承讨教兵法,刘伯承说:没有别的秘密,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了算数。因此,什么是兵法?怎么赢就怎么打,这就叫兵法。在班主任工作中,怎么有效就怎么做,这就是万玮所信奉的兵法
《班主任兵法》给很多年轻的班主任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工作模式,但如果有些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是指望从中学到几招现学现用,效果是令人忧虑的。在爱学生的前提下,在不断提高自己修养的同时,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尽最大可能把事情做好,做不好就反思自己,争取下一次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我的本意。
与万玮的谈话接近尾声,笔者也被万玮对教育事业的执著深深感染。已经是平和双语学校中学部主任的万玮,仍然很怀念当班主任的那段最美好的时光。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能再次回到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与学生斗智斗勇。谈及今后的打算,万玮希望以后能往管理的方向发展,他也正在华东师大攻读教育管理学硕士。随着初、高中自主招生的不断扩大,寻找学校特色的发展方向,是万玮的下一个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兵法》作者万玮:一部"兵法"闯"江湖"
读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
【栏目导读】——好老师就要争当班主任
以智管理,以爱教育
2016年,教师最喜欢的10大教育好书排行榜出炉!
【我是教师】6招告诉你,怎样管得好班级,又不压抑学生个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