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楠江语文论坛暨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汇活动随感系列

楠江语文论坛暨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汇活动随感系列

 

1黄厚江老师和 “本色语文”

陈贤华

自己的家乡聆听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课堂及其专题讲座。觉得特别的幸运。

黄老师其貌不扬,身型瘦削。黄老师人老心不老,语言幽默,思维敏捷,滔滔不绝,时不时口中会迸出一些时髦的词汇,课堂时时洋溢着轻松的笑声。

黄老师的课于嬉笑中包含智慧。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有多少笑声?每次的公开课学生正襟危坐,老师侃侃而谈,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笑声越来越少了。黄厚江老师这节课是让我笑得很开心、很放松的一节课。在嬉笑中,学生们学到了语文知识,也收获了愉悦。比如,黄老师设计了“续写诗歌”这一环节,学生续写诗歌,老师续写诗歌并让学生点评自己的诗歌,在点评环节老师幽默的语言赢得学生会心的笑。这节课不仅老师让学生笑得很惬意,学生可爱的讲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新也让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笑得很灿烂。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喜欢,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很受用。

黄老师的课幽默中彰显本色。《乡愁》一课如他所倡导的本色语文的理念,课堂上没有什么花架子,是一节朴素的语文课。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读“乡愁”之;写“乡愁”;悟“乡愁”。在理解感悟之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用幻灯引入大堆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阅读,但是黄老师却只是轻描淡写的引用余光中的续写的“乡愁”: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来那头引导学生品味其主题。就这样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津津有味地述说其道理。

黄老师的课于简单中富有深意。在《乡愁》一课中,我看到了简单之中隐含的深意。比如,在黄老师的这节课上,让学生谈自己心中的乡愁是什么。最后把上升到凡是思而不得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乡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像黄厚江老师这样,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且富有别致的精巧设计,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课。

最为精彩的莫过于陈丽老师在课的结束之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

嘿----这老头-----

嘿----这老头-----真牛

嘿----这老头-----真幽默

嘿----这老头-----童心未泯

嘿----这老头-----学识渊博

嘿----这老头-----和蔼可亲

 这就是本色的语文课堂魅力,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难忘的愉快的学习经历,带着永嘉的孩子快乐地漫步在语文的花园,也带着我们这群语文人行走在快乐的语文之路上。

 

2教学观摩心得

戴文杰

非常有幸能参加此次活动,在自家门口就听到了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也再次领略了大师们的高超的语文教学水平,经过一天的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跟随陈丽老师一起认真聆听了劳伦斯笔下的《鸟啼》。陈老师教学风格清新自然,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她由学生自提问题展开讨论,一步一步地深入文本,带领学生慢慢走进了劳伦斯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地发挥,教师的循循善诱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发挥到淋漓尽致。

而徐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绘本教学,让我们一起跟随玛丽安和罗拉踏上了《开往远方的列车》。整堂课下来,学生一直跟随徐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随着故事发展向远方走去。徐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幽默和风趣,学生的思维更是独到而富有个性。这些都归功于徐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智慧。“最后得到的便是最好的。”多么富有深意的绘本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别样而富有启发的一堂生动的课堂。

肖培东老师依然是那么儒雅大气,《神的一滴》的确是一堂神课。听肖老师的课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从肖老师的语言背后我似乎真的感受到了宁静而又惬意的瓦尔登湖。

而骆文俊老师的《不自由毋宁死》带领学生学会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地去说服别人。先有面对高考的七选三导入,最后又以这话题结尾,首尾呼应。既有导入,又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让学生了解了说服性演讲稿的特点。黄厚江老师的《乡愁》更是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他本色语文的特点。整堂课,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既轻松又让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一天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平时的教学,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让我能更好地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向更好的自己不断努力。

 

3请还原我们的课堂阅读

董鲜曙

十二月的永嘉,是上帝遗落的调色板,这里郁郁葱葱的修竹携着层林尽染的红枫与静谧飘零的古道,一切都这么天然,质朴。这个诞生中国山水诗摇篮的地方今日敞开大门,迎来了四面八方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让我们领略到了几位语文教育标杆者的不同课堂教学风格,这是一场天然的饕餮大餐,这更是一场引发我们课堂教学深思的讲座。

陈丽老师的似水柔情地阐述了由鸟啼到生命的思考,徐杰老师的细条慢理地分享浪漫童话故事,肖培东老师的睿智地领着我们寻觅思想的宁静......这几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针对不同的文体应该如何去处理教学的方法,大师们的课堂总是在最静谧处荡起层层涟漪,激起我们的思维浪花。曾记得黄厚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文体的语文教学都应该还原文本阅读,还原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读”,今天的这几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正是应景了黄老师的还原阅读理念,从最开始的地方教学,用最原始的方式去阅读,越是质朴的教学,越能体现语文课堂的本真。我们聆听着,我们学习着,我们反省着。

这里讲讲肖老师的那堂《神的一滴》,整个教学过程就体现两个字“天然”,一个天然的瓦尔登湖,一份天然的静谧,一堂天然的教学课,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肃穆的瓦尔登湖,也让我们寻找到青春写满感动的面庞。文本处理非常清晰,首先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人们瓦尔登湖的秘密:来吧!将教学渐进高潮,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到描写瓦尔登湖的语句,接着去剖析作者看到瓦尔登湖的感受语句,最后提升思考深度--找到描写我们生活现状的句子。三大主问题的设计,一层扣一层,由浅到深,最突出的一点便是肖老师课堂的坚守,那就是还原阅读,不断在语境中反复品读,“来吧,寻找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来吧,凝望大地的眼睛!”,“来吧,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在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瓦尔登湖的哲学气息渐渐弥漫,也看到了瓦尔登湖的诗意渐渐氤氲。不得不惊叹,这行云流水般地师生互动,一步步地创造我们与文本的对话,高高举起手臂的课堂,是森林。静静低头思考的课堂,是湖泊。而和风一样漂浮,是最美的教育滋润。湖山沉思,那只高扬的手臂定格成风景!

肖老师说自己是在浅浅地教语文,却带给我们厚重地深思;黄厚江老师说自己是在玩语言,却警醒了我们对文本的重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感受到大师的经验教学,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还给学生!

 

4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胡可白

毕业后,这是第二次有幸重归高中课堂。

三篇没有留存在我的高中记忆里的课文,让教了十几年初中偶的我很触动,这触动不仅来自于三篇文本本身,更来自于三位风格完全不同的老师,他们的睿智与大刀阔斧处理文本的方式,三尺讲台上感性与理性并存,让我想去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也许并不恰当,但他们三位确实让我感到教师个人风格与素质的高度与课堂引导学生的睿智不是每位教师都可以企及。

劳伦斯的《鸟啼》,陈老师从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入手,紧扣“鸟啼”这一独特意象,从为什么选择“鸟啼”到文中“鸟啼”的变化,穿插文章的写作背景及重点词句的理解,结合鸟啼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向死而生”的内涵,而且始终让课堂属于学生。当一个男生讲述了一个古希腊故事并提出了关于死生的意义的问题时,全场哗然,我以为陈老师会“谆谆善诱”的干预时,陈老师却把问题留给了学生,“死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我们更应该做些事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意义。”学生的问与答、惑与思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也让我看到这个个子不高声音不响的女老师内心的强大与对待学生的细腻。

节选自梭罗《瓦尔登湖》的文章《神的一滴》。肖老师舍得花大块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开头第一段让学生读了评评了再读,明确全文的基调后再一段一段一个一个学生的读,与学生合作读,而且读的目的就是读,只让学生将“觉得有意思的词语划出来”。整体的朗读后让学生谈整体的阅读感受。我以为接下来的环节也许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感受”的依据来,没想到肖老师就是肖老师,宕开一笔,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用文中直接描写瓦尔登湖的词句为它写宣传语”、“用文中写‘我’的感受的词句为它写宣传语”、“用文中写生活现状的词句为它写宣传语”,一个问题提出来会以为是有段时间初中老师上课流行的所谓“拓展练笔”,三个问题结合起来,你会发现,这一句句以“来吧”为开头让学生找、写、说、听、思的宣传语句句背后有深意。正如王君老师曾评价肖老师的课所说的:“他很刻意地就要用‘这个文本’来解决‘这个文本’本身的问题。”只能感慨一句:“肖特果然是肖特!”

《不自由,毋宁死》是帕特里克演说中的名篇。骆老师引导学生从有别于其他演讲的称呼“主席先生”入手,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推测反战派演讲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设计得就像骆老师本人一样“帅”!再从说服三种人的难易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演讲要关注目标听众,从文本迈一步出来,再用读和听第3、4段回到演讲。进出之间,不仅让学生对说服型的演讲特点有了了解,也让学生现场感受了演讲的魅力。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留下思考,可以学以致用。听了这节课,我对怎么进行演讲也有底了。

徐杰老师说:“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就是他在课堂上站立的高度。”但若没有极高的个人素质与强大理智的内心,空有文本如何能有自己的解读?如何能有课堂上对学生的“润物细无声”?

 

5课到极致是“本色”

黄晓顺

课如其人,人如其课。干干净净的课堂,没有动听的音乐、炫目的动画、煽情的文本等各种课外资料的引入,就是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向读,以读推进课堂教学。黄厚江老师用他的朴实、幽默与率真经营出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语文课。一份教材、一块黑板、几根粉笔,黄老师返璞归真,用他高妙的课堂艺术演绎出语文特有的精彩。

当还在“这老头,嘿!”中回味之时,更期待黄厚江老师《让语文教学更本色》讲座。“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在“玩语文”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根本目的。结合他的《乡愁》教学,真切的体会到非常真实、原始状态下的课堂,娓娓道来他的教学理念。语文如何以语言为核心教学?仅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绿”和“又”字的解读,让我们明白:感悟、揣摩、解读、运用、积累的重要性。如果关注:学生有思考地听,有要求地说,有发现地读,形式多样地写,那么高效课堂离我们会远吗?

因为本色,师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享受语文课堂的充实和快乐;因为本色,黄老师的课才接地气,有人气,显生气;因为本色,黄老师的课才易理解、易操作、易推广。

课到极致是“本色”!

 

6思而不得的“顽童式”课堂评价

            ——听黄厚江老师的《乡愁》有感

金智怡

很有幸,八年的语文教师生涯中,就听了黄厚江老师的三堂精彩的语文课:《记叙文写作》、《黔驴技穷》和《乡愁》!每次,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不是黄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精巧,而是黄老师的“顽童式”的课堂评价,是“这老公”和孩子之间“融”的氛围!这种艺术的评价,魅力的课堂是我思而不得的“乡愁”。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黄老师的课堂上鼓励为主,恰到好处;善于否定,智慧裁判;幽默评价,灵活掌控。尤其是孩子回答不那么符合心意的时候,黄老师始终立足平等对话,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用简单的几句评价语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回答不理想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同时又机智地渗透了课文内容,真可谓“化错误为神奇”。寥寥数语,黄老师的人文关怀之情跃然课上。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而幽默的评价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笑声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幽默评价会让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效,更加充满智慧和生机。

难怪,最后孩子们会给黄老师这样的评价:这老头,真牛!这老头,童心未泯!我想,那是最真实的爱。

而我想说:“老头,别老,语文课堂真的需要你!”

 

7学语文的路又漫长

李栋

今天,喜逢语文盛会,楠溪江语文论坛暨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汇活动在永嘉县永嘉中学举行。一天的时间里,我们亲耳听到戴春光局长对语文的祝福,更是亲眼看见已经88岁的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先生亲临会场,同时还有江苏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师范课《乡愁》及指点迷津的讲座。

大师的到来意味着对语文的重视。钱老是我们语文界的泰山,他的《愚公移山》让我们看见他对语文的研究的“里程石”,特别是他对语文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当完整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这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独树一帜的地位。虽然今天他没有上课,然而中午时分在去吃饭的路上,有幸碰见和他打了个招呼“钱老师好!”,钱老轻轻回应“你好!”那个激动的劲就不知道怎么表达,看他与卢益群老师慢慢地走向食堂,又不自觉的加了一句“今天的天气不错……”“不错。”又是自然的回应。没有一丝的架子,心里还想再说点什么,实在说不出什么来。怀着对老人的敬意,心底祝福“钱老安康!”明天可以听到他的《愚公移山》了,据说只是一点时间,但足以证明钱老依然愿意坚守语文的阵地,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可爱又可敬的黄老给我们上了非常有意思的《乡愁》。黄老引导孩子从诗中体味语文的味道,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诗歌的特点,特别是指导孩子重视叠词及意象的把握,在不厌其烦的引导下,孩子可以简单学习诗歌的形式,并创写自己的作品。语文的教学特点在本真的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听课老师学习到了语文的本来味道。随后的聊天式讲座更是让我们看见他对语文教学的期待,他认为什么是回归本色,核心就是一句话,语文就是语文。归纳下两句话:一是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二是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归根结底就是以语言为核心。怎么做到呢?五词“感悟语言”、“揣摩语言”、“解读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并且很风趣地解说这五方面的理解,可惜时间原因,黄老没有细细举例分析。

当中,早上还听了陈丽老师的《鸟啼》、徐杰老师的《开往远方的列车》(初一绘本导读课)及《给语文教师的56条格言》的讲座,下午肖培东老师的《神的一滴》及骆文俊《不自由毋宁死》,这些课风格迥异,但都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教学的魅力在寒冷的冬天散发温度,不管是远道而来的还是本地教师,今天坐在永嘉中学的文化礼堂里享受了无比美味的大餐,明天还将继续。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题目《学语文的路又漫长》。“学语文”是说我们学习语文为了教学生,是单纯为考试,还是希望给学生留下一点东西?语文的教学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体味。当前,各种风潮而来,语文老师如何坚守自己的岗位,如何适应并创新。幸运的是有钱老、黄老、肖老师等一批语文大咖为我们引领并示范。比如说肖老师,2016年可以说一直在天上飞,飞往全国各地上课。而他即使在如此忙碌中,还处处为我们永嘉的语文着想。翻开自己的听课记录,就有幸听到了他的《猫》、《植树的牧羊人》、《秋》等课,今天又听见他的《神的一滴》,如此帅气的男神敢于回归原始,什么都没有用,就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发现语文的真谛。学什么?学他的文本解读,学他的朗读指导,学他的引导,学他对学生的重视,等等。所以语文的路漫长,教语文是看着辛苦但又快乐的。看着孩子回答出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我们难道不开心吗?就像今天黄老结束课堂教学了,孩子们却站在那舍不得离开。这就是语文的感染力,这就是正宗的语文味。

那怎么理解“又”呢?直接以“学语文的路漫长”不就可以作为今天的学习感悟吗?其实,这与自己这2年的学习经历有关。加入名师工作室有机会见识更多名家的课堂教学及理论经验学习。回想自己以前的语文教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适合自己的理念来支撑教学。特别是一次与已经毕业的学生谈话,“老师,我的作文不会写啊!”此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以前的教学是为了什么,不想去提,现在回头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教学,引导他们喜欢语文才是目前的真正路途。自然“又”字的意味来了,不管怎么样,作为语文老师就有义务带着孩子去寻找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喜爱阅读,不至于再出现“老师,我的作文不会写!”这样的答复。

今生与语文结缘,幸运在永嘉教书,我爱语文,此生不悔!

 

8嘿!这老头

李建双

今日,晴好,是一个合人心意的天气,恰如今天在永嘉中学参加的楠溪江语文论坛活动:又见许多语文大专家,领受四场风采各异的语文课,聆听两个引入深思的讲座,感觉是无比的满足与震撼。

黄厚江老先生的《乡愁》一直盘旋脑海挥之不去,温馨的课堂氛围,逗趣的师生问答,生动的课堂生成,巧妙的教学引领……赞誉之词无法言表,只想道:嘿,好一堂语文课!

“语文就是语文!”多么质朴的领悟,其中的大彻大悟估计在场也就只有黄老先生这样的语文届的老前辈才最得精要吧。他的语文课不是端架子,不是演员的作秀,而是回归最原味的状态,没有预习的干预,没有提前的安排,甚至逃离了信息技术的束缚,一群学生、一位老师、一本课本、一只粉笔、一个黑板。一切都是那么真切、从容、自然,但是却带着神奇的力量,它复苏了孩子稚嫩的思想,拨动了课堂的起伏节奏,操控了教学的无形张力,更牵起了会场全部师生的思维神经。我深深地佩服眼前这个童心未泯,会“撒娇”会“调戏”又充满智慧的老头,我想他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素养,更是语文的真正魅力。

记得课堂中最后一个环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对乡愁的续写练笔,我想用一波三折来形容,黄老先生首先鼓动学生大胆创作写诗,戏称“不能做不写诗的残疾人。”又比较学生与自己的创作优劣,还不过瘾,再请出作者余光中自己的续写诗句,再让学生评价、批判和否定。其中的设计有着多少重的心机和巧妙啊,这一个环节,集合了听说读写,又让学生梳理和感受诗歌的结构、语言、主旨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黄老先生为学生做出了“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情感”总结,整堂课围绕语言对于教材的解读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引得全场笑声连连,掌声阵阵。我想:语文教学要会进去出来,再进去再出来,大抵也就是这样的意思了吧。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这是黄老先生对我们这些后生晚辈的真诚教导。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有思想地听,有要求地说,有发现地读,形式多样地写,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嘿,这老头,真牛!

 

9如此真实!

       ——听课有感

麻文龙

合上听课本,我的脑海里只留下两个字:真实。

略略一回味,我决定加上两个字:如此真实!

孩子们给黄老师的评价:这个老头呀,鬼灵精怪似顽童。精辟!童言是无忌的,童言也是最真实的。

莫说孩子们,连我们这些大人都觉得黄老就是这样的真实并且可爱。

其人如此,他的课,更是真实的常态课:

从这首《乡愁》分几节,每节开头是什么,板书“小时候、长大后、 后来啊”、到每节写了什么,“我和母亲、我和新娘、我和大陆”,这些追问看似细碎,却都是在整体感受诗歌的内容,尊重孩子们的初读感受,角角落落,全都“走个遍”,“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孩子们读懂了写“我娘和新娘”都是在写“大陆”,在写“乡愁”。

于是这个可爱可敬的老头带领一群无拘无束,坚守本初体验的“小鸟们”开始去文字里面“再走一遭”:发现了叠字,发现了时间顺序里面的情感,发现了重章叠句,发现了量词在为情感服务,发现了比喻之前的修饰词的美丽,比喻也是为了抒情的需要,发现了诗歌为着主题的缘故不能随意的为着形式而多加一个结尾……

我于是开始看到了生成,更看到了这些生成背后这个老头的一颗赤诚之心:“孩子们,你觉得他发现的对吗?对,那你刚才怎么不举手?哈哈。”“孩子们你们赞同吗?赞同,那怎么不比他早说,哈哈”,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让课堂回归了平日的状态,没有一个真实的课堂上老师会不顾一直思考的疲倦而不调节气氛,没有一个真实的课堂不存在一点“节外生枝”的“废话”……

我于是又看到了一个基于尊重感性认知继而进入理性思考的真实的课堂,一个看似细碎却又意味深长的课堂,于是我想:我们平时不就应该先去触摸诗歌的温度,带着“感觉“走进文字里去的吗?不就是应该先有个大概的感悟,才有静下心来的沉思,继而理性地思量诗心所在的吗?

哪些华丽的幻灯片设计比不上这一方朴素的黑板;那些经过几天几夜思考出来的提问,比不上这些来自最初看到这首诗歌时的浅浅一问。孩子们听见:黄老说孩子们别迷信老师,也别迷信诗人本身,一切让文字来说话,让文字告诉你到底该怎样写诗。这是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乃真性情也;这是一堂赤子之课,赤课,乃真在玩味文字也。

难道仅仅是这堂课是真实而精彩的吗?肖老师上裸课,从感受直接写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的句子到思考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感受的句子,再到直视现代社会发展的句子,不都是从从文字自身出发,从浅浅的用词度字出发,到灵魂深处去的语文活动吗?一句“来吧!”唤醒了瓦尔登湖,唤醒了作者内心的一往情深,唤醒了人们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沉思,也唤醒了孩子们内心对美好自然的呼唤,对纯净神圣事物本身的渴望,更唤醒了听课老师们对坚守文字本身,坚守言语运用,坚守语文活动的清醒的认识!

 真实的课堂不造作,只顾思考。

思量至此,我不禁起自己开学第一课给孩子们写的诗歌:唤醒语文。

唤醒,真好,真实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能唤醒文字的课堂,唤醒对文字的触摸,唤醒对情感的叩问,唤醒老师对语文的认知的课堂!

轻轻地打开听课笔记,重重的书写。顷刻,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不真实,勿语文!

 

10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最走心

孙雯雯

今天一天听了5节课,横跨初高中。若要让我给这五堂课找个共同点,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实实在在。今天的五堂课,都是反复在文本中进进出出,都是让学生有切实收获的语文课。没有花哨的形式,没有绚烂的ppt,有的只是老师和同学间最真实的互动,我爱极了这样的语文课。一个12月的寻常日子,能有幸遇见这么多踏实走心的课,是我的荣幸。

今天,感觉最新鲜的是徐杰老师的绘本导读课《开往远方的列车》。我觉得这样的课型真实美妙极了:孩子们“空空而来”却都“满载而归”,多么慷慨的馈赠呀!徐老师的绘本导读课巧妙的锻炼了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是听和写能力的培养。他让孩子们听情节,然后时不时的检验孩子们是不是听的仔细,比如“老师讲了这么多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比如“故事里那句话令你印象深刻?”这样的问题使得孩子们不敢有一丝分心,课堂效果是保证的。还有就是写的能力训练,一堂课里多次有续写的故事情节,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关于苏珊和一对夫妇的片段,徐老师引领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指导孩子们要用细节描绘,后来孩子们呈现的答案很漂亮。这些都说明,写的能力是可以提升和引导的。我一直觉得儿童文学也可以很深沉,但是我从未想过它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徐老师帮我打开语文课堂的视野。

  感觉最走心的是黄厚江老师的《乡愁》。这是我第二次听黄老师的课了,“这老头”一样的风趣幽默,一样的坚守语文的本真。整一堂课,他不断带领孩子们进出文本,梳理内容,寻找诗歌鉴赏的方法,仿写诗歌,启迪真理。一环扣一环,精彩迭起。我相信七(6)班的这些孩子对诗歌会有深刻的了解。以后写诗,他们会尝试使用叠词、会讲究结构、会注意情感的变化。等他们长大,等他们去远方读大学谋生,他们会记得黄老师说的,乡愁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黄老师说,他觉得自己的课堂还有遗憾,我也相信没有百分百完美的课堂。但是,40分钟的时间可以达到以上种种指向未来的目标,怎么想都值得骄傲呢?

感觉最“神”的是肖老师的《神的一滴》。每次听肖老师上课,最羡慕的就是他的导入方式,总是简简单单却又切合主旨。比如今天,给瓦尔登湖写宣传语。就这么一个主问题,却不断深化。先找文章的直接描写句,再转换到作者的视角,再从生活现状进入,最后用自己的话来呼吁。一步步,学生是带着思考力去完成任务的。境界不断提升。还有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一点,肖老师紧紧抓住朗读这一重要语文活动方式。甚至愿意花大段的时间,让孩子们朗读全文。这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我一下子顿悟了,读,原来是抵达领悟最好的捷径。

感觉最哲理的是陈丽老师的《鸟啼》。陈老师有一种婉约美,一堂课不急不慢,缓缓道来。问题的梳理讲解总是清晰透彻的。当然,今天最触动我的是最后她让学生们讨论理解向死而生的内涵。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生和死的辩证关系有了很深刻的理解,现场的老师忍不住的鼓起掌来。还有最后引入史铁生和海伦凯勒的话,让那种生命的热情和激昂更淋漓尽致的感染每一个人。还有带着问题带着问题回去,让整一堂课显得特别融合。

感觉最接地气的是骆文俊老师的《不自由,毋宁死》。骆老师由选考选择进入。就说服力这一个点,归纳总结出了形象、激情、事实三个技巧。再运用到选考的建议上来。整堂课有理论到时间,思路是很清晰的。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一个活动环节。他让小组中一个孩子读,其他孩子听,记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然后去分析原因。我觉得我受触动的是听这个环节。说实话现在孩子听的能力很差,我们做老师的总是抱怨,但是骆老师的课让我感觉,或许我们老师平常运用的方式不对。倘若我们都不有效训练孩子们听的能力,那么情况是不会得到改善的。而骆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有效的训练听的方式。

 在听这些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我有种回到年少时语文课堂的感觉。其实在我的记忆里,语文课是最令人欢喜的,我的老师会带着我们读、听、写,我觉得好玩极了。后来年龄不断增长,语文课就变得越来越乏味单调,没有了读、没有了写、没有了笑声。而今天的五节课,那些我记忆深处关于语文课最初的回忆仿佛一下子都回来了,实实在在的,走心极了!

 

11听课随想

汤苗苗

给七年级的孩子上绘本导读课?我满脑子问号。在我的印象里,绘本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一般都是幼儿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所以课前,我就用手机搜索了绘本内容《开往远方的列车》,故事确实有意思,但徐老师会教给学生什么呢?毕竟这是3-6岁孩子阅读的书。

带着这种期待走进了徐老师的课堂。孩子们手头没有教材,所以他们对于课堂会很好奇,平时我们都会要求孩子做充分的预习,但是这节课并没有,所以一切都是未知的,新奇的。

徐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的背景,在关键的地方停下,引导孩子们追问:“为什么有一根羽毛?”、“她是谁呢?”……这要求孩子们不仅要学会听故事,还要会思考。

这种思考在后面的环节中可见一斑,徐老师省略故事中原来的人物对话,让孩子们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要联系上下文,进而推测符合说话情境的语言。在心理活动独白的展示,徐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读,然后对比感知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表情达意上的区别,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孩子们就懂了。最妙的是对收养苏珊这一情节的处理,徐老师特意略去了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语气等等,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父亲都是怎么跟女儿交流的,会做些什么动作,然后自己补充词语。思维的火花迸射出来,点燃了大家答题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孩子发表看法,答案也精彩纷呈。对故事结尾的编写,在徐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已然把握住要点,这不就是原生态的创作吗?

课的最后,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故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孩子们走出故事,领悟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对故事的理解不同,因而孩子们印象深刻的语句也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白太太的这句话确乎引起了我的共鸣:“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原来清浅的绘本故事蕴含着高深的哲学。

我想,这样的课堂毋庸置疑就是我们需要的。它不需要繁复冗杂,简简单单就好。可是其中我们想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却又都蕴含其中,不知不觉间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艺术思维、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如同徐老师所说:“知识,只有经过使用,才能转化为能力。”

 

12开往心灵深处的列车

   ——听徐杰老师课堂有感

滕晓蕾

踏上“开往远方的列车”,第一次跟随徐杰老师走进绘本的课堂,原来也可以这样精彩。这是一堂语文课,但是这是一堂有故事的语文课,我们的心与玛丽安一起踏着荆棘,寻找“家”,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最终幸福终生。徐杰老师将故事慢慢地说,慢慢地引,让这趟列车开往了学生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快乐地享受课堂,慢慢地让课堂开出了一朵精致的花。因为徐老师的课堂做到了“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到了学生。

课前的亲切交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的心理来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位陌生的教师,是拘谨不安的,适当的课前情感调动能让学生心理放松,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徐老师在开课伊始与学生们讨论班级人数,和学生讨论他们所熟悉的话题,并且告诉学生自己曾经的经历,让学生们在这个700多人听课的课堂上慢慢静下心来,调动课堂紧张的气氛。

课堂的循循善诱。真正的“以学定教”应该是目中有生,以生为本,要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课堂中,徐老师多次鼓励学生“不要紧张,慢慢说”“你们要几分钟,要等等啊”“你我心意相通,你是我的知己”,亲切的话语,循循善诱,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释放自己,融入文本。有一个教学片段,“那个女人说‘车上有小狗在等你’猜猜萝拉怎么说”,学生脱离文本回答问题,徐老师适时点拨学生,“说话要听别人怎么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点评、引导。当学生回答“女人瞪大眼睛”说,徐老师抓住教学契机追问“如果面部表情还可以怎么写呢”,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投入学习过程。

开往心灵的列车,这一径长途,点缀花香弥漫……

 

13“玩”语言的语文课

吴丽苹

6号下午,听课黄厚江老师的一节课现代诗歌《乡愁》以及他的讲座《让语文教学更本色》让人对语文以及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堂的一开始,黄老师跟学生一起回顾再现文本内容,他没有以我们用惯的朗读开始,这也让我一惊——诗歌教学怎么可以没有朗读?随着课堂的继续,越发觉得自己的见识浅薄了,一趟真正的语文课不在于形式如何,而在于有没有让学生走进“语言”。课堂中,黄老师用他亲切而又幽默的语言带着学生正真的去玩了一回语言,玩了一回幽默又有深度的语言!"这首诗有很多叠词……有什么好处呢?"学生通过自己的静静的思考后慢慢品到了诗歌中叠词的妙处!更妙的黄老师不止于此,又追问到“既然叠词有那么多的好处,那把前面的也都换成叠词…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一湾湾,好吗?”这一步的追问,将学生单纯的停留在语言上引导到了把语言还原语境中品味,联系到诗歌的情感。当然,更让人有种豁然开朗感觉得是,黄老师又提出可不可以把“小小”换成“大大”,把“窄窄”换成“宽宽”、“矮矮”换成“高高”、“浅浅”换成“深深”,让学生在玩味语言过程中又把巧妙语言还原到了背景中,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了更深体悟。这大概就是黄老师所说的“还原阅读”吧。

 “玩”语言,不仅正真把言语还给了学生,而且学生的思维有了碰撞。整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也让我体验了一把“深沉”!

 

14借绘本打开写作的另一扇窗

谢金琼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绘本是供幼儿初步接触阅读、了解世界的台阶。我的孩子也在绘本里收获颇多。可作为一名初中老师,我在之前的确没有想过绘本还能有助于初中生的阅读写作。听课前还在困惑,徐老师会从什么角度教初一的孩子。

一堂绘本解读课,徐老师讲述故事的背景和大致的情况,以学生喜欢的听故事开始,满足着孩子的好奇和想象,悄然无声的走向写作,或者说是生活吧。现在很多人看来,对学生而言写作似乎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了,初中生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最终取得高分。但是,生活是活色生香的,有血有肉的。

猜读故事的情节,看似无所约束,孩子们也各有所见。其实,徐老师早已埋下隐含要求,“依据故事前后关联猜读”。这是悄无声息的教生活中的写作。“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但是,你/她在哪里呢?”这句很能打动人,尤其是纯净的孩子,无需太多的语文知识,孩子似乎认真的读就能做出选择。“你”是直接与母亲对话,第二人称的好用自然的传递到学生那头。

又一次的领养活动的开始,学生看来似乎是情节的简单推进,实则却在徐老师带领下更深入的进入了写作的领地,表现人物不是说他“高兴,激动”,而是需要扎实的用人物动作、神态、语气等去表现。写作需要符合情景,符合人物个性。

最后的远方站,是很能打动人的,玛丽安的内心质疑、松动、摇摆、拿出羽毛。白先生白太太从细节处慢慢积累信任感。补写故事,也让学生由故事的聆听到参与创作,这是对之前铺垫的检验,从学生看来的确是有很大收获的。“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原来想要的还好。”这正是我听课的感受。

 

15语文课需要有语文味

  ——听黄厚江老师上课、讲座有感

张敏敏

课如其名,黄厚江这个“老头子”的课也是厚重、有底蕴。他的课堂不浮夸、不花哨,充满一种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幽默。

这堂课所有的发现,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和所得。有些学生不知道的,老师再适当的补充和提醒。黄老师在后面的讲座中提到现在的很多老师说学生在课堂上不动脑。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很多时候我们是否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惰性。我们总是急于把自己的东西塞给学生,当学生答不出来,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思考的时候,我们就“惶惶不可终日”。反之,孩子们立刻回答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就喜笑颜开。我们的课堂好像不允许孩子有思考的空间、别样的思考方式,就坐等引君入瓮了。这样的课堂,是对学生的绑架,是对思维的束缚!如果说坐等孩子的正确答案已经不是一种机智的课堂模式的话,那么拿着教参和答案告诉学生哪里对、哪里错,是否更是对语文思维的一种亵渎?我们的语文课,慢慢的,失去了语文的味道。

什么是本色的语文课?就是带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每一次进入文本,都要有所得,进去了,要出的来。这里的进进出出,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揣摩、还原、运用。不关注、深入语言文字的语文课是隔靴搔痒,学生自然无法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给我感悟最深的一点是黄老师所说的,语文课堂的学生的活动。我们在平时备课的时候,包括上课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我先干嘛,然后做什么。这种备课模式说明我们的心中是没有学生的,或者是我们的课至少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当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的时候,必然就比较得被动。黄老师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和学的结合与统一,是把教科书上静态的东西变成动态的,活的东西。我觉得黄老师这里所说的“活”的东西应该包括“学生活动的活”,“学生思维活跃的活”。课堂上,想让学生变得积极,应该把更多的课堂的时间给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不是老师替他思考。

黄老师提倡本色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让语文课返璞归真,回归最朴实的听说读写,少一点花哨,多一点真诚,心中有文本,眼中有学生,我想语文课慢慢得才变得有语文味!

 

16如何做一个“理直气壮”的语文老师?

朱赛珍

“手里有答案也不要‘理直气壮’”徐杰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却直击我的心底,心里一阵惭愧。在散场之后,几个人笑谈这句话,大多数表示竟都被言中了。是的,曾几何时我们也是如此手执答案侃侃而谈,也是给自己找了许多偷懒的理由,也因忙碌向答案几度投降。可真正的语文老师实不该如此,真正的信心并不来源于我们手头的资料和答案。

 语文老师如何“理直气壮”呢?黄厚江老师说到:课堂该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要培养学生有思想地听,有要求地说,有发现地读,并做到形式多样地写。这时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到底做到了什么?做到了几分?结果是不如人意的。课堂缺失了太多东西,也缺失了太久,但真正缺失的还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在课堂上丢失了“语文”,缺失了“语文味”,一堂没有语文味的课堂怎么能称为语文课?

 我突地发现,除了课堂缺失,我们还存在课堂强加。徐杰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他听课的例子,一堂“热闹非凡”的公开课。是的,作为老师,内心是喜欢“热闹”的,甚至难以抗拒假热闹。曾几何时,我们说了多少颠三倒四的话,讨要了本不该属于这堂课的掌声,制造了意料之中的假欢愉。一堂不“真”的课很难想象带给学生的会是什么。

一个台湾教师说过,来大陆上课让她觉得很紧张,因为大陆的课堂不容许冷场,一堂冷场的课将是一堂失败的课。课堂回答问题时,一个学生用了三十秒回答问题但还是结结巴巴说的不清不楚,这时老师请他坐下让他先想好了再说,然后请其他同学来回答。可是你知道吗,这可能已经是他想的最好的回答了,可是没有人等他说完,也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等等他呢?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的?

 “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徐杰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许多他的教学心得,56条教学格言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一一说完,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止境的。教学的道路永无尽头,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理直气壮”的语文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语文课,有些话如鲠在喉……
“静思”课堂(二)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于漪课堂的七个秘密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和课堂的高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